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含答案)暑期突破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

一、提问方式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高频考点)

2.解释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高频考点)

3.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4.翻译下面的句子;

5.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高频考点)

二、知识梳理

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

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而且蕴含丰富。为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

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学高年级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入门学习,应引起重视。

小学学习文言文,《教学大纲》要求做到:

1、多读以培养语感;

2、字、词理解侧重于实词用法;

3、粗通文意,领悟思想感情,但不要求深和透;

4、诵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进行背诵。

文言文,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浓缩

着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在古典诗词和文言文中,汉语的特点体现得最明显。语文教材

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

力。

初识文言文方法指津

1、学习文言文要加强诵读

粗读时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

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删,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留,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

录不译。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换,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注释研读法,指的是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

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

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学习文言文,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

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4.划分句子节奏

(1)读懂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

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

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2)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3)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文言文阅读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①以写龙,凿②以写龙,屋室雕文③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④(yǒ

u),施⑤(yì)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⑥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⑦似龙而

非龙者也。

[注释]①钩:衣服上的带钩。②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③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

纹。④牖:窗户。⑤施:延伸,同“拖”。⑥五色:脸色。⑦夫:这,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叶公子高好龙

②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2)读短文,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表现在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是对叶公的描写和描写(填人物描写方法),从中你的感受是

(4)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龙”的成语:___、___。

【答案】

(1)喜欢听说

(2)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3)动作神态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些像龙的东西罢了

(4)龙飞凤舞龙腾虎跃

【详解】

(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能力。

(1)叶公子高好龙:叶公喜欢龙。其中“好"的意思是喜欢。

(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听说知道后。其中“闻”的意思是听说。

(2)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结合阅读文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

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故可知叶公“好龙”表现在“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

龙。"

(3)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阅读文中“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叶公看见了,转身就跑,被吓得像失了魂似

的,惊恐万分,茫然无措。其中“走"是关于叶公的动作描写,“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关于叶公的神态

描写;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4)本题考查的是词汇量的积累。

含有“龙"的成语有:龙断之登、龙蹲虎踞、龙多乃旱、龙幡虎纛、龙飞凤舞、龙飞凤翔、龙飞凤翥、龙

飞虎跳、龙凤呈祥、龙肝豹胎等。

【点睛】参考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

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户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看见了,

转身就跑,被吓得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分,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

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二、唤醒经典读智慧的中国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①所书。驻②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③,下马伫立④,及疲,乃

布裘⑤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②驻:停留。③反:通“返”。④伫立:长时间地站着。⑤布裘:铺

开皮袍。布,摊开、铺开。裘,毛皮的衣服。

2.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询/尝/行B.晋/索靖/所书

C.驻/马观之___D.乃/布裘/坐观

3.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曾经___B.书:书本

C.之:指古碑___D.去:离开

4.从哪里可以看出欧阳询痴迷书法?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

5.欧阳询的书法吸取各家精髓,自成一体,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图

中哪一副是他的作品?()

A.《九成宫醴泉铭》B.《多宝塔碑》

6.欧阳询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7.古人的优秀品质还有很多,如珍惜时间、勤俭节约、读书有道等,请你写出一句本学期积累的俗语或诗

句,注明作者或出处。

【答案】

2.C3.B

4.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A

6.欧阳询刻苦、专心致志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解析】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C.结合参考译文可知,“驻马观之"的意思:停住马观看古碑。正确的停顿应为:驻马/观之。故选C。

3.本题考查字的解释。

B.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晋索靖所书”的意思:晋代著名尿壶有索靖书写的。书:写。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的意思:他走

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

旁,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由此可知,可以看出欧阳询痴迷书法的句子是:数百步复反,下马伫

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

A.《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楷书书法作品,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字体结体修长,中宫收紧,

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

B.《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楷书书法作品,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

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加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致密,紧

凑规整,平稳匀称。故选A。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本文对欧阳询进行了详细的动作描写,从看到碑文驻马观到下马观到坐观,一直观看三天三夜,能够体现

出欧阳询对此碑文十分痴迷,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也表现他刻苦、专心致志的品质。

7.本题考查对谚语、俗语或诗句的积累。

积累一句本学期学过的关于珍惜时间、勤俭节约、读书有道的俗语或诗句即可。

如: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点睛】参考译文:欧阳询曾经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

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

坐下来观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三、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望梅止渴

①魏武①行役,失汲道②,三军皆漏。操寻思少项,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饶③子,甘酸可以解漏。”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汲道:取得水的道路。③饶:多。

8.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三军皆渴()(2)操寻思少顷()

9.把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10.曹操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填序号)

A.诡计多端B.饥不择食C.急中生智D.言不由衷

11.“望梅止渴"后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都一会儿

9.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很多果。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10.C11.画饼充饥

【解析】

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三军皆渴: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故“皆”指都。操寻思少顷:曹操思考了一会儿。故“少顷"意思是:

一会儿。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内容“三军皆漏。操寻思少项,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漏。’士卒闻之,口皆出

水,乘此得及前源”可知,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骗士兵们前有梅林,士兵们

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曹

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行为可以用“急中生智"来形容。

11.本题考查近义词。

“望梅止渴”后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义词如:纸上谈兵、聊以自慰、画饼充饥。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点睛】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时值中午,

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

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

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世人评说魏武帝

足智多谋不是乱讲胡说的。

四、文言文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

12.“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

新”中的“故"应选第种意思。

1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

②学而不思则罔。

14.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15.《论语》告诉我们很多读书的方法,除了上述读书方法外,孔子还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③

13.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14.BC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解析】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解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

当老师了”。“故"意思是“学过的知识”。故选③。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①温:温习,复习。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通过复习或回顾旧的知识和技

能,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体会或知识。

②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枉然

无知而没有收获。

1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含义是,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是谁,都有可能从他们身上学

到一些东西。这并不是说每个人在所有方面都比我们强,而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和值得学习

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原文中的“三人"是泛指多人,而不是特指三个

人。因此,这个选项错误。故选BC。

15.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积累。

《论语》和苏轼的言论都在强调读书的方法,其中孔子认为读书方法的有很多,把其中一个写下即可。

示例: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旧书"指的是经

典。这句话意思是:经典书籍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

的意思。书写时注意“熟”“读"深”。

【点睛】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五、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余①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③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⑤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释]:①余:我;宋濂自称。②致:买。③假:借。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

写。⑤以是:因此。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幼时即嗜学___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录毕,走送之。④不敢稍逾约

(2)根据你的理解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用“/”画出合适的停顿。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句话的意思是: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宋濂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论语》一

书中有许多有关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言名句,请你写出一句____________。

(用《论语》中的原文回答)

(5)读了这个小故事,宋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

(1)非常爱好读书。来看。完毕。超过约定的期限。

(2)余/因得/遍观群书。

(3)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4)借书抄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宋濂是一个聪明好学、信守承诺的人。

【详解】

(1)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

①“余幼时即嗜学”意思是宋濂自幼酷爱学习。其中“嗜学"指非常爱好读书。

②“无从致书以观”意思是他无法购买书籍。其中“以观"指来看。

③“录毕,走送之”意思是抄写完毕后,立刻跑去还书。其中“毕"指完毕。

④“不敢稍逾约”的意思是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其中“逾约"指超过约定的期限。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断句:是“句读”的俗称。是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稍微

停顿的地方叫“读”。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

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余因得遍观群书"意思是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根据译文可知,“余”是主语,“因得"于是能够是状

语,“遍观群书”是谓语部分。故可断句:余/因得/遍观群书。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结合译文可知,句中重点词语“假"指借。故可知句意为: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于抄录,计算着日

期按时送还。

(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名言警句积累。

结合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句意:由于家境贫寒,他

无法购买书籍,便经常向藏书人家借书。他会亲手抄写这些书籍,并严格按约定日期归还可知,宋濂没钱

买书,所以宋濂的读书方法是借书抄书。

根据知识积累可知,《论语》中有关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言名句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本题考查了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结合译文,从“余幼时即嗜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

敢稍逾约”可知,宋濂是一个勤奋好学、信守承诺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宋濂自幼酷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购买书籍,便经常向藏书人家借书。他会亲手抄写这些书

籍,并严格按约定日期归还。即使在天气极端寒冷的情况下,砚台中的墨水结成了坚冰,手指冻得几乎不

能弯曲和伸直,他也依然坚持不懈地抄写和按时归还书籍,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这种勤奋和诚信的行为

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将书籍借给他。因此,宋濂有机会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从而开阔了

视野,增长了知识。

六、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

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③。

【注释】

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②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③大学:大学问家。

17.由这个故事你想到的成语是。

A.废寝忘食

B.随月读书

C.凿壁偷光

18.匡衡的勤奋学习,使我想到《论语》中的这句话:“我非生而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20.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答案】

17.C

18.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主人奇怪地问匡衡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把你家里的书全部读一遍。"

20.我明白了只有刻苦勤学,才能有所收获。和匡衡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好,我以后一定不会

再懒惰,会更加努力学习。

【解析】

17.本题考查成语理解。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忘记了吃。形容非常专心和勤奋。

随月读书:借着月光读书。

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结合这个故事内容,我想到的成语是“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来源于匡衡在艰苦环境下,为了学习而凿穿墙

壁借光读书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匡衡不畏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

18.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好、敏"的正确写法。

1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怪:觉得奇怪。问:问匡衡。曰:说。愿:希望。得:得到。遍:全部。读:读、看。之:这些书。整个

句子的意思是雇主觉得很奇怪,就问匡衡为什么这样做。匡衡回答说:“我希望能够读遍您家的书。”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地阅读文章,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本文讲的是匡衡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

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读了这则文言文,我懂得了成功要靠自己的努

力争取,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向匡衡学习,学习他勇于向困难挑战,勤奋读书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

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

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

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七、文言文阅读

岁寒三友

儿侍①父,立庭前。见梅树著②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③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

否?”父曰:“其性④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注】①侍:侍奉。②著(zhuó):附着。③霜:霜降。④性:品性。

21.[字义理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立庭前:(2)其性皆耐寒:

22.[句子翻译]结合注释,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

(2)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

23.[文意理解]“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

都具有___的品质。

24.[古诗积累]请你写出一句描写梅、竹或松的古诗句。

【答案】

21.站立全,都

22.看到梅花开放,松竹都非常茂盛。霜降、下雪的时候,其他树大都枯萎掉落了,为什么独独这三

种树没有呢?

23.松竹梅耐寒不畏严寒坚忍顽强

2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1)“儿侍父,立庭前"意思是儿子和父亲站在庭院前。因此“立”的意思是站立。

(2)“其性皆耐寒"意思是它们都十分耐寒。因此“皆”的意思是全,都。

2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这句子中“茂”的意思是茂盛。著花:开着花的意思。句子“见"前面缺

少主语,结合文章可知,主语为“儿子和父亲”,即“他们"。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他们)看到梅花开

放,松竹都非常茂盛。

(2)“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这个句子中“独否"的意思是独独没有。霜:霜降的意

思。何以:为什么的意思。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霜雪天,其他树的叶子大都枯萎掉落了,为什么独独这三

种树没有呢?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可知,“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再由据“其性皆耐

寒”可知,松、竹、梅三者都能抵抗严寒,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由此可分析出,它们这样的品性象征着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24.本题考查诗句积累。

本文所写的“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这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物身上的某种品

质。根据题目要求的是写出描写梅、竹或松的古诗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回想我们学过的或者知道的古诗

中,有哪些是描写这三种植物的。

对于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梅花》,它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的

坚韧品质。

对于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虽然主要描写的是

桃花和江水,但“竹外”二字明确提到了竹子,给人以清幽之感。

对于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句诗出自陈毅的《青松》,它赞颂了青松在雪压之下依然挺拔不

屈的精神。

【点睛】译文:儿子和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开出朵朵小花,松树和竹子十分苍翠,儿子问父亲:

“冬天霜雪冰封的时候,别的树大多凋零了,为什么这三种树却不是这样呢?”父亲说:“它们都十分耐

寒,和其他的树不一样。古人常说的岁寒三友,就是指的松树、竹子和梅花。"

八、文言文阅读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

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

不可。

——【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25.读好短文。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B.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D.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6.积累字词。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

(1)不敢以一得自足()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27.疏通文意。结合注释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8.读懂短文。曾国藩说读书要做到三点,他是这样说,平时也是这样做的。根据方框的提示用原文来回

答。

曾国藩虽极忙,也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他做到了

曾国藩曾说“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他做到了

29.学以致用。文中的哪些读书观点对你有启发?请你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答案】

25.D

26.满足绝对、一定

2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8.有恒有志

29.文中讲的读书要有见识对我很有启发。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心得体会就知足,就骄傲自满,不知道天

高地厚。像井底之蛙那样见识短浅。有见识,就是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现象

所迷惑,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解析】

2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

可。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故应为: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应为: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故选D。

2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不敢以一得自足"的意思是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足:满足。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是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断:必然、一定。

2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盖"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士人”指泛指知识阶层。“志"指“志向”。“识"指“见识”。“恒"

指恒心。故“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的意思是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

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短文中曾国藩讲了三个读书的要点。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结合给出的关键信息“坚持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可知,学习要坚持,他做到了

有恒。根据给出的关键信息“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可知,学习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他做到了有志。

2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根据短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即可,答案不唯一。如:

文中说的读书要有恒心,对我很有启发。我之前读书都坚持不了太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没什

么大的进步。以后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每天读书半小时,我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

十,就是要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放松懈怠,即使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眼看就要成

功了,也只是相当于走了一半,更应该小心谨慎、持之以恒,直到最终取得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

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

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九、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③。暮而果大亡④其财。其家

甚智⑤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②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③云:说。④亡:失去,丢失。⑤智:认为

聪明。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大雨)B.暮而果大亡其财(夜晚)

C.其家甚智其子(甚至)D.而疑邻人之父(却)

31.借助注释,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筑,必将有盗。

32.富人家财产被盗的原因是

33.“其子"和“邻人之父”说了同样的话,富人为什么会“智子"而“疑邻”呢?

34.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富人说些什么?

【答案】

30.C

31.(如果)不(赶紧把墙)修筑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32.墙被大雨毁坏了,又没有及时修补。

33.因为富人和自己的儿子亲近,相信他,所以认为他聪明;而邻居不是自己亲近的人,所以怀疑邻居的

劝告是不怀好意。

34.如果不事先调查,只用感情的亲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解析】

30.本题考查字的解释。

A.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天雨墙坏"的意思: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B.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暮而果大亡其财(夜晚)”的意思:这天傍晚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暮:晚上。

C.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其家甚智其子"的意思: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甚:很。

D.结合参考译文可知,“而疑邻人之父”的意思: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而:却。故选C。

31.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结合注释中:筑:修补。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不筑,必将有盗。"的意思:如果不(赶紧)修筑

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3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参考译文可知,“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的意思:宋国有个富人,因下

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由此可知,富人家财产被

盗的原因是:富人没有及时修筑被大雨毁坏了的墙。

3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的意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

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由此可知,富人会“智子"而疑邻的

原因是:一个是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亲近的人,故夸儿子聪明;而邻居是外人,故怀疑邻居不怀好意。

3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写出自己想对富人说的话,只要合理即可。

如:对待人家的劝告或意见,不能因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异。

【点睛】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

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

干的。

十、文言文阅读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②至,付子已,哀鸣数声,

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失弃弓,誓不复射。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②雄:雄性,这里指雄猴。

3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付子已___(2)誓不复射

3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7.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38.下列成语与本文主题没有联系的一项是()

A.舐犊情深B.寸草春晖C.莫逆之交D.羔羊跪乳

【答案】

35.结束,完发誓

36.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37.射者被猿母中箭后把子女托给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38.C

【解析】

35.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1)“付子已"的意思是托付自己的孩子后,因此,“已”在这里的意思是结束,完。

(2)“誓不复射"的意思是发誓再也不打猎了,因此,“誓”在这里是发誓的意思。

36.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

先了解句子中各个字词的意思,再把字词的意思结合起来,翻译出整个句子的含义。“射者折矢弃弓,誓不

复射"中,“射者”指射箭的人;“矢"指箭。因此,这个句子的含义是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再

也不打猎了。

37.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联系文中“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可知,射者是看到被自

己射中的猿母把子女托付给雄猿的情景后,“折失弃弓"。可见这一情景多么让射者震撼。

38.本题考查的是主题概括。

由文章中“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②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可知,这篇文章和母

子亲情有关。其中A“舐犊情深"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B“寸草春晖”说明父母恩情慎重,D“羔羊跪

乳"说明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道理。C“莫逆之交”表达友谊的深厚。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叫悟空的和尚,在长江边见到一只猿猴坐在树梢上,弋人趁它不注意,(用箭)射

它,正好射中雌猿的腹部。那只母的叫了那只雄的来,托付自己的孩子后,哀叫了几声,就把箭拔出来,

掉地死了。射箭的人,把箭折了,丢了弓,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问说(节选)

君子①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②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③,非问无以广④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

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⑤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⑥决⑦焉?

【注释】①君子:古时对有德有才的人的称呼。②辅:辅助。③致疑:发现疑问。④广:使……广,

增广,增加。⑤达:通晓。⑥奚:什么,哪里。⑦决:判断,解决。

3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好学而不勤问:___舍问:

40.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2.下列名句和本文表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

39.喜欢放弃

40.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不可能发现疑问,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41.勤学和好问是相辅相成的。

42.A

【解析】

3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好学而不勤问:意思是喜爱学习却不多问。好:喜欢、喜好。舍问:意思是如果放弃了提问。舍:放弃。

4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意思是: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

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41.本题考查分析观点。

解答本题,需结合文段主要内容来回答。本文主要讲了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总结本文的主

要观点,如:勤学尤当好问。

4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理解。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一个人既聪明勤奋又谦虚好学,不会因为向地位或学识看似低于自己的人

求教而感到羞耻。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

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C.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意思:学习一样东西,是为了能够运用这种知识;读一本书,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