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游客踩踏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00/0F/wKhkGWcWhKOAR8FGAAMI14C8dW8201.jpg)
![旅游景区游客踩踏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00/0F/wKhkGWcWhKOAR8FGAAMI14C8dW82012.jpg)
![旅游景区游客踩踏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00/0F/wKhkGWcWhKOAR8FGAAMI14C8dW82013.jpg)
![旅游景区游客踩踏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00/0F/wKhkGWcWhKOAR8FGAAMI14C8dW82014.jpg)
![旅游景区游客踩踏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00/0F/wKhkGWcWhKOAR8FGAAMI14C8dW82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游客踩踏应急预案TOC\o"1-2"\h\u26025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4281041.1编制目的与依据 4303591.1.1编制目的 4117911.1.2编制依据 4127161.1.3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旅游景区范围内发生的游客踩踏的应急处理。 424891.1.4本预案适用于旅游景区管理单位、部门、救援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在游客踩踏应急处理中的协作与配合。 4302261.1.5应急指挥部 4153541.1.6应急办公室 4205061.1.7应急小组 536121.1.8救援队伍 584821.1.9协作单位 53165第二章旅游景区概况 5316081.1.10景区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56891.1.11景区规模与景观特色 5313861.1.12景区设施与服务 521921.1.13景区管理水平与荣誉 6251611.1.14自然灾害风险 6236121.1.15人为风险 6254051.1.16公共卫生风险 643811.1.17景区设施风险 667881.1.18其他风险 629227第三章预警预防机制 7186411.1.19预警系统概述 7165101.1.20预警系统构成 7269491.1.21预警系统运行机制 7305841.1.22预警信息发布原则 7193181.1.23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8192401.1.24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812995第四章应急响应流程 8314411.1.25根据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游客伤亡情况,应急响应等级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8197661.1.26各级应急响应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883921.1.27发生旅游景区游客踩踏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景区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998581.1.28景区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向当地及相关部门报告。 9127911.1.29启动应急响应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981571.1.30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安全状况稳定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专家对现场进行评估。 9130041.1.31评估认为已得到妥善处理,无继续响应必要时,景区应急指挥部可向当地及相关部门报告,申请终止应急响应。 9316901.1.32当地及相关部门同意终止应急响应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95220第五章现场救援与处置 9176751.1.33救援力量组成 910611.1.34救援力量调度原则 9210791.1.35救援力量调度流程 1023521.1.36救援设备准备 10298311.1.37救援物资准备 10261871.1.38受伤游客救治 1028981.1.39受伤游客转移 1011317第六章信息报告与沟通 11237661.1.40初级报告 1119221.1.41详细报告 11119041.1.42持续报告 11282741.1.43内部沟通 11210051.1.44外部沟通 11139171.1.45信息发布 11122181.1.46舆论引导 115549第七章应急协调与指挥 12242911.1.47指挥部组成 12323841.1.48指挥部职责 12103971.1.49信息沟通与共享 12244121.1.50应急资源协调 12276581.1.51应急力量协调 136811.1.52现场指挥 13231701.1.53应急力量调度 13191421.1.54应急资源调配 13291201.1.55应急信息报告 1314322第八章善后处理与恢复 1332481.1.56游客安抚 13200701.1事发后,景区应立即启动游客安抚机制,安排专人对受影响游客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缓解游客紧张、恐慌情绪。 13265291.2景区工作人员应保持冷静、专业,积极与游客沟通,了解游客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帮助。 13261921.2.1游客赔偿 1368652.1景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游客因踩踏造成的损失给予合理赔偿。 14318882.2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实际损失。 14263032.3赔偿程序: 1447042.3.1游客向景区提出赔偿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4183392.3.2景区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游客的损失进行核实,并与游客协商赔偿事宜; 14233832.3.3协商达成一致后,景区按照约定的时间、金额支付赔偿金; 14127882.3.4如协商不成,双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134111.1对现场进行清理,修复受损设施,保证景区安全; 14102241.2对景区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保证恢复正常运营前不存在安全隐患。 14296131.2.1景区运营策略调整 1462632.1根据原因,调整景区运营策略,加强安全管理,预防类似发生; 14247102.2优化景区游览路线,提高游客游览舒适度; 14147842.3加强景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14235002.3.1景区宣传推广 14262863.1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景区恢复正常运营的消息,吸引游客; 14175123.2举办各类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14316933.3与旅游业界合作,拓宽景区客源渠道。 14165973.3.1预案总结 14228511.1总结本次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分析优点和不足; 1476381.2对应急响应、游客安抚、赔偿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1464551.2.1预案评估 14132392.1对本次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响应速度、协调能力、游客满意度等; 14180422.2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538012.3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保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1532121第九章培训与演练 15156992.3.1培训目的 15291222.3.2培训对象 15294262.3.3培训内容 15257562.3.4培训方式 15322222.3.5培训时间 15157542.3.6演练目的 1565642.3.7演练内容 16152752.3.8演练形式 16234302.3.9演练时间 16121172.3.10评估内容 1626112.3.11评估方式 16259582.3.12改进措施 161112第十章法律法规与责任追究 17312492.3.13国家法律法规 17134842.3.14地方法规及政策 17141382.3.15行业规范与标准 17182732.3.16责任划分 176762.3.17责任追究与处理措施 17133492.3.18修订与更新原则 18170092.3.19修订与更新程序 18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为保证旅游景区游客踩踏的应急处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降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旨在指导旅游景区在发生游客踩踏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客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旅游安全管理办法》;(6)《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7)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第二节应急预案适用范围1.1.3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旅游景区范围内发生的游客踩踏的应急处理。1.1.4本预案适用于旅游景区管理单位、部门、救援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在游客踩踏应急处理中的协作与配合。第三节应急预案组织体系1.1.5应急指挥部(1)成立旅游景区游客踩踏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2)指挥部由旅游景区管理单位、部门、救援机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3)指挥部设总指挥,由旅游景区管理单位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1.1.6应急办公室(1)在应急指挥部下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令,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应急处理工作。(2)应急办公室成员由旅游景区管理单位、部门、救援机构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1.1.7应急小组(1)旅游景区管理单位应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游客踩踏应急处理工作。(2)应急小组由景区工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救援人员等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3)应急小组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游客踩踏的能力。1.1.8救援队伍(1)旅游景区应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负责游客踩踏的现场救援工作。(2)救援队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设施,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1.1.9协作单位(1)旅游景区应与相关部门、救援机构、医疗单位、交通部门等建立协作关系,共同应对游客踩踏。(2)协作单位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准备工作,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应急处理工作。第二章旅游景区概况第一节旅游景区基本介绍1.1.10景区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本旅游景区位于______(具体地理位置),地处______(所在省份/城市)的核心区域,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景区周边有______(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汇,便于游客前来参观游览。1.1.11景区规模与景观特色景区占地面积约为______平方米,分为______(具体分区)等多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内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主要景观有______(列举主要景观),体现了______(景区特色)。1.1.12景区设施与服务景区内设有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购物等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各类需求。景区还提供______(如:导游、讲解、观光车等)服务,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览体验。1.1.13景区管理水平与荣誉本景区秉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曾荣获______(列举荣誉)等荣誉称号,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第二节旅游景区潜在风险分析1.1.14自然灾害风险景区地处______(地理位置特点),可能面临以下自然灾害风险:(1)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2)气象灾害:如暴雨、洪水、干旱、台风等;(3)生态灾害:如森林火灾、病虫害等。1.1.15人为风险景区可能面临以下人为风险:(1)游客不文明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破坏植被、违规搭建等;(2)恶意破坏:如故意破坏景区设施、刻画古迹等;(3)恐怖袭击:如爆炸、绑架等。1.1.16公共卫生风险景区可能面临以下公共卫生风险:(1)传染病疫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2)食品安全事件:如食物中毒等;(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集体中毒、疫情爆发等。1.1.17景区设施风险景区内设施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1)安全隐患:如游乐设施故障、照明设施损坏等;(2)建筑老化:如景区建筑、桥梁等存在安全隐患;(3)信息化风险:如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1.1.18其他风险除上述风险外,景区还可能面临以下风险:(1)社会治安风险:如抢劫、盗窃等;(2)政策变动风险:如景区票价调整、景区规划变更等;(3)经济波动风险:如景区门票收入下降、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第三章预警预防机制第一节预警系统建立1.1.19预警系统概述为保证旅游景区游客踩踏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本旅游景区特建立预警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实时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对可能发生的游客踩踏进行预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发生的风险。1.1.20预警系统构成(1)监测设备:包括视频监控、人流统计仪、红外线探测器等,用于实时监测景区内游客数量、分布及流动情况。(2)风险评估:通过对景区内游客密度、游客行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可能发生踩踏的风险进行评估。(3)预警信息处理:将监测数据与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整合,形成预警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4)应急预案: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1.1.21预警系统运行机制(1)数据采集:通过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景区内游客数量、分布及流动情况。(2)风险评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景区内可能发生踩踏的风险。(3)预警信息发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4)应急预案启动:根据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对措施。第二节预警信息发布1.1.22预警信息发布原则(1)及时性:在发觉风险迹象后,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保证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2)准确性:预警信息应准确反映景区内游客踩踏风险的真实情况,避免误导。(3)针对性:预警信息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4)可操作性:预警信息应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便于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1.1.23预警信息发布渠道(1)内部渠道:通过景区内部通讯系统,向景区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发布预警信息。(2)外部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向游客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3)新闻媒体: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沟通,保证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播至社会公众。1.1.24预警信息发布内容(1)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明确预警信息的风险等级。(2)影响范围:描述预警信息所涉及的景区区域及游客数量。(3)应对措施: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游客疏散、限制游客进入等。(4)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保证应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第四章应急响应流程第一节应急响应等级划分1.1.25根据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游客伤亡情况,应急响应等级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1.1.26各级应急响应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Ⅰ级应急响应: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2)Ⅱ级应急响应: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重大。(3)Ⅲ级应急响应: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较大。(4)Ⅳ级应急响应:造成1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的一般。第二节应急响应启动程序1.1.27发生旅游景区游客踩踏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景区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1.1.28景区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并向当地及相关部门报告。1.1.29启动应急响应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确定现场,设立警戒区,保证现场安全。(2)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3)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引导舆论。(4)配合部门开展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第三节应急响应终止程序1.1.30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安全状况稳定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专家对现场进行评估。1.1.31评估认为已得到妥善处理,无继续响应必要时,景区应急指挥部可向当地及相关部门报告,申请终止应急响应。1.1.32当地及相关部门同意终止应急响应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做好以下工作:(1)撤离救援队伍,恢复正常景区秩序。(2)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3)对责任人进行追责,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4)对善后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向上级部门报告。第五章现场救援与处置第一节救援力量调度1.1.33救援力量组成救援力量主要由景区救援队伍、消防队伍、公安特警、医疗救护队伍、志愿者等组成,形成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的救援体系。1.1.34救援力量调度原则(1)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科学救援的原则。(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3)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特长和优势,形成整体合力。1.1.35救援力量调度流程(1)接到报告后,景区救援队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2)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向相关部门、单位请求增援,调度救援力量。(3)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迅速展开救援工作。第二节救援设备与物资准备1.1.36救援设备准备(1)救援队伍应根据特点,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救援设备,如担架、急救包、绳索、破拆器材等。(2)救援设备应保持完好、适用,定期进行检查、维护。1.1.37救援物资准备(1)救援队伍应根据可能造成的伤害,提前准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饮水等。(2)救援物资应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保证救援过程中供应充足。第三节受伤游客救治与转移1.1.38受伤游客救治(1)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对受伤游客进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2)对重伤游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并尽快将其送往医疗机构。1.1.39受伤游客转移(1)救援队伍应根据受伤游客的伤势,合理安排转移方式,如担架、车辆等。(2)在转移过程中,应保证游客安全,避免二次伤害。(3)与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受伤游客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第六章信息报告与沟通第一节信息报告程序1.1.40初级报告(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或目击者应立即向景区安全管理部门报告,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受伤情况等基本信息。(2)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5分钟内完成初步信息收集,并报告给景区应急指挥部。1.1.41详细报告(1)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在接到初级报告后10分钟内,启动调查组,对情况进行详细调查。(2)调查组应在1小时内完成详细报告,内容包括原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进展等。(3)详细报告应通过书面形式,提交给景区应急指挥部,并抄送相关部门。1.1.42持续报告(1)处理期间,景区应急指挥部应每小时向部门报告处理进展情况。(2)如有重大变化,应立即报告,并说明变化原因及应对措施。第二节信息沟通渠道1.1.43内部沟通(1)景区内部设立应急通讯系统,保证信息传递迅速、准确。(2)建立应急联络人制度,明确各级联络人职责,保证信息畅通。1.1.44外部沟通(1)建立与部门的联络机制,保证信息及时报告。(2)与周边景区、医疗机构、救援队伍建立联络,形成应急联动机制。第三节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1.45信息发布(1)发生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在1小时内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信息,包括原因、涉及人数、救援进展等。(2)信息发布应遵循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原则,保证信息真实可靠。1.1.46舆论引导(1)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动态,对不实信息进行澄清。(2)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保证报观、公正。(3)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第七章应急协调与指挥第一节应急指挥部设置1.1.47指挥部组成为有效应对旅游景区游客踩踏,成立应急指挥部,由以下成员组成:(1)指挥长:由景区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指挥部全面工作。(2)副指挥长:由景区分管安全、运营的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3)成员:包括景区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公安、消防等相关单位负责人。1.1.48指挥部职责(1)制定和修订旅游景区游客踩踏应急预案;(2)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3)及时掌握信息,向上级报告情况;(4)指导和监督景区各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应急准备工作;(5)负责现场的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第二节应急协调机制1.1.49信息沟通与共享(1)建立应急信息沟通机制,保证指挥部与景区各部门、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2)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3)指挥部应定期组织应急信息培训,提高信息沟通效率。1.1.50应急资源协调(1)指挥部负责协调景区内外应急资源,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救援;(2)建立应急资源清单,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数量、分布和调用方式;(3)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作,提高应急资源调配效率。1.1.51应急力量协调(1)指挥部应协调景区各部门、相关单位的应急力量,形成合力;(2)加强应急力量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3)建立应急力量调度机制,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集结和投入救援。第三节应急指挥调度1.1.52现场指挥(1)指挥部应在现场设立前方指挥部,负责现场的指挥调度;(2)指挥部应制定现场指挥流程,明确各级指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3)指挥部应保证现场的信息畅通,及时调整救援方案。1.1.53应急力量调度(1)指挥部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调配应急力量;(2)建立应急力量调度流程,保证救援力量的快速集结和投入;(3)指挥部应密切关注应急力量的动态,及时调整调度方案。1.1.54应急资源调配(1)指挥部应根据现场需求,合理调配应急资源;(2)建立应急资源调配流程,保证资源的快速到达和投入使用;(3)指挥部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保证应急资源的充足供应。1.1.55应急信息报告(1)指挥部应建立应急信息报告制度,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2)指挥部应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和报告时限;(3)指挥部应定期对应急信息报告情况进行总结,提高报告效率。第八章善后处理与恢复第一节受影响游客安抚与赔偿1.1.56游客安抚1.1事发后,景区应立即启动游客安抚机制,安排专人对受影响游客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缓解游客紧张、恐慌情绪。1.2景区工作人员应保持冷静、专业,积极与游客沟通,了解游客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帮助。1.2.1游客赔偿2.1景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游客因踩踏造成的损失给予合理赔偿。2.2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实际损失。2.3赔偿程序:2.3.1游客向景区提出赔偿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3.2景区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游客的损失进行核实,并与游客协商赔偿事宜;2.3.3协商达成一致后,景区按照约定的时间、金额支付赔偿金;2.3.4如协商不成,双方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节旅游景区恢复正常运营一、景区设施修复1.1对现场进行清理,修复受损设施,保证景区安全;1.2对景区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保证恢复正常运营前不存在安全隐患。1.2.1景区运营策略调整2.1根据原因,调整景区运营策略,加强安全管理,预防类似发生;2.2优化景区游览路线,提高游客游览舒适度;2.3加强景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2.3.1景区宣传推广3.1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景区恢复正常运营的消息,吸引游客;3.2举办各类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3.3与旅游业界合作,拓宽景区客源渠道。第三节应急预案总结与评估3.3.1预案总结1.1总结本次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分析优点和不足;1.2对应急响应、游客安抚、赔偿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事件提供借鉴。1.2.1预案评估2.1对本次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响应速度、协调能力、游客满意度等;2.2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3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保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第九章培训与演练第一节应急预案培训2.3.1培训目的为保证旅游景区游客踩踏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提高景区员工应对踩踏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应急预案培训计划。2.3.2培训对象(1)景区管理人员(2)景区安全保卫人员(3)景区工作人员(4)景区志愿者2.3.3培训内容(1)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2)游客踩踏的预防与应对措施(3)应急预案的启动、执行与协调(4)紧急救援与现场处置(5)信息报告与沟通协调(6)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2.3.4培训方式(1)集中授课(2)案例分析(3)情景模拟(4)实地教学2.3.5培训时间每年定期举办应急预案培训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滚动培训。第二节应急预案演练2.3.6演练目的(1)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2)锻炼景区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2.3.7演练内容(1)模拟游客踩踏发生场景(2)各部门应急响应与处置(3)紧急救援与现场处置(4)信息报告与沟通协调2.3.8演练形式(1)实地演练(2)情景模拟(3)桌面推演2.3.9演练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三节演练评估与改进2.3.10评估内容(1)演练过程的合规性(2)演练效果的满意度(3)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复合材料篮球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车门总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白头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拼装式操作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健康脱脂BBQ电烤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X射线防护单面围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锥形锯齿锁紧垫圈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超声波负离子发生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立体观景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教师培训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征信入校园教育课件
- 2025年全年日历-含农历、国家法定假日-带周数竖版
- 《东北大学宣传》课件
- 2025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心血管医疗器械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