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灾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灾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灾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灾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灾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灾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295第1章总则 4200551.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 4194601.2编制依据 4143861.3适用范围 5258521.4应急预案体系 526572第2章三农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 5277102.1灾害类型及特点 5324992.2风险识别 6211572.3风险评估 612365第3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6226733.1应急指挥部 7311703.1.1机构设置 7284563.1.2成员构成 7202823.1.3职责 7196213.2应急工作小组 782403.2.1机构设置 751463.2.2成员构成 7140553.2.3职责 7133953.3基层应急组织 797983.3.1机构设置 7324413.3.2成员构成 8255143.3.3职责 815975第4章预防与预警 8215514.1预防措施 863524.1.1加强监测与评估 844034.1.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832364.1.3强化科技支撑 815854.1.4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8186514.2预警信息发布 8230684.2.1预警信息来源 894814.2.2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9268504.2.3预警信息发布内容 934364.3预警响应 9301454.3.1预警响应级别 921314.3.2预警响应措施 9178164.3.3预警响应组织 926573第5章应急处置 921305.1应急响应级别 945475.1.1Ⅰ级(特别重大灾害):三农灾害影响范围广泛,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需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9294735.1.2Ⅱ级(重大灾害):三农灾害影响较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需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9230155.1.3Ⅲ级(较大灾害):三农灾害影响一般,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较小社会影响,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10146315.1.4Ⅳ级(一般灾害):三农灾害影响较小,造成轻微经济损失或无社会影响,需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1010575.2应急响应程序 10160525.2.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级别,由相应级别的部门启动应急响应。 10315865.2.2信息报告:各级农业部门应及时向上级农业部门和同级报告灾害情况,保证信息畅通。 108515.2.3应急处置:各级农业部门应根据灾害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10266255.2.4应急联动:各级农业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0248725.2.5应急结束:当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影响消除时,由启动应急响应的部门宣布应急结束。 10271505.3应急处置措施 10298195.3.1农业灾害应急处置: 1080055.3.2农村灾害应急处置: 10216045.3.3农民生活应急处置: 106530第6章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 11199456.1救援力量组成 11209636.1.1救援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174476.1.2各级救援力量应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11179236.2协调机制 11153246.2.1建立三级协调机制: 1161216.2.2各级协调机制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指挥调度、联动协作等工作制度。 11237216.3救援资源配置 1137516.3.1根据灾害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合理配置救援资源,保证救援力量、物资、设备等及时到位。 1159226.3.2建立救援资源数据库,动态掌握各级救援力量的分布、数量、类型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112146.3.3加强救援物资储备,合理设置储备点,保证救援物资的充足和及时补充。 11162416.3.4优化救援队伍布局,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灾害风险等因素,合理调配救援队伍。 11314176.3.5加强救援设备维护和更新,保证救援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救援效率。 12258336.3.6建立救援资源紧急调配机制,遇到紧急情况时,保证救援资源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 1230634第7章应急保障 1269527.1人力资源保障 12282567.1.1人员组织: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设立应急指挥部、各专业应急小组及救援队伍,保证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 1222597.1.2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业务素质,保证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流程和技能。 12219127.1.3人才储备:建立应急人才库,储备各类专业人才,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2208937.2物资装备保障 12211167.2.1物资储备:根据灾害类型和应急需求,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设备、工具等,保证灾害发生时迅速投入使用。 12238807.2.2物资管理: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物资装备,保证物资质量。 1241237.2.3装备调配:制定应急装备调配方案,保证灾害发生时,各类装备快速、有序地调配到现场。 12193717.3资金保障 12296497.3.1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保证应急资金充足。 1297447.3.2资金管理:建立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 1276007.3.3预算编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编制年度应急预算,合理分配资金。 1282967.4技术保障 12239117.4.1技术支持:与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243857.4.2技术研究:开展灾害预防、预警、救援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应急技术水平。 12182437.4.3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13155207.4.4通信保障: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证灾害发生时通信畅通,为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1312848第8章培训与演练 13147738.1培训 13284048.1.1培训目的 1378108.1.2培训对象 13189248.1.3培训内容 13249928.1.4培训方式 13133388.1.5培训时间 13311288.2演练 1354508.2.1演练目的 13217298.2.2演练范围 1462808.2.3演练内容 14222698.2.4演练方式 1434088.2.5演练频次 14111278.3演练评估与总结 1428328.3.1演练评估 1414828.3.2演练总结 1412796第9章信息发布与宣传 14239269.1信息发布 15315589.1.1信息发布原则 15286259.1.2信息发布内容 15235969.1.3信息发布途径 15238979.1.4信息发布程序 15231749.2媒体宣传 1598709.2.1媒体宣传原则 15262999.2.2媒体宣传内容 15114189.2.3媒体宣传形式 15118339.2.4媒体宣传合作 16154509.3科普宣教 16294219.3.1科普宣教内容 1678089.3.2科普宣教形式 1659719.3.3科普宣教对象 16158429.3.4科普宣教合作 1619469第10章监督与考核 161567310.1预案实施监督 162947210.1.1监督机构与职责 162453610.1.2监督内容与方法 161186010.1.3问题整改与反馈 17132010.2责任追究 173104110.2.1责任追究的情形 171354410.2.2责任追究的方式 172996510.2.3责任追究的程序 172726410.3应急预案修订 173147410.3.1修订原则 173275010.3.2修订程序 172968710.3.3修订要求 172382610.4考核评价体系 171012610.4.1考核指标 173031010.4.2考核方法 173274710.4.3考核结果运用 18第1章总则1.1应急预案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和指导三农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三农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秩序。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规和文件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国家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以下三农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1)农作物病虫害;(2)农业气象灾害;(3)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4)农村土地权益纠纷;(5)其他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体系包括以下层次:(1)国家三农灾害应急预案;(2)省级三农灾害应急预案;(3)市、县级三农灾害应急预案;(4)乡镇级三农灾害应急预案;(5)村(社区)级三农灾害应急预案。各级预案应相互衔接,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应对具体三农灾害时,各级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第2章三农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2.1灾害类型及特点三农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等,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人为灾害则涉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病虫害、农业生产等,具有潜在性、持续性和可控性特点。(1)洪水:多发生在雨季,易导致农田被淹,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渔业养殖。(2)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3)台风:带来强风、暴雨,导致农作物倒伏、农田被淹,影响渔业和农村基础设施。(4)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5)泥石流:多发于山区,破坏农田、村庄,威胁农村居民生命安全。(6)污染:包括土壤、水源、空气污染,影响农作物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7)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减产或绝收。(8)农业生产:如农药中毒、农机等,威胁农村居民生命安全。2.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三农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历史灾害资料:分析历史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影响范围和程度等,为风险识别提供依据。(2)分析现有风险因素: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可能导致三农灾害的风险因素。(3)识别潜在风险因素:根据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等,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4)梳理风险链: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明确风险传导途径,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2.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评估指标:根据灾害类型和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指标,如农作物受灾面积、农村人口受灾数量、经济损失等。(2)构建评估模型:结合评估指标,构建适用于当地三农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3)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评估模型,对各类灾害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划分风险等级。(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应急预案编制提供依据。(5)定期更新评估:根据灾害发生情况、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发展等,定期更新风险评估结果,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第3章组织架构与职责3.1应急指挥部3.1.1机构设置成立三农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作为应急响应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和监督三农灾害应急工作。3.1.2成员构成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包括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国土、民政、财政、卫生、交通、公安等部门。3.1.3职责(1)制定和修订三农灾害应急预案;(2)组织、指挥和协调三农灾害应急工作;(3)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响应;(4)研究解决应急响应过程中的重大问题;(5)定期组织应急演练;(6)向上级报告应急工作情况。3.2应急工作小组3.2.1机构设置根据指挥部要求,设立若干应急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响应工作。3.2.2成员构成应急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3.2.3职责(1)负责收集、分析、报告三农灾害信息;(2)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措施;(3)指导、协调和监督基层应急组织工作;(4)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5)保障应急物资、设备、资金的需求;(6)协助指挥部开展其他应急工作。3.3基层应急组织3.3.1机构设置在乡镇、村两级设立基层应急组织,负责本地区三农灾害应急工作。3.3.2成员构成基层应急组织由乡镇村委会相关人员组成,可根据需要吸纳志愿者参与。3.3.3职责(1)宣传、普及三农灾害防范知识;(2)组织开展灾害隐患排查;(3)制定和实施本地区应急响应措施;(4)协助上级应急工作小组开展救援工作;(5)及时向上级报告灾害信息;(6)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第4章预防与预警4.1预防措施4.1.1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水文、地质等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频次和精度;定期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住房等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4.1.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保险费率,提高保险赔付效率。4.1.3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灾害预警和风险评估。4.1.4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农民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4.2预警信息发布4.2.1预警信息来源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应及时向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灾害预警信息;农业农村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特点,对预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发布。4.2.2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在农村基层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设立信息接收和传递站点,保证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基层。4.2.3预警信息发布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预警级别、应对措施等内容;预警信息应简洁明了,便于农民理解和执行。4.3预警响应4.3.1预警响应级别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警响应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3.2预警响应措施蓝色预警:加强监测,做好应急准备;黄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橙色预警:实施紧急措施,减少损失;红色预警: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抗灾救灾。4.3.3预警响应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建立健全预警响应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保证预警响应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应加强对预警响应工作的领导,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第5章应急处置5.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三农灾害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Ⅰ级(特别重大灾害)、Ⅱ级(重大灾害)、Ⅲ级(较大灾害)和Ⅳ级(一般灾害)。5.1.1Ⅰ级(特别重大灾害):三农灾害影响范围广泛,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需启动Ⅰ级应急响应。5.1.2Ⅱ级(重大灾害):三农灾害影响较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需启动Ⅱ级应急响应。5.1.3Ⅲ级(较大灾害):三农灾害影响一般,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较小社会影响,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5.1.4Ⅳ级(一般灾害):三农灾害影响较小,造成轻微经济损失或无社会影响,需启动Ⅳ级应急响应。5.2应急响应程序5.2.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级别,由相应级别的部门启动应急响应。5.2.2信息报告:各级农业部门应及时向上级农业部门和同级报告灾害情况,保证信息畅通。5.2.3应急处置:各级农业部门应根据灾害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救援工作。5.2.4应急联动:各级农业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5.2.5应急结束:当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影响消除时,由启动应急响应的部门宣布应急结束。5.3应急处置措施5.3.1农业灾害应急处置:(1)农作物灾害:及时组织农民开展抢收、抢种,减少灾害损失;(2)畜牧渔业灾害:加强养殖场、池塘等设施的加固和维护,保证畜牧渔业生产安全;(3)农业设施灾害:对受损农业设施进行紧急修复,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5.3.2农村灾害应急处置:(1)住房安全:对受灾农民住房进行排查,保证住房安全;(2)基础设施:及时修复受损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3)公共卫生:加强疫情防控,保障受灾地区公共卫生安全。5.3.3农民生活应急处置:(1)生活保障:为受灾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资金支持;(2)心理援助:开展受灾农民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3)就业援助:为受灾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第6章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6.1救援力量组成6.1.1救援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与救援工作;(2)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地震、矿山、卫生、防疫等专业救援队伍;(3)军队和武警部队:根据需要,协助地方开展救援工作;(4)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参与救援工作;(5)志愿者队伍:在地方和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有序参与救援工作。6.1.2各级救援力量应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6.2协调机制6.2.1建立三级协调机制:(1)省级协调机制:负责全省范围内救援力量的统筹协调,制定救援预案,指导市、县级救援工作;(2)市级协调机制:负责本市范围内救援力量的协调,根据省级预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市救援实施方案;(3)县级协调机制:负责本县范围内救援力量的协调,具体组织救援工作,落实上级救援预案。6.2.2各级协调机制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指挥调度、联动协作等工作制度。6.3救援资源配置6.3.1根据灾害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合理配置救援资源,保证救援力量、物资、设备等及时到位。6.3.2建立救援资源数据库,动态掌握各级救援力量的分布、数量、类型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6.3.3加强救援物资储备,合理设置储备点,保证救援物资的充足和及时补充。6.3.4优化救援队伍布局,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灾害风险等因素,合理调配救援队伍。6.3.5加强救援设备维护和更新,保证救援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救援效率。6.3.6建立救援资源紧急调配机制,遇到紧急情况时,保证救援资源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第7章应急保障7.1人力资源保障7.1.1人员组织: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设立应急指挥部、各专业应急小组及救援队伍,保证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7.1.2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业务素质,保证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流程和技能。7.1.3人才储备:建立应急人才库,储备各类专业人才,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7.2物资装备保障7.2.1物资储备:根据灾害类型和应急需求,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设备、工具等,保证灾害发生时迅速投入使用。7.2.2物资管理: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物资装备,保证物资质量。7.2.3装备调配:制定应急装备调配方案,保证灾害发生时,各类装备快速、有序地调配到现场。7.3资金保障7.3.1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保证应急资金充足。7.3.2资金管理:建立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7.3.3预算编制: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编制年度应急预算,合理分配资金。7.4技术保障7.4.1技术支持:与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7.4.2技术研究:开展灾害预防、预警、救援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应急技术水平。7.4.3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应急工作效率。7.4.4通信保障: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证灾害发生时通信畅通,为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提供保障。第8章培训与演练8.1培训8.1.1培训目的为保证三农灾害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提高相关人员应对灾害的处置能力和业务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8.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农业部门负责人、灾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急队伍成员以及相关从业人员。8.1.3培训内容(1)三农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2)灾害预警、监测、评估及信息报告;(3)灾害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4)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5)其他与三农灾害应急相关的内容。8.1.4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现场教学、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实操演练,提高培训效果。8.1.5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培训,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8.2演练8.2.1演练目的检验三农灾害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效果,提高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8.2.2演练范围演练范围包括各级农业部门、灾害易发区域、重点保护对象等。8.2.3演练内容(1)灾害预警与信息传递;(2)应急响应启动与指挥调度;(3)应急救援队伍集结与行动;(4)救援物资、设备、设施的使用;(5)受灾群众疏散与安置;(6)其他与三农灾害应急相关的内容。8.2.4演练方式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8.2.5演练频次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8.3演练评估与总结8.3.1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各环节的执行情况;(2)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完整性;(3)参演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4)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8.3.2演练总结根据演练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3)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应急救援能力;(4)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响应效率;(5)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第9章信息发布与宣传9.1信息发布9.1.1信息发布原则本预案中的信息发布遵循及时、准确、透明、公开的原则,保证三农灾害相关信息能够迅速、有效地传达至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9.1.2信息发布内容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启动、救援进展、受灾情况、救助措施等。同时应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9.1.3信息发布途径信息发布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门户网站、三农灾害应急指挥部官方网站;(2)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3)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4)微博、等新媒体平台;(5)宣传栏、海报、传单等户外宣传形式。9.1.4信息发布程序信息发布应遵循以下程序:(1)信息收集、整理、审核;(2)报请应急预案领导机构批准;(3)按照规定途径和范围发布;(4)对外发布信息后,及时收集反馈,做好舆论引导。9.2媒体宣传9.2.1媒体宣传原则媒体宣传应坚持正确导向,注重实效,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开展三农灾害应急宣传工作。9.2.2媒体宣传内容媒体宣传内容应包括三农灾害知识普及、应急预案解读、成功案例宣传、防灾减灾措施等。9.2.3媒体宣传形式媒体宣传形式包括:(1)专题报道、新闻访谈、现场直播;(2)制作专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