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用钠离子电池》(征询意见稿)_第1页
《电动摩托车用钠离子电池》(征询意见稿)_第2页
《电动摩托车用钠离子电池》(征询意见稿)_第3页
《电动摩托车用钠离子电池》(征询意见稿)_第4页
《电动摩托车用钠离子电池》(征询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电动摩托车用钠离子电池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电池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用共享换电电池的使用和运营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4155-2020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GB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T36276-2018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T36672-2018电动摩托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锂离子蓄电池GB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T/CHINABICYCLE21-2023电动自行车用钠离子蓄电池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钠离子电池sodiumioncell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移动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注1:通常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容器和端子等,是能量转化的最小单元。注2:该术语在本文件中简称为电池,有时也称为单体电池。3.2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3.3电池系统batterysystem一个或多个蓄电池模块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存储装置。3.4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如温度、电压、荷电状态等),可以提供通讯、安全、电池均衡及管理控制的系统。3.5电池控制单元(BCU)batterycontrolunit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蓄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蓄电池系统和其他车3辆控制器通讯的电子装置。3.6额定容量ratedcapacity室温下完全充电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容量(Ah)。3.7额定能量ratedenergy室温下完全充电的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能量(Wh)。3.8初始容量initialcapacity新出厂的蓄电池系统,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I1(A)电流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3.9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当前电池单体、模块或系统中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条件可以释放的容量占初始容量的百分比。3.10B级电压电路voltageclassBelectriccircuits最大工作电压大于30Va.c.(rms)且小于或等于1000Va.c.(rms),或大于60Vd.c.且小于或等于1500Vd.c.的电力组件或电路。3.11最小监控单元minimummonitorcell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的最小蓄电池单元。3.12爆炸explosion电池外壳猛烈破裂,伴随剧烈响声,且有主要成分(固体物质)抛射出来。3.13起火fire电池单体、模块或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持续燃烧(持续时间长于1s)。火花及拉弧不属于燃烧。3.14泄漏leakage有可见物质从电池单体、模块或系统中漏出至试验对象外部的现象。3.15热失控thermalrunaway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3.16热扩散thermalpropagation电池包或系统内由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引发的其余电池单体接连发生热失控的现象。3.17充电终止电压end-of-dischargevoltage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正常充电时允许达到的最高电压。3.18放电终止电压end-of-dischargevoltage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包或系统正常放电时允许达到的最低电压。43.1933h率放电电流,其数值等于1C/3(A)。注:1C为1h率额定容量(Ah)。3.2011h率放电电流,其数值等于1C(A)。4.1.1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以下环境进行:温度:(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大气压力:86kPa~106kPa。4.2测量仪器、仪表准确度测量仪器和设备准确度应不低于以下规定:c)温度测量装置:±2℃;e)尺寸测量装置:±1mm;4.3测试过程误差控制值(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误差要求如下:a)电压:±1%;b)电流:±1%;4.4数据记录与记录间隔除在某些具体测试项目中另有说明,否则测试数据(如时间、温度、电流和电压等)的记录间隔应不大于10s。4.5其他试验条件除有特殊规定,蓄电池系统进行环境可靠性、机械可靠性和安全性试验时,均以生产厂商规定的满电态进行试验。5.1.1过放电按7.1.2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5.1.2过充电按7.1.3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55.1.3外部短路按7.1.4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5.1.4热滥用按7.1.5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5.1.5针刺按7.1.6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应不起火、不爆炸。5.1.6标志电池的醒目位置应清晰地标识至少下列标志:a)型号;b)标称电压和额定容量;c)正负极性,使用“正、负”字样,或“+、-”符号;d)生产厂(或生产厂代码);e)生产日期或批号。充电限制电压、放电终止电压等标志信息应在合适的载体上标明。5.2.1电气安全5.2.1.1静电放电按7.2.1.1试验后,电池组的过充电保护、短路保护功能应正常。5.2.1.2过充电按7.2.1.2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1.3过放电按7.2.1.3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1.4外部短路按7.2.1.4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1.5过流放电按7.2.1.5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1.6温度保护按7.2.1.6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能充电,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1.7绝缘电阻按7.2.1.7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保证功能正常,并且电池组正负极同外壳之间的绝缘阻值应大于或等于20MΩ。5.2.2机械安全5.2.2.1挤压按7.2.2.1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起火、不爆炸。5.2.2.2加速度冲击按7.2.2.2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2.3振动按7.2.2.3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2.4自由跌落按7.2.2.4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起火、不爆炸。5.2.2.5提把强度按7.2.2.5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提把应不断裂,提把与外壳连接处应不开裂、不脱落。65.2.3环境安全5.2.3.1低气压按7.2.3.1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3.2温度循环按7.2.3.2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3.3浸水按7.2.3.3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5.2.3.4盐雾按7.2.3.4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电池组正负极同外壳之间的绝缘阻值应大于或等于1MΩ。5.2.3.5湿热循环按7.2.3.5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应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不爆炸,电池组正负极同外壳之间的绝缘阻值应大于或等于1MΩ。5.2.3.6阻燃性按7.2.3.6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的非金属材料外壳应符合V-0等级的要求;印制板应符合V-1等级的要求;导线的绝缘不应有助于火焰的蔓延。5.2.4热扩散按7.2.3.7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在发出热失控报警后5min内,应不起火、不爆炸。5.2.5互认协同充电电池组应具有与充电装置互认协同充电的功能。按7.2.3.8的试验方法测试,电池组充电应先与充电装置进行互认协同识别,通过后才能开始充电工作。5.2.6数据采集电池组在充电、放电过程中应至少实时采集以下数据:电池电压,电池组总电压、温度、电流。5.2.7标志电池组的醒目部位应清晰和耐久地标识至少下列标志:a)生产厂;b)产品名称与型号;c)标称电压、额定容量、充电限制电压、放电终止电压、额定能量;d)正负极性标志,使用“正、负”字样,或“+、-”符号;e)生产日期或批号;f)必要的安全警示说明,示例如下:请勿拆解、改装电池!破损或鼓胀请勿继续使用!请勿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外充电或使用!g)最大充电电流、最大放电电流、工作温度范围;h)安全使用年限,内容为“电池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使用年限为×年”;注1:除另有规定外,“×年”由企业根据该型号产品特性自行确定。注2:随着电池组不断充放电使用,安全性可能会下降,容量、内阻等指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i)电池组唯一性编码,编码至少包含生产厂代码,且应为耐高温永久性标识。电池组a)~h)标识按7.2.3.10a)的方法试验后,信息应完整、清晰,且不应出现卷边。电池组耐高温永久性标识按7.2.3.10b)的方法试验后,标识信息应完整、清晰。76试验准备6.1电池单体试验准备6.1.1标准充电电池单体先以制造商规定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放电至制造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搁置1h(或制造商提供的不大于1h的搁置时间然后按制造商提供的充电方法进行充电,充电后搁置1h(或制造商提供的不大于1h的搁置时间)。若制造商未提供充电方法,则由检测机构和制造商协商确定合适的充电方法,或依据以下方法充电:以制造商规定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恒流充电至电池单体达制造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05I1时停止充电,充电后搁置1h(或制造商提供的不大于1h的搁置时间)。6.1.2预处理6.1.2.1正式测试开始前,电池单体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循环,以确保试验对象的性能处于激活和稳定的状态。步骤如下:a)按照5.1.1对电池单体进行标准充电;b)以制造商规定的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放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截止条件;c)静置30min或制造商规定时间;d)重复步骤a)~d)不超过5次。5.1.2.2如果电池单体连续两次的放电容量变化不高于额定容量的3%,则认为电池单体完成了预处理,预处理循环可以中止。6.2电池模组或系统试验准备6.2.1工作状态确认正式开始测试前,电池模组或系统的电子部件或BCU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6.2.2预处理6.2.2.1正式测试开始前,电池包或系统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循环,以确保测试时试验对象的性能处于激活和稳定的状态。步骤如下:a)以不小于1I3的电流或按照制造商推荐的充电方法充电至制造商规定的充电截止条件;b)静置30min或制造商规定的时间;c)以制造商规定的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放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截止条件;d)置30min或制造商规定的时间;e)重复步骤a)~d)不超过5次。6.2.2.2如果电池包或系统连续两次的放电容量变化不高于额定容量的3%,则认为电池包或系统完成了预处理,预处理循环可以中止。6.2.2.3除在某些具体测试项目中另有说明,否则若预处理循环完成并满充后和一个新的测试项目之间时间间隔大于24h,则需要重新进行一次标准充电:使用不小于1I3的电流充电至制造商规定的充电截止条件或按照制造商推荐的充电方法充电,静置30min或制造商规定的时间。6电池组性能要求6.1初始容量6.1.1要求8电池和电池组的初始容量应不低于其额定容量。6.1.2测试方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静置1h,再以I3(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测试重复3次,计算3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记为初始容量Ca。6.2倍率放电6.2.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的倍率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5%。6.2.2测试方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静置1h,再以2I3(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6.3低温充电6.3.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低温充电后的常温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6.3.2测试方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放电结束后,将其放入温度为(-10±2)℃的低温箱中恒温搁置16h,之后在此温度环境中以0.2I2(A)电流恒流充电至充电限制电压,然后在(23±2)℃的环境中搁置5h后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6.4低温放电6.4.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的低温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6.4.2测试方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将其放入温度为(-20±2)℃的低温箱中恒温搁置16h,之后在此温度下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6.5高温放电6.5.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的高温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6.5.2测试方法电池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将其放入温度为(55±2)℃的高温箱中恒温搁置5h,之后在此温度下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将其放入温度为(45±2)℃的高温箱中恒温搁置5h,之后在此温度下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6.6常温荷电保持能力及恢复能力6.6.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的常温荷电保持能力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5%,恢复能力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5%。6.6.2测试方法6.6.2.1常温荷电保持能力测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将其放入温度为(20±5)℃的环境中28天,之后在温度为(23±2)℃下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6.6.2.2常温荷电恢复能力测试电池和电池组在做完7.6.2.1常温荷电保持能力测试后,按照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静置1h,之后在此温度下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上述测试可重复进行3次,当其中有一次放电容量符合要求时,即可终止该项测试。6.7高温荷电保持能力及恢复能力96.7.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的高温荷电保持能力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恢复能力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6.7.2测试方法6.7.2.1高温荷电保持能力测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将其放入温度为(55±2)℃的环境中7天,之后在温度为(23±2)℃下静置5h,以I3(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6.7.2.2荷电恢复能力测试电池和电池组在做完7.7.2.1高温荷电保持能力测试后,按照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静置之后在此温度下以I2(A)电流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上述测试可重复进行3次,当其中有一次放电容量符合要求时,即可终止该项测试。6.8长期贮存后荷电恢复能力6.8.1要求电池和电池组长期贮存后荷电恢复能力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5%。6.8.2测试方法选取生产日期在90天内的电池和电池组,在温度为(23±2)℃的环境中,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静置1h,之后以I3(A)恒流放电1h,然后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贮存90天。贮存期满后取出,在温度为(23±2)℃下,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充电结束后静置1h,之后以I2(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上述测试可重复进行4次,当其中有一次放电容量符合要求时,即可终止该项目测试。6.9循环寿命6.9.1要求电池的循环寿命应不低于1000次,电池组循环寿命应不低于700次。6.9.2测试方法电池和电池组按6规定的方法充电结束后静置0.5h,之后以I3(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记录放电容量。一个充放电循环测试结束后静置0.5h,再进行下一个充放电循环,直至连续两次放电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70%,即可终止该项测试。7试验方法7.1电池单体安全性试验方法7.1.1一般要求所有安全试验均在有充分安全保护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果试验对象有附加主动保护线路或装置,应除去。7.1.2过放电7.1.2.1试验对象为电池单体。7.1.2.2试验对象按6.1.1方法充电。7.1.2.3以1I1电流放电90min。7.1.2.4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1.3过充电7.1.3.1试验对象为电池单体。7.1.3.2试验对象按6.1.1方法充电。7.1.3.3以制造商规定且不小于1I3的电流恒流充电至制造商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的1.1倍或115%SOC后,停止充电。7.1.3.4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1.4外部短路7.1.4.1试验对象为电池单体。7.1.4.2试验对象按6.1.1方法充电。7.1.4.3将试验对象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经外部短路10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5mΩ。7.1.4.4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1.5热滥用7.1.5.1试验对象为电池单体。7.1.5.2试验对象按6.1.1方法充电。7.1.5.3将试验对象放入温度箱,用以下的条件加热:a)电池单体:温度箱按照5℃/min的速率由试验环境温度升至130℃±2℃,并保持此温度30min后停止加热;7.1.5.4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1.6温度循环7.1.6试验对象为电池单体。7.1.6试验对象按6.1.1方法充电。7.1.6放入温度箱中,温度箱温度按照表1和图1进行调节,循环次数5次。7.1.6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2电池系统安全性试验方法7.2.1电气安全试验方法7.2.1.1静电放电试验电池系统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按照GB/T17626.2进行测试,对电池组每个端子进行4kV接触放电测试(±4kV各10次)和8kV空气放电测试(±8kV各10次)。对电池组施加(充电限制电压+5V)的充电电压至电池组保护,恢复后,将电池组正负极端子用外部电阻为(20±5)mΩ的导体连接至电池组保护。7.2.1.2过充电试验7.2.1.2.1试验条件如下:a)试验应在20℃±10℃的环境温度或更高温度(如果电池系统制造商要求)下进行。b)按照电池系统制造商推荐的正常操作(如使用外部充放电设备调整试验对象的SOC到正常工作范围的中间部分。只要试验对象能够正常运行,可不需要精确的调整。c)在试验开始时,影响试验对象功能并与试验结果相关的所有保护设备都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于充电的所有相关的主要接触器都应闭合(如电池系统回路中包含相关继电器)。7.2.1.2.2充电过程如下:a)外部充电设备应连接到试验对象的主端子。外部充电设备的充电控制限制应禁用;b)试验对象应由外部充电设备在电池系统制造商许可的用时最短的充电策略下进行充电。7.2.1.2.3充电应持续进行,直至符合以下任一条件时,结束试验:a)试验对象自动终止充电电流。b)试验对象发出终止充电电流的信号。c)当试验对象的过充电保护控制未起作用,或者如果没有7.2.1.2.3中a)所述的功能。继续充电,使得试验对象温度超过电池系统制造商定义的最高工作温度再加10℃的温度值。d)当充电电流未终止且试验对象温度低于最高工作温度再加10℃的温度值时,充电应持续7.2.1.2.4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2.1.3过放电试验7.2.1.3.1试验条件如下:a)试验应在20℃±10℃的环境温度或更高温度(如果电池系统制造商要求)下进行。b)按照电池系统制造商推荐的正常操作(如使用外部充放电设备调整试验对象的SOC到较低水平,但应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只要试验对象能够正常运行,可不需要精确的调整。c)在试验开始时,影响试验对象功能并与试验结果相关的所有保护设备都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于放电的所有相关的主要接触器都应闭合(如电池系统回路中包含相关继电器)。7.2.1.3.2放电过程如下:a)外部放电设备应连接到试验对象的主端子;b)应与电池系统制造商协商,在规定的正常工作范围内以稳定的电流进行放电。7.2.1.3.3放电应持续进行,直至符合以下任一条件时,结束试验:a)试验对象自动终止放电电流;b)试验对象发出终止放电电流的信号;c)当试验对象的自动中断功能未起作用,或者没有7.2.1.3.2中a)所述的功能,则应继续放电,使得试验对象放电到其额定电压的25%为止;d)试验对象的温度稳定,温度变化在2h内小于4℃。7.2.1.3.4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2.1.4外部短路试验7.2.1.4.1试验条件如下:a)试验应在20℃±10℃的环境温度或更高温度(如果电池系统制造商要求)下进行;b)在试验开始时,影响试验对象功能并与试验结果相关的所有保护设备都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7.2.1.4外部短路过程如下:a)在开始试验时,用于充电和放电的相关主要接触器都应闭合(如电池系统回路中包含相关继电器来表示可行车模式以及允许外部充电的模式。如果这不能在单次试验中完成,则应进行两次或更多次试验。b)将试验对象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相互连接。短路电阻不超过5mΩ。7.2.1.4.2保持短路状态,直至符合以下任一条件时,结束试验:a)试验对象的保护功能起作用,并终止短路电流;b)试验对象外壳温度稳定(温度变化在2h内小于4℃)后,继续短路至少1h。7.2.1.4.3完成以上试验步骤后,在试验环境温度下观察1h。7.2.1.5过流放电试验电池系统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用制造商规定的最大放电电流的1.5倍放电,共持续试验应在电池组正常工作条件和放电保护元器件(放电回路保护开关管、保险丝等)单一故障条件下分别进行。7.2.1.6温度保护试验电池系统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放完电后,在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充电温度或55℃(取两者较高的温度)加5℃的环境下放置8h,然后用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并保持10min,然后静置6h。电池系统按照6.2.2.2的试验方法放完电后,在制造商规定的最低充电温度或0℃(取两者较低的温度)再降5℃的环境下放置16h,然后用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并保持10min,然后静置6h。7.2.1.7绝缘电阻试验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用绝缘电阻测量设备,施加直流电压500V,测试电池组正极与外壳、负极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注:外壳易触及部分为绝缘材料的,用金属箔覆盖。7.2.2机械安全试验方法7.2.2.1挤压将电池组按照5.3规定的试验方法充电结束后,放置在一侧是平板,一侧是异形板的中间,异形板的压头垂直于电池组中单体排列方向(图2所示)。异形板的半圆柱形挤压头的半径为75mm,半圆柱体的长度大于被挤压电池的尺寸,但不超过1m。挤压速度为(5±1)mm/s,当挤压至电池组原尺寸的70%,或挤压力达到30kN时保持5min,之后撤除挤压力,并观察1h。每个电池组只接受一次挤压。图2异形板和挤压示意图7.2.2.2加速度冲击7.2.2..2.1测试对象为电池模块或系统。7.2.2..2.2蓄电池系统质量小于12kg,给蓄电池包或系统施加150g、6ms的半正弦冲击波形,每个方向冲击3次,±X、±Y、±Z轴共6个方向,共冲击18次,观察2h。7.2.2.2.3蓄电池系统质量大于12kg,给蓄电池包或系统施加50g、11ms的半正弦冲击波形,每个方向冲击3次,±X、±Y、±Z轴共6个方向,共冲击18次,观察2h7.2.2.3振动7.2.2.3.1测试对象为电池模块或系统。7.2.2.3.2电池系统质量小于12kg,以峰值加速1g从7Hz开始扫频到18Hz,然后保持振幅0.8mm,频率增加直到最大加速度达到8g,保持8g加速度扫频到200Hz。7.2.2.3.3电池系统质量大于12kg,以峰值加速1g从7Hz开始扫频到18Hz,然后保持振幅0.8mm,频率增加直到最大加速度达到2g,保持2g加速度扫频到200Hz。7.2.2.4跌落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由高度(电池组最低点高度)1200mm的位置自由跌落到混凝土平面上,方形电池组的6个表面方向、圆柱形电池组为轴向及两个垂直的径向(均为正反两个方向)各1次共6次,每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1)min,测试结束后静置4h。注:试验过程中混凝土平面需不开裂。7.2.2.5提把强度试验针对带有提把的电池组,在电池组提把中间75mm的长度上,10s内均匀施加至4倍电池组重量的力,保持位置不动,持续1min。注:当提把长度不足75mm时,以其最大长度施加力。7.2.3环境安全试验方法7.2.3.1低气压试验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放置在真空箱中,逐渐减少其箱内气压至不大于11.6kPa,并保持6h。7.2.3.2温度循环试验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在温度为(72±2)℃的环境下存放6h,然后在温度为(-40±2)℃的环境下存放6h,两个温度之间的转换时间不超过30min,按以上步骤循环进行,共循环10次。然后将电池组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下存放24h。7.2.3.3浸水试验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浸没在温度为(20±5)℃的水槽中(以水淹没电池组最上端为准)48h,然后取出静置4h。7.2.3.4盐雾试验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按照GB/T2423.18—2021中试验方法3进行测试。试验后观察2h,然后进行1次标准放电和标准充电。然后用直流电压500V,测试电池组正极与外壳之间,负极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7.2.3.5湿热循环试验电池组按照6.2.2.1的试验方法充满电后,置于交变温度环境中,按照GB/T2423.4—2008执行试验方法2,最高温度为65℃,循环5次。试验后观察2h,然后进行1次标准放电和标准充电。然后用直流电压500V,测试电池组正极与外壳之间,负极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7.2.3.6阻燃性试验电池组的非金属材料外壳、印制板按照GB/T5169.16进行测试;导线按照附录A进行测试。7.2.3.7热扩散试验7.2.3.6.1触发方法推荐加热或过充作为热扩散试验的可选方法,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但选择的方法应能触发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7.2.3.6.2触发对象电池组按照6.2.2.1进行标准充电后,选择电池组内靠近中心位置,或者被其他单体电池包围的一个单体电池作为触发对象。7.2.3.6.3加热触发加热触发热失控方法:使用平面状或者棒状加热装置,并且其表面覆盖陶瓷或绝缘层。对于尺寸与单体电池相同的块状加热装置,可用该加热装置代替其中一个单体电池,与触发对象的表面直接接触;对于薄膜加热装置,则将其始终附着在触发对象的表面,加热装置的加热面积应不大于单体电池的表面积;将加热装置的加热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