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3477第1章产品质量管理概述 3143731.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3255101.1.1单一检验阶段 327531.1.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4222821.1.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128191.2产品质量的概念与特性 449241.2.1产品质量的概念 4171871.2.2产品质量的特性 4314171.3质量管理体系 4311741.3.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4225631.3.2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4942第2章产品质量控制基本原理 5249822.1质量控制的概念 5186742.2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 5265112.3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617881第3章设计与开发过程质量管理 651343.1设计与开发过程质量控制 6265993.1.1质量控制原则 69953.1.2设计与开发流程 6124223.1.3设计与开发质量控制措施 749333.2设计与开发风险评估 7127363.2.1风险识别 7164103.2.2风险评估 7240273.3设计与开发验证及确认 7224343.3.1设计验证 7104623.3.2设计确认 84709第4章供应商质量管理 8131334.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862854.1.1供应商选择原则 8121814.1.2供应商评价方法 8312534.1.3供应商评价流程 8327654.2供应商质量控制 8167594.2.1供应商质量控制策略 8146284.2.2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 9155484.2.3供应商过程控制 9218324.2.4供应商质量改进 9143634.3供应商关系管理 917714.3.1供应商沟通与协作 9323994.3.2供应商激励机制 9198654.3.3供应商风险管理 9225324.3.4供应商培训与发展 917880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9148635.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9136985.1.1质量控制原则 9182565.1.2质量控制措施 1082275.2工艺参数管理 10232735.2.1工艺参数制定 10192125.2.2工艺参数控制 1022275.3在制品质量控制 1059475.3.1在制品质量检验 10265.3.2在制品质量改进 1018675.3.3在制品质量管理 1028351第6章检验与测试 10148486.1检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11105826.1.1检验基本原理 1197816.1.2检验方法 11216026.2抽样检验 1128666.2.1抽样检验概念 11214196.2.2抽样检验方法 11247566.2.3抽样检验程序 11160486.3测试设备管理 11113056.3.1测试设备选用与配置 11187866.3.2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 1133216.3.3测试设备维护与保养 11194266.3.4测试设备管理记录 128135第7章质量改进 12105347.1质量改进基本原理 1264207.1.1质量改进的定义 1250237.1.2质量改进的目标 12147647.1.3质量改进的原则 12267287.2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 1250577.2.1质量改进方法 12236757.2.2质量改进工具 1234967.3质量改进的实施与评估 13217617.3.1质量改进实施步骤 13142137.3.2质量改进评估指标 1319134第8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认证 13295588.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3230658.1.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3112588.1.2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3277508.1.3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3293518.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 1331448.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14290318.2.2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14180318.2.3持续改进 14109728.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审核 14166368.3.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4109008.3.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4182578.3.3认证后管理 1431288.3.4再认证 1413595第9章服务质量管理 14145579.1服务质量概述 14170999.1.1服务质量的内涵 14297179.1.2服务质量的特性 1517699.1.3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 15241969.2服务质量控制 15232639.2.1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155029.2.2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1518359.2.3服务质量控制工具 15233729.3客户满意度评价与改进 15312629.3.1客户满意度评价方法 15145259.3.2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 1596139.3.3客户满意度改进措施 1614147第10章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 161718910.1风险管理基本原理 161641510.1.1风险定义与分类 163180910.1.2风险管理过程 161225510.1.3风险管理策略 16650410.2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 172312410.2.1风险识别 171610510.2.2风险评估 173156410.2.3风险控制 171003010.3持续改进策略与实践 172510710.3.1持续改进策略 18427910.3.2持续改进实践 18第1章产品质量管理概述1.1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体系,经历了从单一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以下是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1.1单一检验阶段在20世纪初,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对产品的最终检验,以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侧重于产品的质量检查,而非生产过程。1.1.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统计质量控制理论诞生,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休哈特(W.A.Shewhart)和戴明(W.E.Deming)。统计质量控制强调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和运用,以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1.1.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理念兴起。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旨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1.2产品质量的概念与特性1.2.1产品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产品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外在质量、经济质量和安全质量等方面。1.2.2产品质量的特性产品质量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适用性: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2)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不出现故障。(3)安全性: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4)经济性: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1.3质量管理体系1.3.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旨在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系统。1.3.2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方针: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2)质量目标: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具体目标。(3)质量计划:为实现质量目标,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4)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5)质量改进:通过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改进产品设计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6)质量保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质量要求。(7)质量培训:对员工进行质量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8)质量信息管理: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和应用,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9)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10)外部审核:接受第三方审核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产品质量管理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章节深入探讨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基础。第2章产品质量控制基本原理2.1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计划、实施、监控和改进的活动,保证产品符合既定标准和顾客需求的一套系统性方法。它旨在降低产品变异,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质量控制涉及产品设计、生产、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持续改进。2.2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为实现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企业可运用以下工具与方法:(1)检查表:用于记录产品质量问题,便于分析原因和采取改进措施。(2)因果图:又称鱼骨图,用于分析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根本原因。(3)直方图:通过展示数据分布情况,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4)控制图:用于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觉异常,防止产品质量问题。(5)散点图: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改进生产过程提供参考。(6)亲和图:通过分类和归纳,挖掘产品质量问题的潜在原因。(7)流程图:展示产品生产过程,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8)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过程,提高产品质量。2.3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质量控制计划是企业为实现产品质量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制定与实施质量控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质量目标:根据顾客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产品质量目标。(2)分析现状:收集和分析现有质量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4)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将质量控制措施付诸实践,保证产品质量。(5)监控与调整: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6)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结果,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保证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第3章设计与开发过程质量管理3.1设计与开发过程质量控制3.1.1质量控制原则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质量控制原则:(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2)实施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3)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设计水平;(4)加强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管理,保证设计质量;(5)持续改进,追求卓越。3.1.2设计与开发流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应包括以下阶段:(1)需求分析: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明确产品设计目标;(2)方案设计:制定设计方案,保证产品功能、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合理性;(3)详细设计: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制定具体的技术参数和图纸;(4)设计评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保证设计质量;(5)设计变更:根据评审意见和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6)设计定型:完成设计变更后,对设计成果进行定型;(7)设计输出:将设计成果转化为生产、检验等所需的技术文件。3.1.3设计与开发质量控制措施(1)建立设计规范和标准,保证设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2)实施设计评审制度,对设计过程进行监控;(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保证变更合理、有效;(4)运用设计验证和确认手段,验证设计成果的正确性;(5)实施设计人员培训,提高设计团队的整体素质;(6)加强与生产、采购、检验等部门的沟通,保证设计与实际生产相符。3.2设计与开发风险评估3.2.1风险识别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对以下方面进行风险识别:(1)产品功能风险:分析产品功能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及国家标准;(2)结构风险:评估产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3)工艺风险:分析生产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4)成本风险:评估产品成本是否符合预算要求;(5)供应链风险:分析供应商的质量、交货等风险;(6)法律法规风险:保证产品设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3.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1)风险概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影响:评估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的影响程度;(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3.3设计与开发验证及确认3.3.1设计验证设计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验证设计输出是否符合设计输入要求;(2)验证产品功能、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合理性;(3)通过实验、仿真等手段,验证设计的正确性;(4)对验证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3.3.2设计确认设计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认设计成果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及国家标准;(2)组织设计评审,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3)实施样品试制,验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根据确认结果,对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直至满足要求。第4章供应商质量管理4.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4.1.1供应商选择原则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质量优先、信誉良好、成本效益、交货准时、持续改进及合作意愿。保证供应商具备满足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4.1.2供应商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现场评审、样品试制及测试、供应商历史绩效评估等。同时关注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实力、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4.1.3供应商评价流程(1)收集供应商资料;(2)开展初步筛选,确定候选供应商;(3)组织评价团队,制定评价计划;(4)实施评价,收集评价数据;(5)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确定供应商名单;(6)建立供应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4.2供应商质量控制4.2.1供应商质量控制策略制定供应商质量控制策略,包括质量标准、检验与测试方法、过程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满足质量要求。4.2.2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供应商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保证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4.2.3供应商过程控制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其在设计、生产、检验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必要时,可派驻质量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4.2.4供应商质量改进针对供应商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推动供应商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4.3供应商关系管理4.3.1供应商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供应商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供应商会议,分享市场信息、质量要求、技术发展趋势等,提高供应商的配合度。4.3.2供应商激励机制根据供应商的绩效表现,采取价格优惠、长期合作协议、质量奖励等措施,激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效率。4.3.3供应商风险管理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同时关注供应商的经营状况,预防潜在的质量问题。4.3.4供应商培训与发展开展供应商培训,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同时支持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第5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5.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1.1质量控制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质量控制原则: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科学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5.1.2质量控制措施(1)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稳定;(2)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实施重点监控,保证产品质量;(3)加强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严把质量关;(4)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保证设备精度;(5)对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5.2工艺参数管理5.2.1工艺参数制定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5.2.2工艺参数控制(1)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操作,保证产品质量;(2)对关键工艺参数实施在线监控,及时调整,防止质量波动;(3)定期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5.3在制品质量控制5.3.1在制品质量检验对在制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外观、功能等。5.3.2在制品质量改进(1)针对检验中发觉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2)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3)持续改进,提高在制品质量,降低不良率。5.3.3在制品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在制品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保证质量;(2)加强在制品储存、运输和防护,防止质量损失;(3)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通过以上措施,保证生产过程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第6章检验与测试6.1检验基本原理与方法6.1.1检验基本原理检验是通过对产品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活动。检验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和及时性。合法性指检验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科学性要求检验方法和过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公正性要求检验结果客观、真实;及时性要求检验活动在适当的时间进行。6.1.2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包括:视觉检验、手感检验、测量检验、试验检验等。各种检验方法应根据产品特性和检验要求合理选择。6.2抽样检验6.2.1抽样检验概念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抽取部分产品进行检验,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方法。6.2.2抽样检验方法常用的抽样检验方法包括:固定抽样数检验、调整型抽样检验、连续生产型抽样检验等。应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过程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抽样检验方法。6.2.3抽样检验程序抽样检验程序包括:制定抽样计划、抽样、检验、记录和判定。制定抽样计划时应考虑样本量、抽样方法、检验项目和合格标准等因素。6.3测试设备管理6.3.1测试设备选用与配置测试设备的选用与配置应满足产品测试要求,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产品特性、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6.3.2测试设备校准与验证测试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与验证,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校准与验证过程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6.3.3测试设备维护与保养为保障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应制定维护与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件。6.3.4测试设备管理记录测试设备的使用、校准、维修和保养等记录应完整、真实、可追溯,以备查证和持续改进。第7章质量改进7.1质量改进基本原理7.1.1质量改进的定义质量改进是指通过系统的管理和技术的手段,持续提高产品、过程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的过程。7.1.2质量改进的目标质量改进的目标是消除质量缺陷,降低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最终实现组织经营效益的提升。7.1.3质量改进的原则(1)客户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关注客户满意度的提升。(2)数据驱动: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3)全员参与:鼓励和组织全体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4)持续改进:追求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7.2质量改进方法与工具7.2.1质量改进方法(1)PDCA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2)根因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鱼骨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相互关系。(4)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7.2.2质量改进工具(1)查检表:用于收集和记录质量数据,以便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2)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判断过程是否稳定。(3)散点图: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和趋势。(4)亲和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不同因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7.3质量改进的实施与评估7.3.1质量改进实施步骤(1)确定改进项目:根据质量数据、客户反馈和内部评审,确定需要改进的项目。(2)组建团队: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3)分析原因:运用根因分析等方法,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5)实施改进:按照改进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改进工作。(6)评估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和客户反馈,评估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7)持续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改进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7.3.2质量改进评估指标(1)质量指标:如不良率、退货率、客户满意度等。(2)过程指标:如生产效率、交货周期、在制品库存等。(3)组织绩效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通过以上质量改进的实施与评估,组织可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第8章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认证8.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8.1.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节主要介绍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解析其核心要求及适用范围。8.1.2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介绍我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分析其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及实际应用。8.1.3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阐述不同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以便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标准。8.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8.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本节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包括组织结构设计、资源分配、过程策划、文件编写等。8.2.2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具体步骤,如培训、贯彻、执行、监督等,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8.2.3持续改进阐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分析改进的方法和工具,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8.3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审核8.3.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认证机构的选择、认证准备、认证审核等。8.3.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目的、流程和方法,以提高企业内部审核的有效性。8.3.3认证后管理分析认证后企业应如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和监督,保证体系持续符合标准要求。8.3.4再认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再认证的相关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企业顺利通过再认证。第9章服务质量管理9.1服务质量概述服务质量是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是评价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章主要从服务质量的内涵、特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企业了解并提高服务质量。9.1.1服务质量的内涵服务质量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同情性等五个方面。功能性是指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可靠性是指企业准确、稳定地提供服务的能力;响应性是指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迅速反应能力;保证性是指员工的知识、礼貌和激发客户信任的能力;同情性是指企业对客户给予关心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9.1.2服务质量的特性服务质量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割性和时效性等特性。无形性指服务无法触摸和感知;异质性指服务的提供过程和效果存在差异;不可分割性指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不可分割;时效性指服务质量会随时间变化。9.1.3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如组织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支持等)、客户需求因素(如客户期望、个性特征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9.2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实施质量计划、监控质量过程和改进质量活动,以保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9.2.1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等。9.2.2服务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过程方法、PDCA循环、标准化方法、标杆管理、质量改进团队等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服务质量。9.2.3服务质量控制工具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如检查表、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等,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9.3客户满意度评价与改进客户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企业应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评价结果,并采取措施改进服务质量。9.3.1客户满意度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在线调查等方式,收集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数据。9.3.2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建立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同情性等方面的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9.3.3客户满意度改进措施根据客户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技术水平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作为指导性文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第10章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10.1风险管理基本原理风险管理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本章首先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风险定义、分类、风险管理过程及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掌握风险管理基本原理,企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类风险,保证产品质量稳定。10.1.1风险定义与分类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