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9山地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19山地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19山地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19山地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19山地的形成-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9山地的形成考点热度★★★★☆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③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特别提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②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3.火山(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2)组成eq\b\lc\{\rc\(\a\vs4\al\co1(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考向一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测定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背斜顶部受侵蚀,向斜顶部受沉积 B.背斜顶部受沉积,向斜顶部受侵蚀C.背斜、向斜顶部均受沉积 D.背斜、向斜顶部均受侵蚀3.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持续抬升,则图示区域最可能演变为()A.底部平展的槽谷 B.顶平身陡的方山C.宽广低浅的湖泊 D.沟壑纵横的台地【答案】1.C2.D3.B【解析】1.根据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该地最先发生沉积岩层的挤压,产生褶皱④;后岩层受张力作用,出现断层①;随地壳抬升,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平坦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在侵蚀面上堆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熔穿沉积岩和砂砾石层,喷出地面在砂砾石层上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③,C正确。故选C。2.因砂砾石层的下界为褶皱和断层,形成初期地表起伏较大,但后期形成相对平坦而广阔的地面,基岩侵蚀面下无其他沉积岩层,说明背斜和向斜顶部均受到侵蚀形成平整侵蚀面。D正确,ABC错误。故选D。3.如果未来一段时期气候暖湿,地壳持续抬升,则地面整体要受到流水等外力作用的侵蚀,但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所以玄武岩台地不易被外力侵蚀,对下部岩层起到保护作用,玄武岩没有覆盖的区域侵蚀加剧,地面逐渐下蚀,从而使玄武岩台地保留下来形成顶部平整、四壁陡峭的方山,B正确。故选B。【点睛】一般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可以破坏先形成的地质构造,先形成的地质构造不能破坏后形成的地质构造。考向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地层②的岩石是变质作用形成 B.③④均为岩浆岩C.⑤地花岗岩可作为优质石材 D.岩层⑥的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2.图中区域()A.a处适宜开凿隧道 B.b处的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C.c处有河流经过,适宜建坝蓄水 D.d处是良好的储水结构3.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分布区是()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 B.奇峰林立,地表崎岖云贵高原C.冰川广布,河流众多青藏高原 D.黑土覆盖,土壤肥沃东北平原【答案】1.D2.A3.B【解析】1.据图例信息可知,地层②的岩石是沉积岩,是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故A错。据图可知③是变质岩,④为岩浆岩,故B错。⑤是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不是花岗岩,故C错。岩层⑥是沉积岩,岩石中可能存在化石,故D正确。2.据图可知a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是天然的拱形,适宜开凿隧道,工程难度小,故A正确。b处是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的火山,故B错。c处岩层有断层,地壳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故C错。d处是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强,不是良好的储水结构,故D错。故选A。3.d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溶解于水形成的,在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溶蚀地貌最为典型,故B正确,排除ACD。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正确的是()A.②晚于⑥ B.③晚于① C.⑤晚于④ D.①晚于⑤2.有关a、b、c、d地地貌特征及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地为背斜山,受外力作用常常会形成谷地B.图中b地为火山,地表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C.图中c地为河谷,河流水量大,可建坝发电D.图中d地山高谷深,地表河网密布下图是某区琥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甲处地质构造是()A.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B.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C.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D.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4.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A.气候异常 B.洪涝灾害 C.地壳下沉 D.山体滑坡5.丙处岩浆岩()A.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 B.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C.属丁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 D.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小明爷爷家在江南,他有一个烦恼,自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小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爷爷家住在下图中的甲处,甲处的海拔110米,承压水位海拔111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顶部海拔95米,底部海拔92米。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小明爷爷家水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的类型属于承压 B.井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C.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 D.井水的更新周期较短7.从地质构造和地貌分析,甲处是()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背斜谷8.为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小明准备在原有井的基础上继续凿井,则该井()A.井深至少18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 B.井深至少18米,井口不用加高C.井深至少15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 D.井深至少15米,井口不用加高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10.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A.a B.b C.c D.d岩溶湿地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类型,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署(EPA)将其定义为:岩溶湿地属于地下水湿地系统的一种,与其所在地地表水存在与否无关,其内通常发育有溶洞或地下河。下图为我国某地岩溶湿地水文系统结构及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岩溶湿地广泛分布于我国A.三江平原 B.伊犁河谷C.云贵高原 D.三江源区12.该岩溶湿地最可能位于A.背斜顶部 B.向斜槽部C.背斜两翼 D.向斜两翼13.该湿地主要补给水源为岩溶地下水,该岩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是图中A.大气降水 B.南北两侧裸露碳酸盐岩C.中部湿地 D.中间第四系黏土含水层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一岩层(甲)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属于背斜地貌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要在200米高度利用甲岩层开凿一隧道,较合理的位置是()A.a B.b C.c D.d“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左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右图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新疆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 B.冰川侵蚀强烈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流水侵蚀强烈17.“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A.沉积岩层 B.变质岩层 C.侵入岩层 D.喷出岩层18.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图中甲处是很好的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 C.铁矿带 D.储气构造20.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A. B.C. D.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C.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2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之间有断层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2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2019年江苏卷)图1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题。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2017年天津卷)读图,回答第7题。7.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9.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2016年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10题。10.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2016年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1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 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考点冲关1.C2.A【解析】1.据图可知,地层②⑥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岩层⑥位于②岩层之上,②早于⑥形成,A项错误。③位于①之下,都是沉积岩,下层的岩层早于上层,B错误。从图可知,④是岩浆喷发冷却凝固而成的岩浆岩,该岩层形成后,外力沉积形成①,后来岩浆再次喷发,喷出地表,穿透①,说明⑤晚于④,C正确。①早于⑤形成,D错误。故选C。2.由图可知,图中a地为背斜山,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A正确。图中b地为火山,地表由坚硬的玄武岩组成,B错误。图中c地为河谷,河流水量大,但由于是断裂带,不可建坝发电,C错误。图中d地是喀斯特地形,难以储存地表水,下渗多,地下河广布。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实践应用,主要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3.B4.C5.C【解析】【分析】3.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因此甲处地质构造是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B正确;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与图中信息不符,A错误;张裂作用下不会导致岩层弯曲变形,不会形成的向斜和背斜,C、D错误。故选B。4.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乙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发生在地表低处,图中显示,乙沉积层较厚,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地壳下沉明显,C符合题意;乙沉积层有没有信息表明形成过程中气候异常、洪涝灾害,排除A、B;由于沉积作用发生于地表地势低平之处,因此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C。5.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形成了明显的锥形地貌,应为火山地貌,岩浆喷发才能形成火山地貌,因此丙处岩浆岩属于喷出岩,不属于侵入岩,A、B错误;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位于乙沉积层之下,应形成比乙岩层早,根据形态判断,丁属于侵入岩,丁岩石侵入到乙岩层之中,表明丁形成比乙沉积岩晚,由此判断,丙处岩浆岩形成比丁形成更早,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6.D7.B8.A【解析】6.有图可知,一共有三种形式的水井,自流井、承压井和潜水井。潜水井是利用潜水,而承压井和自流井是利用承压水。自流井,因为承受压力,所以可以顺压力方向进行自流。由材料可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可以判断井水类型为潜水井,A错误。潜水接受地表水和一部分地下水的补给,因此极易受到地表径流的影响,因为潜水容易受阴雨天气以及地表水的影响,处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所以接受补给的面积较大,更新速度快,更新的时间短,正确答案选D,井水的补给以地下水力主,而承压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B错误,只有自流井的井水有时会出地面,C错误。故选D。7.从图中可以看出,盐城的弯曲方向是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地貌形态为谷地,因此整体来说是向斜谷并未发生任何地形倒置现象,而是保持原来的形态,因此正确答案选B。8.该井水类型为潜水井,抽取的是潜水,因此想変改要井水时滩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便的异味的情况,需要改变井水类型,将其变成承压水。因此需要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由材料可知,甲处的海拔110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底海拔92米,因此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还需更再向下挖18米,凿穿之后,该井水型便成了承压井,但是因为承压井受到水压的影向,水从高压流向低压达到平衡,甲处的海拔110米,但是低于承压水位海拔111米,为防止自流出井,要井口加高1米,故选A。【点睛】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9.C10.A【解析】9.图甲中A处的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A、B错。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处地貌是两河的分水岭,即山地,故图中A处地形为向斜山,C对。D错。故选C。10.若图甲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则该处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图乙中根据箭头方向,a外力作用形成,是沉积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最有可能为图乙中的a,A对。b与a可以相互转化,b是变质岩,d是岩浆,c是岩浆岩,B、C、D错。故选A。【点睛】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水向低处流,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貌是山岭。外力作用形成,是沉积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11.C12.B13.B【解析】【分析】11.根据定义可知,岩溶湿地发育于可溶性岩石分布区,故岩溶湿地广泛分布区可溶性岩石广布,四个选项中只有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广布。C正确。故选C。12.根据图示地下水的流向及图示区域多泉可以判断,该岩溶湿地最可能位于向斜槽部,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槽部压力大,有助于泉的出现。B正确。故选B。13.该题问的是补给区,A错;南北两侧裸露碳酸盐岩为可溶性岩石,易发育溶蚀裂隙,有利于雨水沿裂隙下渗到岩溶层,B对;湿地发育在黏土层上,黏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C、D错。故选B。14.C15.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看图依据岩层的的弯曲判断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此题难度大。14.由图可知,岩层向上拱,为背斜,岩层向下弯,为向斜。根据题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所以需要把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线向上平移,然后点与点的连线,看出岩层的弯曲形态(如图)。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对应图中的②④,C正确;①③对应地下岩层向下凹陷,应该是向斜地质构造,ABD错误。故选C。

15.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地质构造,主要是因为背斜岩层成拱形,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不易积水。结合地下岩层弯曲形态可知,a是背斜,但甲岩层大部分在200米以下,A错误;b是向斜,修建隧道容易积水,B错误;c是背斜,且甲岩层位于200米以上,适合修建隧道,C正确;d是向斜,不适合修建隧道,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构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一、利用背斜找油气依据:背斜岩层封闭,常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应用:利用背斜找油。天然气密度小,分布在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二、利用向斜构造找地下水依据: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应用: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可在向斜槽部打井。三、利用断层找水依据: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所以断层线附近容易形成泉水。应用:利用断层找水。四、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依据:断层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裂活动破坏工程,会产生地震、滑坡和渗漏等不良后果,也会造成建筑物塌陷。应用:水利(如水库)、交通(如铁路、机场、隧道)等工程建设要绕开断层带或采取加固措施。16.C17.A18.D【解析】【分析】16.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在结合图示可知泥火山多分布在天山和断层附近,说明是泥浆和气体沿着岩层的破碎断裂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因此C选项正确。17.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喷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说明泥浆中含有油气,这只能在沉积岩层环境才能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18.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独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沉积岩层中的粘稠泥浆从天山背斜岩层和断裂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的主要地质过程是地壳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岩层,超过岩层的承压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就岩层背斜顶部和断层的破裂地带喷出,然后泥浆慢慢堆积形成的。符合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为D选项。19.A20.C【解析】【分析】19.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对。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排除。20.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排除BD;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选C。21.C22.D23.B【解析】【分析】21.结合图示冷气团移动方向是后退,可知图示锋面由甲向乙移动,即暖气团推动冷气团移动,是暖锋,A、B错误。乙地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气压将下降,C正确,D错误。故选C。22.根据岩层和地表形态判断,丙、丁之间岩层没有错动,无断层,A错误;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地貌是山谷,是背斜成谷,B错误;丙地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山地,C错误;图示地区岩层发生弯曲,地质构造为褶皱,D正确。故选D。23.乙地为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影响,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其他三地位于向斜的槽部,岩石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故选B。直通高考【答案】1.D2.C【解析】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1.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D正确。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故选D。2.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