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选修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组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四节

5.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

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

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

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

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

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

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

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

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

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

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

义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学业水平测试的洗礼,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

识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前三节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衡,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已经很

到位,接着学习“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同小异,另

外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

过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但由于初中阶段的一些习惯说法例如1“不溶”、再比

如“反应进行到底”等等,这些说法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多少有些干扰作用,

所以还需要老师多引导,从“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等不

同角度反复的论证物质溶解的绝对性和物质溶解限度大小的相对性,并且在论证

物质的“溶”与“不溶”之间使水溶液中各种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

展示出来,带领大家辩证地看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实

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过程。

四、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思考”,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加关注化学与生活、

生产实际的联系。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指导思想是从实践中认识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具体落实策略有如下几点:

1、依据教材编排,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2、问题引领,层层深入,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知识

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师单元备课,编制学案(导学案与诊断案)

课前I_I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同步练习册,自己预习

--------------1I教师批阅练习册,形成“疑难问题汇总表”

■教师再次备课,针对问题,修改学案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针对本节课具体的设计如下:

3

五、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美丽的溶洞,伴随化学来源于生活,

着播音员富有磁性的声音进入用视频引入新课,

创课堂。

观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

播放完毕,提出问题,溶洞是

设交流,回答。趣。以学生熟知的

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开

学生的回答是:知识:酸碱能反应,

情始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

衡》。接着复习已学过的三种平Ag'反应完全但是水溶液中H+、

衡及其研究对象,分析酸碱反应但是有Ag-0H共存提出问题,

提前后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激发思考,引出新

引出“对立统一”思想,引入新

出课。继续渗透化学

课,问:在Ag+C1==AgCli

学科思想一“对立

问的反应中,当溶液中Cl大量过

统一”思想

量时,你认为溶液中哪种离子反

应完全?还有Ag-吗?

布置任务: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刚学生讨论,回答1.使学生通过实验

才的溶液中有Ag'设计实验:向反应认识到了在反应后

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设后溶液中继续滴加的溶液中还是有

两个问题:NaCl,或者KL看能Ag,

1、Agl是如何生成的?否再生成沉淀,若2.通过鲜明的实验

生成沉淀,证明有现象与学生已有的

立2、A£从何而来?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溶”与“不Ag'反之没有认知形成认知冲

溶溶”是相对的,尽管AgCl的溶【分组实验1】利用突,激发学生思考

解度很小,但并不是绝对不溶,KI溶液来检验步骤与探究。

解生成的AgCl沉淀会有少量溶解。一所得体系中是否3.锻炼思维的严谨

最后反思质疑:生成黄色沉淀就存在Ag+o性,可能是有Ag+,

平一定有Ag,吗?学生通过对这两个也可能是AgCl沉

问题的思考、分析,淀转化,要想证明

4

衡自主生成AgCl的溶液中有Ag+,应

溶解平衡:

该取上层清液。

AgCl(s)一

4.小组合作的方式,

CF(aq)+Ag+(aq)

锻炼团队成员的团

结合作解决问题的

意识

“沉淀溶解平衡”

让学生描述溶解平衡建立的表达式的书写与

定思考作答,学生

过程,写出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化学平衡略有不

板书,讲解,回忆

量式;

实验现象,在此基同,通过自学预习

解释如何转化为Agl;写出

角础上运用第二章平应该能观察到,沉

平衡常数表达式。

衡知识解决新问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度用第二章知识,Q与K的关

题。

符合勒夏特列原

理系解释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方向

理,与前面学过的

(第一课时只是大概复习这个Q的变化,趋向于

解知识,更加详细的运算题型留待K,观察表达式,离三种平衡是一样

溶第二课时)子浓度是变大还是的,鼓励大家用学

AnBm(s)=nA111+(叫)+mBn(aq),减小,基础好的同过的知识和理论解

解学带动基础稍弱

Ksp=决新的问题。通过

的,逐渐回忆起来。

平Qc=学生讲解,观察学

Qc>Ksp.平衡向沉淀____方向

衡生对平衡特征“逆、

移动

等、动、定、变”

Qc<Ksp.平衡向沉淀_____方向

的理解是否有偏

移动,

差,帮助建立沉淀

Qc=Ksp,达到____

溶解平衡的模型,

便于后面分析和解

决问题。

5

四提出问题问题1思考回答,

1.已知:Ksp(CaS04)=9.1X10-6;加入银盐,理由能

10

Ksp(BaS04)=l.lXIO-;明白,注意语言表1.帮助学生深化认

要除去某溶液中SO.,选择加入达,归纳沉淀剂选识,理解沉淀完全

钙盐还是领盐?为什么?择的原则:首先要的相对性

2.工业废水若含有重金属阳离

反使生成沉淀的反应

子如加+或Hg2+能否直接排放?

能够发生;其次希

为什么?如何除去?

应望沉淀生成的反应

已知CuS的Ksp=6x10—36,(OH)2

Cu进行得越完全越

的Ksp=2xl020

的好。

展示资料卡片:日本水俣病事2.通过展示资料卡

进一步认识

件,在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片日本水俣病事

应至U,生成沉淀的离

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件,让学生体会工

子反应不能真正进

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业废水随意排放的

用行到底。说生成沉

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后果,增强环保意

淀的离子反应能够

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识,同时结合淄博

㈠完全也是相对的。

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市当地政策“禁止

沉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燃放烟花爆竹”,引

观看资料卡片,

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导学生从自身做

了解水俣病的产生

淀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起,从这个春节做

原因,认识工业废

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起,为保护环境贡

水随意排放的后

的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大公献自己的一份力

果。

害事件之一。罪魁祸首是工业量,实现人与自然

生废水中的“汞”通过海洋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成进入人体内的。

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

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公

6

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

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

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

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水俣病3.通过计算生成

引发的诉讼旷日持久,时至今AgCkAgl沉淀的

日依然没完没了。银离子浓度,体会

【提问】现有NaCl和Nai的混练习用Ksp进行计“量变引起质变”

合液,。一和r浓度都是lmol/L,算,用Q和Ksp的的哲学原理,学会

向溶液中滴加AgNCh溶液,开关系解决问题。用Q和Ksp的关系

始阶段出现的是什么颜色的沉“定量”的解决问

淀?从溶度积的角度解释为什题。

么?

已知:Ksp(AgCl)=1.8XIO10

Ksp(AgI)=8.51X1016

(二)提出问题有些难溶电解质可以思考,解释,口述1.氢氧化镁溶于氯

用强酸溶解:表达,体现溶解平化镂溶液是新的知

沉衡,平衡移动识,学生不好理解,

例如难溶于水的CaCO3沉淀可

更不会书写方程

以溶于盐酸中,试用平衡移动的【分组实验二】取

式,让大家自己动

淀原理解释原因?三支试管各加入

手实验,先看到实

ImlMgCb溶液,滴

验的现象,再用学

引入新知:有些沉淀不光溶于加几滴NaOH溶液

的过的知识用平衡移

酸,还能溶于某些盐溶液,现象?向三只试管

动的观点自己解

例如中分别加适量的盐

溶释,加深印象,同

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铁溶液,让学酸、氯化镂溶液、时渗透分析和解决

生自己动手实验,运用上面学的FeCh溶液问题要抓“主要矛

解知识解释现象1.描述观察到的现盾的主要方面”的

象?思想。前面用盐酸

和补充实验:将实验一得到的黄2.应用平衡移动的做铺垫,再解释氯

原理,分析产生现化镂,降低难度,

色沉淀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5

象的原因?便于学生接受。

转滴0.Imol/L的Na2s溶液,另一

3.从溶度积的角度2.通过汇总实验现

份滴加5滴0.Imol/L的NaCl溶象,总结影响沉淀

解释为什么沉淀能

-溶解平衡的因

7

化液,够溶解和转化?素。培养学生的概

括能力、逻辑思维

观察实验现象,给出信息AgCl【分组实验三】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的溶解度义七,的溶解.将实验一得到的

1.510Agl1力。在探究环节,

度2.1xl07g,Ag2s的溶解度黄色沉淀分成两等学生眼、手、口、

1.3xl0l6g,份,一份滴加5滴脑等多感官参与,

对大脑多通道信息

引导学生归纳沉淀转化的规0.lmol/L的Na2s

输入,符合大脑的

律,鼓励同学们写出沉淀转化的溶液,另一份滴加

5认知规律,学习效

化学方程式滴0.lmol/L的率高,印象深刻。

NaCl溶液。学生体会探究的快

乐和合作交流的喜

悦,大脑的社会性

特征得到满足。

3.实验三,锻炼学生

应用新信息的能

力,看懂沉淀转化

与物质溶解度之间

的联系。

五1.提出问题,解释溶洞的形成回忆碳酸氢钙的1.习题反馈,加深理

溶洞顶部的石灰岩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是可溶解:从生活情境中

和水形成可溶解的碳酸氢钙于水的盐。提出问题,激发学

堂解释碳酸钙沉淀生的兴趣,学以致

CaCO3+CO2+H2O=Ca(HCO3)2

练碳酸氢钙滴落到地面由于外界的溶解,后期分解用,提高科学原理

条件变化导致其又分解成碳酸生成碳酸钙,属于在生产生活中的指

钙,日积月累形成了钟乳石和石沉淀的生成。导意义。

巩笋学生思考2.溶洞形成问题紧

固Ca(HCO3)2=CaCO3+CO2+H2O小组讨论扣开篇,首尾呼应,

2.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为什么常代表发言浑然一体。

用FeS等难溶的物质作为沉淀剂聆听整理3.活学活用,解决生

知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理解落实产实际问题;培养

3.吃糖后不刷牙容易形成幽学生用学过的知识

8

齿,为什么?含氟牙膏为什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工业废水的处

使牙齿变坚固?提示信息:力。

理,运用信息,解

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

决问题

牙齿的用,其主要成分为

Ca5(PO4)3OH(羟基磷酸钙)。课后了解当地企

Ksp[Ca5(PO4)3OH]=2.5xl0-59

业污水处理问题

Ksp[Ca5(PO4)3F]<

Ksp[Ca5(PO4)3OH]

⑵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

生H+

【投影】课后作业

9

附一:实验报告和板书设计

【探究实验一】

步骤一:在一支试管中取2mlO.lmol/L的NaCl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2-3滴

O.lmol/L的AgNCh溶液,现象?

将步骤二:反应后的物质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留作对照,向另一份中加入5

滴O.lmol/L的KI溶液,现象?

【探究实验二】

步骤一:取三支试管各加入ImlMgCL溶液,滴加几滴NaOH溶液现象?

步骤二:向三只试管中分别加适量的盐酸、氯化铉溶液、FeCb溶液

1、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探究实验三】

.将实验一得到的黄色沉淀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5滴0.Imol/L的Na2S溶液,

另一份滴加5滴0.Imol/L的NaCl溶液。

试齐现象结论

加Na2s溶液_____转化为—

加NaCl溶―未转化为—

板书设计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二、沆淀反应的应用

一、AgCI的溶解平衡1、沉淀的生成

溶解

2+

AgCl(s)Ag+(aq)+C「(aq)Ca+85=CaCON

Ca2++SOF=CaSCU

2、沉淀的溶解

22+

CaCO3(s)一=CO3-+Ca

CO2t+HO

1+H+2

+H+

-

HCO3H2cO3

Agl(s)3、沉淀的转化

AgCl(s)+r(aq)===Agl(s)+C「(aq)

10

附二:相关图片

1.我们已学过了几种平衡?它们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

规律的普遍性餐特床性受

・•,・…_一.......,■■的盐

2.25P时,0.1mol/L的盐酸和O.lmol/L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

合,清分析离子浓度变化?对立

反应前C(H*j=dimol/L;CfOH-^O.1mol/L

反应后C,H+)=10x1。7mol/L:C(OH)=10X107mol/L

思考:H♦和OH•能否在水溶液中共存?结_

H♦和OH•不能大量共存

图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思考】

1.现有NaCl和Nai的混合液,Ck和1-浓度都是lmol/L,

向溶液量支引是质支I是什么颜

色的沉从密皮视的用皮解释为什公______________

已知:Ksp(AgCI)=1.8X10«°

Ksp(AgI)=8.5IX1016

哪种物质的Qc先达到KSP.就先生成沉淀

图四:渗透“量变质变”思想

图五: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

11

附三:课堂学案

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明确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问题。

2.体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

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新知识的方法。

3.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预习导引】

1.我们学「几种平衡?它们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

平衡类型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研究对象

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具有共同的特征:逆等动定变

2.25℃时,0.Imol/L的盐酸和0.Imol/L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请分析离子浓度变化

反应前C(H+)=mol/L;C(0H-)=____mo1/L

反应后C(H+)=mol/L;C(OH-)=mol/L

思考:H+和OH-能否在水溶液中共存?

【课堂探究】

【探究一】过量NaCl与AgNOs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还有Ag+吗?怎样用实验证明?(Agl

是一种溶解度比AgCl小的黄色沉淀)

【探究实验一】1.在一支试管中取2ml0.1mol/L的NaCl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2-3滴

O.lmol/L的AgNCh溶液,现象?

将反应后的物质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留作对照,向另一份中加入5滴O.lmol/L的KI溶液,

现象?

【问题思考】1.生成的黄色沉淀成分是什么?要生成Agl需要有什么离子参与才行?Ag‘从

何而来?

2.你认为绝对不溶的物质存在吗?阅读课本61页表3-4,谈谈你对物质“溶”与“不溶”

的理解。

12

“溶”与“不溶”是的。

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的电解质称为电解质。

【尝试作答】

1.试着写出AgCl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2.用AgCl的溶解平衡分析AgCl沉淀中加入KI溶液后,AgCl白色沉淀是如何转化为黄色Agl

沉淀的?

3.试着写出AgCl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练习】写出Mg(0H)2、Ag2CrO4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概括归理】AnBm(s)^nAm+(aq)+mBn(aq),

Ksp=Qc=

Qc>Ksp.平衡向沉淀一方向移动Qc<Ksp.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Qc=Ksp,达到

610

【探究二】1.己知:Ksp(CaS0.!)=9.1X10-;Ksp(BaS04)=l.lXIO;

要除去某溶液中SO产,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钢盐?为什么?

通常认为残留离子浓度小于,沉淀完全

2.工业废水若含有重金属阳离子如OP+或Hg?+能否直接排放?为什么?如何除去?

已知CuS的Ksp=6xl0-36,Cu(0H)2的Ksp=2x1020

【思考讨论】现有NaCl和Nai的混合液,C「和1-浓度都是lmol/L,向溶液中滴加AgNO3

溶液,开始阶段出现的是什么颜色的沉淀?从溶度积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已知:Ksp(AgCl)=1.8X10-'°Ksp(AgI)=8.51X10-16

【探究三】有些难溶电解质可以用强酸溶解,例如难溶于水的CaCCh沉淀可以溶于盐酸中,

试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原因?

【探究实验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ImlMgCL溶液,滴加几滴NaOH溶液现象?向三只试管

中分别加适量的盐酸、氯化铁溶液、FeCb溶液

1、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概括归理】从溶度积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沉淀能够溶解和转化?

13

【探究实验三】1.将实验一得到的黄色沉淀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5滴0.Imol/L的Na2s溶

液,另一份滴加5滴0.Imol/L的NaCl溶液。

试剂现象结论

加Na2s溶液_____转化为_______

加NaCl溶液―未转化为_____

【尝试作答】

1.已知,AgCl的溶解度1.5'10飞,Agl的溶解度2.1xl0"g,Ag2s的溶解度1.3x10」6g

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2.写出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结合P61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和P65课本知识,分析沉淀的转化有什么规律?

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由__________的沉淀转化成的沉淀匿身|实现;两者的

越大,越容易转化。

【概括归理】溶解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遵循什么原理

【思考】1.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为什么常用FeS等难溶的物质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

金属离子?

2.利用X射线对根的穿透能力差,医院做领餐透视时常用BaS04做内服造影剂。碳酸钢、硫

酸钢均为难溶盐,为什么不用碳酸钏?

3.吃糖后不刷牙容易形成踽齿,为什么?含氟牙膏为什么能使牙齿变坚固?提示信息:

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牙齿的用,其主要成分为CaKPO/OH(羟基磷酸钙)。

59

Ksp[Ca5(PO4)3OH]=2.5x10-Ksp[Ca5(PO4)3F]<Ksp[Ca5(PO4)3OH|

⑵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

【扩展阅读】

L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

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

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主要原理:

溶洞顶部的石灰岩遇二氧化碳和水形成可溶解的碳酸氢钙

14

CaCO3+CO2+H2O=Ca(HCO3)2

碳酸氢钙滴落到地面由于外界条件变化导致其又分解成碳酸钙,日积月累形成了钟乳石

和石笋Ca(HCO3)2=CaCO3+CO2+H2O

2.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无论是在自然、

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正是事物矛盾双方的

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统一性与

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

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

3.日本水俣病事件,在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这种“怪病”是日后轰

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状表现为轻者

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

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罪魁祸首是工业废水中的“汞”通过海洋生物进入人体内的。

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

公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

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水俣病引发的诉讼旷日持久,时至今日依然没完没了。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学业水平测试的洗礼,对中学化

学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前三节

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平

衡,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已经很到位,接着学习“难溶电解质溶解

平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同小异,另外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

15

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增强,能通过自主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但由于初中阶段的一些习惯说法例如“不溶”、再比

如“反应进行到底”等等,这些说法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多少有些

干扰作用,所以还需要老师多引导,从“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转化”等不同角度反复的论证物质溶解的绝对性和物质溶解

限度大小的相对性,并且在论证物质的“溶”与“不溶”之间使水溶

液中各种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带领大家辩证

地看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实质就是沉淀溶

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过程。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授课效果分析

这节课,以科学探究的内容为基础,理论分析穿插实验探究,

内容丰富、生动,如果仅限于教材,则显得空洞,分析缺少依据。为

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采用设计两个探究实验、一

个验证实验,发动学生质疑、讨论、展示交流等方式,创造了很好的

讨论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质疑合作中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

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变化,由“教”变

成“导”、“点拨”,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课堂,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归纳的表达能力、合作

学习的意识等等。

本节课参照教师教学用书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一个课本没有出

现的探究实验。过量NaCl与AgNOs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还有Ag+

16

吗?怎样用实验证明?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并且动手验证,生成黄色沉淀,说明上层清液中依然存在Ag',结果

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溶解性表中的“不溶”是相对的,不是绝不的。而

且他们也明白了“不溶”其实应该是指“难溶”,并且是存在着沉淀

溶解平衡的。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勒夏特列原理相对熟练,所以接下来没有按照

传统的思路讲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而是直接点出Ksp,引导

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沉淀的溶解平衡,从学生反应情况来看还可以。

从Q与Ksp的关系,很自然进入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溶解

和转化,都可以定性的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也能定量的用Ksp计算,

本节课重点侧重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留待第二课时巩固提高再做安排。

另外本课穿插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例子,

比如石灰溶洞的形成、齿且齿的形成原因与防蛀、工业废水的处理,激

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增强

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本节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

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

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是中学化学基础

17

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

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

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

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②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

②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评测练习

1、下列说法不氐琥的是()

A.除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18

B.由于K/Zr^AKs/CuS),所以ZnS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降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降越小的电解质,其溶解度一定越小

2、为了除去MgCk酸性溶液中的Fe",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

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NH3H2。B.NaOHC.Na2C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