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2)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具体有力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3)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的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四个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解析】【分析】(1)阅读全文内容,可以看出本文作者在文首段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2)画线句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很明显是一个比喻,这就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3)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2—5段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一段点明读书的意义:改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故答案为:⑴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⑵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具体有力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⑶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的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四个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点评】⑴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⑵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般议论文的思路,结合文本分别对照分析即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提炼各段落层次内容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2)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材料:5月14日,航船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见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答案】(1)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2)举例论证,举了科研人员、基层干部、医生和老师(恪尽职守)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这一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3)为了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的人是英雄;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人也是英雄。刘传见机长沉着应对飞机在飞行途中出现的故障,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是英雄的行为表现。所以我认为,为国家、社会、人民默默奉献的人都是英雄。【解析】【分析】(1)第①段是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以及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第②段是国家方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2)第④段画线句子列举了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医生、教师等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属于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答题模板为“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概括事例)的事例,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而第④段所要论证的观点是“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套入模板,即可得出答案。(3)示例:英雄,不一定是光芒万丈,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也不一定是所向披靡,成就丰功伟绩的人。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每一个人皆可成为英雄,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做出贡献,就可成为我们自己的“英雄”。故答案为:⑴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⑵举例论证,举了科研人员、基层干部、医生和老师(恪尽职守)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这一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⑶为了国家和人民壮烈牺牲的人是英雄;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人也是英雄。刘传见机长沉着应对飞机在飞行途中出现的故障,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是英雄的行为表现。所以我认为,为国家、社会、人民默默奉献的人都是英雄。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崇尚英雄”。同时,从文章第①②两段所论述的三个主体——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全国中小学、国家的做法入手,梳理概括他们各自的行为。⑵本题考查引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⑶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可以得出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找出这一点,然后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论述的通顺有条理即可。3.现代文阅读淡泊之心自高远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5)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答案】(1)用唐朝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开篇,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作为道理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其阅读兴趣。(2)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3)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既有道理论证的严谨又有比喻论证的通俗易懂,从而论证了“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有力,浅显易懂,引人深思。(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深化中心论点。(5)示例:刘禹锡因为有了淡泊之心,身居简陋之室,才会有"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的轻松快乐。【解析】【分析】(1)本文的标题"淡泊之心自高远"即为中心论点。开头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结合后文“高僧淡泊名利的思....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从其内容来看,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淡泊之心”;同时它也可作为道理论据,为论证中心论点"淡泊之心自高远"服务;引用的内容属于诗文,能够使议论文语言生动有趣,所以还可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结合文章第④段结尾句“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泳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以及第⑤段"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知,“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以及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3)“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这是一句名言,是道理论证,其意思是贪念如同大火,不遏制就会迅速蔓延,欲念如同洪水,不控制就会形成灾难,"如火"欲如水"又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比喻论证。本句无论是道理论证还是比喻论证,都是为了证明“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论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论述得浅显易懂,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文章的说服力。(4)从结构上看,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引出论题;接着第②段解说什么是“淡泊第③至③段分别论述了具有淡泊之心应具有的条件,第⑥至⑦段论述拥有淡泊之心的作用;最后一段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从内容上看,"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谈到了学会淡泊,拥有淡泊之心的作用,这是对"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论点的升华。(5)本题选择一位有淡泊之心的名人,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表述出其淡泊之心的具体事例即可。示例:王维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放弃升迁,才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飘逸。故答案为:⑴用唐朝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开篇,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作为道理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其阅读兴趣。⑵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⑶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既有道理论证的严谨又有比喻论证的通俗易懂,从而论证了“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有力,浅显易懂,引人深思。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深化中心论点。⑸示例:刘禹锡因为有了淡泊之心,身居简陋之室,才会有"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的轻松快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首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论题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取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概括出答案。⑶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此类题目,需先分析出论证方法,然后根据论证方法的答题要点作答。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⑷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⑸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解答此题,要求学会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做好积累识记。4.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手机正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湖南湘潭市教育局发布“禁机令”,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自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措施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手机方便了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更增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兴趣选择,通过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形中也为学生开阔眼界,丰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人指出在校使用手机显露出诸多弊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应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
(文本二)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境(2017)
(文本三)
比起禁止学生拿手机,管理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我们不能把对学生监督不力的责任,完全地推给手机,更不能无视家长在家庭的缺席,只看到孩子沉溺于手机的表象,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育广大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让生动活泼、健康益智的校园活动,主动引导、提升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引导孩子树立自辨能力,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要营造和美家庭,増强亲子感情等。家校联手为孩子们网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健康的陪伴才有健康的成长,莫让手机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替代品。
(文本四)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则认为:“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当前,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影响。(改编自新华网)(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颁发促使多所学校禁止“手机进课堂”。B.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成为目前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C.大约80%的学生在周末才使用手机上网,所以不应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D.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管理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2)阅读文本二,概括出你从中得到的信息。(3)请写出文本四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阅读文本三,请简要概括应如何改变学生沉溺于手机的现象。【答案】(1)C(2)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周末及节假日使用手机上网,少部分人在等公交车。/等人时、做作业时、睡觉前使用手机上网,还有极少部分人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上网。(3)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专家的话,论证了“智能手机对孩子的健康有不利影响”这一观点,极具说服力。(4)学校应管理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引导学生树立自辨能力;营造和美家庭,给予学生健康的家庭陪伴。【解析】【分析】(1)C.有误,从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大约80%的学生在周末才使用手机上网,但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从一方面进行判断;故选C。(2)本题的图表标题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境”,然后结合图表数据表达出所得到的信息。如从图表上可看到,未成年人在周末及节假日使用手机在80%以上,占了大多数,其他的情况根据图表进行概括即可。语言要简洁、通顺。(3)考查论证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文本四中画线句引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的话,属于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论证中心服务的,明确本段的论点,结合道理论证的作用进行分析整合即可。教授说的是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的危害,故引用专家的话,论证了“智能手机对孩子的健康有不利影响”这一观点。(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筛选能力。结合文本三中“比起禁止学生用手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追切”“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让生动活泼、健康益智的校园活动,主动引导提升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要营造和美家庭,增强亲子感情等”有关语句提炼概括。故答案为:⑴C⑵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周末及节假日使用手机上网,少部分人在等公交车。/等人时、做作业时、睡觉前使用手机上网,还有极少部分人在上课时使用手机上网。⑶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专家的话,论证了“智能手机对孩子的健康有不利影响”这一观点,极具说服力。⑷学校应管理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引导学生树立自辨能力;营造和美家庭,给予学生健康的家庭陪伴。【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图表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的方式进行概括作答。⑶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作用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或直接证明分论点。⑷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出问题相对应的内容,即可从中筛选出答案。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读书人是一个高责的身份鲁先圣
①在我们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个身份,恐怕谁都说不清楚。因为,不仅仅社会上的行业有多少难以说清,同一个行业里又因为岗位和职务的不同身份也千差万别。而且,就是具体到一个人,往往也有多个身份:在社会上一个身份,在家庭中一个身份,在朋友中一个身份等等。
②身份,是一个人的标志,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是一个人享有多少社会尊严的尺度。③但是,不论有多少身份,我以为,读书人始终是一个高贵的身份。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④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标志。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⑤在现在的大学里,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工具,那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比如两个弹奏铜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⑥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没有作为一个读书人的那份深厚和优雅。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买了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的课,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读书人。
⑦读书人往往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因为那样的读书失去了读书的真味。黄山谷曾经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出了读书的真味精髓。读书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这样的读书人,抛却了世俗和功利。仅仅剩下一种美好而高贵的身份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认为读书人是一一个高贵的身份?请用原文回答。(3)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下面对于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⑧①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1)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2)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3)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而且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他们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4)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与李政道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具体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完整的话,一般会出现在题目、首段、末段这几个位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即: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可提炼作答。(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可知: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根据第五段中的“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可知:真正的读书人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根据第七段中的“读书人往往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读书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可知真正的读书人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细读第六段可知,本段列举了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和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的具体事例,这是举例论证。两处举例又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这是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了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性。在文本当中列举具体实例,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读文本可知,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到第五段为第一部分,论述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意义。第六段和第七段论述的是怎样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所以正确划分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故选C。故答案为:(1)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2)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3)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而且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他们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4)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与李政道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具体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C【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对是非的判断,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要概括中心论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对问题的观点态度,了解作者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再通过归纳分析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其次要注意议论文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文章的论点一般会出现在这些地方。(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掌握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掌握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以上论证方法的作用分别是: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事物特点,增强说服力;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5)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把握,准确分析。6.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
①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92个集体和695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797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最美职工”名单正式出炉。一份份奖励,彰显着劳动的无上荣光,折射出时代的价值追求。他们当中有农民工,有技术员,有工会干部,有新型劳动者,在他们身后,是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亿万劳动者。
②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得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③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工厂车间里毫米、微米级的精细打磨,基层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实验室里更高更快更精的刻苦攻坚,无不是劳模精神的现实写照。石油精神、红旗渠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动者为中国人点亮了灵魂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下,从城乡面貌,到衣食住行,知识与创新将成为“臂非加长而见者远”“声非加疾而闻者彰”的重要力量。精神为劳动注入灵魂,知识为劳动提高品质,劳动者队伍的素质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脚步将愈发从容坚定。
④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而脱离了劳动的人,只会失去活力,失去与社会的联系。有人说,幸福不是唾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而劳动的汗水,是浇灌出幸福硕果的必要前提。
⑤《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假如你要认识我》,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胼手胝足、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1)文章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奖励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如果把下面的事例作为选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简述理由。以“金融扶贫”帮助老区百姓致富的李二国,深耕计量检定领域30多年、专利超百项的黄金娟,与挤揉刮甩的抹灰工艺较劲、技冠全国的许纪平,他们之所以受到表彰,就是因为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劳动定义人生的坐标。(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文章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奖励开篇,引出议论的话题;起到了事实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事例放在第④段合适。材料举出了李二国、黄金娟、许纪平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受到表彰,就是因为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劳动定义人生的坐标。第④段论证的观点是“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两者相吻合。(3)首先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无上荣光引出论题;然后具体从“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希望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解析】【分析】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奖励是社会热点,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新闻,因此这样开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再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论题是话题是劳动,中心论点是: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因此文章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奖励开篇,引出议论的话题。同时这92个集体和695名个人是因为劳动而获得这么高的荣誉的,因此劳动者获得奖励这种现象也起到了事实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⑵论据的作用是为了证明论点的,论点要能统帅论据,结合材料内容及各段论述的内容分析,材料写李二国、黄金娟、许纪平受表彰的原因是: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劳动定义人生的坐标。而文章第④段论证的论点是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这个材料能非常有力地证明第④段的论点,而第②段和第③段论证的观点分别是: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而这个材料不能证明这两个观点。故应放在第④段。
⑶答题技巧:①要明确论点;②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开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无上荣光引出论题,第②③④段提出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三个分论点,从三个方面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故答案为:⑴文章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奖励开篇,引出议论的话题;起到了事实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⑵事例放在第④段合适。材料举出了李二国、黄金娟、许纪平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受到表彰,就是因为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劳动定义人生的坐标。第④段论证的观点是“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两者相吻合。⑶首先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劳动者获得无上荣光引出论题;然后具体从“中国奇迹,靠劳动抒写”“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希望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能力,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是: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③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⑤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⑥引出下文论述。答题时要在理解议论文内容和论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⑵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道理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几个分论点,然后再根据分论点及材料内容分析其其能证明那个分论点即可。⑶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整体感知文章。第二步,划分文章为几个部分。第三步,将各部分作大概的概述,完成答案。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材料:5月14日,航船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见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答案】(1)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2)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具体表现在: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说出对“英雄”的认识即可。故答案为:(1)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2)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略【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分析这类题目,从全文的观点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结合上下文来理解。(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地论证了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类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感触。8.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不逾矩的自由
①一个周末,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一个流行音乐的节目。舞台上,一位歌手正在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一个朋友幽幽地插了一句:”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凭什么啊?”我们相视大笑,之后却都因为这个问题而沉默。是啊,所有翻唱老歌的歌手,都不会与原唱一模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区别,有的甚至与原版大相径庭,怎么他们就算创新,我们就是跑调呢?
②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书画大家可以不拘成法,信手挥毫,一幅幅都是妙趣天成;棋艺高手可以不循棋谱,排兵布阵,一着着都是攻守兼备;文学宗师可以突发奇想,自出机杆,一篇篇也都是笔底生花……看来,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个显著标志。
③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歌手翻唱作品不按原谱,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对音乐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超越了单纯模仿的层次,他们看似“从心所欲”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音乐创作规律、和谐美感的严格遵循之上的,与寻常人找不着调的“发挥”岂能同日而语。
④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诠释。“从心所欲”不难,但如果缺少对自身言谈举止的反复检点与不断修正,那换来的只能是一句“没教养”的评价。“从心所欲”的同时还能“不逾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至圣先师“十有五而志于学”,用了五十多年才达到这个境界。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一定无法达到。
⑤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不必艳羡那些高手们“从心所欲”的率性和潇洒。从现在做起,从“循规蹈矩”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反复实践与揣摩,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心所欲”,挥洒自如。(1)理解文中划线短语所指代的内容。①第②段中划线的“这样的问题”是指怎样的问题?(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②第⑤段中划线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道理?(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种论证方法)①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________②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3)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阅读本文后再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得出的结论。2018年11月26日,我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经发出,招致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声明称:“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注:脱靶效应是指未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问题。……”【答案】(1)①同样是不合常规,为什么有的是创新,有的是犯错?②只有凭借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艰苦漫长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我)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不逾越规矩。(4)冒险、无视底线的随心所欲,不是创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指示代词的理解,考生要联系文段的内容进行回答。①根据第一段“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概括即可。②根据第四段“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决计无法达到”,概括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①“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属于举例论证。②引用孔子的话属于道理论证。(3)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本题重点词语的理解:逾:越出,跨越。(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结论即可。科学研究需要底线,作为科学家心中要有道德底线。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故答案为:⑴①同样是不合常规,为什么有的是创新,有的是犯错?②只有凭借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艰苦漫长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⑶(我)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不逾越规矩。⑷冒险、无视底线的随心所欲,不是创新。【点评】⑴考生要理解指示代词的意思,要联系文本内容找到所指的内容,并且要注意题干要求进行回答。⑵考生要注意平时论证方法的积累,注意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和作用的理解。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语的翻译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文言知识的积累,理解时可以意译,但要注意语意要准确。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选准切入点从正能量方面进行阐述。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张
浩
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②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的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以优秀研究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又要做到德为人先,用明德引领风尚。
③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但也有极少数人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甚至有的剽窃他人成果。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名气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重。大学问家之“大”,既在于以其学术成果启发思想、推动工作,更在于以其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引领风尚、烛照人生。
⑤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个人的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起这样的志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志存高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民情怀,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⑥明德,体现为勤业精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事实证明,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凡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甘愿为自己的学术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成果。
⑦“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某种程度上,作品和学问就是作者人格与人品的自我宣示。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以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让我们不仅见识到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且见证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1)下列对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德为人先,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B.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立论。C.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严密,思路清晰。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使论证更加严谨。B.“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可放在第⑤段之中作为道理论据论证本段观点。C.第⑥段“事实证明,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一句中划线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科学的特点。D.“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这句话体现了作文章首先要学会做人,德为人先。【答案】(1)A(2)D(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定。第⑤段首先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首先要明大德”,然后举了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大德的例子,来证明论点。故选:A。(2)ABC.正确;D.有误,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故选:D。(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指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德为人先,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故选:B。故答案为:⑴A⑵D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定。初中阶段常用论证方法的分类与作用: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⑵本题考查议论文综合知识的把握,注意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论证思路的梳理,论证层次的把握及论证方式的分类。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是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乃众妙之门。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D.让人,并不是懦弱。(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5)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①是可忍,孰不可忍?②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③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答案】(1)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2)C(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4)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5)第①个论据不行,因为第一个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本文第②段讲的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这句话不能证明此观点,所以不行。【解析】【分析】(1)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第2段问题的上文,如可分析“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2)本文题目是“让人,乃众妙之门”,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知,由沈从文先生墓碑上的碑文引出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故选C。(3)文章第4段划线句“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为对比认证;“宁折不弯”“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为比喻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论证文段的首句,也就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这一分论点。(4)仔细阅读两段,同时结合文章中心,可以判断出两段是递进关系。同时做此题时还要注意答案的格式要完整。即首先亮明观点:不能。然后读懂两段的大意:第4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5段讲的是“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即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最后概括谈这两段不能调整的内在逻辑:两段在内容上是递进关系。(5)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不让”。这与第2段论述的“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观点矛盾。所以选①不能做论据使用。故答案为:⑴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⑵C⑶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⑷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⑸第①个论据不行,因为第一个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本文第②段讲的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这句话不能证明此观点,所以不行。【点评】⑴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通读第二段,找到相关句子理解。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概括,先在文中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对比各项。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⑶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⑷本题考查语段顺序的把握,注意通读语段,明确语段内容,揣摩之间的关系。⑸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注意要有力地正面第②段的观点。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还是要讲“老实”贾飞黄
“老实”为何?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算是“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倒更记得幼时老爷子对着识字读本对我中气十足的训诫:老实,就是守规矩。
“守规矩”也好,“诚实”也罢,字面上看,“老实”总归是褒多于贬。“老实”与“老实人”在触手可及的历史里的确有过高光时刻。在上世纪的遗风里,红娘说媒,夸一句小伙子“老实”,姑娘脸上飞红,好事便成了一半。老实小伙,意味着不沾劣习不好风流,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既讲科学又能成事,堪称美德之大成,日子必然越过越红火。然而,那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年轻人之闲聊“某某是个老实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阵心领神会的哄笑。
今天,要在“老实人”后面添两个字造句,第一反应往往是“老实人吃亏”;再来,“老实人倒霉”;再来,“老实人背黑锅”——而“老实人光荣”恐怕是造不出来的。说起“老实”的涵义,倒也知道是“守规矩”,但这里面的“味儿”却又不一样了。乃至于《现代汉语词典》也要再加一条解释:婉辞,指人不聪明。
这时候我们就不妨换个视角,追问一下今日“老实”的反义词——“精明”?“胆大”?八九不离十。
当然,这里的“精明”,显然不是“精明能干”的“精明”:城市环路遇上堵车,环顾四下,既无交警也无摄像头,一打轮驶入应急车道,一骑绝尘去也,这是精明,有“路”不走而堵在队伍里吃尾气的是老实人。“胆大”也绝对不是冲锋陷阵的一身是胆:经商做买卖,今天在原料上搞点“添加”,明天在账本上做个花样,明知犯法也要赚个盆满钵溢,这是胆大,本分经营只赚合理利润的是老实人……总之,这种“精明”“胆大”总是要坏了规矩而使自己得益的,但又并非“铤而走险”,而是在规则的边界上反复试探,打“擦边球”,专搞些难以监督或不便惩处的勾当。若真的全身而退,便仿佛获得了某种胜利,几乎有些自豪了。
崇尚“精明”“大胆”,对“老实”避之不及,虽不始于今日,但在今日声势颇强。小则排队加个塞儿、办事走后门、占别人车位停个车、给共享单车上把锁等,从日常小事的规则上揩点油;大则靠精明、胆大而上位成为“红人”“新秀”“成功人士”。
其实,“老实”的反义词只有一个,便是“不老实”。手不老实,偷鸡摸狗;眼不老实,非礼乱视;经商不老实,缺斤少两;做官不老实,贪赃枉法。是非黑白,一眼即知。所谓“精明”“胆大”,无非是得了便宜之后的自我美化,实不可取;一旦被抓现行,辩词也无外乎“别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哪条法律管得到我这点事”,足见心里也是发虚的。除了“损人利己”的浅显道理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原本就是依靠“老实人”运转的:人人开车乱抢道,结果就是再无车道可走,大家挤成一团一起堵住;人人投机经营,行业声誉毁于一旦,最后一起失业。幸而有千千万万的“老实人”,默默撑起局面,让诸事得以运转,不至于满盘皆输。更不消说,那些彪炳史册的成就、领跑时代的成果以及所有那些靠“不老实”手段剽窃不走的创造,无不是“老老实实”才能做出来的。一句话,还是要讲老实,老实才能成事。
眼下要做的,当然先要给“老实”正名,“老实”绝不可耻,“老实人”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而更要紧的是,要斩断“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倒霉”的根源,想办法管住那些“不老实”的人,让老实人免于替不老实人买单而“吃亏”“倒霉”,让老实人不必“不老实”也能安身立命、自得天地。(选自2018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2)你赞同文中的“老实,就是守规矩”这个观点吗?为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3)请你写一个事例,作为文中划线句子表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部年度预算执行总结与下年度计划
- 税收法规工作总结
- 建材行业质量管理培训反思
- 营销策划公司前台业务总结
- 【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 金融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2024年秋叶的舞会大班教案
- 《性心理的调节方法》课件
- 2024年观察绿豆日记300字
- 农民甲乙承包合同(2篇)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JTG 3441-202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 JJF(新) 106-2023 微波消解仪温度、压力参数校准规范
- 《厨政管理说课》课件
-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四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春节家族祭祀活动策划方案
- 保洁供方管控要点
- 空气源热泵冷暖空调、热水项目施工方案
-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指导
-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