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新模考题精_第1页
【2025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新模考题精_第2页
【2025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新模考题精_第3页
【2025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新模考题精_第4页
【2025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新模考题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最新模考题精选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答案】15.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误,“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相比,“流雪山”除同样描写壮丽景色外,还多了宁静的氛围。B.第二首诗的一、二句既写高峻壮美的西岳华山,又写宛如丝带的黄河,二者相互映衬。C.第二首诗中的“触山动”是视觉,“秦地雷”是听觉,生动展现了所写对象的特征。D.两首诗均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独特感受。16.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房日晰认为,李白的诗歌“具有超人的恢宏气度”“竭力追求自然本色”。请结合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15.【答案】A【解析】“还多了宁静的氛围”错误,两者都通过强烈的视觉形象和动态描写,展现了江水的汹涌与力量。16.【答案】(1)恢宏气度:①意象壮美,诗人目之所见不是小桥流水,而是名山大川——华山、长江、黄河,与诗人的阔大胸襟相契合;②语带夸张,气势磅礴,“万里”“天际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壮美景象。(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2)自然本色:①语言明白晓畅,贴切自然,诗人对大江、大河、大山的描绘不事雕琢,表现其特色时,比喻形象,生动贴切;②写所见所闻,诗句间如行云流水般连贯自然;③情感自然流泻,“壮观”“何壮哉”直抒胸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诗歌“恢宏、自然”的风格来回答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头五咏·栀子杜甫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节选)杜甫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栀子品种珍稀,虽然总遭受风霜雨露,但终能得其所用。B.栀子“贵在映江波”实为杜甫生出于江边终老此生的想法。C.杜甫对平凡事物的吟咏开拓了诗歌天地,区别于早年的咏物诗。D.在文学创作方面,杜甫不仅关注艺术形式,更重视“神”的观念。16.明代诗评家王嗣奭评价“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两句为“作文之诀”,既言明为文雕刻之妙,又强调为文用心之细。请据此分析第一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答案】15.B16.颔联描述了栀子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具有实际用途。栀子花一身是宝,杜甫才华横溢,杜甫以栀子自喻,体现了为文用心之细。颈联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描绘了栀子果实和叶子的美丽,果实经历风霜后更显成熟,树叶在雨露滋润下更显青翠。对色彩变化的细腻捕捉,体现了为文雕刻之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实为杜甫生出于江边终老此生的想法”错误,尾联写栀子花被“无情”移植到江边,可贵之处在于它江波中的倒影之美。此句是说栀子花有一种独特的美和价值,而非杜甫生出于江边终老此生的想法。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描述了栀子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具有实际用途:可以提取黄色染料,又可以入药,理气治病。这两句不仅强调了栀子花的实用性,还暗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栀子花一身是宝,杜甫才华横溢,杜甫以栀子自喻,体现了为文用心之细。颈联“红取风霜实”这句话描述了栀子花在经历了风霜之后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里的“取”字用得非常精妙,它不仅表达了颜色的变化,还蕴含了经历风霜之后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青看雨露柯”则描绘了栀子花在雨露滋润下的绿色枝条。这里的“看”字同样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观察,还有一种欣赏和感悟的态度在里面。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栀子的坚韧性,也象征着诗人对困难与挑战后成长的赞扬;不仅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栀子花的独特之处,还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这种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和对意境的用心营造,正符合王嗣奭所评价的“作文之诀”。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登大伾山诗①王守仁②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皇上辍朝一日以示哀悼。次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②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出发时间,描写了一幅云雾缭绕、钟声稀疏、万木萧瑟的早晨山景图,烘托出山寺的幽静。B.颔联中“河流成沃野”写河流滋润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龙鳞”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态;以“日绕峰头”写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诗人登山之高。D.尾联中“宫阙五云”暗指明朝皇宫,诗人借遥望国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流露出登高望远的豪情。16.有人评论此诗“其言也壮,其志也豪”,请你分析。(6分)【答案】15.B16.(1)“其言也壮”可以从诗人笔下之景看出,从山下到山顶,都为远望所见,视野开阔,境界阔大。(2)“其言也壮”可以从“万”“千古”“天北极”“高”“九霄”,这些体现宏大气象的词语看出。(3)“其志也豪”意味着在感情的抒发上,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的感叹,有自己正值气盛志满之时,对人生未来充满昂扬的斗志与饱满的政治激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项中“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理解错误。颔联“几年沙势自风湍”是写几年来沙石被风卷动,形成湍急的水势,这里只是写景,并没有表达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从“其言也壮”和“其志也豪”两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晓披烟雾入青峦”,以烟雾缭绕的青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壮美的意境。随着视线的推进,“山寺疏钟万木寒”至“高秋更上九霄看”,从山脚到山顶,再到云霄之巅,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体现了“其言也壮”的特点。诗中运用了“万木”、“千古”、“天北极”、“九霄”等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就具有宏大的内涵,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气势磅礴,体现了语言的壮丽之美。“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诗人通过对自然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的认识。这种感慨并非消极,而是激励诗人更加珍惜时光,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这两句以自然之力象征人的意志与力量,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高秋更上九霄看”则更是表达了诗人追求高远、超越自我的理想抱负,体现了“其志也豪”的特质。评分标准:结合诗歌,从意象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其言也壮”,各得2分;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其志也豪”,得2分。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马嵬(其二)①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②,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③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④。【注】①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wéi)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②海外徒闻更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③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④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婚姻美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一开篇夹叙夹议,先概述方士在海外寻见杨贵妃的传说,接着用“徒闻”加以否定,讥讽了唐玄宗的痴心空想。B.颈联中的“笑”字语含讽刺。当时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今被逼赐死杨贵妃,从此想一年一度相逢也不可得。C.从章法上看,诗歌运用了倒叙手法,先说寻见杨贵妃,再追叙马嵬之变,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D.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也和其他大多数作品一样,认为罪责在杨贵妃,责其媚上误国,而对唐玄宗深表同情。16.《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请结合诗句从对比方面简要分析你对“讽意至深”的理解。(6分)15.【答案】D【解析】“认为罪责在杨贵妃,责其媚上误国,而对唐玄宗深表同情”错误,本诗表达了对唐玄宗荒废朝政、迷恋女色的批判。16.【答案】①颔联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或颈联当时的“七夕笑牵牛”和此日的“六军同驻马”),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暗讽唐玄宗正是因为昔日的沉迷女色,荒废朝政,才有今日的凄怆悲凉。②尾联贵为天子保不住宠妃和普通百姓夫妻恩爱形成对比,发人深思,暗讽唐玄宗正是沉迷女色、荒废朝政,才致使国家动乱,宠妃不保。【评分参考】指出对比,每处1分;讽意分析两处内容相似,2分;语言表述规范,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①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②怜皇树③,不学荆州利木奴④。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被贬柳州任刺史,至元和十四年病死于刺史任上,此诗作于贬官柳州时期。②楚客:指屈原。③皇树: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④利木奴:据《水经注》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橘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遍”字形容柑叶繁茂,写出了柑橘的生长状态。B.颔联点明诗人对柑橘怀有深情,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作品引起了雅兴,诗人心交古贤,寄情橘树,表达淡泊的情怀。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用“喷雪”喻柑花洁白繁多,用“垂珠”喻柑树硕果累累。用词新颖,形象别致。D.此诗通过种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16.苏东坡评价柳宗元的诗歌“寄至味于淡泊”,即表面叙事平淡,实则韵味深长,暗含不平之气。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对其进行分析。【答案】15.C16.①颈联用词直白平易,表面上在问柑橘树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取果实,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待到柑橘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吗?不平之气,隐于问中。②尾联表面上是表达对柑树成林滋养受益的期待和喜悦,实际上是自伤迁谪之久,只能望柑之成林的无奈。貌似宽解语,实则不平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错,“几岁开花”“何人摘实”是诗人面对亲手种植下的柑树春来新叶萌发时的一种想象。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①颈联“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不平之气隐于问中,用词直白平易,连续使用两个疑问句: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表面上看,在问柑橘树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取果实,实则是隐含地表达心中的不平,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待到柑橘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吗?②尾联“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貌似自我宽解,实则心中平气,表面上是诗人进行自我安慰,如果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自己这个老叟滋养受益,看似充满期待和喜悦,实则是感伤被贬谪到这里时间之久,只能继续在这里无奈地望着柑之成林。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登大伾山诗①王守仁②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注】①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皇上辍朝一日以示哀悼。次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任山来拜谒。②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点明了出发时间,描写了一幅云雾缭绕、钟声稀疏、万木萧瑟的早晨山景图,烘托出山寺的幽静。B.颔联中“河流成沃野”写河流滋润出肥沃的原野: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龙鳞”比喻水流穿石的形态:以“日绕峰头”写出山峰的高大,暗示诗人登山之高。D.尾联中“宫阙五云”暗指明朝皇宫,诗人借遥望国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流露出登高望远的豪情。16.有人评论此诗“其言也壮,其志也豪”,请你分析。(6分)【答案】15.B16.①“其言也壮”体现在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描绘了大伾山的壮丽景色,如“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力量。同时,诗人通过“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等诗句,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意境,使诗歌具有豪迈的气势。②“其志也豪”体现在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志向的追求。尾联“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诗人遥望国都,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信心。同时,诗人在登山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①相过叶梦得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②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况是岩前新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注:①刘无言:即刘焘,字无言,宋元祐三年进士。②却:转而。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漫飘然欲去”三句,写词人在外漂泊时,虽然有离开的冲动,但最终还是选择停留在那片熟悉的山西之地。B.“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两句,与杜甫《客至》中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两句的旨趣一致。C.“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两句,虚写词人站在高处向东眺望,云海连绵,与天相接,景色辽阔、超凡脱俗。D.最后三句,词人既是写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事越发难以摆脱,反而更加沉醉其中,也是对友人的一种提醒。16.有评论说,该词写出了词人“超然世外”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答案】15.C(3分)(“虚写”错,应为实写)16.(6分)答案示例:(1)直抒胸臆:词中词人用“漫飘然欲去”“此生心事,老更沈迷”等词句,直接抒发了词人有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心境。(2)借景抒情:词中写词人眼中与天相接的连绵云海,浮空千里的沧波等壮阔、脱俗的景色,借以抒发了词人以山水为念,不受凡尘侵扰的超然心境。(3)借助动作行为抒情:词人写自己趁雨转耕荒园,携酒赴邻翁邀约等,真切传达出词人厌弃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超然之态。(评分标准:一点2分,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又呈吴郎①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①杜甫把蔓州草堂让给一位吴姓的亲戚(即诗中的吴郎)住,这位亲成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社甫为此写诗劝阻。②征求:指赋税征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诗人自述从前对扑枣邻妇的态度和理由,为颈联对吴郎的进一步劝告作了情理两方面的准备和铺垫。B.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如人的多心与敏感。C.尾联诗人从高处落笔,揭示出她的贫穷的深刻原因,再次为老妇人扑枣行为开脱,其意仍是要感化吴郎。D.本诗词淡语婉情深,在反复吟咏品味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炽热深沉厚重的感情,能窥见诗人那伟大的灵魂。16.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之衷,往往溢于言表。“慈祥恺悌之衷”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有误。“防”是“提防”“疑惧”一类意思,所以“多心”不是委婉含蓄的。另“敏感”一词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老妇人见你插篱便疑心不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刚到草堂住下就插上篱笆,却也很像是真的拒绝她呢。言外之意是你这位远客定有不体贴处,难怪她疑心你。16.①诗人对穷困孤苦老妇人的无限哀怜。“无食无儿一妇人”中两个“无”字写出了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宁有此”三字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是迫不得已,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②诗人对扑枣老人亲善友好,任其扑枣。第四句诗人认为妇人来打枣会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所以更要亲切和蔼让她安心。③以委婉的方式劝说吴郎要有恻隐之心,语气缓和,让对方易接受。颈联明明意在晓示吴郎,批评吴郎太不体贴人,却反过来先责邻妇多心,这样措辞极其委婉,不伤吴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见。④诗人关注社会,忧国忧民,有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尾联“征求”“戎马”交代出了妇人贫穷的社会根源:征求不休,战乱不止。由一个人的不幸遭遇,诗人进而联想到战乱中更多的流离失所的民众,忧伤至极不禁热泪滚滚,这正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1点2分,答满3点即可)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答案】15.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误,“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十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曹东谷韵谢枋得①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此日识公知有道,何时与我咏游仙。不为苏武即龚胜②,万一因行拜杜鹃③。[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爱国诗人。②龚胜:汉哀帝时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拒不应聘,绝食而死。③拜杜鹃:表示对国家、君主的忠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气歌。C.根据颈联的内容及酬和诗的特点,可推测出诗人朋友曹东谷可能是游仙论道的高人。D.本诗意绪慷慨激昂,语言清新淡远,朴直而有韵致,言为心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16.《宋史》评价谢枋得“以忠义自任”,请分析这种忠义在此诗中是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