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胰腺的滤泡细胞和胰岛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滤泡细胞可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合成分泌B.胰岛细胞分泌激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二者都具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构成的生物膜系统D.二者的DNA相同,但mRNA、蛋白质均不相同〖答案〗B〖祥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析】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所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胰腺,以促进胰液的分泌,A错误;B、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D、二者的DNA相同,但mRNA、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2.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候萍始生”中浮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二候鸣鸠拂其羽”中布谷鸟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三候戴胜降于桑”中的食物链为细菌→桑→虫→戴胜鸟D.以上现象说明环境因素变化会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答案〗C〖祥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析】A、浮萍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B、声音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C、细菌是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C错误;D、以上现象说明环境因素变化会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3.下列材料被替换后,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A.用台盼蓝代替刚果红鉴定纤维素分解菌B.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C.用2mol/LNaCl溶液代替预冷的95%酒精析出DNAD.用70%的酒精代替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答案〗B〖祥解〗一、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目的是溶解色素;研磨后进行过滤;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详析】A、刚果红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可以用于检测纤维素水解产物的生成情况,用台盼蓝代替刚果红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A错误;B、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分生区都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B正确;C、0.14mol/LNaCl中DNA溶解度最小,2mol/LNaCl中DNA溶解度最大,C错误;D、色素溶于有机溶剂,常用无水乙醇作提取剂,不能用70%的酒精代替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错误。故选B。4.基因A控制合成小鼠正常发育所需的蛋白质IGF。研究发现,基因A发生下图①或②变化均会导致小鼠个体矮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发生基因突变,可能改变IGF结构B.①可产生等位基因,增加基因多样性C.②影响基因转录水平,导致小鼠个体矮小D.①是可遗传变异,②是不可遗传变异〖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析】A、图中①过程CG对变为GC对,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属于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编码的蛋白质IGF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①是基因突变,可能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增加基因多样性,B正确;C、②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所以是影响了转录水平导致小鼠个体矮小,C正确;D、①和②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D。5.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香豆素经光照后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而乌凤蝶具备将香豆素降解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织叶蛾取食的内部叶片中香豆素毒性较低B.织叶蛾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C.乌凤蝶具有降解香豆素的能力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D.植物防御体系和昆虫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说明织叶蛾所取食的此种植物内部叶片中香豆素毒性较低,A正确;B、自然选择的方向是定向的,能够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所以织叶蛾对该种植物叶片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6.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稳态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B.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维持血糖的稳态C.不同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体现群落稳态D.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答案〗B〖祥解〗一、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如果它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二、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四、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详析】A、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若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的稳态失衡,就可能变成癌细胞,A正确;B、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两者效应相抗衡,维持血糖平衡,B错误;C、不同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体现群落稳态,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科学家科学方法实验结论或学说观点A施莱登、施旺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摩尔根假说-演绎法白眼基因仅在X染色体上C梅塞尔森、斯塔尔差速离心法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格里菲斯“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答案〗B〖祥解〗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析】A、施莱登、施旺利用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的结论,B正确;C、梅塞尔森、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得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错误;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用到“减法原理”;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用到了“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B。8.某同学因雨天路滑行走时失去重心,吓得尖叫。跌倒后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之后慢慢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尖叫”是一种脊髓控制的条件反射B.“心跳加速”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C.“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快速分泌D.“慢慢恢复”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有关〖答案〗A〖祥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析】A、“尖叫”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A错误;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B正确;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呼吸会加深加快,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因素之一,C正确;D、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所以之后得“慢慢恢复”,D正确。故选A。9.姜撞奶以新鲜牛奶和现榨姜汁为主要原料制成。70℃左右,生姜蛋白酶水解牛奶胶体颗粒表面的酪蛋白,使其内部结构暴露出来与Ca2+作用形成凝胶体。温度及生姜蛋白酶量等会影响凝胶体形成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榨姜可以破坏细胞以获得生姜蛋白酶B.生姜蛋白酶降低酪蛋白水解所需活化能C.撞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酶失活而影响凝乳D.生姜蛋白酶量越大,形成凝胶体的时间越长〖答案〗D〖祥解〗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析】A、生姜蛋白酶属于胞内酶,榨姜可以破坏细胞以获得生姜蛋白酶,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生姜蛋白酶降低酪蛋白水解所需活化能,B正确;C、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撞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酶失活而影响凝乳,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温度及生姜蛋白酶量等会影响凝胶体形成效果,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姜蛋白酶量增大,形成凝胶体的时间越短,但也不是生姜蛋白酶量越大越好,D错误。故选D。10.下表是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叙述错误的是()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类垃圾处置办法废品回收站堆肥或生产沼气专业化处理卫生填埋A.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小我国生态足迹总量C.废旧电池若进入土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出现在人体内D.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D〖祥解〗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析】A、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厨余垃圾发酵产生沼气也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因此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B、垃圾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小我国生态足迹总量,B正确;C、废旧电池若进入土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最高营养级的重金属离子含量最高,最后可能出现在人体细胞内,C正确;D、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11.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初次入侵的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只有细胞甲、细胞乙B.细胞甲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胞只有细胞甲和细胞丙D.图示过程无法清除入侵细胞的甲流病毒〖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详析】A、细胞乙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分化,A错误;B、细胞甲为B细胞,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胞只有B细胞和吞噬细胞,浆细胞是唯一没有识别能力的细胞,C正确;D、入侵细胞的甲流病毒的清除需要靠先细胞免疫作战,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A。12.下图可表示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涉及的部分流程图,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为试管牛培育过程,卵母细胞①和精子②可直接用于体外受精B.若图为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将供体细胞①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②C.若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杂种细胞③需诱导成愈伤组织后进一步培养D.若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④〖答案〗A〖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详析】A、若图为试管牛生产的流程,则采集到的卵母细胞②和精子①,要分别在体外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才能用于体外受精,A错误;B、若图为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将供体细胞①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②中,通过一定的方法促进融合形成重构胚,B正确;C、若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杂种细胞③需经脱分化诱导成愈伤组织后进一步培养,C正确;D、若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经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专一性阳性检测,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④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A。13.研究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麻醉剂罗哌卡因对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线粒体的影响,部分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正确的是()组别线粒体内膜某种蛋白复合物活性线粒体ATP水平线粒体自由基水平荧光强度)nmol/(mg蛋白)对照组1.021.10227.150.1mmol/L组0.750.62433.690.5mmol/L组0.350.41585.421.0mmol/L组0.230.23754.87注:荧光强度与自由基水平呈正相关A.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正常的甲状腺细胞B.罗哌卡因主要影响有氧呼吸第二阶段ATP的产生C.罗哌卡因浓度越高则ADP的消耗量越高D.自由基可能攻击线粒体结构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答案〗D〖祥解〗一、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二、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析】A、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正常的甲状腺癌细胞,A错误;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产生量最多,因此罗哌卡因主要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产生,B错误;C、由表格内容可知,罗哌卡因浓度越高,线粒体ATP水平越低,这说明罗哌卡因浓度越高则ADP的消耗量越低,C错误;D、由表格内容可知,罗哌卡因浓度越高,线粒体自由基水平越高,线粒体内膜某种蛋白复合物活性越低,这说明自由基可能攻击线粒体结构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D正确。故选D。14.甲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H/h)。图1是甲型血友病系谱图,图2是该家系部分成员甲型血友病相关基因的电泳条带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型血友病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B.Ⅳ2是Ⅲ3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致C.Ⅳ3电泳条带位置与Ⅲ2相同的概率为1/4D.H基因突变为h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缺失〖答案〗C〖祥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详析】A、甲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A正确;B、Ⅳ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一定是H和H基因未能分离,Ⅲ3基因型为XHXh,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H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没有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里,而是进入了同一个卵细胞,此卵细胞又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了XHXHY,B正确;C、Ⅲ2为血友病患者,其基因型为XhY,Ⅲ3正常,再结合图2有两条带可知,Ⅲ3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XHXh,所以Ⅳ3电泳条带位置与Ⅲ2相同,即Ⅳ3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C错误;D、图2中下方条带为h基因,电泳速度快,说明分子量小,可能是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D正确。故选C。15.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间作会导致荫蔽胁迫。阳生作物和阴生作物在不同荫蔽程度下的茎伸长速率如图1所示。光敏色素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形式,其调节茎秆伸长的机制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荫蔽程度增大,阳生作物茎伸长速率越快B.阴生作物茎的伸长与荫蔽程度无关,光敏色素不起作用C.Pfr/总光敏色素比值越大,表示荫蔽程度越小D.荫蔽程度增大,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减弱〖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可知,随着Pfr:总光敏色素(Pfr+Pr)比例升高,阳生植物的茎伸长速率逐渐降低,而阴生植物的茎伸长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详析】A、据图分析,随荫蔽程度增大,Pfr减少,Pfr/总光敏色素比值越小,阳生作物茎伸长速率越快,A正确;B、阴生植物中,光敏色素也起作用,B错误;C、图分析,Pfr/总光敏色素表示遮阴程度,该比值越大,表示遮阴程度越小,C正确;D、由图2可知,隐蔽胁迫导致Pfr减少,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猕猴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干旱胁迫的伤害。研究人员将长势一致的猕猴桃分别在干旱处理第6、9天进行复水(恢复正常灌水,使其土壤含水量达到对照处理的水平),测定其叶片光合作用部分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注:Pn指净光合速率;Ci指胞间CO2浓度(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2)据图1可知Pn可通过测定____表示。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干旱处理组Ci____,说明叶片固定的CO2____(选填“较多”或“相同”或“较少”)。(3)根据图1和图2数据判断,干旱处理第____天复水更有利于猕猴桃恢复生长,依据是____。(4)图3为ABA诱导气孔关闭的调节机制示意图。干旱胁迫时脱落酸(ABA)可以影响保卫细胞内Ca2+水平,Ca2+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相关离子的转运,使保卫细胞渗透压____,最终引起气孔关闭。请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在①②填“+”或“-”。①____②____。〖答案〗(1)探究复水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猕猴桃抗旱性的影响/探究干旱和不同复水时间对猕猴桃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2)①.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②.较大③.较少(3)①.6②.第6天复水处理后叶片的Ci和Pn大于第9天复水组,且趋近于对照组(4)①.下降②.-③.+〖祥解〗图1中,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下降,并且复水时间越提前越有利于净光合速率的恢复。图2中,重度胁迫条件下,胞间CO2浓度上升。【小问1详析】根据图1和图2分析,改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和复水时间,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旱和不同复水时间对猕猴桃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小问2详析】由图1的纵坐标可知,Pn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来表示;分析图2,与对照组相比,干旱处理组Ci较大,说明叶片固定的CO2较少。【小问3详析】根据图1和图2数据判断,干旱处理第6天复水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更接近对照组,更有利于猕猴桃恢复生长。【小问4详析】由图3可知,脱落酸(ABA)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帮助植物抵抗干旱胁迫的机制为:干旱胁迫下,脱落酸促进保卫细胞对Ca2+的吸收,Ca2+离子促进液泡中K+往细胞质运输,并通过细胞膜上的K+向外通道运出细胞,另一方面抑制了K+通过向内通道进入细胞,并抑制K+进入液泡,两者共同作用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下降,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植物蒸腾作用减弱。17.某荒山系中度水土流失区域,以丝茅、芒其骨等植被为主。研究人员欲将该地建设为杨梅生态园。(1)将荒山改造为杨梅生态园属于____演替。建设杨梅生态园时需充分运用生态规律、考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影响力,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2)为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在A~D四块样地将杨梅分别与黄栀子、宽叶雀稗、百喜草、杭白菊进行套种,E为对照样地,结果如下图。①套种提高了杨梅林的____稳定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套种的优点有____。②实验结果表明套种上述植物均能改善水土流失,判断依据是____。(3)研究表明,弗兰克氏菌可与杨梅共生,形成固氮根瘤;AM菌可产生众多活性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为研究弗兰克氏菌和AM菌对杨梅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接种处理实验结果结瘤数/(个株-1)侧根数/根植株鲜重/(g·株-1)甲无08.390.34乙I018.0100.34丙Ⅱ29.713.3120.02丁弗兰克氏菌和AM菌4821150.41完善表格:接种I____;接种Ⅱ____。(4)研究表明,杨梅生态园可以改良土壤,缓解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____价值。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杨梅生态园种植的最佳方案:____。〖答案〗(1)①.次生②.整体(2)①.抵抗力②.将植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杨梅林的总能量/提高光能利用率③.A~D样地含水率高于E样地,泥沙流失量和径流流失量低于E样地(3)①.AM菌②.弗兰克氏菌(4)①.间接②.杨梅幼苗混合接种弗兰克氏菌和AM菌后种植于杨梅林中,并套种黄栀子(百喜草)〖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小问1详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将荒山改造为杨梅生态园属于次生演替。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杨梅生态园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小问2详析】①与单独种植相比,套种的种植方式提高了杨梅林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杨梅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套种的种植方式将植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杨梅林的总能量(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据图中数据可知,A~D样地含水率高于E样地,泥沙流失量和径流流失量低于E样地,说明套种上述植物均能改善水土流失。【小问3详析】依题意,弗兰克氏菌可与杨梅共生,形成固氮根瘤。据表中数据可知,接种Ⅱ时杨梅根系会结瘤,说明菌种Ⅱ是弗兰克氏菌,菌种I则为AM菌。【小问4详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杨梅生态园可以改良土壤,缓解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体现了生物多样间接价值。结合以上信息,套种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充分利用光能,且与黄栀子或百喜草套种效果更好;杨梅与弗兰克氏菌共生可增加空气中氮的利用,AM菌可产生众多活性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因此,建设杨梅生态园时可将杨梅幼苗混合接种弗兰克氏菌和AM菌后种植于杨梅林中,并套种黄栀子(百喜草)。18.水稻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研究者对雄性不育品系甲的不育及育性恢复机制进行研究。实验一: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乙杂交,子代均为雄性不育。基因组测序发现,与乙相比,甲的线粒体中存在M基因。将M基因导入品系乙,转基因植株花粉粒活性比品系乙的低。实验二: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丙杂交,F1自交,F2代出现1799株育性正常和571株雄性不育的植株。(1)水稻基因除了存在于线粒体中,还存在于______________。M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2)基因组测序发现,品系丙线粒体中也存在M基因,但其育性正常,推测丙的染色体上存在显性的育性恢复基因(R基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3)为在同一遗传背景下,研究R基因与M基因的表达关系。研究者用水稻品系甲、乙、丙进行图1杂交实验,以获得水稻丁和戊。然后在相同环境下种植并检测它们的花药组织中M基因转录水平,实验结果如图2。①据图1分析,除控制雄性育性的基因外,丁和戊的核基因几乎来自品系_______________。丁植株的表型是_______________,戊中育性正常植株的线粒体基因是______________(填“不育”或“可育”)的。据图2推测,R基因可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M基因的表达。②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取品系丁叶肉细胞制备原生质体,并用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将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制备的原生质体;对照组应导入________________。结果显示实验组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位置重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③综合上述结果,分析R基因恢复育性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进而解除由M基因表达引起的雄性不育。〖答案〗(1)①.叶绿体和细胞核②.不遵循(2)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是育性正常:雄性不育为3:1(3)①.乙②.雄性不育③.不育④.抑制⑤.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无R基因的表达载体⑥.R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中,抑制M基因转录〖祥解〗雄性不育是指花粉不育,可植株用于杂交可免去去雄的麻烦。子一代自交后代为3∶1常用于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小问1详析】水稻基因除了存在于线粒体中,还存在于叶绿体和细胞核中;M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小问2详析】由于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丙杂交,F1自交,F2代出现1799株育性正常和571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性状分离比接近3:1,可推测出丙的染色体上存在显性的育性恢复基因(R基因);【小问3详析】①据图1分析,除控制雄性育性的基因外,丁和戊的核基因几乎来自品系乙。丁植株的表型是雄性不育,戊中育性正常植株的线粒体基因是不育的。据图2推测,R基因可抑制M基因的表达;②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取品系丁叶肉细胞制备原生质体,并用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将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制备的原生质体;对照组应导入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无R基因的表达载体,结果显示实验组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位置重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③综合上述结果,分析R基因恢复育性的机制是R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中,抑制M基因转录,进而解除由M基因表达引起的雄性不育。19.过量饮食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往往会引起肥胖。在哺乳类动物下丘脑存在着与摄食活动反应有关的食欲中枢,其中摄食中枢决定发动摄食,饱食中枢决定停止进食。摄食中枢与饱食中枢之间的活动相互制约,保持摄食动态平衡。(1)除食欲中枢外,下丘脑中的调节中枢还有____(答出2个即可)。研究人员将下丘脑食欲中枢的A区损伤,会引起动物多食肥胖。据此判断下丘脑A区属于____中枢。(2)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食欲,其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丁表示神经元,X~Z表示信号分子。据图分析,调节食欲的方式有____。图中甲、乙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只能从甲→乙,原因是____。当人体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较多,引起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____,同时Z的分泌量____,最终食欲下降。(3)为研究针刺穴位“足三里”和“内庭”对肥胖者下丘脑食欲中枢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30日龄大鼠进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第1-98天处理分组第98天体重(g)第99-110天处理第111天检测实验结果喂养饲料类型针刺穴位体重(g)摄食中枢放电频率Hz)饱食中枢放电频率(Hz)喂养高脂饲料,形成肥胖鼠组1:针刺治疗组469.7普通饲料+411.09.421.1组2:肥胖对照组470.1-481.821.45.0喂养普通饲料的正常鼠组3:正常对照组398.0-410.49.114.5注:“+”表示针刺处理,“-”表示无针刺处理;中枢放电频率越高表明兴奋水平越高据表分析,针刺治疗能降低体重,原因是____。组2大鼠在第99-110天摄取普通饲料后,食欲比组3大鼠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答案〗(1)①.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②.饱食(2)①.体液神经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③.增大④.减少(3)①.针刺可以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水平,抑制摄食中枢兴奋水平,导致进食量减少②.高③.与组3相比,组2大鼠前期摄入高脂饲料导致其摄食中枢兴奋水平远高于饱食中枢,从而打破摄食平衡〖祥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下丘脑还能控制生物的节律,下丘脑既能产生兴奋,也能传导兴奋,并且还有分泌功能。【小问1详析】除食欲中枢外,下丘脑中的调节中枢还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研究人员将下丘脑食欲中枢的A区损伤,会引起动物多食肥胖。据此判断下丘脑A区属于饱食中枢。【小问2详析】据图分析,调节食欲的方式有体液神经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图中甲、乙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只能从甲→乙,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当人体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较多,会促进甲分泌X,抑制丙分泌Y和Z,引起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大,同时Z的分泌量减少,最终食欲下降。【小问3详析】据表分析,针刺治疗能降低体重,原因是针刺可以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水平,抑制摄食中枢兴奋水平,导致进食量减少。组2大鼠在第99-110天摄取普通饲料后,食欲比组3大鼠高,可能的原因是与组3相比,组2大鼠前期摄入高脂饲料导致其摄食中枢兴奋水平远高于饱食中枢,从而打破摄食平衡。20.pET-22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广为使用的一种载体。图1为pET-22b质粒,其中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pelB信号肽序列指导合成的信号肽能使翻译产物分泌至细胞外。(1)图1DNA单链____(填“是”或“不是”)转录的模板链,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2)某研究团队利用PCR技术扩增吡哆醛激酶(PLK)基因,图2是其中一条链两端的序列。PCR扩增PLK基因应选引物____(填选项)。A.5'GGCCATATGT···-3' B.5'CCGGTATACA···-3'C.5'CTCGAGAGAC···-3' D.5'GTCTCTCGAG··-3'为了将PLK基因插入pET-22b质粒序列,研究人员选用NdeI和XhoI对质粒和PLK基因进行切割,然后加入____酶构建重组质粒。受体菌应选用____(填“不具有”或“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检测结果发现大肠杆菌无法将PLK分泌到胞外,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原因是____。(3)为解决以上问题,可在题(2)引物____(填选项)的5'端添加限制酶____的识别序列,再选相应的限制酶重复上述实验。(4)若以上述工艺流程大规模生产PLK,涉及的现代生物工程有____。〖答案〗(1)①.不是②.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2)①.AD②.DNA连接③.不具有④.pelB信号肽序列被切除,无法表达出信号肽引导PLK分泌至胞外(3)①.A②.HindIII##EagI(4)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祥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①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析】转录形成mRNA序列的方向为5'→3'端,其模板连的方向应为3'→5',图1DNA单链方向也为5'→3'端,因此图1DNA单链不是转录的模板链。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基因转录。【小问2详析】引物的设计依据是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因此PCR扩增PLK基因应选引物A、D。研究人员选用NdeI和XhoI对质粒和PLK基因进行切割,然后加入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pET-22b质粒连接起来构建重组质粒。由于重组质粒上已含有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因此需要将重组质粒导入到不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结合题干信息分析,若pelB信号肽序列被切除,将无法表达出信号肽引导PLK分泌至胞外。【小问3详析】为解决以上问题,可在题(2)引物A的5'端添加限制酶HindIII或EagI的识别序列,再选相应的限制酶重复上述实验。【小问4详析】利用微生物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来自酶工程。故若以上述工艺流程大规模生产吡哆醛激酶,涉及生物工程的领域有: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没有涉及细胞工程。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胰腺的滤泡细胞和胰岛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滤泡细胞可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合成分泌B.胰岛细胞分泌激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二者都具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构成的生物膜系统D.二者的DNA相同,但mRNA、蛋白质均不相同〖答案〗B〖祥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析】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所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于胰腺,以促进胰液的分泌,A错误;B、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D、二者的DNA相同,但mRNA、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2.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候萍始生”中浮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二候鸣鸠拂其羽”中布谷鸟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三候戴胜降于桑”中的食物链为细菌→桑→虫→戴胜鸟D.以上现象说明环境因素变化会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答案〗C〖祥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析】A、浮萍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B、声音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C、细菌是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C错误;D、以上现象说明环境因素变化会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3.下列材料被替换后,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A.用台盼蓝代替刚果红鉴定纤维素分解菌B.用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C.用2mol/LNaCl溶液代替预冷的95%酒精析出DNAD.用70%的酒精代替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答案〗B〖祥解〗一、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目的是溶解色素;研磨后进行过滤;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详析】A、刚果红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可以用于检测纤维素水解产物的生成情况,用台盼蓝代替刚果红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A错误;B、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分生区都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B正确;C、0.14mol/LNaCl中DNA溶解度最小,2mol/LNaCl中DNA溶解度最大,C错误;D、色素溶于有机溶剂,常用无水乙醇作提取剂,不能用70%的酒精代替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错误。故选B。4.基因A控制合成小鼠正常发育所需的蛋白质IGF。研究发现,基因A发生下图①或②变化均会导致小鼠个体矮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发生基因突变,可能改变IGF结构B.①可产生等位基因,增加基因多样性C.②影响基因转录水平,导致小鼠个体矮小D.①是可遗传变异,②是不可遗传变异〖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析】A、图中①过程CG对变为GC对,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这属于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编码的蛋白质IGF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①是基因突变,可能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增加基因多样性,B正确;C、②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所以是影响了转录水平导致小鼠个体矮小,C正确;D、①和②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D。5.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香豆素经光照后毒性显著增强。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而乌凤蝶具备将香豆素降解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织叶蛾取食的内部叶片中香豆素毒性较低B.织叶蛾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C.乌凤蝶具有降解香豆素的能力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D.植物防御体系和昆虫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说明织叶蛾所取食的此种植物内部叶片中香豆素毒性较低,A正确;B、自然选择的方向是定向的,能够对生物起着选择作用,所以织叶蛾对该种植物叶片的取食策略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6.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稳态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B.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维持血糖的稳态C.不同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体现群落稳态D.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答案〗B〖祥解〗一、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如果它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二、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四、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详析】A、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若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的稳态失衡,就可能变成癌细胞,A正确;B、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两者效应相抗衡,维持血糖平衡,B错误;C、不同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体现群落稳态,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科学家科学方法实验结论或学说观点A施莱登、施旺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摩尔根假说-演绎法白眼基因仅在X染色体上C梅塞尔森、斯塔尔差速离心法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格里菲斯“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答案〗B〖祥解〗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析】A、施莱登、施旺利用观察法、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的结论,B正确;C、梅塞尔森、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得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C错误;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用到“减法原理”;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用到了“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B。8.某同学因雨天路滑行走时失去重心,吓得尖叫。跌倒后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之后慢慢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尖叫”是一种脊髓控制的条件反射B.“心跳加速”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C.“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快速分泌D.“慢慢恢复”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有关〖答案〗A〖祥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析】A、“尖叫”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A错误;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B正确;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呼吸会加深加快,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因素之一,C正确;D、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所以之后得“慢慢恢复”,D正确。故选A。9.姜撞奶以新鲜牛奶和现榨姜汁为主要原料制成。70℃左右,生姜蛋白酶水解牛奶胶体颗粒表面的酪蛋白,使其内部结构暴露出来与Ca2+作用形成凝胶体。温度及生姜蛋白酶量等会影响凝胶体形成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榨姜可以破坏细胞以获得生姜蛋白酶B.生姜蛋白酶降低酪蛋白水解所需活化能C.撞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酶失活而影响凝乳D.生姜蛋白酶量越大,形成凝胶体的时间越长〖答案〗D〖祥解〗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析】A、生姜蛋白酶属于胞内酶,榨姜可以破坏细胞以获得生姜蛋白酶,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以生姜蛋白酶降低酪蛋白水解所需活化能,B正确;C、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撞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酶失活而影响凝乳,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温度及生姜蛋白酶量等会影响凝胶体形成效果,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姜蛋白酶量增大,形成凝胶体的时间越短,但也不是生姜蛋白酶量越大越好,D错误。故选D。10.下表是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叙述错误的是()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类垃圾处置办法废品回收站堆肥或生产沼气专业化处理卫生填埋A.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小我国生态足迹总量C.废旧电池若进入土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可能会出现在人体内D.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D〖祥解〗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析】A、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厨余垃圾发酵产生沼气也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因此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B、垃圾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小我国生态足迹总量,B正确;C、废旧电池若进入土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最高营养级的重金属离子含量最高,最后可能出现在人体细胞内,C正确;D、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11.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初次入侵的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只有细胞甲、细胞乙B.细胞甲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胞只有细胞甲和细胞丙D.图示过程无法清除入侵细胞的甲流病毒〖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甲流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详析】A、细胞乙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分化,A错误;B、细胞甲为B细胞,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图中能识别甲流病毒的细胞只有B细胞和吞噬细胞,浆细胞是唯一没有识别能力的细胞,C正确;D、入侵细胞的甲流病毒的清除需要靠先细胞免疫作战,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A。12.下图可表示现代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涉及的部分流程图,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为试管牛培育过程,卵母细胞①和精子②可直接用于体外受精B.若图为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将供体细胞①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②C.若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杂种细胞③需诱导成愈伤组织后进一步培养D.若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④〖答案〗A〖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详析】A、若图为试管牛生产的流程,则采集到的卵母细胞②和精子①,要分别在体外进行成熟培养和获能处理,然后才能用于体外受精,A错误;B、若图为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将供体细胞①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②中,通过一定的方法促进融合形成重构胚,B正确;C、若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杂种细胞③需经脱分化诱导成愈伤组织后进一步培养,C正确;D、若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经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专一性阳性检测,可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④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A。13.研究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麻醉剂罗哌卡因对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线粒体的影响,部分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正确的是()组别线粒体内膜某种蛋白复合物活性线粒体ATP水平线粒体自由基水平荧光强度)nmol/(mg蛋白)对照组1.021.10227.150.1mmol/L组0.750.62433.690.5mmol/L组0.350.41585.421.0mmol/L组0.230.23754.87注:荧光强度与自由基水平呈正相关A.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正常的甲状腺细胞B.罗哌卡因主要影响有氧呼吸第二阶段ATP的产生C.罗哌卡因浓度越高则ADP的消耗量越高D.自由基可能攻击线粒体结构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答案〗D〖祥解〗一、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二、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析】A、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正常的甲状腺癌细胞,A错误;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产生量最多,因此罗哌卡因主要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产生,B错误;C、由表格内容可知,罗哌卡因浓度越高,线粒体ATP水平越低,这说明罗哌卡因浓度越高则ADP的消耗量越低,C错误;D、由表格内容可知,罗哌卡因浓度越高,线粒体自由基水平越高,线粒体内膜某种蛋白复合物活性越低,这说明自由基可能攻击线粒体结构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D正确。故选D。14.甲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H/h)。图1是甲型血友病系谱图,图2是该家系部分成员甲型血友病相关基因的电泳条带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型血友病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B.Ⅳ2是Ⅲ3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致C.Ⅳ3电泳条带位置与Ⅲ2相同的概率为1/4D.H基因突变为h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缺失〖答案〗C〖祥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详析】A、甲型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A正确;B、Ⅳ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一定是H和H基因未能分离,Ⅲ3基因型为XHXh,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H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没有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里,而是进入了同一个卵细胞,此卵细胞又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了XHXHY,B正确;C、Ⅲ2为血友病患者,其基因型为XhY,Ⅲ3正常,再结合图2有两条带可知,Ⅲ3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XHXh,所以Ⅳ3电泳条带位置与Ⅲ2相同,即Ⅳ3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C错误;D、图2中下方条带为h基因,电泳速度快,说明分子量小,可能是H基因突变为h基因时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D正确。故选C。15.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间作会导致荫蔽胁迫。阳生作物和阴生作物在不同荫蔽程度下的茎伸长速率如图1所示。光敏色素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形式,其调节茎秆伸长的机制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荫蔽程度增大,阳生作物茎伸长速率越快B.阴生作物茎的伸长与荫蔽程度无关,光敏色素不起作用C.Pfr/总光敏色素比值越大,表示荫蔽程度越小D.荫蔽程度增大,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减弱〖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可知,随着Pfr:总光敏色素(Pfr+Pr)比例升高,阳生植物的茎伸长速率逐渐降低,而阴生植物的茎伸长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详析】A、据图分析,随荫蔽程度增大,Pfr减少,Pfr/总光敏色素比值越小,阳生作物茎伸长速率越快,A正确;B、阴生植物中,光敏色素也起作用,B错误;C、图分析,Pfr/总光敏色素表示遮阴程度,该比值越大,表示遮阴程度越小,C正确;D、由图2可知,隐蔽胁迫导致Pfr减少,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猕猴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遭受干旱胁迫的伤害。研究人员将长势一致的猕猴桃分别在干旱处理第6、9天进行复水(恢复正常灌水,使其土壤含水量达到对照处理的水平),测定其叶片光合作用部分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注:Pn指净光合速率;Ci指胞间CO2浓度(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2)据图1可知Pn可通过测定____表示。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干旱处理组Ci____,说明叶片固定的CO2____(选填“较多”或“相同”或“较少”)。(3)根据图1和图2数据判断,干旱处理第____天复水更有利于猕猴桃恢复生长,依据是____。(4)图3为ABA诱导气孔关闭的调节机制示意图。干旱胁迫时脱落酸(ABA)可以影响保卫细胞内Ca2+水平,Ca2+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相关离子的转运,使保卫细胞渗透压____,最终引起气孔关闭。请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在①②填“+”或“-”。①____②____。〖答案〗(1)探究复水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猕猴桃抗旱性的影响/探究干旱和不同复水时间对猕猴桃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2)①.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②.较大③.较少(3)①.6②.第6天复水处理后叶片的Ci和Pn大于第9天复水组,且趋近于对照组(4)①.下降②.-③.+〖祥解〗图1中,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下降,并且复水时间越提前越有利于净光合速率的恢复。图2中,重度胁迫条件下,胞间CO2浓度上升。【小问1详析】根据图1和图2分析,改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和复水时间,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旱和不同复水时间对猕猴桃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小问2详析】由图1的纵坐标可知,Pn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来表示;分析图2,与对照组相比,干旱处理组Ci较大,说明叶片固定的CO2较少。【小问3详析】根据图1和图2数据判断,干旱处理第6天复水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更接近对照组,更有利于猕猴桃恢复生长。【小问4详析】由图3可知,脱落酸(ABA)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帮助植物抵抗干旱胁迫的机制为:干旱胁迫下,脱落酸促进保卫细胞对Ca2+的吸收,Ca2+离子促进液泡中K+往细胞质运输,并通过细胞膜上的K+向外通道运出细胞,另一方面抑制了K+通过向内通道进入细胞,并抑制K+进入液泡,两者共同作用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下降,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植物蒸腾作用减弱。17.某荒山系中度水土流失区域,以丝茅、芒其骨等植被为主。研究人员欲将该地建设为杨梅生态园。(1)将荒山改造为杨梅生态园属于____演替。建设杨梅生态园时需充分运用生态规律、考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影响力,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2)为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在A~D四块样地将杨梅分别与黄栀子、宽叶雀稗、百喜草、杭白菊进行套种,E为对照样地,结果如下图。①套种提高了杨梅林的____稳定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套种的优点有____。②实验结果表明套种上述植物均能改善水土流失,判断依据是____。(3)研究表明,弗兰克氏菌可与杨梅共生,形成固氮根瘤;AM菌可产生众多活性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为研究弗兰克氏菌和AM菌对杨梅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接种处理实验结果结瘤数/(个株-1)侧根数/根植株鲜重/(g·株-1)甲无08.390.34乙I018.0100.34丙Ⅱ29.713.3120.02丁弗兰克氏菌和AM菌4821150.41完善表格:接种I____;接种Ⅱ____。(4)研究表明,杨梅生态园可以改良土壤,缓解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____价值。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杨梅生态园种植的最佳方案:____。〖答案〗(1)①.次生②.整体(2)①.抵抗力②.将植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杨梅林的总能量/提高光能利用率③.A~D样地含水率高于E样地,泥沙流失量和径流流失量低于E样地(3)①.AM菌②.弗兰克氏菌(4)①.间接②.杨梅幼苗混合接种弗兰克氏菌和AM菌后种植于杨梅林中,并套种黄栀子(百喜草)〖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小问1详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将荒山改造为杨梅生态园属于次生演替。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杨梅生态园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小问2详析】①与单独种植相比,套种的种植方式提高了杨梅林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杨梅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套种的种植方式将植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杨梅林的总能量(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据图中数据可知,A~D样地含水率高于E样地,泥沙流失量和径流流失量低于E样地,说明套种上述植物均能改善水土流失。【小问3详析】依题意,弗兰克氏菌可与杨梅共生,形成固氮根瘤。据表中数据可知,接种Ⅱ时杨梅根系会结瘤,说明菌种Ⅱ是弗兰克氏菌,菌种I则为AM菌。【小问4详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杨梅生态园可以改良土壤,缓解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体现了生物多样间接价值。结合以上信息,套种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充分利用光能,且与黄栀子或百喜草套种效果更好;杨梅与弗兰克氏菌共生可增加空气中氮的利用,AM菌可产生众多活性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因此,建设杨梅生态园时可将杨梅幼苗混合接种弗兰克氏菌和AM菌后种植于杨梅林中,并套种黄栀子(百喜草)。18.水稻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研究者对雄性不育品系甲的不育及育性恢复机制进行研究。实验一: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乙杂交,子代均为雄性不育。基因组测序发现,与乙相比,甲的线粒体中存在M基因。将M基因导入品系乙,转基因植株花粉粒活性比品系乙的低。实验二: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丙杂交,F1自交,F2代出现1799株育性正常和571株雄性不育的植株。(1)水稻基因除了存在于线粒体中,还存在于______________。M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2)基因组测序发现,品系丙线粒体中也存在M基因,但其育性正常,推测丙的染色体上存在显性的育性恢复基因(R基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3)为在同一遗传背景下,研究R基因与M基因的表达关系。研究者用水稻品系甲、乙、丙进行图1杂交实验,以获得水稻丁和戊。然后在相同环境下种植并检测它们的花药组织中M基因转录水平,实验结果如图2。①据图1分析,除控制雄性育性的基因外,丁和戊的核基因几乎来自品系_______________。丁植株的表型是_______________,戊中育性正常植株的线粒体基因是______________(填“不育”或“可育”)的。据图2推测,R基因可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M基因的表达。②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取品系丁叶肉细胞制备原生质体,并用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将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制备的原生质体;对照组应导入________________。结果显示实验组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位置重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③综合上述结果,分析R基因恢复育性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进而解除由M基因表达引起的雄性不育。〖答案〗(1)①.叶绿体和细胞核②.不遵循(2)F2植株的表型及比例是育性正常:雄性不育为3:1(3)①.乙②.雄性不育③.不育④.抑制⑤.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无R基因的表达载体⑥.R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中,抑制M基因转录〖祥解〗雄性不育是指花粉不育,可植株用于杂交可免去去雄的麻烦。子一代自交后代为3∶1常用于判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小问1详析】水稻基因除了存在于线粒体中,还存在于叶绿体和细胞核中;M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小问2详析】由于雄性不育品系甲与可育品系丙杂交,F1自交,F2代出现1799株育性正常和571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性状分离比接近3:1,可推测出丙的染色体上存在显性的育性恢复基因(R基因);【小问3详析】①据图1分析,除控制雄性育性的基因外,丁和戊的核基因几乎来自品系乙。丁植株的表型是雄性不育,戊中育性正常植株的线粒体基因是不育的。据图2推测,R基因可抑制M基因的表达;②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