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_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_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_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_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1.“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岳麓山既是红色教育基地也是长沙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爱晚亭顶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云麓宫瓦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穿石坡湖上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古麓山寺门口树叶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2.炎热的夏天,将冰冻的杨梅放在室内很快就会在杨梅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的霜,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升华 C.汽化 D.凝固3.愉快的周末到了,壮壮和家人吃自助餐时看到冷柜周围冒出的“冷气”如图所示,联想到了热水壶烧热水时壶嘴周围冒“热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都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C.“热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4.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5.《天工开物》中描述了铸“釜”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型。铁水固结成型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白雾缥缈 B.冰雪消融 C.唯美雾凇 D.滴水成冰7.在“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集热器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该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变为固态,从而维持车内温度稳定。当白天温度逐渐升高时,该物质可能会()A.汽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凝固吸热 D.凝华放热8.如图所示为一支3D打印笔,其原理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后得到立体固态作品。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 B.仅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9.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如何从夹杂铅的铜矿石中提炼铜的过程,如图所示,炉体上有高低不同的两个孔,先化的铅从上孔流出,后化的铜从下孔流出。则铜的提炼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10.中国古代有许多描述四季的诗句。下列关于诗句中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河初解气氤氲”——春天的冰,熔化放热 B.“雾薄风轻力未匀”——夏天的雾,液化吸热 C.“羌管悠悠霜满地”——秋天的霜,凝华放热 D.“燕山雪花大如席”——冬天的雪,凝固吸热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是流传在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打铁花”是在高温下将生铁化成铁水,然后用力将铁水泼洒出去,铁水最后形成铁屑。在“打铁花”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打铁花”时,铁水温度一直上升 B.“将铁水泼洒出去”时,铁水在持续吸热 C.“打铁花”表演伴随着液化物态变化过程 D.“打铁花”表演伴随着凝固物态变化过程12.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水资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会熔化成雨滴 B.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D.水的循环中,经历了3种状态,伴随着3种物态变化13.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 B.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3:1 D.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1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D.一瓶水在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1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白雾茫茫 D.大雪纷飞1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绘了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的景象。露在阳光的照耀下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17.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鞋的长度约为48cm B.人从一楼跑到三楼的时间约0.2min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5km/h18.初三的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复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反映自然的节律变化,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节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9.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艺术品。在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工匠们运用独特的技艺和智慧,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经过冷却便完成了青铜器的初步铸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2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谚语说道“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固21.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混合物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在冰中加盐可以使冰的熔点升高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升华时要吸热2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指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物质固态氮固态氧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210﹣218﹣117﹣39物质液态氮液态氧液态酒精液态水银沸点/℃﹣196﹣18378357A.在﹣18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2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的早晨,田野里的草叶上有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吃冰棒时,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非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D.炎热的夏天,小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是利用汽化时需要吸热来降温的24.对A、B两种固体用同样的热源同时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沸点是72℃ B.B物质的熔点是48℃ C.在前6min里,A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于B物质 D.B物质在6~10min内能不变25.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的气体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2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起雾,是液化现象 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27.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所示的水的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冰雪消融 B.清晨结露 C.深秋凝霜 D.泼水成冰28.夏季乘坐公交车发现,车窗玻璃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外的水蒸气发生了()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29.初春时节,小明发现家里的墙壁在“冒汗”,这是广东常见的“回南天”,墙壁“冒汗”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华30.冬天,“尔滨”凭借冰雪大世界在国内外火出圈。某游客游玩时记录下了下列四个场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1,早市上可看到各个摊位向上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图﹣2,街边的树枝上挂满了针状“雾凇”,针状“雾凇”是水凝华形成的 C.图﹣3,松花江上惊现“大雪人”,堆“大雪人”的雪的形成需要放热 D.图﹣4,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冰窗花”,“冰窗花”的形成需要吸热31.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发现饮料瓶的外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如图所示)。把饮料瓶外壁擦干后放一会儿,其外壁重新出现小水珠,再过一会儿小水珠消失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取出的冰镇饮料在空气中放热 B.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是由于饮料熔化形成的 C.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消失的过程是汽化现象32.大美宁夏景色宜人,四季分明,而每个季节变化往往伴随各种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及对应吸、放热情况中,说法都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 B.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 C.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 D.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3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A.甲图中寒冷天气里,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白云”是液化形成的 B.乙图中太阳能净水器利用了水先液化后汽化 C.丙图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细小的水滴,形成“云雾缭绕”黄山云海 D.丁图中屋檐下冰锥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4.在标准大气压下,玻璃杯中盛有一些凉开水,放进一根冰棍后,不断搅动,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冰棍只剩一点点,这时杯中水的温度为()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判断35.估测常常被我们用运到生活中,如图是某中学生骑车回家时的照片,该同学骑车从学校到家用时约为15min。由此情境可判断下列物理量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自行车高约为1.5m B.此时环境温度约为3℃ C.路口一个红灯的时长约为3s D.该同学家到学校大约为4km36.“寒露”和“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霜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37.2023年12月10日,河南省多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到0℃以下,并迎来首轮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暴雪,暴雪使路面结冰给出行造成不便,但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美。中岳嵩山出现了冰瀑和雾凇景观,为嵩山添就了一分朦胧美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应读作0度 B.农谚说:“雪后寒”,是因为冰雪熔化时吸热 C.冰雹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凇是由于水蒸气凝固形成的38.下列自然现象形成需要吸热的是()A.池塘覆上薄冰 B.枫叶蒙上白霜 C.白雪开始消融 D.小草挂上露珠39.我国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许多古诗词描述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关。“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与下列举例相同的是()A.春季,冰雪熔化为水 B.夏季,草叶上的露珠 C.秋季,迷漫的大雾 D.冬季,满树的雾凇40.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C.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D.严冬,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结在玻璃的外侧4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针状的叶子,其作用是减缓仙人掌内水分的()A.蒸发 B.沸腾 C.液化 D.凝固42.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固 C.液化 D.汽化4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0cm B.我市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0℃ C.普通中学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人跑完1000m后,1min内心跳约60次44.在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8.5℃和﹣56.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二氧化碳由Ⅱ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吸热 B.﹣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 C.﹣56.6℃的二氧化碳且处于Ⅱ区域状态时,需要放出热量才能到达Ⅲ状态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Ⅰ区域45.下列劳动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 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 C.将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 D.把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46.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47.2024年春运,湖南迎来了5年来最强冰冻天气,冻雨强度较强、影响范围大是此次天气的特点之一。冻雨即雨滴与地面一接触就立刻结冰,下列物态变化与冻雨的形成相同的是()A.河流中的冰雪消融 B.草地上的露珠 C.冬天,呼出的白气 D.冰冻的海面4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煤油49.如图所示,这是市面上流行的液氮冰激凌,其制作方法:将沸点为﹣196℃(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液氮倒入新鲜的奶液,通过搅拌奶液,使奶液迅速固化,且会产生很多的“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 B.液氮升华成“白气” C.奶液吸热凝固成冰激凌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气”50.生活中的现象:现象一,夏天,打开空调,单层玻璃窗会出现水雾;现象二,寒冷的冬天开车时车窗上也有水雾出现,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这两种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B.现象一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壁上 C.现象二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车窗的外壁上 D.现象一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现象二中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51.在一个盛有水的杯中,放一个装有水的试管,把试管架空不和杯底接触,当给杯中水加热到沸腾后,试管中的水()A.一定会沸腾 B.一定不会沸腾 C.底部沸腾,而上部不沸腾 D.无法判断52.下列图中的自然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冰凌消融 B.霜满枝头 C.露珠晶莹 D.大雪纷飞53.下列几种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65℃ B.正常人的脉搏约1.2Hz C.安静的考场的声强级约80dB D.15℃海水中的声速约340m/s5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55.《中国诗词大会》是通过对古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重温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的节目,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D.“暖冰融雪浸疏梅,养住春风细细开”——雪的消融是熔化放热56.我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于2024年2月17日至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为了让运动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将水喷出形成“白雾”,然后“白雾”变成“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57.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酒精发生了沸腾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低,蒸发越快 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58.2024年2月20日,西安城区迎来冻雨天气。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下雨之后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下列现象与冻雨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 B.夏天雨笼山 C.冬天冰封河 D.秋天霜打枝59.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物理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如图中判断不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清晨白雾—汽化 C.秋天,叶上露珠—液化 D.冬天,美丽“雾凇”—凝华6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尔滨”四季的美景吸引着南方“小金豆”纷至沓来。下列有关本地美景的描述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雾绕群峰 C.深秋,淞满枝头 D.严冬,白雪皑皑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选择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岳麓山既是红色教育基地也是长沙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爱晚亭顶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云麓宫瓦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穿石坡湖上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古麓山寺门口树叶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B、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B错误;CD、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炎热的夏天,将冰冻的杨梅放在室内很快就会在杨梅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的霜,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升华 C.汽化 D.凝固【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刚取出的杨梅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杨梅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因此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为凝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3.愉快的周末到了,壮壮和家人吃自助餐时看到冷柜周围冒出的“冷气”如图所示,联想到了热水壶烧热水时壶嘴周围冒“热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都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是液化形成的,“热气”是汽化形成的 C.“热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分析】人眼看见的“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液化的过程要放出热量。【解答】解:吃自助餐时看到冷柜周围冒出的“冷气”,即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而烧开水时壶嘴里冒“热气”,是由于从壶中热水汽化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需要注意无论“冷气”和“热气”都是人眼看见的,成分就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4.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5.《天工开物》中描述了铸“釜”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型。铁水固结成型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铁水是液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故选:C。【点评】知道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可解答此题。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白雾缥缈 B.冰雪消融 C.唯美雾凇 D.滴水成冰【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白雾缥缈,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冰熔化为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是水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7.在“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集热器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该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变为固态,从而维持车内温度稳定。当白天温度逐渐升高时,该物质可能会()A.汽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凝固吸热 D.凝华放热【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祝融号”火星车中的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夜间温度低时会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吸热,比较简单。8.如图所示为一支3D打印笔,其原理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后得到立体固态作品。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 B.仅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气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3D打印笔使用时将固体材料由固态熔化变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即发生凝固现象,得到立体固态作品。因此,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9.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如何从夹杂铅的铜矿石中提炼铜的过程,如图所示,炉体上有高低不同的两个孔,先化的铅从上孔流出,后化的铜从下孔流出。则铜的提炼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分析】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铜和铅由固态变为液态,所以是熔化的过程,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现象,属于基础题。10.中国古代有许多描述四季的诗句。下列关于诗句中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河初解气氤氲”——春天的冰,熔化放热 B.“雾薄风轻力未匀”——夏天的雾,液化吸热 C.“羌管悠悠霜满地”——秋天的霜,凝华放热 D.“燕山雪花大如席”——冬天的雪,凝固吸热【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A.冰河初解是冰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C正确;D.雪是高空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凝固、液化、凝华等知识点,属常见题型。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是流传在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打铁花”是在高温下将生铁化成铁水,然后用力将铁水泼洒出去,铁水最后形成铁屑。在“打铁花”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打铁花”时,铁水温度一直上升 B.“将铁水泼洒出去”时,铁水在持续吸热 C.“打铁花”表演伴随着液化物态变化过程 D.“打铁花”表演伴随着凝固物态变化过程【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放热。【解答】解:“打铁花”时,将铁水泼洒出去,铁水遇冷放出热量,铁水最后形成铁屑,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由于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铁水温度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需要知道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同时还需要掌握每一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12.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水资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会熔化成雨滴 B.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D.水的循环中,经历了3种状态,伴随着3种物态变化【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吸热会使冰晶熔化,形成雨滴,故A正确;BD、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包括地表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冰升华成水蒸气、或冰熔化成水后再汽化成水蒸气,这些都需要吸热;同时还存在的物态变化有: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水蒸气凝华成冰晶、或者水蒸气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晶,这些都需要放热,因此,整个自然界的水循环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故BD错误;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但是有些水在循环过程中会被污染,会出现缺水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并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对水资源节约的认识,难度不大。13.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 B.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C.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3:1 D.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2)根据加热时间得出吸收热量的多少,然后根据公式Q=cmΔt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3)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故A正确;B、第10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从图上可以看出,AB段为熔化前,是固态,用时5min上升60℃,熔化后是液态。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温度升高20℃,用时10min,液态加热时间与固态加热时间的比为1:1,则吸收热量之比为1:1,温度升高之比为1:3,Q液=Q固,c液mΔt液=c固mΔt固,c固:c液=Δt液:Δt固=1:3,故C错误。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实验以及热量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1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D.一瓶水在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干冰给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而不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错误;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错误;C、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故C错误。D、一瓶水放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几种物态变化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每个过程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其吸放热。1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白雾茫茫 D.大雪纷飞【分析】要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1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绘了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的景象。露在阳光的照耀下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露在阳光的照耀下会逐渐消失,是因为液态的露珠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消散到空气中了。故ABD不正确,C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属于中考考查的热点。17.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鞋的长度约为48cm B.人从一楼跑到三楼的时间约0.2min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5km/h【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解答】解:A、一般中学生鞋的长度约为25cm,故A错误;B、人从一楼跑到三楼的时间约0.2min,故B正确;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错误;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1m/s≈4km/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长度、时间、温度、速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8.初三的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复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反映自然的节律变化,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节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C.露、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C错误;BD.霜、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放热形成的小冰晶,故B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几种物态变化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每个过程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其吸放热。19.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艺术品。在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工匠们运用独特的技艺和智慧,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经过冷却便完成了青铜器的初步铸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AB、铜料化为铜液为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CD、铜液冷却成形为凝固,需要放热,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2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谚语说道“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固【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1.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混合物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 B.在冰中加盐可以使冰的熔点升高 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 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升华时要吸热【分析】(1)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了固态,凝固要放热;(2)在冰中加盐可以让冰的熔点降低;(3)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4)熔化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解答】解: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固,故A错误;B、在冰中加盐可以使冰的熔点降低,故B错误;C、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过程要放热,故C正确;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熔化时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凝华和熔化,属于基础题。2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指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物质固态氮固态氧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熔点/℃﹣210﹣218﹣117﹣39物质液态氮液态氧液态酒精液态水银沸点/℃﹣196﹣18378357A.在﹣18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分析】(1)比较﹣180℃和氮的沸点的大小就可知道物体的状态;(2)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3)酒精的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酒精会变成气体;(4)液态氮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解答】解:A、氮的熔点是﹣210℃,沸点是﹣196℃,﹣180℃高于氮的沸点,所以是气体,故A错误;B、氮的沸点是﹣196℃,氧的沸点是﹣183℃,随着升温,氮会先沸腾,变成气体分离出来,剩下液态的氧,故B正确;C、酒精的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酒精会变成气体,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D、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和熔点的特点,属于基础题。2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的早晨,田野里的草叶上有一层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B.夏天吃冰棒时,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非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D.炎热的夏天,小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是利用汽化时需要吸热来降温的【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固,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A.田野里的草叶上有一层白霜,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温度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晶体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故C错误;D.炎热的夏天,小狗常把舌头伸出来,同时不断吸气呼气,是利用舌头表面的水汽化,吸气呼气加快水的汽化,汽化要吸热,从而可以降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24.对A、B两种固体用同样的热源同时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沸点是72℃ B.B物质的熔点是48℃ C.在前6min里,A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于B物质 D.B物质在6~10min内能不变【分析】(1)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热量但温度不变;(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图象为固体的熔化图象,则A物质的熔点是72℃,故A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B物质的熔点是48℃,故B正确;C.在前6min里,由于加热时间相同,根据转换法可知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误;D.B物质在6~10min内,处于继续熔化过程,所以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学生对图象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25.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的气体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分析】白气的形成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原理;需要明确变化前后的物态。【解答】解: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吸热,从而导致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遇冷液化现象,故B正确;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故C错误;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理解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2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起雾,是液化现象 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可以给食品保鲜,故A正确;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眼镜片的温度比较高,室内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故B正确;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酒精易汽化,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因此手背感觉到凉爽,故C错误;D、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放热,可以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蔬菜冻坏,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7.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所示的水的物态变化中,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冰雪消融 B.清晨结露 C.深秋凝霜 D.泼水成冰【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过程放热;D、水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所以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8.夏季乘坐公交车发现,车窗玻璃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外的水蒸气发生了()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夏季乘坐公交车时,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车窗玻璃变得“模糊”。故选:A。【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液化过程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29.初春时节,小明发现家里的墙壁在“冒汗”,这是广东常见的“回南天”,墙壁“冒汗”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升华 C.液化 D.凝华【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解答】解:墙壁“冒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30.冬天,“尔滨”凭借冰雪大世界在国内外火出圈。某游客游玩时记录下了下列四个场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1,早市上可看到各个摊位向上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B.图﹣2,街边的树枝上挂满了针状“雾凇”,针状“雾凇”是水凝华形成的 C.图﹣3,松花江上惊现“大雪人”,堆“大雪人”的雪的形成需要放热 D.图﹣4,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冰窗花”,“冰窗花”的形成需要吸热【分析】(1)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2)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解答】解:A、早市上各个摊位向上冒的白气是食物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C、雪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D、冰窗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华和液化,属于基础题。31.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发现饮料瓶的外壁上有小水珠出现(如图所示)。把饮料瓶外壁擦干后放一会儿,其外壁重新出现小水珠,再过一会儿小水珠消失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取出的冰镇饮料在空气中放热 B.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是由于饮料熔化形成的 C.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消失的过程是汽化现象【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解答】解:A、由于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饮料会吸收热量,故A错误;BC、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瓶的外壁上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此过程要放出热量,故BC错误;D、饮料瓶外壁上小水珠消失的过程,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发生汽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和汽化,属于基础题。32.大美宁夏景色宜人,四季分明,而每个季节变化往往伴随各种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及对应吸、放热情况中,说法都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 B.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 C.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 D.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冰雪消融,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秋天,叶上露珠,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正确;D.冬天,美丽“雾凇”,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3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A.甲图中寒冷天气里,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白云”是液化形成的 B.乙图中太阳能净水器利用了水先液化后汽化 C.丙图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细小的水滴,形成“云雾缭绕”黄山云海 D.丁图中屋檐下冰锥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分析】(1)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2)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解答】解:A、寒冷天气里,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白云”是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乙图中太阳能净水器利用了水先汽化后液化,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的水滴,形成“云雾缭绕”黄山云海,故C错误;D、屋檐下冰锥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固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液化和凝固,属于基础题。34.在标准大气压下,玻璃杯中盛有一些凉开水,放进一根冰棍后,不断搅动,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冰棍只剩一点点,这时杯中水的温度为()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判断【分析】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解答】解:冰棍放入凉开水中混合很长时间后,并且还剩一点点冰,此时成为温度稳定的冰水混合物,故温度为0℃。故选:A。【点评】关于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的温度为零,意思是无论冰多水少,还是冰少水多,只要二者混合,温度就是0℃。35.估测常常被我们用运到生活中,如图是某中学生骑车回家时的照片,该同学骑车从学校到家用时约为15min。由此情境可判断下列物理量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自行车高约为1.5m B.此时环境温度约为3℃ C.路口一个红灯的时长约为3s D.该同学家到学校大约为4km【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身高约为1.6m,自行车座椅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0.8m左右,故A不正确;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图中中学生穿短袖,说明环境温度舒适,此时环境温度为23℃左右,故B不正确;C.路口一个红灯的时长约为40s,故C不正确;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5m/s,该同学骑车从学校到家用时约为15min,该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s=vt=5m/s×15×60s=4500m=4.5km,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36.“寒露”和“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霜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解答】解:A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AD错误;B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C错误。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7.2023年12月10日,河南省多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到0℃以下,并迎来首轮大范围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暴雪,暴雪使路面结冰给出行造成不便,但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美。中岳嵩山出现了冰瀑和雾凇景观,为嵩山添就了一分朦胧美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应读作0度 B.农谚说:“雪后寒”,是因为冰雪熔化时吸热 C.冰雹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凇是由于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分析】(1)0℃应读作0摄氏度.(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0℃应读作0摄氏度,故A错误。B、雪后寒是由于冰雪熔化时从空气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故B正确。C、冰雹是由于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D、雾凇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8.下列自然现象形成需要吸热的是()A.池塘覆上薄冰 B.枫叶蒙上白霜 C.白雪开始消融 D.小草挂上露珠【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解答】解:A、冰的形成,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白雪消融,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9.我国古诗词文化丰富多彩,许多古诗词描述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关。“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与下列举例相同的是()A.春季,冰雪熔化为水 B.夏季,草叶上的露珠 C.秋季,迷漫的大雾 D.冬季,满树的雾凇【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为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据此做出解答。【解答】解:“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A、春季,冰雪熔化为水时,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秋季,迷漫的大雾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季,满树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40.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C.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D.严冬,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结在玻璃的外侧【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2)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形成的,故C错误;D.严冬,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察了物态变化的辨别,是基础题。4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长着针状的叶子,其作用是减缓仙人掌内水分的()A.蒸发 B.沸腾 C.液化 D.凝固【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多个,即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解答】解: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知识点;自然现象或俗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思考。42.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固 C.液化 D.汽化【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解答】解: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汽化现象,较简单。4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0cm B.我市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0℃ C.普通中学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人跑完1000m后,1min内心跳约60次【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般来说,中学生的脚长大约在25cm左右,考虑到鞋子的长度会略大于脚长,但40cm显然过长,故A不正确;B.由于我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最低气温,往往会远低于0℃。故B不正确;C.课桌的高度设计通常是为了适应中学生的身高,使得学生在使用时能够保持舒适的姿势。一般来说,课桌的高度在70cm到80cm之间是比较合适的。故C正确;D.人跑完1000m后,1min内心跳次数。跑完1000m是一项较为剧烈的运动,人的心跳会明显加快。一般来说,剧烈运动后人的心跳可能会达到每分钟100次以上,甚至更高。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44.在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78.5℃和﹣56.6℃,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二氧化碳由Ⅱ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吸热 B.﹣78.5℃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 C.﹣56.6℃的二氧化碳且处于Ⅱ区域状态时,需要放出热量才能到达Ⅲ状态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Ⅰ区域【分析】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晶体温度达到熔点时,继续吸热,物体开始熔化,温度不变。【解答】解:A、二氧化碳在Ⅱ区域的状态为液态,Ⅰ区域状态为固态,二氧化碳由Ⅱ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发生的是凝固,故A错误;B、﹣78.5℃的二氧化碳的熔点,此时它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不变,故B正确;C、﹣56.6℃的二氧化碳且处于Ⅱ区域状态时,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到达Ⅲ状态,故C错误;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度处于Ⅲ区域,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和晶体熔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45.下列劳动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 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 C.将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 D.把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分析】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为种植的菜苗盖上地膜是减小了液体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A不正确;B.给移栽的大葱剪掉葱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B不正确;C.采摘的果实低温储藏,降低了温度,可减慢蒸发,故C不正确;D.收获的玉米烘干晾晒,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正确。故选:D。【点评】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这里也通常结合可知变量法以实验探究的题目来考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46.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成冰晶的现象,故A正确;B.“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体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成冰晶的现象,故B错误;C.“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的现象,故C错误;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7.2024年春运,湖南迎来了5年来最强冰冻天气,冻雨强度较强、影响范围大是此次天气的特点之一。冻雨即雨滴与地面一接触就立刻结冰,下列物态变化与冻雨的形成相同的是()A.河流中的冰雪消融 B.草地上的露珠 C.冬天,呼出的白气 D.冰冻的海面【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雨滴与地面一接触就立刻结冰,从液体变为固态,属于凝固。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错误;B、露珠属于液化,故B错误;C、冬天,呼出的自气属于液化,故C错误;D、冰冻的海面,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知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煤油【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根据以上三个知识点结合三种液体的沸点可以判断甲乙液体的种类。【解答】解: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由图及题意可知,如果甲中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甲液体沸腾后,温度不变,乙液体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甲的沸点温度,乙液体不能沸腾;如果甲中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甲液体沸腾后,温度不变,乙液体的最高温度能够达到乙的沸点,但不能从甲中吸热,不能沸腾;如果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乙液体达到乙的沸点后能继续从甲液体中吸收热量,实现沸腾;因此符合要求的是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条件,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是易错题。49.如图所示,这是市面上流行的液氮冰激凌,其制作方法:将沸点为﹣196℃(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液氮倒入新鲜的奶液,通过搅拌奶液,使奶液迅速固化,且会产生很多的“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 B.液氮升华成“白气” C.奶液吸热凝固成冰激凌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气”【分析】物质从液态到气态是汽化,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到液态是液化,液化放出热量,物质从液态到固态是凝固,要放热。【解答】解:AD.“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D正确;B.液氮从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汽化,故B错误;C.奶液放热凝固成冰激凌,故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掌握,知道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联系生活实际,难度不大。50.生活中的现象:现象一,夏天,打开空调,单层玻璃窗会出现水雾;现象二,寒冷的冬天开车时车窗上也有水雾出现,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这两种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B.现象一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壁上 C.现象二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车窗的外壁上 D.现象一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现象二中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房间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①如果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内侧。②如果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低,室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外侧。【解答】解:ABC、夏季,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的温度较低,而房间外面的空气温度较高,所以外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故水滴在玻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