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6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6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6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6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6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考点热度★★☆☆☆1.西北地区2.青藏地区要素内容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a祁连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气候典型的高寒气候河流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农业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河谷农业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特别提示青藏高原农作物高产的主要自然原因(1)太阳辐射强、日照长。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因而太阳辐射强,而且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营养物质。(3)气温较低,植物生长周期长,农作物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贮藏营养物质。由于以上原因,西藏的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蔬菜、水果等长得又大又好,牧草的营养成分也很高。考向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地理特征的比较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气候与自然景观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胡杨林高寒气候,干湿季节明显,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不利条件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热量不足主要农产区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工业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环境问题荒漠化、沙尘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是全球高山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发育形态多姿的冰塔林,冰塔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或金字塔,东段南坡却没有冰塔林分布。据统计,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幅度达15%。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分布(图甲)和冰塔林景观(图乙)。

(1)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的冰塔林的发育过程。(2)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没有冰塔林分布的原因。(3)从气温角度分析近30年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4)指出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初期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裂隙;极强的太阳辐射使冰面的温度升高,冰川的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末端被分制成--个个冰块,称为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2)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速度快: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3)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冰川消融加速。(4)水资源增加,生物生存条件改善;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河流径流量增大,导致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加。【分析】本题以藏高原上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和冰塔林景观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冰塔林是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冰面的温度升高而融化,冰川的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末端被分制成一个个冰块,称为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2)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雅鲁藏布江河谷,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速度快,不易形成冰块;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削减了冰块的高度,不易形成冰塔。(3)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高,而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多,区域增温迅速,冰川消融加速。(4)注意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初期,水资源增加,为生物生存提供充足的水源,生物生存条件改善;气温升高,有利于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河流径流量增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加强,导致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加。下图为“石羊河流城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海拔 C.降水 D.太阳辐射2.近年来,石羊河下游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呈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蒸发减弱 B.降水减少 C.植被破坏 D.人类活动河西走廊东部是典型的气候过渡带和气候变化敏感区,沙尘暴是该地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受地—气温差(地温与气温之差)、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该地沙尘暴出现频次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左下图为河西走廊东部某地区简图,右下图示意该地区某研究站点地面气象要素的逐时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据左上图推测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多和最少的站点分别是()A.古浪和凉州 B.凉州和永昌C.永昌和民勤 D.民勤和乌鞘岭4.右上图中,最易产生沙尘暴的时段是()A.1:00~5:00 B.7:00~11:00C.13:00~17:00 D.19:00~23:005.研究表明,该地秋季沙尘暴发生频次明显低于春季,这与地—气温差因素密切相关,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该地秋季近地面()A.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较稳定 B.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不稳定C.地—气温差为负值,空气层结较稳定 D.地—气温差为负值,空气层结不稳定2014年12月兰新高铁正式通车。图甲示意兰新铁路和兰新高铁部分路段的地形。兰新高铁在经过百里风区(虚线区域)时,为抵御大风,设计了防风明洞(图乙),明洞采光孔设计在南侧墙体.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防风明洞采光孔仅设计在南侧墙体上的目的是A.适应地形起伏变化 B.增加拱形结构稳定性C.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D.保持明洞内环境温度7.百里风区主导风向可能是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8.达坂城也是铁路沿线的大风区,但并未在此建设防风明洞,是由于该地A.风力过于强劲 B.地势起伏较大C.铁路线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 D.铁路线走向与风向基本垂直沙山、湖泊是我国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景观,该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部分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湖泊群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2019年12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图1为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图2为某沙山中含水率、温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水的主要来源是A.位于西风带,大气降水较多 B.沙山海拔高,冰雪融水量大C.特殊地质结构,地下水丰富 D.昼夜温差大,夜晚水汽凝结10.沙漠中湖泊附近往往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是A.处于内陆,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B.沙山内部湿润,水分对沙的吸附作用强C.植被茂盛,对风力削弱作用强 D.人类活动微弱,对沙山的破坏作用较小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12.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A.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水量丰富,产冰量大C.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河道较浅,易于开采13.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发现新的采冰区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⑤水质污染加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巴丹吉林沙漠(103°E,42°N)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约40-80mm,蒸发量达到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苏木吉林湖最主要补给水源是A.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15.苏木吉林湖A.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C.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D.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16.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A.海拔更高 B.多阴雨天气 C.植被茂盛 D.风速较小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局部地区泥石流频发。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补给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18.与泥石流低发区相比,图示区域泥石流高发区更易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A.山脉高大,植被稀疏 B.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C.山高谷深,降水丰富 D.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强烈2018年元月,历时六年田野调查、采样研究创立的“藏文化色彩纹校基因库”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认证和评审。基因库中的1400多种颜色、24000余种版权纹样、1900余种设计专利,为西藏手工业提供了本源范本。完成下列小题。19.下列西藏传统手工业中,受藏文化色彩纹样基因库影响最大的是A.剪纸 B.玉雕C.纺织业 D.陶瓷制造20.为了充分发挥藏文化色彩基因库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大投入的是A.机械设备 B.设计创意C.廉价劳动力 D.市政建设壮丽巍峨的珠峰,正在变成“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因此珠峰大本营于2018年12月正式对游客关闭。三江源地区的扎陵湖、鄂陵湖等多地也先后对外关闭,这些“人间天堂”已不堪重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三江源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是A.冰川融水 B.地下水C.大气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22.珠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的根本原因是A.高寒缺氧,自然降解能力弱 B.交通运输不便,不利于垃圾外运C.垃圾收集和清理难度大 D.人类活动制造垃圾二、多选题2020年,国测一大队第七次承担珠峰高程测量的任务,开展水准、重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天文等测量工作。此次登顶,测量成果将用于地理学、地质学等研究。无愧于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光荣使命。下图为珠峰的位置和登顶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结合材料,判断登顶过程中可能遇到现象()A.高寒、缺氧 B.强辐射、烈风 C.太阳直射、雪崩 D.暴雨、洪涝24.有关对本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成果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B.利于研究生长边界上的地震构造带,对今后地震预报和减灾防灾具有重要意义C.有利于获得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等数据,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资料D.有助于分析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地壳变化的影响三、综合题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格尔木市地处柴达木盆地(图1),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2-5月经常受到来自盆地西部或西北部沙尘暴的侵袭。2018年2月5-8日,格尔木市受到一次来自西部的冷锋影响,伴有强沙尘暴并带来降雪。植被覆盖度(FVC)是指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AQI是空气质量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图2示意此次冷锋过境引发的格尔木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化。(1)说明格尔木市2-5月经常受到来自柴达木盆地西部或西北部沙尘暴侵袭的自然原因。(2)据图2绘制6日时格尔木市附近的冷锋剖面示意图,在图中标注冷、暖气团名称(用文字)及其运动方向(用箭头)、降水区域(用斜线)。(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3)说明7-8日格尔木市空气污染状况的变化并推测原因。(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3题。1.该公路位于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2018年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4—6题。4.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5.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6.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8年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7—8题。7.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8.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9—10题。9.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内蒙古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11.(2019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1 图2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1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14.(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km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15.(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考点冲关1.B2.A【分析】1.据图,可以得知,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大致是南部深,北部浅,纬度和太阳辐射因素排除。该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降水在流域的南北差异非常小,故C错误。石羊河流域南部为祁连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冻土深度大,B正确。故选B。2.蒸发和降水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条件影响冻土的冻结,水分条件越好越容易冻结,冻土深度加大,说明气温变低,蒸发减弱,故A对,冻土深度增加,说明土壤水分增加,说明降水增多,B错;植被破坏导致热量更容易向地下传导,故C错;人类活动一般会向地下传导更多热量,故D错。故选A。【点睛】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的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特征的影响因素。3.D4.C5.C【分析】3.读左上图可知,民勤站点靠近两大沙漠,且位于偏西风的迎风坡,最易发生沙尘暴现象;乌鞘岭位于背风坡,受山脉阻挡,发生沙尘暴概率小。因此推测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多和最少的站点分别是民勤和乌鞘岭,故D正确,A、B、C错误。4.分析材料可知,出现沙尘暴时,一般相对湿度较小,平均风速较大,地—气温差较大(即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构不稳定,对流运动显著)。结合图表可知,最易产生沙尘暴的时段是13:00—17:00,故C正确,A、B、D错误。5.地—气温差为正值,空气层结构不稳定,对流运动显著,易发生沙尘暴现象;反之,沙尘暴现象不易发生。当地秋季近地面地—气温差为负值时,空气层结构稳定,沙尘暴发生频次少。故C正确,A、B、D错误。6.C7.D8.C【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交通建设的影响、风向的判断。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6.设计防风明洞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大风,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常年盛行偏北风,将采光空洞设计在南侧墙体上,能够避免大风通过采光孔进入防风明洞,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C正确;地形起伏变化并不影响采光孔所在的方位,A错误;采光孔没有增加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功能,反而可能降低稳定性,B错误;采光孔利于热量的交换,不利于保持洞内环境温度,D错误。7.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百里风区北侧是一个北高南低的山谷,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偏北风从该山谷南下,依然为偏北风,因此百里风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D正确,A、B、C错误。8.达坂城附近的铁路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且其走向与该处山谷走向一直,与经过该山谷的风向基本一致,修建防风明洞起不到抵御大风的作用,C正确,D错误。风力强劲反而应该修建防风明洞,A错误;地起伏大与是否修建防风明洞关系不大,B错误。9.C10.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陆地水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风力地貌形成达到因素。9.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地表径流补给少;根据图2判断,该湖泊湖水不结冰,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不断增加,说明有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土壤含水量稳定,说明有稳定补给水源,应是地下水补给.图中有断层分布,湖水主要补给水源为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水温高是来自地下热能。因此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根据分析,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充足,便于风力堆积形成沙山。根据材料,沙山内部湿度较大,沙粒粘稠,固定性增强。顶部附近植物较多且根系发达,利于沙丘固定。植被阻挡,促使沙粒沉积堆高,沙山内部湿度大,利于植被生长,形成众多200-300米的沙山,据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图像信息的判读能力,其中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殊区域湖泊的补给方式进行判断;第二题考查风力地貌的成因。11.B12.A13.D【分析】11.根据材料,寒冬采冰储藏待到来年夏季售卖使用,因此,冰是用于夏季对付酷热的,选项中,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最合适,B对。区域降水很少,不适宜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A错。冰川是较难以利用淡水资源,不能缓解用水紧张状况,C错。新疆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不需要纳凉,D错。故选B。12.从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可以看到,该地有国道经过,吉尔格郎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水质较好、运输便利,A对。新疆河流一般水量较小,B错。属于内流河,流量小,水流缓慢、透明度高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采冰主要是夏季到市场上出售,交通的方便是主要因素,河道较浅易于开采是次要原因,D错。故选A。13.采冰规模越来越小不外乎因气温升高,冰的来源减少,①对。降水没有明显变化,②错。与发现新的采冰区无关,③错。机器可以制冰不必采冰储存,④对。河流水质污染加剧,冰的质量下降,这都导致采冰规模减小,⑤对。综合考虑,D对。故选D。14.D15.C16.D【分析】14.从材料可知,苏木吉林湖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到80毫米,降水很少,A错误;苏木吉林湖地区降水稀少,积雪融水极少,B错误;从苏木吉林湖所在地区的纬度和周围地形可知,海拔低,当地没有冰川发育,C错误;从图中可知,苏木吉林湖补给比较稳定,而地下水是河流稳定的补给水源,D正确。故选D。15.“年降水量约40-80mm,蒸发量达到3000mm”说明苏木吉林湖夏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A错误;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错误;从图中可知,该地区有些时候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有些时候排泄量大于补给量,计算图中数据可知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C正确;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故排泄方式主要是蒸发,D错误。故选C。16.苏木吉林湖区和巴丹吉林沙漠海拔高低相差不大,对蒸发量影响差异不大,A错误;从材料可知,苏木吉林湖降水稀少,B错误;该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植被稀少,C错误;从材料可知,苏木吉林湖周围有高大沙山环绕,受此影响,风速减少,蒸发量的大小和风速有关,D正确。故选D。17.A18.C【分析】17.读图分析,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处高原地区,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夏季风很难到达此处,排除BC;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此地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盛行西风,盛行西风将大西洋上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A正确;北冰洋距离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排除D;故选A。18.图示区域泥石流高发区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落差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更容易形成泥石流,C正确;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A错误;与泥石流低发区相比,冰川相对较少,B错误;与泥石流低发区相比,昼夜温差不算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能够读图定位,然后读图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青藏高原水汽来源和泥石流产生的原因19.C20.B【分析】19.据材料可知,藏文化色彩纹样基因库是对田野中的植物的自然色彩进行调查、采样研究创立的,有1400多种颜色、24000余种版权纹样,主要影响的是西藏的手工纺织业,故C正确。20.要充分发挥藏文化色彩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就要发展相关的系列产业,通过创意设计、加工、制作等手段,把文化色彩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所以要加大设计创意,故B正确。21.A22.D【解析】21.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青藏高原腹地,冰川广布,河流补给形式主要是冰川融水,选项A正确;地下水、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选项B、C、D错误。22.三江源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环境敏感,缺乏自然降解能力,自我修复非常困难,属于垃圾存留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项A错误;该地缺乏便利的交通运输,垃圾一旦被丢弃至此,便被长久封冻,不断积累,选项B错误;三江源地区牧民居住分散,每户之间相距数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加上游牧,垃圾集中处理格外艰难,属于垃圾存留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项C错误;人类活动如登山爱好者和游客增多,制造并留下大量垃圾,是形成世界最高垃圾场的根本原因,选项D正确。23.AB24.AC【分析】23.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氧气含量低,A对。由于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且多大风,B对。纬度较高,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没有太阳直射,C错。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出现,且地势起伏大,不易发生洪涝,D错。故选AB。24.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可以了解冰川变化状况,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对。青藏高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错。有利于获得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等数据,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资料,C对。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错。故选AC。25.(1)盆地西部和西北部多荒漠(或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多砂质物);2-5月地表干燥,易起沙尘;2-5月多盛行西风(或西北风)。(2)气团名称、气团运动方向、降水区域、锋面与格尔木的相对位置(格尔木位于冷气团的非降水区)。(3)污染迅速减轻;原因:风力减弱;降水天气导致污染物大量沉降。【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境内辖区地形复杂,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盆地西部和西北部多荒漠,地表植被稀少,多沙源物质,2-5月地表干燥,盛行西北风,易形成沙尘天气。(2)结合学过的知识,绘制冷锋过境的示意图,冷气团自西向东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区位于冷气团一侧,在锋后,格尔木位于冷气团的非降水区。(3)据图可知,6-7日随着冷锋过境空气质量指数达最大值,空气污染状况最严重,7-8日污染迅速减轻,主要是因为冷锋过境后风力减弱,降水天气导致污染物大量沉降,空气质量转好。直通高考【答案】1.D2.B3.D【解析】1.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3.由前面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答案】4.C5.D6.B【解析】4.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拉萨位于成都西侧,且两地的纬度差异较小,因此拉萨的日出较成都晚;成都纬度高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长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成都的昼长短于拉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故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成都,B错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而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D错误。故选C。5.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西北向东南流,B错误;图示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自然景观以高寒草甸为主,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正确。故选D。6.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图示地区多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能够消除灾害的影响,②错误。故选B。【答案】7.A8.C【解析】7.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观察不到图示景观。故选A。8.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带。故选C。【点睛】本题组考查学生区域综合能力,判断出云杉林是天山谷地降水多而形成的,再根据图示信息及问题解答即可。【答案】9.A10.B【解析】9.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故选A。10.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离海洋远,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以草原为主,且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不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故选B。11.【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以贺兰山的地貌情况、旅游、以及宁夏为背景的生态移民问题,考查学生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12.【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解析】(1)解答此题首先需要从图中判断出该河流域的降水分布特点,北部支流多,降水多,冰雪融水多;然后结合该地所在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