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一、译文:《咏雪》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落下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大体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而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谢太傅大笑起来很高兴。这就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丢下(他)离开了。等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当年7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来,已经走了。”友人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来,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友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

今义:前往。4.下车引之:

古义:拉。

今义:引用。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或顾客。三、课文分析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融洽欢快轻松。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点拨:“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5.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

点拨:聪明有才学。6.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7.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8.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9.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10.拓展延伸:(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2)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小孩的故事。答: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冕四岁画画;曹植七岁做诗;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岳柱八岁指瑕;《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二、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

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仲尼

,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指有才得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7.传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法度)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惘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作为)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的人)(喜爱、爱好)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表修饰)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止息)27.三军可夺帅也(指军队)28.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9.博学而笃志(坚定)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年的事情)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习,古义:温习;今义:习惯)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日子。三,古义:多次,今义:数次)3.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旧的,过去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好的。从,古义:引申为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允许)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作为)2.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

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快乐)八、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作动词,喜爱,爱好)(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优点)7.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诫子书》一、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依靠内心恬淡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心句)(“志当存高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静志的关系)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道要悔过,又怎么也来不及了。【启示】

本文的主要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二、《诫子书》知识点(一)词类活用:1.非学无以广才

广:使动,使……广2.非志无以成学

成:使动,使……成3.多不接世

多:形作名,多数人4.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二)文学常识:1.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生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2.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3.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4.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5.学习的最佳境界:淡泊宁静6.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三)按要求背默: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四)文意理解: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五)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六)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或对联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对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狼》一、原文及译文: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屠户非常困窘为难,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议论句)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启示:(狼)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二、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二)通假字:止

同“只”,只,只是,仅仅(三)古今异义词:屠自后断其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四)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

狼不敢前

前:向前(名词作动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2.止增笑耳。

笑:笑料。(动词作名词。)3.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五)内容理解

1.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理故事情节。

答:第一自然段:开端:遇狼。第二、三自然段是:发展:惧狼;御狼。第四自然段是:高潮和结局:杀狼。

2.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3.结尾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答: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6.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两只狡诈的狼想要吃掉屠夫,但最终双双被屠夫毙命的故事,讽喻像狼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六)与“狼”有关的成语: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豺狼当道、杯盘狼藉、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奔豕突、狼心狗肺、引狼入室《寓言四则》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

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国君听见了。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很高兴。(2023上·湖南株洲·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野有麦场”中的“顾”意思是“回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这里指往旁边看。B.“意暇甚”的“意”,这里指神情、态度。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是指“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D.“狼亦黠矣……止增笑耳”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狼的赞叹与感慨。2.理解填空: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御狼——”来展开。3.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4.(2023上·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曰:“天,积气耳,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若屈伸呼吸/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杞人为什么有“天地崩坠”如此可笑想法?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评价?5.(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诫子书》,补全对话,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同学们,阅读本文后,有哪些词句不知道意思么?老师,我想问一下8.“淫慢则不能励精”中的“慢”和“励”是什么意思?勇于提问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谁来帮助一下小红、同学?老师,“慢”的意思是;“励”的意思是。互助交流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感谢小明。谢谢老师,我特别喜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它的意思是“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它告诉我要以修身、养德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并通过宁静专注、勤俭节约的方式实现。生活中我要更加明确方向,专注学习,在物质条件不攀比,不浪费,严于律己。小明的表达特别有条理性,大家要向他学习。那么除了这一句外,9.你想把哪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请说明理由。老师,我要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一句的意思是:B,我的理由是C。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10.《论语》中孔子也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学习方法。请你举例说明。子曰:A,B就是告诉我们:C。(2023上·吉林四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诸葛亮(181234),字,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任蜀国丞相。代表作有《出师表》等。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静以修身(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C.诫子书(诫:告诫、劝勉)D.治性(治:治疗)8.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用原文词语填空)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那“俭以养德”与“静”之间有何关系呢?10.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或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典故。(2023上·湖北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选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俄而/雪骤C.公/大笑乐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鬼使神差 B.参差不齐 C.差强人意 D.一念之差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14.“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从文中哪句话能读出谢安的态度?你觉得纷纷白雪还像什么呢?你可以用下面的句式来说:白雪纷纷像(似、如、堪比)。(2023上·四川广元·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1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C.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吾之患在鼠16.下面选项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18.参照甲文语句示例,赏析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结合加点词语,体会文中的语气和情感。【示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哉”,表示反诘语气。“耳”,相当于“罢了”。这两个语气词表现了作者对狼“顷刻两毙”结局的嘲讽和对屠户勇敢机智的赞扬。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19.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023上·湖南湘西·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⑤!然野心不过遁逸⑥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⑦耶!(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有删减)【注】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啮:咬。⑤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⑥遁逸:逃跑。⑦贻患:留下祸患。2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顾野有麦场(2)一狼洞其中(3)将啮其喉(4)乃伪睡以俟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可以为师矣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C.更不止于野心矣/闻之于宋君D.犬阻之不使前也/久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2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①炫卖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③,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④。【注释】:①贾人:商人。②炫卖:叫卖。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④渐化:逐渐濡染。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舍近墓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以刀劈狼首(《狼》)C.复徙舍学宫之旁

复投之(《狼》)D.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2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27.结合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甲】文告诉我们想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和等条件。【乙】文叙述了故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2023上·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注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3)年与时驰()

(4)儿自去国至今()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2)余前曾致击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30.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31.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呢?32.(2023上·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选自《狼三则》)(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以吹豕之法吹之B.以刀劈狼首/遂负之以归C.一狼洞其中/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D.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②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3)填空并分析。上面篇两短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表现狼的。两则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勇敢和果断。B.乙文开篇写出了屠户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户与狼的斗争作了铺垫。C.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D.甲乙两文最后一小节都是用了议论,不同的是甲文主要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乙文则主要讽刺屠户的凶狠残暴。(2023上·重庆南川·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佺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俭以养德()

(2)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

(4)遂成枯落()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把修身治学的道理讲得透彻深刻,言简意赅。B.《诫子书》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C.不受世俗影响,淡泊宁静,才能遵从内心真实所想,坚定志向,实现远大抱负。D.“淫慢”“险躁”与“淡泊”“宁静”同为修身治学之道。36.阅读链接材料,具体写出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的教导有何异同。【链接材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②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④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甥书》【注】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揭然:高举的样子。③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④窜伏:逃避,藏匿。(2023上·山西临汾·七年级统考期末)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狼(节选)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③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7.辨其音·走进文本: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暴”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暴十寒 B.急风暴雨38.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39.悟其理·丰富思想:同是写动物,作者不同,情感也不一样。蒲松龄的《狼》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请摘抄下面诗中描写动物的诗句,并将这句诗的批注写在相应位置。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批注:40.取其精·学以致用:《天净沙·秋思》一诗情景交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句运用的手法写景,描绘了一幅的深秋晚景图。《狼》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余味无穷。(2023上·云南昆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漠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唐先生曰:“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①,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余②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③对症下药也。务当④力求主⑤静,使内心清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持久,即所谓缉熙⑥也。若知此而不行,真暴弃⑦矣,真小人⑧矣!(节选自《曾国藩全集·日记》,有删改)【注释】①密:周密,深入。②余:我。③盖:就,④务当:务必,一定要。⑤主:主张,提倡。⑥缉熙:光明,指希望。⑦暴弃:自暴自弃。⑧小人:自己鄙视自己的人。41.解词——完成文言词汇整理单。原文语句解释加点字释义方法(供参考)非学无以广才(1)【语境推断】不学习就不能(

)才干省身也不密(2)【课内参考】吾日三省吾身非淡泊无以明志(3)(填序号)【查阅字典】①明亮。②明白,清楚。③明确。④证明。见理也不明(4)(填序号)42.观句——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43.品文——“归根曰静”,作为古老的中国哲学,“静”一直备受推崇。【甲】【乙】两文都特别重视“静”,由【甲】文(原文)可知,“静”是学习的基础;【乙】文(原文)表明,“静”是省心明理的前提。44.探情——感叹号常用来传达强烈的情感。请结合【甲】【乙】两文划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的感叹号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023上·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1)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③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2)权乃以驴赐恪。【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三国时吴国重臣。②长检:指用纸做的长标签。③益:增加。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3)之驴4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太丘舍去

一狼径去(《狼》)B.尊君在不

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C.使人牵一驴入

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D.因听与笔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4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一处即可)孙权大会群臣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9.两文中的主人公均以自己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甲文中陈元方的行为是,诸葛恪的行为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023上·辽宁葫芦岛·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②,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③,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④?”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箅算,饭今成糜⑤。”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⑥不?”对曰:“仿佛志⑦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注释】①诣:到。②进火:烧火。③著箅【bì】:放置竹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④馏:蒸饭。⑤糜:粥。⑥识:记住。⑦志:记住。⑧更相易夺:互相修整失误和遗漏。5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去后乃至

乃俱窃听B.待君久不至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C.相委而去

委而窃听D.饭今成糜

饭疏食,饮水(《论语》)51.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5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②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5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陈元方什么性格特点?(2023上·辽宁葫芦岛·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乙】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①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魏武:曹操。5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因欲以为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C.魏武知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即遣还外

即公大兄无奕女5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撒盐空中差可拟。(2)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5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曼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57.阅读两文,完成填空。两文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少年儿童的风采。【甲】文中的谢道韫以柳絮喻白雪,赢得赞誉,“公大笑乐”一句运用手法,来表现她;【乙】文中的何晏以“”的方式,婉拒曹操,可见他是一个的孩子。(2023上·湖北孝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①。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②?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③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④,过于所望,审⑤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⑥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生⑦人意智。闻丞相为汝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⑧,可自更求闻达。(选自《蜀志·先主传》)【注释】①自济:挽救自己。②恨:遗憾。③射君:人名,即谢援。④增修:增长,进步。⑤审:如果。⑥汝:你。⑦生:增长。⑧亡:失。58.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B.险躁则不能治性(治:治理)C.朕初疾但下痢耳(疾:小疾病)D.勿效之(效:效仿)59.选出下列句中“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A.夫君子之行B.勉之,勉之C.汝父德薄,勿效之D.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60.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A.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B.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C.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D.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62.中华民族注重家风传承,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请概括诸葛亮和刘备在修身方面各强调了什么?(2023上·辽宁葫芦岛·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蒲松龄《狼》)【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束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③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节选自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注】①鹳(guàn);一种凶猛的鸟。②匝,圈。③庆,庆祝。6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狼洞其中

(2)悲鸣不已(3)乃悟前狼假寐(4)于古木上64.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C.集古木之上D.宋之丁氏(《穿井得一人》)65.选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盖二鹊招鹳援/友也D.(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66.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67.【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说一说。(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