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5/08/wKhkGWcU8r2AKUaeAAIP4kpiKsQ367.jpg)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5/08/wKhkGWcU8r2AKUaeAAIP4kpiKsQ3672.jpg)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5/08/wKhkGWcU8r2AKUaeAAIP4kpiKsQ3673.jpg)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5/08/wKhkGWcU8r2AKUaeAAIP4kpiKsQ3674.jpg)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5/08/wKhkGWcU8r2AKUaeAAIP4kpiKsQ367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2.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
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
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开I」、工六部。
4.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5.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
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
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6.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7.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
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8.鸦片战争(1840〜1842):
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
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I860):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
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0.甲午中日战争(1894):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
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
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
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
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
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
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
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
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
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
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
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
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
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
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
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
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
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伟人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
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
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考历史各题型解题技巧有哪些
第一,在组织高考历史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
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如提问为“根据材料……”,那么,答案主要来
自相关历史材料;
如提问为“根据所学知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所学历史课本知识;如果没有规定
答题的依据,则要视材料和问题来定。
第二,高考历史题型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
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
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高考历史各题型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
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历史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
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第六,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历史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
空题,因为高考评卷时,对错答的不负分,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
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高考考生留下了发挥的
空间。
高中历史大题解题方法
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
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
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①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
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或挂一漏万。对策
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要点,可以借鉴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
题方式,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
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
出……相同之处”、
2、解题思路:首先,思考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
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其次,按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
后异,也可以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3、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①不能寻找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
一些形式方面的所谓比较项。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思考比较角度。
③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混乱。对策:在于寻找出正确比较项仕匕较角
度)。一般而言,从背景、过程(内容、方式、领导力量)、影响(结果、作用)三个大方
面寻找比较项。
三、(观点)认识、评价型
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
识”、“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
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
度)3+……
3、问题与对策:由于这类试题提供的观点,一般在教材中没芍反映,属于新观点,
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
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关知识分散、笼
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
特点就使得这类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一是无从下手,答题
随意性很大,漫无边际,不知所云;二是角度单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策:一是明
确设问类型;二是加强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善于用借鉴其他学科的语言,
尤其是时政方面的术语组织答案。
四、图表型试题
1、设问方式:“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势及原因”。
2、存在问题:①看不懂图表,同时也就无法解读图表。②不能多角度概括图表反映
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3、解题思路:①概括变化时,注意看分栏(横向)提角度,看数字(纵向)说变化;答
案语言表述时,一是善于用动态性的语言,如迅速(持续)增长(增加)、相对缓慢、逐
步下降等。二是注意从整体与局部方面说明,如整体增长(下降),但个别年份下降(增
加).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