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案-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登高》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二(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登高》诗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登高》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逻辑思维和文学批评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登高》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特色,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登高》诗歌的情感把握和意境理解。
2.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难点:
1.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者杜甫的个人经历对诗歌情感的影响。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体验和批评能力的培养。
解决办法:
1.情感把握和意境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景象,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感变化,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2.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识别和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3.历史文化背景:提供简要的杜甫生平介绍和唐代社会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4.审美体验和批评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批评能力。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以讲授法为主,讲解《登高》诗歌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以讨论法为辅,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以增强对诗歌韵律和情感的理解;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促进生生互动。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和《登高》诗歌的相关画作,以及播放古筝音乐,以营造古典诗歌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登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登过高山?在山顶上俯瞰大地时,你们有什么感受?”
-展示《登高》诗歌中的相关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简短介绍杜甫及其诗歌《登高》的基本信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登高》诗歌内容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登高》的基本内容、结构及艺术特色。
过程:
-讲解《登高》诗歌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详细介绍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使用诗歌注释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登高》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诗歌,让学生深入了解《登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
过程: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变化,从孤独、悲凉到激昂、奋发。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登高》诗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从诗歌中汲取力量。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登高》中的某一联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联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及修辞手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登高》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登高》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登高》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强调《登高》诗歌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诗词之美。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现代诗,以巩固学习效果。六、知识点梳理1.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诗圣”之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尤其擅长写律诗和绝句,其诗作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登高》诗歌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公元762年,当时诗人流离失所,身处于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远眺,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3.诗歌结构分析: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落木和长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自述身世,表达了孤独、悲凉的情感。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抒发了对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忧虑。
4.诗歌意象与修辞:
-意象:猿啸、鸟飞、落木、长江等自然意象,以及悲秋、客、病、登台、霜鬓、浊酒等人文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境。
-修辞: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夸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5.诗歌情感分析:诗人的情感由开始的孤独、悲凉,逐渐转变为激昂、奋发。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6.诗歌艺术特色:《登高》是杜甫律诗中的佳作,结构严谨,韵律流畅,情感真挚。诗中的意象生动,寓意深刻,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
7.诗歌文化价值:《登高》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8.诗歌现实意义:尽管《登高》创作于千年之前,但其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诗歌中的孤独、忧虑、奋发等情感,能够激发现代读者的共鸣,引导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七、教学反思今天的《登高》课堂教学,我认为总体上是成功的。学生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杜甫的孤独与忧国忧民之情。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反思:
课堂导入部分,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发现,当学生们被问及自己的登高体验时,他们的参与度很高,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实际的登高经验,因此在理解诗歌的情感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在诗歌内容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登高》的结构和艺术特色。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的辅助,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加深了。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意象方面还有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辅导。
案例分析环节,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结合诗歌中的具体内容,探讨杜甫的情感变化。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可能是因为时间有限,或者是讨论引导不够到位。下次我会尝试提供更多的问题引导,以促进更深入的讨论。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能够大胆地分享自己的观点,这非常可贵。但是,我也发现点评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的展示没有得到充分的反馈。未来我会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价。
至于课堂小结,我认为回顾环节很有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但是,布置的课后作业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我会在下一次课堂上询问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作业难度。八、典型例题讲解1.题型一: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题目:《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拟人手法将落木和长江赋予了生命,使得景象更加生动。同时,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了落木的无边无际和长江的滚滚不息,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渺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些意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
2.题型二: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题目:在《登高》一诗中,杜甫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忧虑之情的?
答案:杜甫在诗中通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句子,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虑。诗人以“悲秋”和“作客”来形容自己的孤独,以“多病”和“独登台”来表达自己的忧虑。这些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真挚。
3.题型三: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题目:《登高》一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语言特色有哪些?
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四联八句的律诗结构,每句七个字,结构严谨。语言特色方面,杜甫运用了精炼准确的词语,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丰富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4.题型四:探讨诗歌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题目:《登高》一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对现代读者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对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的现实意义在于启发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乐观和坚韧,同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题型五:分析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题目:《登高》一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哪些?
答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杜甫流离失所。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文化内涵方面,诗中融入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悟,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容逻辑关系①诗歌结构与情感变化: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登高所见景象,为诗歌奠定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落木和长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感慨,情感开始深化。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自述身世,情感进一步转化为孤独和悲凉。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抒发了对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达到高潮。
②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
-意象:“猿啸”、“鸟飞”、“落木”、“长江”等自然意象;“悲秋”、“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花卉采购合同范本内容
- 2025财政估算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房屋合同解除协议书
- 事业单位临时员工聘用合同
- 运输服务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 建筑工程防磨损合同协议书范本
- 化工生产个人铲车租赁合同范本
- 驾校场地安全设施施工合同
- 城市综合体电梯井道施工合同
- 2025规范的超市供货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实验室量测作业指导书
-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 原油脱硫技术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各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汇总一览表合集单元目标能力点
- 工程项目收入情况统计表
- GB/T 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 湖南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目录
- 《中外资产评估准则》课件第6章 英国评估准则
- FZ∕T 63006-2019 松紧带
- 罐区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31页)ppt课件
- 工程建设项目内外关系协调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