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热度★★★☆☆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图文拓展]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大气中的氮、氧主要来自生物作用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2.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等因素的变化,并将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要素相互作用气候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文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生物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低点,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70℃。左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吐鲁番地区传统晾制葡萄的荫房”,其晾制出的葡萄干可口甘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盆地周边地区相比,火焰山夏季气温最高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2.荫房墙壁设计的主要作用是()①利于通风②便于水汽进入③避免太阳直接照射④缩小内外温差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1.C2.A【解析】1.与盆地周边地区相比,火焰山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都相近,差异不大,ABD错误。夏季气温最高的主导因素是火焰山位于盆地最低点,海拔低,热量集聚不易扩散,是地形原因,C正确。故选C。2.荫房主要用于葡萄干燥脱水,四壁有孔洞,①利于通风,加快蒸发;屋顶封闭,③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影响糖分和质量。①③正确,A正确。葡萄脱水,不需要②水汽进入;④缩小内外温差对葡萄脱水影响不大,不是主要目的,②④错误。故选A。考向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位于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岛拥有世界最大珊瑚礁,生活着成群的海鸟。19世纪老鼠被带至该群岛的部分岛屿,其中鼠患严重的岛屿珊瑚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科研人员发现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2.5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导致鼠患岛的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老鼠啃噬珊瑚礁 B.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C.老鼠导致鸟类大量减少 D.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2.恢复鼠患岛上含氮量的措施是A.植树造林 B.从邻岛引进鸟粪C.加强鸟类的监测 D.大规模灭鼠【答案】1.C2.D【解析】【分析】本题以珊瑚礁为背景,考查珊瑚礁遭受破坏的原因以及生态恢复的措施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根据材料“无鼠岛生态系统的含氮量是鼠患岛的2.5倍”分析可知,鼠患岛的老鼠使海鸟大量减少,其海鸟粪便相应减少,最终导致鼠患岛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而老鼠啃噬珊瑚礁;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正确,ABD错误。2.根据上题分析,鼠患是导致鼠患岛含氮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恢复鼠患岛的含氮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灭鼠。而植树造林、从邻岛引进鸟粪、加强鸟类的监测,并不能有效恢复鼠患岛含氮量。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要理清鼠患岛的含氮量为什么会减少。其中,找到鸟粪与含氮量的关系是本题组解题的关键之处。双峰林场位于张广才岭东南坡海拔1200米处,北高南低。这里雪期长达7个月,每年冬季,蓬松的新雪在屋顶和物品上堆积,形成了深达2米的积雪,景观奇特,被称为“中国第一雪乡”。下图示意“双峰林场位置及冬季雪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双峰林场积雪深厚的主要原因有①位于山地背风坡,风速小②位于冬季迎风坡,多地形雨③纬度高,冬季气温低④靠近河流,水汽充足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近年来,人们发现双峰林场北部的房屋积雪比之前薄,原因可能是A.蒙古高压变弱 B.全球气候变暖C.周边森林破坏 D.大气污染加剧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下左图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右图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完成下列各题。3.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A.T1~T2时段 B.T2~T3时段 C.T3~T4时段 D.T4~T1时段4.“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岩石风化物),影响“月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6.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7.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8.下图是东非高原某地景观图,高大粗壮的猴面包树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完成下题。猴面包树反映当地具有的环境特征是A.全年干旱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C.干季湿季分明 D.终年高温多雨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A.塔里木盆地 B.天山山地C.阿尔泰山地 D.准噶尔盆地10.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A.太阳辐射强弱 B.气温高低C.降水多少 D.风速大小11.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台湾日月潭 B.江西鄱阳湖C.云南滇池 D.新疆博斯腾湖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A.沙漠广布 B.森林覆盖率低C.全年气候干旱 D.河湖众多13.“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 D.防御冬季的风沙14.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A.11~12月 B.7~8月C.4~5月 D.1~2月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气象观测点分布,其中民勤地区处于沙漠戈壁干旱区,凉州地区处于绿洲区,永昌地区和古浪地区处于山区,天祝地区处于祁连山高寒山区。通过气象观测点研究发现,古浪地区气象观测点冬春季积雪深度最大。受气温变化影响,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春季积雪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推测夜间降温最慢的观测点所处的地区是()A.永昌 B.天祝 C.民勤 D.凉州16.研究发现古浪地区的积雪深度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植被 C.地形 D.土壤17.下列能反映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是()A.高山冰雪融水增加 B.土地盐碱化威胁加剧C.春小麦可种植范围缩小 D.旱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8.该湖泊沼泽地()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19.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①气温②湿度③成土母质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表1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下列各题。20.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内蒙古 B.新疆 C.贵州 D.西藏21.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A.年均温相对较高 B.降水量最少 C.植被覆盖率低 D.有机质分解慢22.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题。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5.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6—8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6.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8.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9.(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10.(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11.(2019年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1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参考答案考点冲关1.A2.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冬季盛行西北风,双峰林场位于张广才岭东南坡,位于山地背风坡,风速小,有利于积雪。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位于背风坡,水汽影响小。故选A。2.蒙古高压变弱,风力减少,积雪增厚。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影响北部的房屋积雪。周边森林破坏,风力增大,将积雪吹掉,积雪变薄。大气污染对积雪影响小。故选C。3.A4.D【解析】3.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T2时段),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图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T2时段,A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4.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使岩石被风化成颗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所以选D。5.A6.B7.C【解析】5.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6.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故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7.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C对。8.C【解析】高大粗壮的猴面包树能储存水份,适应环境变化。猴面包树存储水分,反映当地具有的环境特征是干季湿季分明,雨季存储水分,旱季使用,C对。全年干旱少雨无法存储水分,A错。东非方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雨热同期,B错。终年高温多雨不需要存储水分,D错。9.A10.C11.D【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9.由题意可知,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气温最高,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蒸发能力均值最高,A正确。10.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西北最多,往南往东递减最少,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AB错误。西北部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多,与实际蒸发总量格局基本一致,故可以判断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降水多少,C正确。风力无法判断。11.湖泊水源充足,故实际蒸发量就是蒸发能力,蒸发能力主要受气温影响,新疆博斯腾湖纬度最高,冬季寒冷,气温最低,实际蒸发量最小,D正确。【点睛】蒸发量和降水量总体来说应该是平衡的,蒸发量是指自由水面蒸发量,是由蒸发皿测出来的;而降水量则是实际降水量,因此蒸发量要比降水量大,蒸发量与风力,气温和太阳辐射关系比较大.12.B13.A14.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2.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错;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错。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错。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正确。13.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越厚墙体坚固,稳定性好。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D错。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正确。14.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正确。15.D16.C17.B【解析】15.从材料得知,永昌、古浪、天祝均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较快,夜晚气温较低,排除ABC。凉州位于较低海拔绿洲区,植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夜间降温最慢,气温较高,D正确。16.根据图示,南部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较充足。天祝光照最多,故光照不是古浪积雪厚度最大的原因,A不选。图示区域植被覆盖最多的是绿洲,气候较温和,积雪较薄。古浪、永昌、天祝均在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积雪较厚。古浪南部是山脊,山脊的积雪滑落在山谷堆积,古浪位于山谷,所以积雪深度最厚,C正确。土壤状况对积雪深度影响较小,D错误。17.根据材料得知,区域内冬春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量减少,那么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A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加剧,B正确。气候变暖,积温升高,适宜种植春小麦的范围扩大,C错误。区域总水量减少,旱灾发生的频率增加,D错误。【点睛】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的因素:(1)水汽多少。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2)云层厚度。云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3)空气密度。空气密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大气逆辐射与大气层垂直分布有关。18.C19.A【解析】18.结合图中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可读出,甲处等值线向外弯曲,则其厚度为2.0~2.5,乙处等值线向内弯曲,其厚度为2.5~3.0,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19.由材料可知,有机土是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形成的,说明影响因素是湿度;由材料可知因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影响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是气温,据此,湿度、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选A正确。【点睛】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b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20.A21.D【解析】20.由材料可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判断,该地应位于内蒙古地区,故选A。21.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故选D。22.(1)杨家沟水土流失较少,原因: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水较少。董庄沟水土流失较大,原因:董庄沟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大。(2)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近乎为零。原因:在降水方面,年降水量较少。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在蒸发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早,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3)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三角洲面积萎缩;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详解】(1)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森林条件下径流量较小,杨家沟以人工植树造林为主,判断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少,董庄沟自然植被条件下,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大。(2)从图中可以看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近乎为零。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另一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早,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故径流量小。(3)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三角洲面积萎缩;径流量近乎为零,入黄河水量减少,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直通高考【答案】1.C【解析】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选C。【答案】2.C3.D4.C【解析】2.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故选C。3.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4.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答案】5.D【解析】5.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答案】6.A7.D8.D【解析】6.表格数据显示,2009—2013年植株数量中灌木植物未变而草本植物增多,即植株数量总体增加;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是总体提高。综合来看,植株密度增加。7.表格显示,2009—2013年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即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8.表格数据显示,草本植物不论是数量还是地上、地下生物量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地上与地下草本植物的“疯”长,种群生存斗争将会压缩灌木的生存空间,尤其地下灌木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导致地上灌木数量的减少。由此选D。9.【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