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东亚飞蝗是一种迁飞性的植食性害虫,它具有咀嚼式口器,能够取食农作物的茎和叶,造成植株体缺损和发育障碍。东亚飞蝗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有卵、幼虫和成虫三种虫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东亚飞蝗幼虫的密度B.东亚飞蝗与农作物之间是寄生关系,二者数量相互制约C.决定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使用性引诱剂诱杀东亚飞蝗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2.在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选项呼吸类型[H]的来源[H]的用途A有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水B有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C无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乳酸D无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酒精A.A B.B C.C D.D3.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A.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C.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D.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 B.皮肤和黏膜 C.组织液中的溶菌酶 D.淋巴因子5.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离子是()A.Na+、Cl- B.HCO3一、HPO42- C.K+、Ca2+ D.乳酸、血浆蛋白6.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液、B液、C液之间通过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图中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C液C.A液与C液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D.C液过多将会导致组织水肿,产生的原因通常有长期营养不良、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等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8.(10分)某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程度遮光对草莓植株干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程度和草莓的种类B.遮光的瞬间,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下降C.根据图可知,种植草莓时要适当遮光D.草莓植株的干重是光合作用固定有机物的量二、非选择题9.(10分)图是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甲、乙、丙表示液体,A、B、C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由图中的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另外两种中的。(2)人体感染肝炎病毒时,可以通过皮下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请用图中文字和字母及箭头写出干扰素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会保持稳态,但在一些情况下会发生异常,比如营养不良往往会导致图中的_________处渗透压降低而出现组织水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___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10.(14分)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辅助性T细胞、B细胞、E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C.E细胞和M细胞的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11.(14分)请完成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Ⅰ.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由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2)用该模型解释采取硬化室内地面、将粮食和其他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养殖家鼠的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控制家鼠种群的数量。(3)某生态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数量特征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预测的依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实验探究:模拟种群密度的调查示例。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一个。方法步骤:①从一包绿豆中(数量未知)取出50粒,换上50粒红豆,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②抓取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豆子(每次一个),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20次。③数一下小烧杯中红豆数(假设为a粒)。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探究所模拟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该方法主要适用于_________、活动范围大的种群。(2)在实验操作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少实验误差。(3)纸包内绿豆总数可估算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数字、字母表示)12.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其数目在A基因和a基因中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相同或不同”)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2)据图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两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4)那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详解】A、东亚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也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幼虫的密度,A错误;B、东亚飞蝗具有咀嚼式口器,能够取食农作物的茎和叶,造成植株体缺损和发育障碍。因此它与农作物之间是捕食关系,B错误;C、决定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D、使用性引诱剂诱杀东亚飞蝗利用了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的信息传递的原理,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出生率,D正确。故选D。2、B【解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人体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过程;第二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丙酮酸和[H]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乳酸。【详解】AB、由分析中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有氧呼吸过程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A错误,B正确;C、由分析中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知,人体无氧呼吸过程中,[H]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C、D错误。故选B。3、C【解析】孟德尔通过对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了豌豆遗传的普遍现象——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并通过严谨的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能圆满解释杂交实验结果(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假说”。孟德尔又把他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演绎是指基于假说的推理),预期了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1:1的结果,并运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了他预期的结果。【详解】AD、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都是假说,AD错误;B、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是对实验结果的验证;B错误;C、选项中测交预测结果为高茎:矮茎接近于1:1,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C正确;故选C。4、B【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B、皮肤、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正确;C、组织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D、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错误。故选B。5、B【解析】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这与K2HPO4/KH2PO4、NaHCO3/H2CO3等缓冲物质参与调节有关。【详解】正常人的血浆PH近乎中性,为7.35~7.45,血浆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一、HPO42-有关,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6、B【解析】据图分析: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详解】A、A血浆、C组织液和B淋巴通过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A正确;B、C组织液是体内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非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如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为淋巴液,B错误;C、A液血浆与C液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C正确;D、C组织液过多将会导致组织水肿,引发组织水肿的原因有长期营养不良、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等,D正确。故选B。7、B【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共同进化。【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B。8、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适当遮光可增加植株的干重,但过度遮光,会使植株干重增加减少。【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程度,A错误;B、遮光的瞬间,光照强度减弱,ATP和NADPH减少,还原C3的速率减慢,而短时间内C3的生成速率不变,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增加,B错误;C、根据图可知,适当遮光能增加植株的干重,所以种植草莓时要适当遮光,C正确;D、草莓植株的干重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甲、乙、丙②.乙(2)甲→乙→甲→A(3)①.乙②.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③.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A是组织细胞,B是血细胞,C是淋巴细胞。【小问1详解】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即图中的甲、乙、丙。其中乙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小问2详解】皮下注射干扰素首先进入甲组织液中,然后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再从血浆转到组织液,最后作用于肝细胞,即转移途径为甲→乙→甲→A。【小问3详解】营养不良时,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即图中乙的渗透压降低而出现组织消肿。这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分析图示做出正常判断,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10、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首先APC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并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后,增殖分化形成浆B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图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详解】A、由图可知,E细胞为浆细胞,M细胞为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A错误;B、记忆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异性抗原,二次免疫时,只能被同一种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种类的细胞内的RNA种类有所差异,C正确;D、E细胞是浆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只能产生抗体,无法与靶细胞结合产生细胞因子,D错误。故选C。11、(1).种群密度(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3).有效降低家鼠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4).该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5).标记重捕法(6).活动能力强(7).随机抓取(闭眼抓取)(8).增加抓取豆粒的次数(小于50次);(不写“小于50”也给分);增加模拟的次数,重复测算,求平均值(任意答出两点即可)(9).50×20/a(1000/a)【解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符合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K/2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K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详解】Ⅰ.(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硬化室内地面、将粮食和其他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养殖家鼠的天敌等措施是减少家鼠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目的是降低家鼠种群的K值,以控制家鼠种群的数量。(3)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将来的变化趋势,故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的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Ⅱ.(1)该实验模拟的是调查种群密度中的标志重捕法,绿豆为一种群,其数量未知,红豆(50粒)相当于被标记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种群。(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随机取样,闭眼抓放,同时增加抓取豆粒的次数,增加模拟的次数,重复测算,求平均值等。(3)将红豆(50粒)和绿豆混合后再抓取豆子是模拟重捕,抓取20次相当于重捕20只动物,a粒红豆相当于重捕中标记的动物,所以绿豆总数为50×20/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以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意在考查学生识图理解S型曲线,判断种群的变化,正确理解标志重捕法的措施,属于中档题。12、①.脱氧核苷酸②.相同或不同③.自由组合④.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⑤.Aabb×aaBB或AAbb×aaBb⑥.aaBB、AAbb、aabb⑦.紫花:红花:白花=9:3:4【解析】从题干上的概念图可知,紫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开紫花(A_B_)的该野生植物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开白花(aaB_、A_bb和aabb)的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五种,也即只有双显性(A_B_)开紫花,单显性(aaB_和A_bb)和双隐性(aabb)均开白花。依据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可推知F1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双杂合子),所以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由此可以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组成应该为aaB_和A_b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