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讲坐标系本讲测评二_第1页
数学第一讲坐标系本讲测评二_第2页
数学第一讲坐标系本讲测评二_第3页
数学第一讲坐标系本讲测评二_第4页
数学第一讲坐标系本讲测评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本讲测试1已知点M的极坐标为(-5,),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坐标中不能表示点M的坐标的是()A.(5,)B。(5,)C。(5,)D.(—5,)思路解析:点(—5,)所在的位置如图:点(5,-)所在的位置如图:而的终边落在OB的位置上,极径又是正的,所以B、C选项所表示的点也在点B的位置上;+2π=,的终边落在OA的位置上,但是极径是负的,D选项所表示的点也在点B的位置上。答案:A2点P的直角坐标为(1,),则点P的极坐标为()A。(2,)B.(2,)C。(2,)D。(2,)思路解析:因为点P(1,)在第四象限,与原点的距离为2,且OP与x轴所成的角为,所以点P的一个极坐标为(2,),排除A、B选项,+2π=,所以极坐标(2,)所表示的点在第二象限。答案:C3极坐标方程4ρ·sin2=5表示的曲线是()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思路解析:若直接由所给方程很难断定它表示何种曲线,因此通常要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加以研究。4ρ·sin2=4ρ·=2ρ—2ρcosθ=5,化为直角坐标方程:=5,化简,得y2=5x+.故该方程表示抛物线。答案:D4极坐标ρ=cos(—θ)表示的曲线是()A。双曲线B.椭圆C。抛物线D。圆思路解析:由ρ=cos(—θ)=cos(θ-)可直接判断曲线为圆.也可以将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判断曲线形状,由于ρ不恒等于0,方程两边同乘ρ,得ρ2=ρcos(—θ)=ρ(cosθ+sinθ)=(ρcosθ+ρsinθ)。在以极点为原点,以极轴为x轴正半轴的直角坐标系中,ρcosθ=x,ρsinθ=y,ρ2=x2+y2,因此有x2+y2=(x+y),∴方程ρ=cos(-θ)表示圆。此题还有另一种思路:极坐标方程ρ=2acosθ表示圆,而—θ与极轴的旋转有关,它只影响圆心的位置,而不改变曲线的形状,故方程ρ=cos(-θ)表示圆.答案:D5圆ρ=(cosθ+sinθ)的圆心坐标是()A。(1,)B。(,)C。(,)D。(2,)思路解析:可化为直角坐标方程(x-)2+(y—)2=1或化为ρ=2cos(θ—),这是ρ=2rcos(θ-θ0)形式的圆的方程。答案:A6在极坐标系中,与圆ρ=4sinθ相切的一条直线方程为()A.ρsinθ=2B。ρcosθ=2C。ρcosθ=4D。ρcosθ=—4思路解析:如图,⊙C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θ,CO⊥Ox,OA为直径,|OA|=4,l和圆相切,l交极轴于B(2,0),点P(ρ,θ)为l上任意一点,则有cosθ=,得ρcosθ=2。答案:B7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思路解析:极点的直角坐标为O(0,0),ρsin(θ+)=ρ(sinθ+cosθ)=,∴ρsinθ+ρcosθ=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y—1=0。∴点O(0,0)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d==,即极点到直线ρsin(θ+)=的距离为。答案: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后,曲线C变为曲线(x—5)2+(y+6)2=1,求曲线C的方程,并判断其形状.思路分析:考查变换公式:将新坐标代入到已知曲线中,即可得原曲线方程。解:将代入(x′—5)2+(y′+6)2=1,得(2x—5)2+(2y+6)2=1。化简得(x-)2+(y+3)2=.∴曲线C是以(,-3)为圆心,半径为的圆.9说出由曲线y=tanx得到曲线y=3tan2x的变换规律,并求满足其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思路分析:函数y=f(ωx),x∈R(其中ω>0,ω≠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f(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当ω>1时)或伸长(当0<ω<1时)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而得到。函数y=Af(x),x∈R(其中A>0,ω≠1)的图象,可以看作把f(x)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当A>1时)或缩短(当0<A<1时)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而得到.图形变换的伸缩变换公式:。解:y=tanx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得到y=tan2x,再将其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得到曲线y=3tan2x.设y′=3tan2x′,变换为将其代入y′=3tan2x′,得μy=3tan2λx.与y=tanx比较,可得10已知P(5,),O为极点,求使△POP′为正三角形的P′点的坐标。思路分析:画出图形分析即可.解:设P′(ρ1,θ1),∵△POP′为正三角形,如图,∴∠POP′=60°。∴θ1=—=或θ1=+=π.∵ρ1=5,∴P′(5,)或P′(5,π).11圆心为C(3,),半径为3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什么?思路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图形求各参数,代入即可.解:如右图,设圆上任一点为P(ρ,θ),则|OP|=ρ,∠POA=θ—,|OA|=2×3=6,Rt△OAP中,|OP|=|OA|·cos∠POA,∴ρ=6cos(θ—)。12如图1-1,长方体OABC—D′A′B′C′中,|OA|=3,|OC|=5,|OD′|=3,A′C′与B′D′相交于点P,分别写出点C、B′、P的柱坐标.图1-1思路分析:求点的柱坐标,需要找到空间任意一点P在Oxy平面上的射影在平面Oxy上的极坐标(ρ,θ)(ρ≥0,0≤θ<2π).解:C点的ρ、θ为|OC|及∠COA;B′点的ρ,θ分别为|OB|=,θ=∠BOA,tan∠BOA=,∴∠BOA=arctan.P点的ρ、θ为OE、∠AOE,|OE|=|OB|,∠AOE=∠AOB。13如图1-2,棱长为a的正方体OABC—D′A′B′C′中,对角线OB′与BD′相交于点P,顶点O为坐标原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试写出点P的球坐标。图1—2思路分析:求点P的球坐标,需要找(r,φ,θ)三个量。解:r=|OP|,φ=∠D′OP,θ=∠AOB,|OP|=a,∠D′OP=∠OB′B,tan∠OB′B=,θ=∠AOB=。14△ABC底边BC=10,∠A=∠B,以B点为极点,BC为极轴,求顶点A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思路分析:本题利用正弦定理的边角关系找到顶点A的ρ,θ之间的关系而求得其轨迹方程.解:如图,令A(ρ,θ)。显然△ABC内,∠B=θ,∠A=,|BC|=10,|AB|=ρ。于是由正弦定理,得A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为ρ=30—40sin2.15已知线段BB′=4,直线l垂直平分BB′,交BB′于点O,在属于l并且以O为起点的同一射线上取两点P、P′,使OP·OP′=9,求直线BP与直线B′P′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思路分析:题目中有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以它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直线BP与B′P′的直线方程求出来,再去找交点M的坐标,把设的字母消掉即可得交点M的轨迹方程。解:以O为原点,BB′为y轴,l为x轴建立如右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则B(0,2),B′(0,—2),设P(a,0),a≠0,则由OP·OP′=9,得P′(,0).直线BP的方程为=1,直线B′P′的方程为=1,即2x+ay—2a设M(x,y),则由(a为参数)。消去a,可得4x2+9y2=36(x≠0),∴点M的轨迹是长轴长为6,短轴长为4的椭圆(除去点B,B′)。16如图1—3,在圆ρ=acosθ上有两点A和B,它们的极角分别是α、β,由极点向直线AB作垂线,垂足为H,求H点的极坐标.图1-3思路分析:求H点的极坐标,需要找到极角和极径。极径为OH,极角为∠HOC,找极角∠HOC时,利用初中学的图形几何关系.解:连结AC、BO,则∠OAC=∠OBC=,设∠AOC=α,∠BOC=β.∵∠OHB=,∴∠OCB+β=∠HOA+∠OAB=。∴∠OCB=∠OAB。∴∠HOA=β。∴∠HOC=α+β。∵OA=acosα,∴OH=acosαcosβ。∴H(acosαcosβ,α+β).17求过定圆内一定点,且与定圆相切的圆心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思路分析:需要找圆心P的极角和极径的关系.在这里可以根据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来建立关系式。解:以定圆圆心O为极点,定点为点A。求圆心P的轨迹。以射线OA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定圆半径为r,A(m,0),P(ρ,0),在△AOP中,|AP|2=|OA|2+|OP|2-2|OA|·|OP|cosθ,即(r-ρ)2=m2+ρ2—2mρcosθ。化简得ρ=。当m取不同数值时,轨迹会有不同的形状.18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的圆心C(3,),半径为1.Q点在圆周上运动,O为极点.(1)求圆C的极坐标方程;(2)若P在直线OQ上运动,且满足,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思路分析:在△OCM中,根据余弦定理,可找到圆C上的任意一点M的ρ、θ之间的关系;通过比例,可找到Q点与P点极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点P的轨迹方程。解:(1)设M(ρ,θ)为圆C上任意一点,如图,在△OCM中,|OC|=3,|OM|=ρ,|CM|=1,∠COM=|θ-|,根据余弦定理,得1=ρ2+9—2·ρ·3·cos|θ-|。化简整理,得ρ2—6·ρcos(θ—)+8=0为圆C的轨迹方程。(2)设Q(ρ1,θ1),则有ρ12-6·ρ1cos(θ1—)+8=0。①设P(ρ,θ),则OQ∶QP=ρ1∶(ρ-ρ1)=2∶3.∴ρ1=ρ.又θ1=θ,即代入①,得ρ2—6·ρcos(θ-)+8=0。整理,得ρ2-15ρcos(θ—)+50=0。它为P点的轨迹方程。19如图1-4,在面积为1的△PMN中,tan∠PMN=,tan∠MNP=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以M、N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方程。图1—4思路分析:在此题中,角的正切可看作相应直线的斜率,从而得点P的坐标与c的关系,求a时可有三种方法:代入点法,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得方程;利用点在椭圆上,将点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根据△PMN是直角三角形。解:以MN所在直线为x轴,MN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以M、N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方程为=1,焦点为M(—c,0),N(c,0).由tan∠PMN=,tan∠PNx=tan(π-∠PNM)=-2,得直线PM和PN的方程分别为y=(x+c)和y=—2(x-c)。联立两方程解得x=c,y=c,即P点坐标为(c,c).在△PMN中,MN=2c,MN上的高为c,∴S△MNP=×2c×c=1.∴c=,即P点坐标为(),|PM|==2,|PN|==1.∴a=(|PM|+|PN|)=.从而b2=a2—c2=1,故所求椭圆方程为x2+y2=1.20如图1-5,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M,点N∈l1,以A、B为端点的曲线段C上任意一点到l2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离相等,若△AMN为锐角三角形,|AM|=,|AN|=3,且|BN|=6,建立适当坐标系,求曲线段C的方程.图1-5思路分析:题中给出了相互垂直的直线l1、l2,则以l1、l2为x轴、y轴,M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的思路非常自然,设P(x,y)是曲线段C上任意一点,作PH⊥l2,H是垂足,则由题意知点P满足等式|PN|=|PH|,为求得方程,只需求得N点的坐标.解法一:如右图,建立坐标系,分别以l1、l2为x轴、y轴,M为坐标原点,作AE⊥l1,AD⊥l2,BF⊥l2,垂足分别是E、D、F,设A(xA,yA),B(xB,yB),N(xN,0),依题意,有xA=|ME|=|DA|=|AN|=3,yA=|DM|==。由于△AMN是锐角三角形,故有xN=|ME|+|EN|=|ME|+=4,xB=|BF|=|BN|=6。设点P(x,y)是曲线段C上任一点,作PH⊥l2,H是垂足,则由题意知P属于集合{(x,y)|(x—xN)2+y2=x2,xA≤x≤xB,y>0}.故曲线段C的方程为y2=8(x-2)(3≤x≤6,y〉0)。解法二:如图,以l1为x轴,MN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根据题意,曲线段C是以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