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喜看稻菽千重浪》-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第4.1课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培养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把握文体特点;2.鉴赏通讯的人物形象;3.掌握新闻特点1.把握人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一)作家作品
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曾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2、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他获得了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二)时代背景
写作背景
本文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记者写的一篇报道他先进事迹的通讯报告。
一、文本初探: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阅读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思考: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3、阅读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思考: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抱怎样的态度的?
4、阅读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思考:这一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的?
5、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6、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二、本篇人物通讯的写作特色
(一)、巧设小标题
本文有四个小标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再退却,
小标题的使用对文章的写作有什么作用?
(二)、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1、细节描写(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细节描写的作用:
2、具体、典型的事例
3、具体翔实的数字
三、本文的人文主题:
人物通讯的基本知识
1、含义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写人为主,即使写事也围绕人来写),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2、人物通讯中人物的特点: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②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③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④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组A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田埂(gěng)贬斥(biǎn)饥馑(jǐn)颁发
B.淤泥(yū)花蕊(lěi)山麓(lù)撼卫
C.籼稻(shān)稻菽(shū)蕴藏(yùn)签署
D.分蘖(niè)一蔸(dōu)掖着(yè)陨落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辍学/阔绰纯粹/猝然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拘泥/忸怩拗断/执拗
C.悭吝/纤维炮制/庖厨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狙击/诅咒屏气/屏除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一个月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李艳梅的同桌张海潮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李艳梅意味深长地劝告他。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她说:“你想干什么?"——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在选择到哪个窗口办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昧,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他在信中用平和的语气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至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他进而写道,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很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袁隆平就这样以事实来捍卫科学的原则。
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1993年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了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玉米稻"有这么个来历:某农学院用幼芽浸泡法将玉米的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育成了具有某些玉米特征特性的玉米稻,取名“遗传工程稻”。然而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为此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
6.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对此,袁隆平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回答。
7.袁隆平反对大面积种植命名为“遗传工程稻”的水稻,他的理由是什么?
8.从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9.上面两个文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题组C培优拔尖练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以罕见的体量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在社论“中国的复兴"中称赞我国水稻研究,业内人士已不怀疑这样的论断: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如何走向卓越?
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1994年,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回国同样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在近代绿色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另一个例子是最近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不过,这一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
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26日凌晨1点,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在线长文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将为开展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足够的基因来源和育种亲本精确选择的遗传信息,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摘编自《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2018年4月29日)
材料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绿色超级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博士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籼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籼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命名至今。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他们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2018年5月17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11.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决心投入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
D.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的课题。
13.为什么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4.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
15.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报道写一则标题,不超过35字。
新华社长沙11月3日电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在发布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长期目标就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袁隆平希望能够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第4.1课喜看稻菽千重浪答案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培养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把握文体特点;2.鉴赏通讯的人物形象;3.掌握新闻特点1.把握人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一)作家作品
1、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曾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20余部作品。
2、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他获得了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二)时代背景
写作背景
本文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记者写的一篇报道他先进事迹的通讯报告。
一、文本初探: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引用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的好处是以凝练精辟的诗句概括整篇文章,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可以彰显作者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2、阅读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思考: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3、阅读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思考: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抱怎样的态度的?
面对贬斥杂交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4、阅读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思考:这一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的?
①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5、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6、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本篇人物通讯的写作特色
(一)、巧设小标题
本文有四个小标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饥饿的威胁再退却,
小标题的使用对文章的写作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从全文来说,在四个部分之间,作者有的地方用了过渡句,使得两个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熨帖自然。
小标题的使用,不仅使得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叙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
(二)、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1、细节描写(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子: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就精彩的细节描写充分地表现了袁隆平工作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
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1)、刻画人物性格(2)、丰满人物形象(3)、烘托故事情节
(4)、丰富作品内涵(5)、增强文章表现力(6)、深化社会主题等
2、具体、典型的事例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3、具体翔实的数字
例:“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添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数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真实性)
三、本文的人文主题: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热爱劳动的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人物通讯的基本知识
1、含义
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中心报道对象(写人为主,即使写事也围绕人来写),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
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
2、人物通讯中人物的特点: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②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③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④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组A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田埂(gěng)贬斥(biǎn)饥馑(jǐn)颁发
B.淤泥(yū)花蕊(lěi)山麓(lù)撼卫
C.籼稻(shān)稻菽(shū)蕴藏(yùn)签署
D.分蘖(niè)一蔸(dōu)掖着(yè)陨落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辍学/阔绰纯粹/猝然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拘泥/忸怩拗断/执拗
C.悭吝/纤维炮制/庖厨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狙击/诅咒屏气/屏除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缓解压力,尽快消除心理阴影。”——复读生小明在高考前一个月到心理学家张教授那里咨询。
B.“‘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李艳梅的同桌张海潮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李艳梅意味深长地劝告他。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D.银行大厅营业员对她说:“你想干什么?”——李蕾周末去银行营业厅取学费,正在选择到哪个窗口办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日的山林是美妙的,漫山的红叶在秋风中翩然起舞,这姹紫嫣红的美景,让人沉醉,更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词客感慨唏嘘。
②老张这个古玩爱好者,把多年来收集的盆盆罐罐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到来,他总是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
③自提出要在5年内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的目标以来,中国移动支付取得快速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干”字当头,强化担当精神,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山芋。
⑤这部作品,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百读不厌。
⑥面对银行的霸王条款,黄女士拒绝归还1500元,这令不少网友感到大快人心,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黄女士执行还款。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昧,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1.A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
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
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A项,chuò,cuì/cù,qiào/ké;
B项,cì/chì,nì/ní,ǎo/niù;
C项,qiān/xiān,páo,pí/bì;
D项,jī/jí,jū/zǔ,bǐng。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语言不得体的常见现象。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A项,垂询:垂问。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用在此处,谦敬失当;
C项,“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此处应用书面语;
D项,“你想干什么”不礼貌,营业人员称呼顾客时一般要用“您”,可以说“您想办理什么业务”。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语境是说漫山的红叶,不合语境。
②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语境是人物对古董比较专研,望文生义。
③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使用正确。
④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使用正确。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形容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使用正确。
⑥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语境说的是黄女士和银行发生的矛盾,不合语境。故选A。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语言简洁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故选C。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他在信中用平和的语气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至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他进而写道,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很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袁隆平就这样以事实来捍卫科学的原则。
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1993年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了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玉米稻"有这么个来历:某农学院用幼芽浸泡法将玉米的DNA片段成功地导入了水稻,育成了具有某些玉米特征特性的玉米稻,取名“遗传工程稻”。然而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为此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湖南省农业厅以最快速度向全省有关部门发函,转发了袁隆平的这篇文章,及时避免了湖南农业生产的大滑坡,稳住了湖南的粮食总产量。
6.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对此,袁隆平是怎样反驳的?请简要回答。
7.袁隆平反对大面积种植命名为“遗传工程稻”的水稻,他的理由是什么?
8.从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
9.上面两个文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6.①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②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③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7.①这种稻本身存在诸多缺点。(或答“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②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或答:没有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8.做事严谨,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办事的科学家。9.对比的写法。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设题的区域,在第一段;然后找到袁隆平反驳“杂交稻是‘三不稻’"这一说法的内容。
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可知,1992年袁隆平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科学证明了自己的言论。
如“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如“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如“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
据此概括即可。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二段。
然后筛选相关信息。如“然而玉米稻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株叶形态不好,植株松散,叶片宽长而披,不仅造成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良,降低群体的光合效率,还严重限制了有效穗数的提高,实际产量并不高”,这说明这种稻本身存在很多缺点;
如“郑重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这说明要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形象的能力。
如第一段当有人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的时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可见他做事严谨,实事求是。
如第二段面对湖南农村部分地区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袁隆平认为“应该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示范,待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可以看出他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办事。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如第一段先说“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之后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袁隆平用事实驳斥对方;
如第二段“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袁隆平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面对湖南农村部分地区发生的盲目大面积推广未经品种审定的玉米稻的现象,袁隆平“撰文《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郑重建议……”;
由此可知,两个文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贬斥杂交水稻的人他用科学事实论证来辩驳对方,对盲目冒进的做法同样也力排众议。
题组C培优拔尖练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以罕见的体量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在社论“中国的复兴"中称赞我国水稻研究,业内人士已不怀疑这样的论断: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如何走向卓越?
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1994年,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回国同样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在近代绿色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另一个例子是最近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不过,这一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
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26日凌晨1点,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在线长文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将为开展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足够的基因来源和育种亲本精确选择的遗传信息,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摘编自《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2018年4月29日)
材料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绿色超级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博士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籼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籼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命名至今。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他们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2018年5月17日)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11.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决心投入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电商平台客户数据保密及隐私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农业产业化合同管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广告终端设备投放与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环保抵押贷款合同范本分享3篇
- 二零二五版一期临床试验统计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辣椒种植与冷链物流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餐厅智能点餐系统维护与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企业承包经营与品牌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签约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汽车电池购销合同样本3篇
-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 中介费合同范本(2025年)
- 《kdigo专家共识:补体系统在肾脏疾病的作用》解读
- 生产调度员岗位面试题及答案(经典版)
- 【物 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人教版
-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 电力行业 电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通信工程单位劳动合同
- 查对制度 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猪肉市场销售规模及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