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5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2024·高考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主动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解析:D对:由材料“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代市镇经济已相当发达。A错:材料没有体现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B错: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时空信息。C错: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答案:D2.命题点:明代晚期商业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更(2024·高考江苏卷)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困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困是短视和懒散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宝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更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峻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解析:B对:由材料“‘传统上人们对贫困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困是短视和懒散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明朝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更。A错:明朝晚期没有产生资产阶级。C错: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峻。D错:明朝时反正统思想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答案:B3.命题点:土地制度的演化(2024·高考江苏卷)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宝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解析:A对:由材料“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可以买卖,出现私有化,井田制出现松动。B错:材料与世袭制无关。C错: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D错:礼乐制度崩坏是在春秋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A4.命题点:春秋战国之际商业发展(2024·高考全国卷Ⅱ)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斗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确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旺盛解析:依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霸斗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解并描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答案:A5.命题点:明朝迁都北京(2015·高考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旺盛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变更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沟通,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始终到明清时也未变更,故D项错误。答案:B6.命题点:宋代“交子”出现的社会影响(2014·高考全国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依据题干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B项的结论错误;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7.命题点:中外结合——清代对外贸易的发展(2014·高考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题干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但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外国银钱已在民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解除B项;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朝统治出现问题,解除C、D两项。答案:A(二)待考视角8.命题点:社会环境对商品经济的影响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缘由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用谷帛代替铜钱进行商品交换,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时间,可知是三国时期,当时战乱不断,社会动荡,金属货币价值不稳定,故商品交换以物易物,故B项正确;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担心,政权更迭,导致五铢钱贬值,不适应商品交换须要,故五铢钱贬值不是导致题干材料中以谷帛进行交换的主要缘由,故C项错误;政府提倡实物交易也是迫于金属货币更新快、易贬值,故不是题干材料现象的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答案:B9.命题点:从居民身份构成分析明代社会结构的变更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起先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渐渐解体解析:依据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租佃关系起先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图示体现不出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渐渐解体是在鸦片斗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0.命题点:“本末”思想中“本”“末”区分在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分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需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确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确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确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缘由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区分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需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得出小农经济形态确定社会“本末”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11.命题点:对外贸易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冲击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初留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心业务外包合同
- 大学生艾特莱斯创新创业
- 小班教案:安全乘车
- 护理管理培训
- 人事部实习报告总结模版
- 阿图什市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阿荣旗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9月份3D打印技术重现壶口瀑布地质构造教学实验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林产化学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蔬菜种植》校本教材-学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教学课时排序)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PPT课件(层层压实责任开展重大事故隐患2023专项行动)
- 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专题培训:育人故事+带班方略+主题班会+案例答辩+才艺展示
- 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治指南
-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 11J930 住宅建筑构造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优秀课堂实录
-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 二、保洁费用报价及预算明细表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