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_第1页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_第2页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_第3页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_第4页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电工程建设管理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本文件确立了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的业绩目标与评估准则。本文件适用于核能行业协会开展开展项目管理运行成熟度评估,以评估、认证组织当前项目管理运行成熟度等级,促进组织项目管理运行成熟度的提升。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与定义。4项目整体管理4.1项目范围管理4.1.1业绩目标明确项目范围,清晰定义核电工程项目目目标和可交付成果,充分开展工作结构分解,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系统,有效实施变更控制,确保项目目标得以顺利实现。4.1.2评估准则项目范围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范围的确定、结构分析、范围控制三方面主要内容。a)范围的确定:1)明确界定项目的范围,将核电厂建造的需求转化为详细的工作描述,作为进行项目设计、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依据;2)明确制定项目不同层次目标的主体,项目目标明确、具体。建立项目目标标准,包括质量、安全、成本、进度、效率和可交付成果,以及重要项目干系人审查和批准的关键标准;3)项目范围说明书编制依据充分,如:项目目标文件,项目结束或阶段结束时对所要求交付成果的规定和说明,制约因素,假设前提等;4)项目范围充分考虑竣工验收阶段的工作内容,确保交付竣工验收的核电项目达到设计目标,在工程建设规模、技术参数、性能、环境保护、职业卫生防护、质量、安全、成本、档案等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竣工验收项目的要求。b)结构分析:1)基于工作结构分解、工作定义、项目系统界面分析等,充分开展核电项目结构分析工作;22)项目的结构分解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工作内容和责任明确,接口清晰,有利于项目实施和管理,便于考核评价;3)项目工作单元定义明确,便于职责落实、实施、核算和信息收集等工作;4)项目结构分解、项目设计、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确保项目系统单元之间接口良好,重要界面上实施控制;5)充分考虑变更对工作接口的影响。c)范围控制:1)明确规定并有效执行范围管理的审查和批准程序及权限;2)按照项目范围文件(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调试与移交等)推进工程建设,有效控制项目范围变更,确保项目完整性;3)适时检查和记录实施状态,严格控制变更,如:项目范围(如数量)、标准(如质量)和工作内容等;4)全面分析并有效控制潜在、预期和已发生的范围变更,确保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5)范围变更理由充分、依据可靠,如:以范围管理计划、工作分解结构、项目进展报告和来自项目内外的变更请求为依据。4.2项目管理规划4.2.1业绩目标充分开展项目管理规划,制定合适的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对项目管理目标、依据、内容、组织、资源、方法、程序和控制措施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项目管理目标有计划地顺利实现。4.2.2评估准则项目管理规划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充分重视项目管理规划,将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b)根据组织的管理政策和项目管理策略,充分考虑国内外核电工程建设实践,在核电工程建设各阶段分别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并随项目范围的变更进行动态调整。c)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对项目管理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宏观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与项目目标充分吻合。参建各方充分了解和理解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并共同致力于规划目标的实现。d)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类要求,如: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相关批准文件的要求;标准、规范与规定性文件要求;招标文件的要求;市场信息。e)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内容全面,包括项目概况、范围管理规划、管理目标规划、管理组织规划、成本控制规划、进度控制规划、质量控制规划、安全和环境管理规划、采购与资源管理规划、信息管理规划、沟通管理规划、风险管理规划、设计过程管理规划、施工过程管理规划、调试过程管理规划和项目收尾管理规划等内容。f)根据项目合同分包模式,组织各参建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对项目管理规划大纲进行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确保项目规划大纲中的目标和要求得到落实,项目管理整体上协调一致。g)在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工程合同等文件的要求,并充分考虑了同类工程经验。h)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内容全面,包括项目概况、工作部署、设计方案、采购方案、施工实施方案、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资源需求计划、现场平面布置图、各项目标控制措施、风险管理计划、信息管理计划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等内容。3i)项目管理规划过程受到严格控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按照程序进行了审核和报批。j)项目管理规划中充分考虑项目监理制度的要求,项目管理实施规划与监理机构的工作协调一致。k)项目管理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影响关键里程碑进度的设计、设备采购、现场施工等因素,并安排好解决和应对措施。如:在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前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建造许可证的申请;2)主要技术改进项的论证和技术参数的确定;3)关键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机发电机组、土建早期预埋件、泵站滤网和循环水泵等)的采购招标订货;4)数字化控制系统设备设计制造的采购;5)厂址准备,包括征地移民、土石方工程、海上工程、核岛负挖、停止现场大规模爆破、现场供水工程、现场供电工程等;6)施工合同招标和施工准备,包括核岛土建、安装合同招标和签约,混凝土实验室建设,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土建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动员等。l)项目管理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和调整,实现项目管理规划的持续改进和优化。m)项目结束后及时进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并归档保存。4.3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4.3.1业绩目标建立明确的项目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建立合理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规定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接口关系,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使项目管理组织高效运转,以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4.3.2评估准则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科学、合理、完整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规定内外部组织的职责、权限、利益、风险。b)明确规定和了解包括监管当局、上级管理组织、承包商、供应商等在内的内外部接口关系、联络渠道、报告关系。c)以适当的方式将组织机构、职责权限、接口关系等内容准确传达给包括承包商和临时雇员在内的所有员工。d)充分考虑组织中各类委员会等技术审查和支持部门对项目管理的作用,明确其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不削弱或转移机构中的各级管理权限和责任。e)保持组织机构的相对稳定性,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进行调整。f)管理层制定阶段性和长远性的、可量化的业绩目标,建立并有效实施配套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协调和综合管理,确保业绩目标得到有效实现。g)建立并实施明确的分级授权机制,确保核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质量、进度、投资、技术、安全等问题能够根据权限要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h)通过定期会议等方式建立及时、有效的协调机制,以确保综合协调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i)充分识别项目实施所需资源,有计划地实施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j)对核电厂建造管理中涉及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控制,如制定并执行政策、程序和计划安排等。4k)建立满足法规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专职质量管理部门,配备合格的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质量活动进行监督。l)充分考虑对核电厂建造的质量和安全有影响的关键过程进行设计、管理和改进,确保各过程控制的有效性。m)承包商和其他非本组织员工使用与本组织相同(或相当)并经本组织批准的政策、程序、控制和相同的质量标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n)建立完整的包括供货商和分包商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管理程序,确保电厂建造和调试活动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o)建立必要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保持适当的应急响应能力,以使紧急事件的后果得到有效缓解,紧急状态得到有效管理。p)建立严密的进度、计划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的良性进展状态。q)管理层及时对项目管理各方面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服务。4.4项目沟通与协调4.4.1业绩目标充分识别内部外部沟通需求,有效策划并建立和实施项目沟通管理体系及配套管理制度,建立沟通渠道,快速、准确地传递和沟通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与相关各方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以使各方充分认同、配合和支持,有效地解决问题、排除障碍并形成合力,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顺利实现。4.4.2评估准则项目沟通与协调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从项目整体利益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管理。b)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建立有效沟通管理系统和配套管理制度,明确沟通和协调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制定统一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联系渠道。c)充分识别包括参建单位(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等)、公众、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与项目有关的内外部组织和个人的沟通需求,编制沟通计划,明确针对不同对象的沟通与协调内容、方式、渠道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d)项目沟通管理计划与项目管理计划协调一致。如:与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境、设计变更、索赔、材料供应、设备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等计划相协调。e)建立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渠道,确保快速、准确地传递和沟通信息,使项目成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了解自身工作对组织目标的贡献,项目团队协调一致,找出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和管理问题,调整和修正沟通计划,控制评价结果。f)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对项目全过程所产生的各种项目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处理、传输和应用,并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g)采用多种方式实施有效的内外部沟通与协调。如:采用委派、授权、会议、文件、培训、检查、项目进展报告、考核与激励及电子媒体等方式进行内部沟通与协调,采用电话、传真、交底会、协调会、例会、联合检查、项目进展报告等方式进行外部沟通与协调。h)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及时准确发布相关信息,满足相关各方对获得项目信息的需求。i)经常性开展诸如团队精神、整体意识等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员工的沟通协调意识,将营造相互信任、尊重、合作的工作氛围作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5k)r)及时发现并消除沟通与协调的主要障碍,策划并实施有效的冲突解决措施,确保不发生影响工程建设大局的冲突。开展必要的公关活动,以建立与维护公共关系,制订相应的公关对策和改进措施,为核电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沟通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结合实施结果进行调整,确保沟通管理计划的落实。4.5人力资源管理4.5.1业绩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项目人力资源配备和控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并鼓励员工创造好的工作业绩,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程目标。4.5.2评估准则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体系。b)依据工程进度制定人力资源使用计划,明确所需岗位、人数,及起止时间;并伴随工程的进展,进行动态调整。c)编制与之相配套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人员资质要求(学历、专业经验、外语水平、隶属部门等),岗位的起始和终止时间。d)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授权体系,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和授权,确保在岗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e)制订详细的项目人员招聘计划,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坚持人员招聘原则,控制人员招聘途径,实施相关录用程序,确保招聘人员的质量。f)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考虑项目结束后人员安置。g)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制度,采取高效协调措施,激励员工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4.6许可证管理4.6.1业绩目标明确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许可证文件,有效策划许可证文件申请工作,及时组织编制和提交各类许可证申请文件,根据审评要求及时组织做好问题回答和解释澄清工作,积极主动地与监管部门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按时取得项目所需各类许可文件,为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4.6.2评估准则许可证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及各部门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接口。b)建立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数据库或清单配备的许可证申请管理人员应熟悉核电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和相关工作要求;了解各类许可的审批流程、审查重点及相关事项办理要求。6c)充分识别工程建设各阶段所需的行政许可文件,有效策划许可证申请工作,确保按时取得项目所需各类许可文件;许可证申请管理人员了解各类许可的审批流程、审查重点及相关事项办理要求。d)编制完成许可证申请专项进度计划。e)按照许可证申请进度计划,及时组织编制和提交许可证申请文件。f)在许可证申请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监管部门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报告与核安全相关的重大问题及监管、主管部门关心的问题。g)及时报告与核安全相关的重大问题及监管、主管部门关心的问题。h)开展安全关键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验证,及时搜集相关质量证据,以使审评人员能够了解其质量状态。i)按照专项进度计划的时间节点,准时获得相应的许可证。j)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核安全相关问题,充分策划并做好设计验证、概率安全分析、设备性能鉴定等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电站设计薄弱环节和设备性能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安全关键物项的安全。k)按照要求及时向核安全监管部门报告设计、设备制造、现场施工、调试过程中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或不符合项。l)对影响经批准或认可的安全分析报告中的承诺或许可证条件的重大变更,应及时上报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或认可。m)组织开展运行操纵员的取证工作,确保足够数量的高级操纵员和操纵员按时上岗。4.7核安全文化4.7.1业绩目标各级人员均将核电厂的安全放在首位,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决策和行动,确保核安全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政策和程序、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工作环境等,全面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4.7.2评估准则核安全文化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决策层要树立正确的核安全观念。b)在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构建管理体系、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安全责任等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并就确保安全、质量目标做出承诺。c)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提升管理层自身安全文化素养。d)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授予安全岗位足够的权力,给予安全措施充分的资源保障,以审慎保守的态度处理安全相关问题。e)全员正确理解和认识各自的核安全责任,做出安全承诺。f)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的创造者和维护者的工作氛围。g)各组织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培训、评估和改进行动,激励学习、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形成继承发扬、持续完善、戒骄戒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的学习气氛。h)项目参建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在制定政策、设置机构、分配资源、制订计划、安排进度、控制成本等方面的任何考虑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i)工作过程控制、问题的识别和解决中,体现安全至上的原则。j)设置适当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7k)建立公开公正的激励和员工晋升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客观公正地解决冲突矛盾,营造相互尊重、高度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l)倡导对安全问题严谨质疑的态度;建立机制鼓励全体员工自由报告安全相关问题并且保证不会受到歧视和报复。m)管理者应及时回应并合理解决员工报告的潜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经验反馈体系,结合案例教育,预防人因失误。n)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科普宣传等公众沟通形式,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o)决策层和管理层应以开放的心态多渠道倾听各种不同意见,并妥善对待和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各项诉求。4.8经验反馈4.8.1业绩目标建立覆盖整个核电工程项目各组织、各领域的,并确保完善、透明、有效运作的核电工程建设经验反馈体系,充分利用核电工程建设相关的内外部经验反馈信息,并实现工程建设阶段偏差管理,以防止工程建设组织内部和外部偏差的重复出现,持续提高核电工程建设业绩,促进核电厂建造质量的不断提高。4.8.2评估准则经验反馈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管理者对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经验反馈工作的高标准期望,管理者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经验反馈工作,并通过恰当的沟通和具体的行动使全体人员充分理解。b)管理者不断强化透明的文化理念,鼓励报告偏差、利用经验反馈信息。c)通过足够的资源投入,建立有效的经验反馈组织、文件、运作体系,保证参与经验反馈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相关的工作。d)建立包括经验反馈的收集、筛选分级、分析、执行与验证等关键阶段的完整、科学的经验反馈闭环管控过程,并实际有效运行。e)明确经验反馈信息的筛选、分级处理的标准。f)经验反馈的有效性能得到定期评价,并不断改进。g)经验反馈信息的筛选、分级由多专业的具备足够经验、资质的人员完成,使相关经验反馈信息被科学的识别、分级、分类。h)建立科学、合理与组织运作相适应的的事件调查分析机制,保证不同分级的事件都得到科学的调查分析。i)制定全面、完善的行动并有效执行。j)验证各类经验反馈行动执行的有效性。k)建立核电工程建设组织与核电厂运营组织的经验反馈沟通渠道,实现工程-运营经验反馈及时、有效反馈。l)建立良好实践、关键活动或阶段经验总结的收集、应用机制。m)工程建设组织内各级、各领域人员积极利用经验反馈信息,防止同类事件的发生、推广应用n)建立评估机制,经验反馈的有效性能得到定期评价,并不断改进。85采购与合同管理5.1组织与管理5.1.1业绩目标建立完善的采购与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及管理制度,通过采取高效、有序及合法合规的管理行动,减少或规避采购风险与合同风险,使合同及履约持续保持有效、可控状态,为顺利实现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和环境控制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5.1.2评估准则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遵守工程建设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b)采购工作遵循招标投标法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符合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符合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和环境管理要求。c)依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合同的订立、执行及监督等工作。d)管理者对其所负责领域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将采购、合同管理活动与外部合作组织的职能、活动相结合,鼓励创新和消除壁垒,激发员工改进业绩。e)建立完整的满足项目需要的采购与合同管理制度体系,设置职责分工及授权明确的采购与合同管理专门机构(人员)。f)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所配备人员需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经验,能胜任岗位要求。g)对项目的采购、合同订立、实施、控制和综合评价等工作流程建立完整、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及反馈机制。h)采购资料真实、有效、完整、具有可追溯性,重点关注项目采购管理资料和产品质量见证资料的管理,每项采购活动均有完整的文件和记录。i)依据相关文件、管理制度编制采购计划,对偏离情况应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迅速采取纠偏措施。j)结合项目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并使之有效运行。k)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对出现问题的处理及时、有效。l)建立科学有效的采购与合同风险预评估制度与应对机制,开展采购活动的风险管理和经验反馈工作,全范围全过程实施风险管理,形成贯穿整个采购流程的闭环经验反馈体系。m)根据拟引进技术及外商的实际情况,慎重决策,选择最优方式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或协议,以较小的代价引进较先进、实用的技术,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范围。n)监督和评价:1)建立和使用有针对性的指标,提高工作业绩;2)管理者经常性监督、观察和评价采购与合同管理活动,保持高标准的业绩指标;3)建立采购和合同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采购和合同人员廉洁从业行为指南,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保证从业人员的廉洁、高效;4)管理者对员工的培训、考核和业绩负有责任;经常与下属进行交流并予以指导;5)管理者肯定他人业绩和个体贡献对整体业绩的重要性,鼓励改进业绩的行为;6)管理者能协调资源来保证采购和仓储的安全、质量及进度目标,要进行跟踪、调查、定期评价,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95.2管理程序和文件5.2.1业绩目标建立健全采购与合同管理体系,确保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规范、高效。明确完工资料的管理规定,对完工资料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有效实施控制,对设计管理、设备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调试管理、电厂竣工验收以及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维护提供支持。5.2.2评估准则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和健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政策,满足采购与合同管理需要的科学、系统、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体系。b)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贯穿工程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与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紧密相连。c)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内容完整、清晰、简洁,指引性强,包含有足够的信息和流程,使员工易于理解和高效地工作,为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d)明确程序和文件的编制要求,确保采购文件中正确地引用有关要求、设计基准、执行标准、技术规格书。e)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文件编制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胜任编制工作。f)程序和文件的编审批准过程受到严格控制,以保证发布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g)建立程序定期审查和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变更及时进行修订和升版,促使采购与合同管理得到持续改进。h)合同管理文件齐全,文件管理规范、有序,建立采购与合同管理文件管理制度,以及编码系统和文档系统。i)明确采购与合同管理过程文件的管理规定,有效控制过程文件管理。j)明确完工资料的管理规定,对完工资料进行有效管理。k)建立对程序的学习和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程序和文件要求。5.3采购规划5.3.1业绩目标根据项目特点、项目管理规划和相关管理要求,制订合理的采购策略,编制采购规划,指导采购活动有序进行,确保采购工作满足项目管理需要。5.3.2评估准则采购规划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根据项目特点、组织管理政策、项目管理规划和相关管理要求,充分考虑政策要求(如国产化率)、战略要求、资源可用性、进度要求、质量要求等因素,制订合理可行的采购策略。b)依据采购策略、合同包划分策划、承包商市场调查、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有关采购管理制度等,编制采购规划和工作计划,确保其与工程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内容合法、完备,满足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目标控制的要求。c)采购规划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d)按照进度计划体系制定采购各级进度计划,采购各级进度计划相互衔接,与其他工程进度计划相匹配,并充分考虑各类风险,保留合理裕度。e)实施有效的采购进度控制,使之与工程项目各级进度相一致,保持有效衔接。f)按采购规划实施设备或材料采购,在品种、规格、数量、交货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与项目计划保持一致,满足项目需要。5.4招投标及合同签约5.4.1业绩目标建立并有效执行招投标和合同签订管理制度以及工作程序,严格遵守招投标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签约行为,满足核电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境和技术要求。5.4.2评估准则招投标及合同签约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根据招投标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招投标和合同签订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执行项目预算和立项的审批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签约行为。b)依据采购规划、采购工作计划和设计文件,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协商等方式实施采购,满足采购质量和进度要求,降低项目采购成本。c)对非竞争性采购方式制定并执行审批制度,充分说明理由和采购风险,提出防范措施。d)要充分了解技术、资金、政治等各方面可能遇到的限制,在可行性的基础上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内容满足合法性和完备性,包括供货范围、技术要求和说明、工程标准、图纸、检验要求、文件提供要求等技术文件和报价须知、采购合同基本条款等商务文件。e)编制招标文件、组织评标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具备国家招投标法规定的条件。f)建立明确的评标工作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实施严格的招标、评标过程控制,确保评标工作满足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g)评标过程充分考虑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综合考虑技术、质量、安全、价格、商务条件的评标结果,得出明确的评标结论。h)建立并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合同文本条款重视违约责任内在的逻辑关系,合同条款完备、完善,避免某些相关联的违约游离于违约赔偿责任外。i)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补充、修改、索赔和终止等事宜,合同的签订符合有关规定。j)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全面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和合同条件,为制订合同实施计划、签订合同提供依据。k)合同评审内容全面,包括招标内容和合同合法性审查,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合法性和完备性审查,合同双方责任、权益和项目范围认定,与产品或过程有关要求的评审,合同风险评估等内l)在合同评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工程的特点、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合同要求、发包人的资信、承包人的情况,以及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政治、法律、经济、自然条件等环境状况。m)严格按照合同谈判程序实施合同谈判,充分考虑技术谈判的重要性,确保在合同价格和支付进度谈判前,已明确界定采购与服务范围,技术要求与采用标准等,且标书中所有不确定的事项已清楚。n)建立合同评审的信息反馈制度,并使之有效运行。5.5合同执行控制5.5.1业绩目标制定合同执行计划并确定合同执行中合同管理的组织、方法、措施和程序,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合同支付审批制度和工作程序,合同管理和执行得到有效控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5.5.2评估准则合同执行控制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根据合同要求制定合理的合同执行计划,合同执行计划与工程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合同实施体系能满足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目标控制的要求。b)合同实施保证体系与其他相关的管理体系保持一致,不存在响应偏差或不响应。c)建立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从预算、立项、承诺、验收,到支付等环节均得到严格控制和监督,工作流程清晰、操作性强。d)在合同实施前进行合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实施的主要风险、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合同实施计划和实施责任分配等。e)建立合同监督体系,保证合同履行的有效与正确,保证支付、变更与索赔、验收等符合合同的规定,有效监督、控制合同的执行。f)建立并执行合同支付管理程序,合同管理人员具有严格遵守合同支付操作流程的良好工作习惯,相关责任均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严格合同支付审核制度。g)建立变更控制流程,严格规定变更管理程序,能科学地预测变更的影响,评估变更的后果,使变更的提出、审批与执行均处于控制之中。h)在合同规定的保证期(维护期)内,及时发现并处理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事项。i)按合同规定的保证期满后需签发保证期满合格证书的,全部技术/商务问题均已按合同解决,并完成完工结算,按授权人员批准签发合格证书。j)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满足业务工作需要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和数据库,并使之有效运行。5.6供方评价和管理价5.6.1业绩目标制定合同终止的评估和审批制度,分析合同终止风险及对策。建立合同后评价机制,总结合同履行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后续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借鉴,提高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水平。5.6.2评估准则合同执行控制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合同终止严格按合同规定执行,建立合同终止评估和审批制度,并分析合同终止风险对策。b)对合同终止及时进行合同评价,合同后评价内容全面,包括合同签订情况评价、合同执行情况评价、合同管理工作评价、对本项目有重大影响的合同条款的评价、对供应商的综合合同执行力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c)建立合同管理经验反馈机制,总结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将经验反馈信息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中。d)在合同终止之后,按工程合同档案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及时做好合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登记、编号、装订、归档备案工作。5.7供方评价和管理5.7.1业绩目标合理规划供方资源,建立并维护充分竞争的供应市场。建立有效的供方评价和管理体系以及配套的供方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规范合理的供应商引入、评价和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参与采购活动的供方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完善供方合同执行情况评价和反馈机制,协助供方持续改善合同执行绩效,提高合同执行能力。5.7.2评估准则合同执行控制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供方管理的组织机构,具备完整的供方管理职能,满足供方管理需求。供方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经验和能力。b)建立完整的供方管理体系,形成与采购业务相适应的供方管理指导原则,编制详细的供应商管理程序,指导各项供方管理活动。c)建立与采购业务模式相适应的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和维护经认可的潜在供应商/承包商(分包商)分类管理信息。d)供方的选择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充分进行供应市场调研,在确保核电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信誉好、价格合理的供方,对设备材料供应商、工程施工安装承包商和服务提供商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管理。e)及时更新并有效保持信息库中相关信息,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价的结果对合格供应商信息库进行调整,信息库中潜在供应商的新增和删除应经相应授权人的批准。对于降为不合格分包商的,在信息库中及时更新和标注。f)对供应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掌握不同物项或服务采购对应的供方资源状况和市场竞争形势,根据情况规划供方开发和培养的方式和步骤。g)有效实施供方合同执行情况评价和反馈机制。h)对供方违约行为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执行不良供方管理制度,对不良供方尤其是造假供方形成有效震慑。5.8变更管理5.8.1业绩目标严格规范招投标工作,确保合同严谨性,制定并有效执行合理的变更控制程序,严格控制合同变更,综合控制项目投资与成本,减小各类变更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5.8.2评估准则变更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制定有效的变更管理程序,严格控制合同变更,确保变更的有效控制和正确执行。b)区分变更的分类,明确各类变更提出、审核、批准方的接口及权限,以及变更审查的依据。c)涉及到与其他单位接口的变更,确保与之充分沟通,并将变更结果及时通知相关单位。d)在合同签订前,尽可能预计到各种可能的变更,并纳入合同条款,以避免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争议。要尽可能减少合同的变更。变更控制应重点关注事前和事中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到位情况,形成严格执行变更工作程序的工作习惯。e)全面考虑变更对整体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变更的措施要形成文件。f)建立并严格执行索赔与反索赔程序。索赔与反索赔处理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规、合同的相关规定及工程惯例。g)建立良好的变更和索赔同期记录,变更和索赔文档管理工作有序、高效。h)建立变更与索赔的经验反馈体系,并有效运转。6设计管理6.1组织与管理6.1.1业绩目标建立合理的、职责清晰的设计组织管理体系,设立高标准、针对性强的业绩目标,配备充足的、满足要求的资源,有效管理各种设计质量影响因素,不断评价、改进、优化设计管理,严格遵守设计相关程序要求,确保设计相关组织协调一致地有效实现设计工作的目标。6.1.2评估准则设计管理领域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设计管理人员应具备设计相关的核电各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将核电设计工作与核电项目全寿期的工作相联系,能有效协调设计各专业、各组织的关系,并能将设计工作与相关的工程建设各领域、核电项目全寿期工作有机结合。b)设计管理组织制定、实施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发展规划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c)管理者为设计工作配备足够的人力和其他资源;参与设计的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保证设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d)为顺利开发各项设计工作,管理层能够及时协调、组织各类资源,必要时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加大资源投入,以按期、保质实现设计目标。e)在设计组织内部,强调安全,特别是核安全第一重要性,采取保守决策;管理者在重视组织贡献的同时,也应肯定设计人员个体贡献对整体业绩的重要性,鼓励组织和个人改进业绩的行为,鼓励组织和员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管理模式、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持续改进设计工作。新的方法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评估或验证并获批准;鼓励设计组织内部消除壁垒,共享知识和经验。f)管理者建立并通过示范强化满足核安全文化要求的、具有挑战性的设计业绩目标和量化的、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明确设计人员实现这些业绩目标和指标的责任,使设计单位能高效地开展设计工作。g)建立高效的设计组织机构,明确规定各设计相关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组织内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协作单位的工作内容及考核目标清晰、接口关系明确,设计工作过程简洁、流畅,使相关的设计组织、人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协调一致地工作,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h)设计组织定期对设计工作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偏离管理期望的情况应进行评估、分析并及时改进。i)建立合理的设计管理导向,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目标、创新及工作排序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使设计工作高标准地满足核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j)设计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通过会议、访谈等形式经常与下属进行工作交流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澄清技术问题、强化期望、启发工作思路、指引发展方向。k)管理层经常监督、检查和评价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保持和加强高标准的业绩目标。监督活动包括设计工作实践和员工的业绩、设计工作进度控制、设计接口工作、设计输入、设计审查的深度和方式、设计验证、设计文件的管理、设计与现场的技术服务、培训和考核、变更创新等。l)设计管理部门要建立设计质量监督体系,对设计变更、设计质量事件、设计进度等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要求其按期整改。设计管理方面的问题被调查、跟踪和定期评价并及时解决。m)对影响设计质量的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包括设计方案、设计进度、设计接口、设备采购等。n)参与设计工作的各单位和相关人员使经上游单位批准的政策、程序、技术规定、质量标准等文件。不存在使用过期、失效、不统一文件的现象。o)所有参与设计工作的单位和设计人员严格遵守已生效的设计相关各种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p)考虑组织的性质和设计接口的性质、设计活动对安全的重要性、技术状态、设计活动的性质等因素,建立设计控制大纲,并在设计活动开始之前予以执行。q)设计计划和实施遵循如下原则;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设计标准。2)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如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扩建、生产与生活、安全质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关系。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项目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对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和主体工程要做到先进、适用、可靠;对非生产性的建设,应坚持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4)根据工程项目需要、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5)选用耗能少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大化的节约能源。6)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并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使设计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r)管理者利用变更和纠正措施等,改进设计管理的有效性;一旦发现不利状况或趋势,必须采取措施及时纠正。6.2设计管理程序6.2.1业绩目标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管理程序以规范管理各项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设计管理程序被设计相关人员充分理解,保证各参与方能协调有序地开展设计工作。6.2.2评估准则设计管理程序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项目设计各方均编制了完善的、协调一致的项目相关设计管理程序,各程序都经所在单位签字确认,并被各方设计人员充分理解。b)各单位定期对所编及其下游程序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鼓励设计人员及时报告程序使用中所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程序上的不足不断完善程序。c)对设计管理程序的修改、升版有明确规定并得到控制。d)项目启动时,要建立设计管理程序体系大纲,该大纲要明确设计管理程序体系框架,并能确定各设计管理程序的层次和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次设计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以便指导详细设计管理程序的建立。e)设计管理程序的基本内容要完整,以满足整个设计过程的要求;设计管理程序基本内容如下:1)设计管理规定,如设计进度计划管理程序、互提资料规定、图纸图面的统一标识规定、设计图纸校审规定、设计文件变更控制、设计文件的分发与存档等。2)设计规定,如系统清单、设备功能标识、计量单位、流程图和电路图的图形符号、逻辑图和模拟图绘图规则等。f)除考虑设计合同和业主的特殊要求外,管理程序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g)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制定的管理程序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6.3设计接口管理6.3.1业绩目标建立并执行高效的设计接口管理程序,接口组织、职责、方式、资料内容清晰,及时协调解决各种设计接口问题,确保设计工作有序、高效。6.3.2评估准则设计接口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健全接口管理体系:1)明确组织机构和相应的责任划分,以及相应接口文件的收发流程;2)编制工程设计接口管理程序;3)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交换、反馈制度;4)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相关培训;5)建立质保制度,加强对接口管理的独立监督和检查。b)依照合同制订相关管理程序,对接口的详细分工、运作流程、时限要求、方式等作出详细规定,使双方或多方均有“法”可依。c)设计接口要与采购密切配合,在标书编制、技术协议书编制、设备招标评标、选型等环节加大设计人员参与程度,尽早了解掌握设备资料,使设计与采购有机地结合。d)设计分工是设计接口设置的前提条件,应严格依照设计分工编制和交换设计接口。编制设计接口分工大纲,明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接口分工及其责任。e)接口控制手册编制要有足够的经验性和较强的预见性,具有双向性、时效性。f)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核电厂实际情况,接口不能照搬“参考核电厂”,应对其做必要的取舍和合理的转化,避免接口的不适用或不准确。接口文件交换前需明确接口的详细内容、编制时间、版本号、审查意见、关闭状态等信息,并随工程进展不断地滚动修改和完善。g)设计接口是以设计分工和设计进度为依据而设置和交换的,不能受到诸如人员变动、组织调整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接受方按期获得所需设计输入信息。接口和进度相适应,重要接口应编入进度计划,从多方面控制接口管理。h)分层分级对接口资料进行校验,确保输入资料准确、可靠。i)当分项进度不同步时,进度较后的分项建筑物或部件的资料应满足进度早的分项建筑的设计深度要求,减少进度不同步对接口的影响。j)与国外供货商、设计单位之间发生接口时,要处理好设计标准、规范差异形成的兼容性问题。k)接口相关的文件传递设有专门的文件传递渠道,避免跟其他类型文件混淆。l)使用专用软件对设计接口信息进行统一管理。6.4设计审查管理6.4.1业绩目标组织有资质的专业人员遵照既定的设计审查程序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方式适当,形成可追溯的审查记录,及时解决审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输出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6.4.2评估准则设计接口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制定并执行设计审查程序,审查重点明确,确保设计审查达到预期目的,保证设计文件质量。设计审查结果应形成可追溯的完整的记录,对审查意见进行跟踪直至关闭。b)对设计文件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设计交底会,要求设计单位澄清,或通过函件要求设计单位反馈。c)参加设计审查的人员满足审查资质要求,专业齐备、人数足够。d)把握设计审查深度,采取多样化的设计审查方式,并定期组织设计复查。e)设计审查中,对下列基本问题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确定适用的设计要求(设计输入)及其变更控制要求,并使之形成文件、获得批准和妥善管理:1)是否按设计输入管理程序的规定正确选择了设计输入?2)是否已对设计所必须的假设作了适当说明,该假设是否合理?3)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遵守了规定的设计标准?4)设计输入是否已正确地落实在设计中?5)是否遵守了设计过程管理的有关程序?6)与设计输入对照,设计输出是否合理、准确?7)是否已在设计文件中为接口单位规定了必要的设计输入和验证要求?f)作为设计审查的一部分,应在发放设计文件之前进行检验,以保证:1)遵守了程序;2)由合格的人员进行了审查;3)已恰当地将审查结果形成了文件;4)对设计进行了必要的变更和纠正,并在设计文件发放前进行了校核。g)在设计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查进度控制,确保重要的正式文件使用前得到业主单位的有效审查。h)业主单位针对重大科研专题、重要安全物项变更、重要设备规格书、综合性文件、重要安审文件等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组织充足的人力进行审查;对一些重大技术问题的审查意见,必须通过核电厂内的技术决策机构集体审定,确保其权威性和准确性。6.5设计验证管理6.5.1业绩目标根据需要组织独立的设计验证活动,确定设计验证方法,制定并有效执行验证管理程序,保证设计满足所有的设计要求,包括设计输入要求、设计实施计划和实施要求,以及设计接口控制要求,确保重要设计和安全评价满足安全要求。6.5.2评估准则设计接口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确定设计验证方法时,至少应考虑物项对安全的重要性、设计的复杂性和标准化程度、技术现状以及与经过验证的设计的相似性。b)验证方法应包括:1)设计审查;2)设计评审;3)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4)将新设计与已验证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5)鉴定试验。c)应汇总编制各设计阶段的设计验证计划,并在正式实施前按法规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初步设计阶段可编制综合的验证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升版;施工图设计阶段可编制滚动的设计验证计划。d)设计验证必须由未参加原设计的人员进行;设计验证必须按确定的验证方法进行;验证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验证工作;验证人员必须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e)采用设计审查方法进行设计验证时,需要关注的问题见设计审查一章。f)采用样机鉴定试验进行设计验证时,受验证项应尽可能在特定设计的最恶劣设计工况下进行。当不能在最恶劣设计工况下进行试验时,如能将试验结果推论到最恶劣设计工况,并足以证明此种推论的适用性时,则试验可在其他工况下完成。g)当采用标准化设计或经过验证的设计时,必须对其在满足相关设计要求方面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如需要部分修改经过验证的设计时,必须对变更部分进行验证,并就变更对整个设计的影响作出评价。h)设计验证通常应在交付采购、建造或交付其他单位使用之前完成。i)按照规定要求对各种验证活动形成记录,用正式文件的形式编制设计验证结果报告;设计验证过程和设计验证完成情况应接受质保部门的监督或检查。j)设计验证工作必须按照验证的项目逐一形成专题报告或文件,以便在完成设计验证后对验证过程进行监督或检查,以证实该过程已正确完成。k)业主单位进行独立验证前明确独立验证的目的和范围,督促设计单位配合,提供相关设计资料。6.6技术状态管理与设计变更管理6.6.1业绩目标制定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和设计变更控制程序;采用相同于原设计的控制措施进行设计变更,对重大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正确确定设计文件技术状态,设计变更文件被及时发送到相关单位和人员;竣工文件包含了所有设计变更结果以确保实物、文件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确保合理、正确地进行设计变更。6.6.2评估准则技术状态管理与设计变更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制定并执行覆盖设计院、制造厂和施工单位的技术状态管理和设计变更控制程序,以确保设计变更按要求进行。b)全面考虑设计变更对整体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影响,设计变更的措施必须形成文件。c)对已发向制造和施工单位宣布可用于制造和施工活动的设计文件技术状态进行标识,并将此作为制造和施工阶段的技术状态基线,此后发生的设计变更,必须充分考虑变更对正在制造和施工物项的影响。如确需变更,应及早通知业主、制造厂和施工单位暂停制造和施工活动。d)设计变更均采用与原设计相同的控制措施。如设计部门有变化,需确认新的部门能胜任此项设计工作,能足够了解原设计的要求与意图,并掌握有关的背景材料。e)对重大设计变更(如涉及总平面、建/构筑物主体结构、安全功能、主要系统和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设计基准等的变更),由设计院组织审查,并报业主审查认可;当重大设计变更影响经批准的《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中的承诺或建造许可证条件时,经业主审查同意后,还需上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或认可。f)涉及到与其他单位接口的设计变更,必须确保与之充分沟通,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单位。g)设计文件的变更部分应予以标识,避免混淆。制造和施工开始后若以升版文件的方式反映设计变更,文件的版本或标识应以建造施工阶段技术状态基线版本为起点。h)设计变更文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及时分发给此变更涉及的所有单位和人员。i)业主设计管理部门应按技术状态变更管理程序要求,对设计变更进行分级审查。j)应明确设计建造阶段技术状态基线文件维护管理的责任单位和竣工文件出版的责任单位。k)竣工文件责任单位向业主提交的竣工文件应准确地反映所有的设计变更结果(包括由现场提出,设计方现场批准确保实物、文件和技术要求三者保持一致,以便正确形成电厂运行阶段的技术状态基线。6.7设计进度管理6.7.1业绩目标建立有效的项目设计进度管理体系,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设计进度计划,对设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改进,使设计文件的出版进度满足项目推进的需求。6.7.2评估准则技术状态管理与设计变更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进度管理组织、职责明晰的设计进度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的进度跟踪监督机制等。b)配备专业的进度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设计进度的管理,设计进度管理人员能够熟悉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开发与维护规则,熟练使用计划管理软件。c)设计进度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设计文件体系和分类、设计工作流程,根据工程总体计划进度要求编制相关的设计计划、IED计划等,指导各项设计工作的实施。d)项目控制人员能给予设计进度管理人员业务上的指导,双方分工清晰,并及时进行项目信息的沟通与协调。e)设计三级进度是根据工程二级进度和设计分工编制的详细设计进度,应包括合同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工作,并考虑设计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外部接口条件,以及资源配置等因素。f)除设计三级进度外,可根据设计工作的需要或应业主要求,对重要或特定的设计工作编制设计专项进度。专项进度的内容、深度和控制方式参照设计三级进度。g)设计三级进度应按项目统一规范的工作分解结构进行编制,以保证各层级进度计划的承接性。h)各设计单位应根据进度管理相关的程序规定,在设计三级进度正式发布后,将设计任务下达给实施部门,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或工程文件索引(IED)计划,并配备足够的、适当的设计人员和设计所需的设备、工具,严格按进度计划开展工作。i)设计三级进度发布后,如发现某些设计活动有执行偏差、内容需补充或调整、外部事件干扰等情况,可考虑对少量进度活动进行变更或对三级进度进行修订、升版。如果计划调整不影响工程二级进度,各设计院可自行修订、升版;如果计划调整影响工程二级进度,则必须经业主(以正式文件)同意后方可进行调整。j)建立设计进度与工程进度、设备采购进度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主线进度计划按期完成。k)对于设计接口,应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设计接口控制数据库,接口数据库内容包括设计接口的名称、代码、计划和实际完成日期等详细信息;定期检查设计接口提交的进展状况,定期组织设计接口协调会议,及时协调延误的设计接口进度。l)定期对月度、年度项目设计计划进行进展评估,制订完善的计划调整及逐级审批管理制度。m)设计进度管理人员应对设计方面的进度偏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设计工期赶回的可行性、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后续拟采取的控制措施等。n)在设计过程中,如发生重大事件对设计进度造成重大影响,设计承包商应立即通知业主,并协调和协同解决。o)当进度计划调整时,原始的记录及修改原因必须保留和存档。p)业主单位建立监控设计进度执行效果的指标数据库,能定期进行趋势分析和评价。各设计单位应建立有效的进度跟踪、风险预警机制,跟踪检查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在设计月报中反映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风险和应对措施,定期发布设计月报并及时提交给业主。q)设计进度管理人员能够识别出设计关键路径和工程关键路径中的相互关系,并对相关设计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协调。6.8执照申请管理6.8.1业绩目标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按工程进度计划组织编制、按时并完整提交各类执照申请文件,积极与审管部门沟通,及时组织审评对话会,认真回答和回复审评中提出的问题,按时取得工程所需的各种许可文件。6.8.2评估准则技术状态管理与设计变更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应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主管、监管部门的要求,明确工程各阶段所需的执照申请文件和许可,汇总编制执照申请文件和许可证清单。b)许可证申请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了解核安全法规体系(HAF)、设计标准、规范和相关工作要c)积极、主动地与上级主管部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卫生部、公安部、环保部等)沟通,熟悉审批流程及相关事项办理要求。d)应根据工程二级进度计划制定执照申请工作专项进度计划。e)应有执照申请工作负责人,并统一管理协调执照申请工作;具体的专项工作也应指定专项负责人或联络人。f)执照申请类文件如需设计合同以外的单位编制,编制单位应具有相关资质,并需签订委托合同,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协调接口、进度,满足审评工作要求。g)重要执照申请文件的编制应制定专项工作大纲,内容包括:执照申请文件编写的组织机构、目的、主要依据、内容和深度要求、各章节的分工、进度计划、各项输入资料、参考文件和文件格式等。重要的执照申请文件应至少包括:《核电厂可靠性研究报告》中有关厂址安全内容的文件、《核电厂可靠性研究报告》的批准书、《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建造许可证颁发前一个月)、《核电厂初步安全分析报告》、《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设计和建造阶段);2)核电厂调试阶段,为得到《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所需要的文件,《核电厂首次装料申请书》、《核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核电厂调试大纲》、《核电厂操纵人员合格证明》(首次装料前一个月)、《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计划》(首次装料前六个月)、《核电厂建造进展报告》(首次装料前六个月)、《核电厂在役检查大纲》、《役前检查结果》(首次装料前一个月)、《核电厂装料前调试报告》(首次装料前一个月)、核电厂拥有核材料许可证的证明(首次装料前一个月)、核电厂运行规定清单(首次装料前一个月)、《核电厂维修大纲》(首次装料前六个月)、《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调试阶段)、《核设施运行申请书》;3)核电厂运行阶段,为得到《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所需要的文件;《核电厂运行许可证申请书》(首次满功率运行之日起,经十二个月的试运行后)、《核电厂修订的最终安全分析报告》、《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核电厂装料后调试报告和试运行报告》、《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运行阶段);4)核电厂退役阶段,为得到《核电厂开始退役批准书》《核电厂最终退役》所需要的文件,《核电厂退役报告》、《核电厂退役环境影响报告批准书》、《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退役阶段)。h)应及时整理各执照申请文件编写所需的专题研究成果,协调外委成果报告与执照申请文件编写需求的关系,确保按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执照申请报告文件。如不能按时取得外委成果报告,应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应对策路。i)及时与审管部门联系,按要求上报执照申请文件。密切关注审评中提出的问题,及时组织业主各部门和设计单位有关人员认真回答审评问题,根据需要协助组织审评对话会,对话会工作单要及时回答或回复。对审评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应组织专题研究,必要时组织召开专题审评对话会。j)跟踪审管部门的审批流程,根据需要提供各项补充材料。k)积极开展PSA分析工作,评估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l)严格遵守《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确保核安全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由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m)配合首批操纵员取证工作,确保足够数量的高级操纵员和操纵员按时上岗。n)对设计、现场施工、设备制造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不符合项,按照制度要求及时上报核安全监管部门。o)对重大变更,如影响了经批准或认可的《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中的承诺或建造许可条件时,应上报国家核安全局审批或认可。p)确保获得工程所需的执照和许可,取证活动不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7监造与供货管理7.1组织与管理7.1.1业绩目标建立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设备材料监造供货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策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提高监造有效性和效率,保证设备材料制造质量,确保按计划供货,为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电核站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奠定基础。7.1.2评估准则监造与供货管理领域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充分重视设备监造工作,理解设备材料监造对确保计划供货、提高设备制造质量、预防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进度及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并传达给各级人员。b)建立精简高效的设备材料监造组织,明确职责分工、接口关系和联络渠道,确保监造工作有序进行。c)制订明确的监造原则和监造策略,根据工程进度、设备采购计划和设备监造分级管理原则,制订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设备监造规划,确保监造工作满足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目标控制的要求。d)建立合理可行的设备监造管理体系和方法,促进各类监造工作有机结合,指导设备监造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e)科学合理规划设备监造人力资源,根据进度需要有计划地配备人员,控制监造人员资质,并通过充分而有效的培训,使监造人员掌握和提高必备的知识和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程目标。f)提供设备监造工作所需的资金、设备、工具等资源。g)不断优化和完善监造方法,持续改善设备监造的有效性。h)建立高标准的设备监造业绩目标,通过指导、督促、学习交流、表彰、激励、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创造和谐团队氛围,鼓励创新,引导监造人员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并创造高的业绩目标。i)建立设备监造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并使用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对监造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定期对监造工作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不断提高业绩指标。j)建立合理的监造业绩评价体系或方法,引导监造人员把握监造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较为准确地评估监造人员的工作业绩。7.2管理程序和文件7.2.1业绩目标建立健全设备材料监造管理程序和技术文件体系,规范和指导各项设备监造工作有序开展,提高设备材料监造有效性。设备材料监造过程文件内容清晰、完整,控制有效,对设备验收、安装、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维护提供支持。7.2.2评估准则监造与供货管理领域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设备监造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体系,贯穿设备监造管理的全过程,与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紧密结合。b)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设备监造技术文件体系,根据设备类别、等级,充分策划并编制有效的技术文件。c)管理程序和技术文件内容完整、清晰、简洁,指引性强,各项要求明确、详细、合理,包含有足够的信息,让员工易于理解和高效地执行,为设备监造人员开展业务提供依据。d)管理程序和技术文件编制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胜任编制工作。e)程序和文件的编审批准过程受到严格控制,以保证发布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f)建立程序和文件的定期审查和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升版,促使采购与合同管理得到持续改进。g)建立监造文件管理制度以及编码系统和文档系统,明确监造过程文件的管理规定,有效控制过程文件管理。监造过程文件齐全,文件管理规范、有序。h)建立对程序的学习和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程序和文件要求。7.3监造的策划、实施与验证7.3.1业绩目标根据项目和设备制造特点,科学策划设备材料监造工作,明确监造的目标和要求。严格按照法规标准、技术文件要求和操作规程要求,监督供应商设备材料制造进度和质量管理活动,及时发现设备制造中存在的进度、质量问题,并推动问题的处理,为提高设备制造质量、确保进度提供支持。7.3.2评估准则监造的策划、实施与验证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充分开展有效的设备监造策划,根据监造技术文件、设备材料制造特点以及供应商水平、业主要求、经验反馈等,提前针对合同包(或具体设备、制造厂)制定明确的监造计划和科学合理的监造要求。b)根据采购要求,督促供应商按时提交进度和质量计划,并开展有效审查,保证计划编制合理、规范,对于设备材料制造活动的开展起到保障作用。c)通过开工会等形式将设备材料制造监督管理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供应商,并督促供应商在设备制造活动中严格执行有关要求。d)根据授权范围和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有效执行监造任务,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实施有针对性的制造活动验证,对重点设备、重点工序、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监督和控制。e)设备监造人员责任明确,分工细致,认真履行监造职责,避免重要见证点、重要工序的漏检,确保监造计划和科学合理的见证要求的实现。f)根据监造计划和分级管理原则,对供应商的设备制造文件实施分级审查。g)建立与营运单位、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深入了解相关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监造方式方法和见证点设置规则,持续提高设备监造工作的有效性。h)及时发现并报告设备制造过程中的问题,督促供应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纠正,并进行跟踪。i)建立并有效执行设备监造记录制度,确保所有监造信息形成可追溯性的记录文件。7.4制造不符合项管理7.4.1业绩目标建立健全设备制造不符合项管理制度,及时、正确识别和报告不符合项,有效推动不符合项的快速处理,督促供应商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对有损于质量的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7.4.2评估准则制造不符合项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建立设备制造不符合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权限、接口关系、报告渠道,督促供应商建立相应的不符合项管理制度,鼓励供应商积极报告不符合项。b)根据缺陷的特性、严重程度及其对安全功能、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寿命的影响,对不符合项实施有效的分级管理,明确分级原则、分级标准和分级管理要求。对不同级别的不符合项,采取不同等级的审查和处理方式,如自行处理、提交买方备案或提交买方批准等。c)及时识别、报告并记录不符合项,督促供应商对不符合项进行及时有效的标识、隔离、评价、处置和控制,收集并保存完整的相关记录。d)对供应商提交的不符合项报告进行审查和定性,督促供应商提供相关支持性文件,确保不符合项报告及支持性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根据供应商提交的不符合项报告确定不符合项分级,督促供应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进行报告和处理。e)建立并有效执行不符合项处理的推动和跟踪机制,促进不符合项的有效和快速处理。f)定期开展供应商的不符合项趋势和原因分析,与质量保证部门充分沟通,对重复发生的或严重的质量缺陷,督促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根本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有效防止同类缺陷的再发生。g)与监管部门在不符合项管理和纠正措施等方面开展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对涉及安全的重大不符合项,及时通知核安全监管部门或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参与不符合项的评价和纠正措施的制定与验证。7.5监造的评价与改进7.5.1业绩目标建立监造信息收集、记录和定期评价机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收集并记录监造信息,定期开展监造活动的总结、分析和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优化和改进设备监造工作,提高设备监造的有效性。7.5.2评估准则监造的评价与改进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制定设备监造信息收集、记录和定期评价管理程序,明确信息收集的职责、方法、渠道、内容、时间、频次、记录和管理要求,明确评价的职责、方法、准则、频度及管理要求,并将利用评价实现持续改进的期望传达至所有员工。b)明确规定设备监造信息的记录形式、记录方法、格式要求、保存和管理要求等,识别、收集并充分记录设备监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确保记录完整、信息翔实具体,得到妥善的保存和管理。c)定期开展供应商制造能力、工艺过程和制造活动过程分析,帮助供应商实施持续改进。d)定期开展设备制造质量状况、质量趋势、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分析报告并提交管理者,确保管理者及时掌握设备制造质量状态和趋势,为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e)定期开展设备监造活动分析和评价,总结设备监造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发现监造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监造活动,提高监造工作的有效性。7.6制造进度管理7.6.1业绩目标编制合理、有效的制造与供货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过程动态控制,确保设备材料按计划供货,满足工程总体进度的需要,并综合控制项目成本。7.6.2评估准则制造进度管理方面的评估准则包括如下主要内容。a)制造与供货进度计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采购管理体系、相关采购的政策要求和原则,以及工程进度、供应商的产能和重大设备制造风险等条件。b)在设备材料采购文件的编制过程中,采购人员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在标书编制、技术协议书编制、设备招标评标、选型等环节有相关设计人员参与。c)制造与供货进度计划内容完整全面,包含设备材料供货合同签订时间、制造准备、原材料采购与加工、上游文件及接口文件提供、制造关键工序、试验验收、到货等时间节点,设计过程文件提交、设备接口资料提交与审查的时间节点,制造供货进度控制目标及措施,进度的变更与协调等内容。d)各级管理者制定相关程序并提供各类资源,确保制造与供货进度有效实施。有效实施制造与供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