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4365第1章医疗诊断技术概述 4296341.1诊断技术的分类与发展 4116381.2医疗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2900第2章常规影像诊断技术 5326322.1X射线诊断技术 5117192.1.1普通X射线检查 599432.1.2造影X射线检查 57962.2CT诊断技术 5239642.2.1层厚分辨率高 5284492.2.2密度分辨率高 5191292.2.3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 6281392.3MRI诊断技术 6284352.3.1无辐射 6177452.3.2软组织分辨率高 6101492.3.3多参数成像 6150942.3.4功能性成像 6219632.3.5无创性 615331第3章特殊影像诊断技术 617983.1超声诊断技术 625033.1.1基本原理 6326923.1.2检查方法 6254253.1.3临床应用 7267553.2核医学诊断技术 721123.2.1基本原理 773553.2.2检查方法 7161643.2.3临床应用 7183163.3光学成像技术 7291493.3.1基本原理 7125403.3.2检查方法 7244123.3.3临床应用 824371第4章生物标志物与分子诊断 851774.1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 859394.1.1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8105144.1.2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 8246384.1.3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8319564.2分子诊断技术 819084.2.1分子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847004.2.2常见分子诊断技术 8198344.2.3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9133314.3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 9302374.3.1基因检测技术 9218734.3.2遗传诊断方法 9292664.3.3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910632第5章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 9243285.1血液学检查 9243335.1.1全血细胞计数 9101435.1.2血涂片检查 10136845.1.3骨髓穿刺检查 10207415.2生化检验 10317675.2.1肝功能检查 10232345.2.2肾功能检查 10213865.2.3血脂检查 10198475.2.4血糖检查 1026905.3免疫学检测 1028015.3.1抗体检测 10314785.3.2免疫球蛋白检测 10206375.3.3细胞因子检测 10126575.3.4病毒核酸检测 1112494第6章生理功能检测技术 11142386.1心电图检测 1154126.1.1概述 11257586.1.2原理 11174706.1.3操作步骤 11267926.1.4注意事项 11269406.2肺功能测试 11140766.2.1概述 11216246.2.2原理 11184926.2.3操作步骤 1299766.2.4注意事项 12165396.3肾功能检测 12262046.3.1概述 1283316.3.2原理 1295626.3.3操作步骤 1271166.3.4注意事项 133335第7章内镜与腔镜诊断技术 13210087.1内镜诊断技术 13136947.1.1概述 13157517.1.2常用内镜诊断技术 13288367.1.3内镜诊断操作规范 1338617.2腔镜诊断技术 13217.2.1概述 13115297.2.2常用腔镜诊断技术 13142127.2.3腔镜诊断操作规范 14287947.3介入性诊断技术 14222937.3.1概述 14242577.3.2常用介入性诊断技术 1413947.3.3介入性诊断操作规范 1418354第8章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 14203998.1脑电图检测 14139338.1.1检测原理 1413448.1.2适应症 14210068.1.3操作步骤 15144668.2肌电图检测 15298258.2.1检测原理 15124548.2.2适应症 15126068.2.3操作步骤 15163988.3诱发电位检测 1548088.3.1检测原理 15190218.3.2适应症 16197338.3.3操作步骤 1624427第9章诊断性放射治疗技术 16215819.1放射性核素治疗 16159109.1.1概述 166529.1.2基本原理 16238669.1.3操作步骤 1631969.2射频消融治疗 17235529.2.1概述 17174189.2.2基本原理 17319659.2.3操作步骤 17249659.3光动力治疗 1782829.3.1概述 1738109.3.2基本原理 17117479.3.3操作步骤 173585第10章综合治疗与康复技术 183262910.1药物治疗 182306910.1.1药物治疗的种类与适应症 182042210.1.2药物治疗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182607210.1.3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 182628610.2物理治疗 182521110.2.1物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 182402510.2.2物理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8880210.2.3物理治疗的操作规范与安全措施 182663510.3心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183064410.3.1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巧 18601210.3.2心理治疗的适应症与评估 181479610.3.3康复训练的原则与实施 181742810.3.4康复训练的个体化方案制定与效果评估 18第1章医疗诊断技术概述1.1诊断技术的分类与发展医疗诊断技术是指运用各种医学知识、检查方法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识别、判断和鉴别的过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诊断技术也日新月异,其分类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度专业化的特点。诊断技术按方法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1)临床诊断技术:基于医生的经验和临床技能,通过问诊、查体、观察病情等手段进行诊断。(2)实验室诊断技术:通过对患者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的检测,获取疾病相关信息。(3)影像学诊断技术:利用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手段,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像,以发觉病变。(4)功能诊断技术:通过检测人体生理和生化功能,如心电图、肺功能检测等,对疾病进行诊断。(5)分子诊断技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检测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的异常,从而诊断疾病。诊断技术按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阶段:(1)传统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临床诊断、简单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2)现代诊断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涌现出大量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如分子诊断、生物芯片等。(3)人工智能诊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诊断领域逐渐兴起,通过对大量医学数据的深度学习,实现对疾病的辅助诊断。1.2医疗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医疗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1)全面收集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史、家族史等,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2)系统体格检查:通过视、触、叩、听等手段,发觉患者的体征变化。(3)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4)综合分析:将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5)动态观察:对疾病进行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疗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1)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了解病情和病史。(2)体格检查:对患者的全身或局部进行视、触、叩、听等检查。(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4)影像学检查:利用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手段,观察人体内部结构。(5)功能检查:检测患者生理和生化功能,如心电图、肺功能检测等。(6)分子诊断:通过检测生物分子,发觉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等异常。第2章常规影像诊断技术2.1X射线诊断技术X射线诊断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通过X射线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成像。X射线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1普通X射线检查普通X射线检查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的吸收差异,形成影像。适用于观察骨骼、肺部、胸腔等部位的病变。2.1.2造影X射线检查造影X射线检查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增强X射线对某些组织或血管的成像效果。主要包括心血管造影、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2.2CT诊断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技术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特点为:2.2.1层厚分辨率高CT扫描可以获取人体横断面的图像,层厚可达1mm,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2.2密度分辨率高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人体组织的密度差异,对于诊断肿瘤、出血等病变具有明显优势。2.2.3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处理,CT图像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2.3MRI诊断技术MRI(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2.3.1无辐射MRI检查不使用X射线,对人体无辐射损害,适用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2.3.2软组织分辨率高MRI检查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结构。2.3.3多参数成像MRI检查可通过调整不同参数(如T1、T2、质子密度等)获取不同类型的图像,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2.3.4功能性成像MRI检查可进行功能性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用于评估病变组织的生理和代谢功能。2.3.5无创性MRI检查无需注射造影剂,避免了过敏反应等风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在必要时,也可使用顺磁性造影剂增强成像效果。第3章特殊影像诊断技术3.1超声诊断技术3.1.1基本原理超声诊断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信息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与组织的密度、弹性等物理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反射和传播的超声波,可以得到人体内部的解剖和生理信息。3.1.2检查方法(1)二维超声成像:通过探头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将反射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图像,显示人体内部的切面结构。(2)多普勒超声成像: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血流速度和方向,从而观察血管和心脏等功能性信息。(3)三维超声成像:采用特殊探头和数据处理技术,获取三维空间的组织结构信息。3.1.3临床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腹部、心血管、妇产、浅表器官等多个领域,如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3.2核医学诊断技术3.2.1基本原理核医学诊断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通过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生物学行为,获取生理和病理信息的一种方法。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可以被探测器检测,通过图像重建,得到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分布图。3.2.2检查方法(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通过探测单光子发射型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分布,获取断层图像。(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利用正电子发射型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人体内与组织发生反应,获取断层图像。3.2.3临床应用核医学诊断技术在神经、心血管、肿瘤、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3.3光学成像技术3.3.1基本原理光学成像技术是利用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和散射特性,获取组织结构信息的一种成像方法。根据光的波长和成像原理,可分为可见光成像、近红外光成像和荧光成像等。3.3.2检查方法(1)共聚焦显微镜成像:通过聚焦光束和探测器,获取细胞和组织的三维结构信息。(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利用光在生物组织中的干涉现象,获取生物组织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3.3.3临床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皮肤、眼底、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术中指导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第4章生物标志物与分子诊断4.1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生物标志物作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工具,其研究与应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本节主要介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4.1.1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生物标志物是指能反映生物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分子或物质。根据其来源、性质和作用机制,生物标志物可分为以下几类:蛋白质类、核酸类、代谢物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4.1.2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学分析、高通量筛选技术、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这些方法为生物标志物的发觉、验证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4.1.3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早期诊断、疾病风险评估、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策略及改善患者预后。4.2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对生物体遗传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分子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4.2.1分子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扩增、核酸杂交、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方法。这些技术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检测,为疾病的诊断、预测和监控提供依据。4.2.2常见分子诊断技术常见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PCR、等温扩增技术、基因测序、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4.2.3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检测、遗传性疾病诊断、肿瘤分子诊断、药物敏感性检测等。这些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个体化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4.3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是通过对个体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估其遗传性疾病风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本节主要介绍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的技术和方法。4.3.1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基因测序、基因芯片、定量PCR等。这些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基因表达水平等,为遗传性疾病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4.3.2遗传诊断方法遗传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连锁分析、基因测序等。这些方法可用于诊断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4.3.3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基因检测与遗传诊断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样本质量、实验操作、数据分析、遗传咨询和伦理问题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指南,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5章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5.1血液学检查5.1.1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CBC)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进行计数,以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该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PLT)等。5.1.2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细胞形态、染色质结构等特征,以便发觉血液病及感染性疾病等。5.1.3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是采集骨髓液进行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查,用于诊断血液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5.2生化检验5.2.1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5.2.2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5.2.3血脂检查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5.2.4血糖检查血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用于诊断糖尿病及评估血糖控制情况。5.3免疫学检测5.3.1抗体检测抗体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IFA)、免疫印迹法(WB)等,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诊断感染性疾病。5.3.2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用于评估患者免疫状态。5.3.3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用于诊断和评估免疫系统相关疾病。5.3.4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等,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感染。第6章生理功能检测技术6.1心电图检测6.1.1概述心电图(ECG)检测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常用方法。该技术具有无创、简便、快速等特点。6.1.2原理心电图检测基于心电图机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电位变化,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振幅、时间间隔等参数,评估心脏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6.1.3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清洁皮肤,去除干扰因素,如手表、手机等。(2)导联放置:按照标准导联体系,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四肢等部位。(3)信号采集:打开心电图机,开始记录心电信号。(4)数据分析:对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实时分析,观察波形、振幅、时间间隔等参数。(5)结果诊断:根据心电图表现,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心脏疾病的诊断。6.1.4注意事项(1)避免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进行心电图检测。(2)检测过程中,保证患者及操作者安全,避免电极脱落等意外情况。(3)心电图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检测准确性。6.2肺功能测试6.2.1概述肺功能测试是评估肺功能及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测定肺容量、流速、通气功能等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6.2.2原理肺功能测试基于肺功能仪测定肺容量、流速等参数,通过分析这些参数,评估肺功能状态及诊断呼吸系统疾病。6.2.3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取坐位,充分休息,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2)仪器校准:使用标准容积或流量传感器,对肺功能仪进行校准。(3)数据采集:指导患者进行不同测试项目,如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4)数据分析:计算肺功能指标,如用力呼气一秒钟比率(FEV1/FVC)、肺活量(VC)等。(5)结果诊断:根据肺功能测试结果,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6.2.4注意事项(1)避免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情况下进行肺功能测试。(2)测试过程中,保证患者配合,避免过度用力或紧张。(3)肺功能仪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检测准确性。6.3肾功能检测6.3.1概述肾功能检测是评估肾脏功能、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肾功能指标检测、尿液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等。6.3.2原理通过测定血清肾功能指标、尿液中相关指标,结合肾脏影像学检查,评估肾脏功能及诊断肾脏疾病。6.3.3操作步骤(1)血清肾功能指标检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等指标。(2)尿液检查:收集患者新鲜尿液,进行尿液常规、尿蛋白、尿酶等指标检测。(3)肾脏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B超、CT、MRI等检查方法,观察肾脏形态、大小、结构等。(4)结果诊断:结合血清肾功能指标、尿液检查及肾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肾脏疾病的诊断。6.3.4注意事项(1)采集血液、尿液样本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污染。(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肾脏影像学检查方法。(3)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测,评估肾脏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第7章内镜与腔镜诊断技术7.1内镜诊断技术7.1.1概述内镜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光学仪器(内镜)插入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直接观察器官内部病变情况的诊断方法。它具有直观、微创、准确性高等优点。7.1.2常用内镜诊断技术(1)胃镜:用于诊断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2)肠镜:用于诊断下消化道疾病,如肠炎、肠息肉、肠癌等。(3)支气管镜:用于诊断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的疾病,如炎症、肿瘤等。(4)喉镜:用于诊断喉部疾病,如喉炎、喉癌等。(5)宫腔镜:用于诊断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7.1.3内镜诊断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禁食禁水;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2)操作步骤:遵循无菌原则,逐步插入内镜,观察病变部位,必要时进行活检。(3)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7.2腔镜诊断技术7.2.1概述腔镜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切口将光学仪器(腔镜)插入体腔,观察器官内部病变情况的诊断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准确性高等特点。7.2.2常用腔镜诊断技术(1)胸腔镜:用于诊断胸部疾病,如胸膜炎、肺部肿瘤等。(2)腹腔镜:用于诊断腹部疾病,如肝硬化、腹膜肿瘤等。(3)关节镜:用于诊断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关节损伤等。7.2.3腔镜诊断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同内镜诊断技术。(2)操作步骤: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入路,逐层分离组织,插入腔镜,观察病变情况,必要时进行活检。(3)术后处理:同内镜诊断技术。7.3介入性诊断技术7.3.1概述介入性诊断技术是指在影像学引导下,通过穿刺、导管插入等手段获取组织、细胞或生物信息,以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7.3.2常用介入性诊断技术(1)经皮穿刺活检:用于诊断实质性脏器病变,如肝脏、肾脏等。(2)导管引导下活检:用于诊断深部组织病变,如纵隔、胰腺等。(3)腔内超声引导下活检:用于诊断腔内器官病变,如甲状腺、前列腺等。7.3.3介入性诊断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同内镜诊断技术。(2)操作步骤: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入路,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穿刺或导管插入,获取组织或细胞样本。(3)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8章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8.1脑电图检测8.1.1检测原理脑电图检测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对脑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的一种无创性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脑电图仪将脑细胞群的自发性和诱发性电活动放大并记录下来,以波形图形式展现。8.1.2适应症脑电图检测适用于以下疾病或症状的辅助诊断:1)癫痫、癫痫综合征及其类型鉴别;2)脑炎、脑膜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3)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4)脑肿瘤、颅内占位性病变;5)睡眠障碍、昏迷、意识障碍等。8.1.3操作步骤1)检查前准备:患者需保持清醒,禁食禁水46小时;2)电极放置:按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将电极固定于患者头皮;3)记录:启动脑电图仪,记录患者静息、睁眼、闭眼、过度换气等状态下的脑电图;4)分析:对记录到的脑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判断脑功能状态。8.2肌电图检测8.2.1检测原理肌电图检测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对肌肉、神经及其支配关系进行评估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肌电图仪将肌肉在静息、收缩及放松状态下的电活动放大并记录下来,以波形图形式展现。8.2.2适应症肌电图检测适用于以下疾病或症状的辅助诊断:1)周围神经病变,如神经炎、神经痛、神经根炎等;2)肌肉病变,如肌炎、肌营养不良等;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等;4)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8.2.3操作步骤1)检查前准备:患者需保持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2)电极放置:将针电极插入患者肌肉,记录肌肉在不同状态下的电活动;3)记录:启动肌电图仪,记录肌肉静息、轻收缩、最大收缩等状态下的肌电图;4)分析:对记录到的肌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判断肌肉、神经及其支配关系。8.3诱发电位检测8.3.1检测原理诱发电位检测是通过给予神经系统特定刺激,记录神经传导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8.3.2适应症诱发电位检测适用于以下疾病或症状的辅助诊断:1)感觉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2)听神经、视觉神经病变,如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等;3)运动神经病变,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8.3.3操作步骤1)检查前准备:患者需保持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2)刺激:给予患者特定刺激,如听觉、视觉、体感等;3)记录:启动诱发电位仪,记录神经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4)分析:对记录到的诱发电位波形进行分析,判断神经系统功能。第9章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