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人在受到恐惧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B.紧急情况下产生恐惧感是反射活动,引起的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机体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2.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历史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噬菌体需分别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用RNA酶处理后,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各个实验的思路都是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3.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4.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发酵技术的操作过程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B.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杆菌密度低于瓶底处的密度C.制作腐乳时,接种3天后豆腐块表面会长满黄色的毛霉菌丝D.用带盖瓶子制作葡萄酒时,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5.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D.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由于K+外流、Na+内流而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6.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某双链DNA分子含有胞嘧啶m个,复制n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B.DNA复制过程中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该DNA复制过程中共消耗(2n-1)m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该DNA复制形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均含有m个腺嘌呤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神经纤毛蛋白-1(NRP-1)能在肿瘤细胞内表达,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受体,通过参与多种信号转导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研究人员从肿瘤细胞中扩增出NRP-1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发酵培养,分离提纯相应NRP-1,并将其免疫小鼠,以制备抗NRP-1的单克隆抗体(NRP-1MAb)。分析回答下列回题:(1)利用PCR技术可以从肿瘤细胞的基因组中分离扩增得到完整的NRP基因,其原因是__________。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后,导入用_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体内完成转化。(2)研究人员将分离提纯的NRP-1免疫小鼠后,取其脾脏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是__________。选取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需要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NRP-1MAb靶向治疗时的用药方式,研究人员将直肠癌组织块制成单细胞悬液,等量注入4组裸鼠右前腋下,接种3后天开始向培养液中施加NRP-1MAb药物,每隔10天给药1次,共4次。给药后测算一次肿瘤体积,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请给出使用NRP-1MAb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时的临床建议:__________。8.(10分)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t1~t2时,暗反应速率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为_____。(3)在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CO2量的相对值不再上升,说明_____。此时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原因是_____。(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9.(10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能导致人体患病的为数不多的几种大肠杆菌中的一种,人体感染该种大肠杆菌后的主要症状是出血性腹泻,感染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危及生命。该大肠杆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从而形成透明圈。下图为从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中分离和提纯该大肠杆菌的操作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肉汤培养基可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上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接种操作前和整个接种操作结束后均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灭菌,其目的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3)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大肠杆菌的抗原性,常利用________法分离其蛋白质,若甲蛋白质比乙蛋白质后洗脱出来,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10.(10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倒入培养瓶,然后加入15g葡萄糖及5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min,观察现象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方法实验现象1冰水(0℃)没有气泡产生2凉水(10℃)只能看到少量气泡3温水(30℃)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4热水(55℃)始终没有气泡产生(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据中分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在15min后液滴缓慢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高温严重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某科研机构研究了三种浓度的海藻糖对高温下番茄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答下列问题:(1)温度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影响光合作用。除此之外,高温还会促进____________,抑制光合作用效率。(2)请据图分析推测,在高温条件下,海藻糖提高番茄叶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海藻糖提高番茄叶的光合速率是由于海藻糖改变了番茄的遗传物质。请写出实验思路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A、肾上腺素可以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故其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A正确;B、产生恐惧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B错误;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涉及肾上腺素分泌,故其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B。2、A【解析】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A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繁殖,因此噬菌体不能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若用RNA酶处理其RNA,则RNA被水解了,不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C错误;D、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A。3、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M点之前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M点之后,开始有酒精生成,而且酵母菌的数量快速增加,说明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项错误;N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高于M点,说明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B项正确;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细胞代谢产物不断积累,使培养液中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导致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C项正确;在发酵初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P点之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D【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现代发酵技术的操作过程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传统发酵技术的操作过程并不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B、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杆菌密度高于瓶底处的密度,B错误;C、制作腐乳时,接种3天后豆腐块表面会长满白色的毛霉菌丝,C错误;D、随着酒精发酵的进行,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积累等原因,酵母菌数量减少,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用带盖瓶子制作葡萄酒时,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会延长,即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条件、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D【解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即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正确;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正确;D、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外负内正),D错误。故选D。6、C【解析】

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间期DNA能进行转录,因此DNA能与RNA聚合酶结合,A错误;B、解旋酶具有解旋功能,其作用的是氢键,DNA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B错误;C、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该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m个,C正确;D、由于题干只给出胞嘧啶的数目,而碱基总数未知,因此无法推导出腺嘌呤的数目,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使用与NRP-1基因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可以从模板DNA中扩增出该基因Ca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95%的空气和5%的CO2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使用中剂量给药【解析】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要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两条链同时被扩增;引物I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的延伸,这样,DNA聚合酶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2、分析图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可知,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详解】(1)由分析可知,使用与NRP-1基因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可以从模板DNA中扩增出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该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Ca2+处理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2)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是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将培养基放置于95%的空气和5%的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由图示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可知,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因此使用NRP-1MAb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时采用中剂量给药,用药量少,效果明显。【点睛】本题考查PCR扩增目的基因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原理、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增大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13给予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吸水涨破【解析】

根据题意和曲线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从30%全光照到70%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吸收CO2只释放CO2。【详解】(1)在t1一t2,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导致暗反应增强,暗反应速率逐渐增大。(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t3时从外界吸收的CO2,即4+9=13。(3)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此时由于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因此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4)如果叶绿体中积累大量的可溶性糖,叶绿体基质的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叶绿体过度吸水涨破。【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平板划线法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基(灭菌)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凝胶色谱乙蛋白质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顺序降低分离效果【解析】

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①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②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③分离过程: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④作用:分离蛋白质,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详解】(1)肉汤培养基是天然培养基,可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2)图示中用到了接种环从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因此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第一次接种操作前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灭菌,其目的是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基(灭菌),整个接种操作结束后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灭菌,其目的是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3)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大肠杆菌的抗原性,常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其蛋白质。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若甲蛋白质比乙蛋白质后洗脱出来,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乙蛋白质。在装填凝胶柱时有气泡产生,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点睛】本题重在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基本步骤以及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基本操作过程的原理的理解。10、酵母菌细胞内酶的活性不能右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前者低温酶的结构没有破坏,后者高温酶的结构已破坏【解析】

温度可以影响酵母菌的呼吸酶活性进而影响其呼吸强度;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详解】(1)温度影响了酵母菌细胞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表中数据判断,该实验中,在30℃时气体产生量最快、最多,各组温度差异较大,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2)实验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证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在15min后,氧气消耗完毕,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氧气消耗,却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缓慢向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3)实验组1和实验组4都没有气泡产生,但原理不同,前者低温酶的结构没有破坏,后者高温酶的结构已破坏。【点睛】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考查对细胞呼吸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