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小说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东专版)
专题十三小说解析版
【真题】
(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病人的健康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①家庭医生伯尼向卡洛斯和罗莎发出警告,不能让他们的妈妈知道任何令人不安的消息,以免加重她的病情。兄妹俩决定对妈妈隐瞒弟弟车祸去世的事实。
②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妈妈必须理解,现在时代不同了,工厂才不会考虑人的情感,不过阿莱会想方设法在年中的时候挤出一礼拜的假期。世界变得疯狂,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干什么都没空。"
③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阿莱很喜欢累西腓,他说起港口、卖鹦鹉的小贩、冷饮的味道……妈妈要求看看信封,又说应该把邮票送给邻居家的小孩。
④过了一天妈妈叫来罗莎,口述给阿莱的回信,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休假,旅费会不会很贵。她讲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告诉他卡洛斯刚刚升了职,罗莎的一个学钢琴的学生获了奖。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
⑤每件事都不容易,因为在那个时期妈妈的血压又升高了,家里人开始怀疑会不会有什么下意识的影响,在每个人的举动中流露了什么。然而不大可能,因为一开始的确是硬装出笑容,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说到底,唯一要紧的是把时间混过去,别让妈妈有所察觉。卡洛斯跟伯尼医生谈了,大家一致同意应该把这出善意的骗剧——罗莎是这么称呼的——无限期地演下去。
⑥阿莱的信又到了。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
⑦“真奇怪,”妈妈说道,摘下眼镜望着天花板,“阿莱都来了五六封信了,可一次都没有叫我……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这真有点奇怪。为什么他一次也没有那么叫我呢?"
⑧“可能那孩子觉得在信里那么写太傻。口头上叫你是一回事……他叫你什么来着?”
⑨“这是秘密。"妈妈回答。“阿莱和我之间的秘密。”
⑩罗莎对这个称呼一无所知,问卡洛斯,他也只是耸了耸肩。不过罗莎在执笔回信的时候觉得妈妈比平时说得要慢些,好像每一句话都要细加斟酌。
“谁知道这可怜的人能不能回来呢。"再次听到妈妈说要阿莱回来的时候,罗莎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还是该服从公司安排吧。”
妈妈继续口述回信,好像没有听见。她身体状况不太好,想见阿莱,哪怕就几天。她希望阿莱赶紧回信,带来好的消息。罗莎注意到妈妈在签名之后没有亲吻信纸,却直直地盯着信看,好像要把它刻印在心里。
“我觉得这样下去要糟糕。必须想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不然她早晚会察觉。"罗莎满含担心地望着卡洛斯。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
过了一个月,妈妈坚持认为该是阿莱回来度假的时候了。卡洛斯判定已经别无选择,只有试探一下,看妈妈能否承受负面消息。他咨询了伯尼医生,后者建议要谨慎从事。经过一段必要的时间之后,那天下午卡洛斯和罗莎进来坐在妈妈的床边,身边是装着药品的斗橱。
“现在,我开始明白一点儿为什么我那可气的弟弟不肯回来看我们。”卡洛斯说,“他最近几个月里都不能旅行。"
妈妈看着他,好像没听懂:“为什么不能旅行?”
“因为一只脚出了点儿问题,好像。嗯,是在脚踝。"
“脚踝骨折?”妈妈叫道。
还没等卡洛斯回答,罗莎已准备了药水,伯尼医生立刻赶来。一切都发生在几个小时里,然而却是漫长的几小时,伯尼医生直到入夜才离开。
只过了两天妈妈就自认为已经康复,让罗莎来给阿莱写信。罗莎像往常一样拿着便笺本和铅笔赶来,妈妈却闭上眼,摇了摇头。
“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
罗莎答应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句接一句地写下去,明知道妈妈不会看。当天晚上,她告诉卡洛斯,她在妈妈床边写信的时候就已确信,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
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在沉默中时间好像都是用药剂和汤剂来计算。兄妹俩轮流陪伴她,卡洛斯在晚上给妈妈念报纸,罗莎负责吃药和盥洗。伯尼医生告诉他们,好在妈妈不会有什么痛苦,会在不知不觉中离开。然而妈妈却保持清醒直到最后,儿女围在床边,已无法掩饰他们的情绪。
“大家都对我太好了。”妈妈温柔地说。“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
卡洛斯和罗莎坐在她身边,摸着她的手,仿佛明白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一直明白的事实。
“这么照顾我……”妈妈说,终于这句话使一切恢复了正常,让漫长的戏剧显出了必要。
“现在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了。"妈妈说,“我们不会让你们再这么辛苦了。”
下葬三天之后,阿莱最新的一封信到了,罗莎打开信,不假思索地读了起来。突然她抬起头,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眼睛,她意识到自己在读信的同时,正在考虑该怎样告诉阿莱母亲去世的消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于现实家庭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写出家庭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B.小说开头交代了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C.小说并未点明妈妈和小儿子之间的秘密,但这个细节蕴含深意让人动容。
D.小说中的医生是妈妈健康状况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
(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从修辞的角度)
②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从描写的角度)
(3)文章中有三处写到给阿莱回信。在回信时,妈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4)小说题目为“病人的健康”,为了妈妈的健康,兄妹俩上演了一出“善意的骗剧”,他们是怎么做的?对于这种做法,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①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来信中的话比作美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看信的仔细,可见她对阿莱的思念之情,为下文母亲发出“可一次都没有叫我"的疑问作铺垫。
②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卡洛斯对阿莱的思念和因阿莱去世的痛苦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母亲会察觉他们隐瞒行为的担心。
(3)第一次回信:母亲口述内容,详细介绍家中琐事,写完后用铅笔签名,温柔地吻信纸,并且笑起来。这说明母亲对回信一事很认真,对兄妹俩编造的阿莱出差的善意谎言没有怀疑,对阿莱很关心,心里充满着与儿子通信的幸福。
第二次回信:母亲比平时说得慢,好像每句话都要细加斟酌,写完签名后没有亲吻信纸,直直地盯着信看。这说明母亲非常想念阿莱,对阿莱没有以秘密称呼在信中称呼她产生疑惑,对兄妹俩编造的善意谎言有了怀疑,对迟迟不能见到阿莱感到失望、伤心。
第三次回信:母亲不再口述,让罗莎自己写,不看信的内容,也不签名,一直闭着眼,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这说明母亲此时已不指望生前能够见到阿莱了,心里明白了兄妹俩是以善意的谎言在欺骗自己,对兄妹俩的孝心感到欣慰,对再也见不到阿莱感到伤心。
(4)①兄妹俩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
②我赞同这种做法。因为文中的母亲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承受丧子之痛,兄妹俩隐瞒阿莱因车祸去世的真相是为母亲健康着想,表现了兄妹俩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
【详解】(1)D.“同时也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有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是“阿莱”,全文围绕着阿莱身死,兄妹二人决定向妈妈隐瞒这个消息,假称阿莱去巴西工作,又找人代替阿莱给妈妈写信来组织材料。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把“每一句话"比作“美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结合第⑥段中的“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可知,写出母亲看信的仔细,表现出她对阿莱的思念之情。
结构上,母亲仔细看信为下文第⑦段中的“阿莱都来了五六封信了,可一次都没有叫我……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的内容作铺垫。②此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是动作描写,结合本句中的“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可知,表现了卡洛斯对阿莱的思念和因阿莱去世的痛苦之情。
结合第段中的“我觉得这样下去要糟糕。必须想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不然她早晚会察觉"可知,卡洛斯的动作也包含着对母亲会察觉他们隐瞒行为的担心。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第一次,根据第④段中的“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和第⑤段中的“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动作可见此时的她对回信一事很认真,对阿莱到累西腓出差的善意谎言没有怀疑。
第二次,根据第⑩段中的“不过罗莎在执笔回信的时候觉得妈妈比平时说得要慢些,好像每一句话都要细加斟酌”和第段中的“她身体状况不太好,想见阿莱,哪怕就几天。她希望阿莱赶紧回信,带来好的消息。罗莎注意到妈妈在签名之后没有亲吻信纸,却直直地盯着信看,好像要把它刻印在心里"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动作可见她对阿莱思念之甚和对阿莱不以只有两人知道的称呼在信中称呼她的疑惑。
第三次,根据第段中的“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和第段中的“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结合第段中的“他最近几个月里都不能旅行”,第段中的“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第段中的“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等语句可知,母亲此时已不指望生前能够见到阿莱了,心里明白了兄妹俩善意欺骗她的良苦用心。
(4)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发表看法。
第一问,根据第②段中的“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和第③段中的“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等语句可概括为:兄妹俩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
第二问,发表看法类习题通常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但此题宜持赞同态度,因为文中的母亲身体极度虚弱,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是为她健康着想,怕母亲因为小儿子的去世而过度伤感,进而身体上出什么问题,这一行为体现了子女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可据此作答。
课标要求(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察题型类别一内容考点1理解概括内容;考点2理解分析标题类别二语言考点3理解词句含义;考点4鉴赏分析词句考点5把握朗读技巧类别三写法考点6分析句段作用;考点7品析艺术手法类别四人物考点8分析人物形象;考点9分析人物心理考点10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类别五材料组织考点11理清文章线索;考点12分析记叙顺序考点13分析叙述人称类别六文本探究考点14把握情感主旨;考点15拓展探究
命题趋势1.从选文的特点看,选取的都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的文章,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完善。2.从考查的能力来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种能力:对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想象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对文章的感情的把握能力。3.从题型来看,基本为问答题,填空题可能出现。19年出现了拟标题,写留言条的新题型。
小说相关知识梳理
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特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小说三要素(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原形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它只能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2)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贵在曲折、情节跌宕。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用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小说的三要素——分析人物形象
1.准确确定主要人物
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焦点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
2.常见命题形式
(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2)文中写到多个人物,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3)分析××人物/“我”(次要人物)的作用。
(4)××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答题技巧
(1)明确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当结合以上几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去分析。
(2)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特点。如看肖像描写,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内容:看语言描写要抓住个性鲜明的、能凸现其思想品质的;看细节描写要抓住那些过目不忘,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显示本质特征作用的。抓住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就可以很快地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抓住侧面描写也能分析人物形象。
(4)通过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5)要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去体会人物形象。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这些语句一般都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感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归纳,即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解题步骤
(1)“找":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句子,或者找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2)“析”:分析人物描写以及所做事件表现出的人物特点或品质。
①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⑤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答":××是一个……的人,从文中××件事可以看出。即:人物性格特点(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事件分析
4.次要人物的作用
(1)情节(或结构)上的作用
①为下文……情节或塑造人物形象做铺垫;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制造情节波澜;
④充当线索人物等。
(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
①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
②通过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5.小说中“我”的作用
(1)讲述故事。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2)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缘故,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衬托或侧面烘托主要人物。
(4)线索人物。“我"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
(5)表现主题。见证了……的主题。
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小说中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它在作品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1.小说情节的作用
(1)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2)结构上: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形成对比。
(3)表达上: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2.情节安排的顺序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常见命题形式
(1)概括全文或部分情节。
(2)分析某一重要情节的作用。
(3)围绕××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情感。
4.解题技巧
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5.答题思路
(1)从情节方面说:点明题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做下铺垫、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推动情节、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留下现象等。
(2)从人物方面说:表现人物心理、凸显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等。
(3)从环境方面说: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主题方面说:丰富、深化和突出主题等。
(5)从读者方面说: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留下想象空间等。
答题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小说的三要素——解析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不是为了单纯地写景,而是有一定目的的。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场面,指由人物在一定时间、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小说任何位置的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的氛围;②烘托…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③表现……的特点。——共性
(2)在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作用:
①暗示社会环境;②奠定……的基调;③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④暗示、揭示……主旨;
(3)在小说中间部分的环境描写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4)在小说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作用:①暗示、揭示……主旨;②呼应。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4.常见命题形式
(1)文章第××段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文章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文章开篇用较多笔墨写了××景物,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解题技巧
(1)自然环境描写
第一步、先在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看它写的是什么景物;
第二步、抓住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修饰语分析,分析时要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形容词(有些形容词可直接提取),然后归纳。
(2)社会环境描写
运用环境描写,描写了……景象(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后文……做铺垫,暗示主题。
关注细节描写
1.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能细致生动地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2.细节描写具体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①从外貌(神态)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②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③从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命运。④从心理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2)创设典型环境,标志时代特点。如契诃夫《变色龙》(统编教材九下)开头对广场社会环境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经济萧条的景象。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例如《范进中举》(统编教材九上)写到:“(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范进54岁进功名时这一情景让人寒心,旧中国知识分子受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毒害的程度也可想而知。
(4)增添生活气息,表现乡土特色。如鲁迅《社戏》(统编教材八下)中“偷罗汉豆"的细节。
3.常见设题形式
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②作者在文中为什么反复写××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③文章多次出现××细节描写,试分析其作用。④文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⑤文中××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4.答题格式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揣摩小说结尾
1.小说常见的结尾形式
(1)留白:即在故事高潮时迅速结局,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艺术载体的信息量,而且还可以增加小说的召唤力和艺术感染力,给读者以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让读者在期待视野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2)释悬: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过程中设置谜面,藏起谜底,在结尾处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3)悲剧式结局:很多小说的设置常采用悲剧模式,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最终的悲剧结局震撼人心,引人深思,法人深省,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4)喜剧式结局:即大团圆式的结局,给故事结局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人积极向上、美满、温暖、慰藉以及灵魂深处的感动,给人愉悦、和谐之感。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2.常见设题形式
(1)简要赏析/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妙处/好处?
(2)分析/说说小说X段(最后几段)的作用?
(3)小说结尾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为什么?
(4)判断哪一种结尾更好。
(5)去掉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2.答题思路
(1)内容:文章结尾揭示/交代……内容。
(2)判断:从艺术结构/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角度判断基本作用。
(3)分析: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答题方法
(1)艺术结构角度
①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像/思考空间,耐人寻味,让人回味无穷。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然起波澜/文章产生起伏的艺术效果,更能打动读者。
③让人出乎意料,回味无穷,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④情节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前面有几处伏笔,可见结尾并不突兀。
(3)情节结构角度:首尾呼应/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
(3)人物角度:突出……的人物形象。
(4)主题角度:突出/深化……的主题。
4.答题格式
文章结尾揭示/交代了内容,与前文照应,突出的形象,渲染了……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出乎意料/使平淡的情节陡然起波澜,产生震撼的艺术效果。
补写人物心理
1.心理描写的作用:
(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3)推动情节发展。
(4)突出文章的主题
2.心理描写的方法:
(1)直接描写: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
(2)间接描写: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等。
3.常见设题形式
(1)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请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3)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4.补写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1)明确题干要求,弄清补写的对象。是补写“我"还是其他人的心理活动。
(2)要联系上下文提供的情境来想象。
(3)揣摩(分析)补写对象的心理状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人物心理的具体表现,解答时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动、欣喜、伤心、难过、自豪、急切等。
(4)选择适当方法。常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
(5)通常用第一人称写。
(6)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思想性格,扣住文章主题。
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等,需要在弄清试题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作答。要合情合理,写出符合人物身份以及当时情境的心理活动。补写完之后,可将所补写内容代入原文检验,看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主旨情感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物命运的考查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同时还要多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句,作者的观点往往暗含其中。
1.主题的表现形式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主题的常用语
(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3.常见设题形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4)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4.答题方法
(1)分析故事情节。要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必须理清情节内容。分析情节,要善于梳理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因果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情节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主要人物也是“主题性人物”,他的命运常常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在把握小说的主题时,我们可以全面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归纳出小说的主题。
(3)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描写既然有奠定情感基调、暗示主题的作用,那么在阅读小说时,我们便可从小说中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探寻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归纳出小说的主题。
(4)分析题目内涵。小说往往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线索等来拟题,或概括小说的内容,或寄托作者的情感,或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等,因而分析作品的标题,有时也能把握作品的主题。
(5)分析关键语句。小说中一些关键语句,如开头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具有揭示中心、画龙点睛之效。阅读小说,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有时也能打开理解小说主题的大门。
5.答题格式
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语言模式: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刻画了……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现象(思想、品格),暗示了……抒发了(呼吁)……
品味语言特色
1.常见设题形式
(1)赏析划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2)文中的加点词/划线句子好在哪里?(加批注)
(3)理解加点词语/××句话的含义。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道了“××景物"有什么好处?
2.解答方法
(1)从词义的角度: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加点词语的原意为……,这里指……,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1)从关键词的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叠词、拟声词等关键词语,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副词:××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贴切形象地体现了……的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③叠词:运用了叠词××,音律和谐,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④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2)从修辞的角度:①运用的修辞手法→②修辞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格式:加点词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达了事物/人物……的特点/情感。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①运用的描写手法→②描写手法的作用→③表达的情感。
判断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语句体现出的人物情感或性格特点。
格式:××词是××描写,该词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此外还可以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句式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效果,从文章主题的角度。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情感,体会语句含意。
阅读感悟启示
结合小说内容谈阅读感悟、启示,体验或看法,是小说考查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而且往往放在后面作为压轴题。
1.设题形式
(1)试探究“……”在文本中的丰富意蕴。
(2)小说最后一段“……"一句含意深刻,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3)阅读本文后,请你说说对××的看法。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的看法。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6)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7)关于本文的主题,同学们有下列多种不同的观点。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
2.解答方法
首先要读懂文本,把握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其次要结合语境,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等特点。
再次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1)探究评价:首先,要有明确的表态,赞同或者反对,不能模棱两可,然后结合文章语句阐述理由。
(2)感悟启示:围绕小说的主旨、主要人物等表达阅读感受,叙述生活实际并简要分析。
(3)想象描写:形式、内容和上下文衔接,符合当时情境,符合人物性格。
(4)结合生活实际:①举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注意一定不能“假结合”(所谓“假结合"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概括性表述),事例必须是具体的;②紧扣观点进行一句话总结。
(5)如果是根据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写出探究结果,首先要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主要观点,再结合原文,表达观点。即:材料主要观点+正如文中——综上所述,我认为。
一、现代文阅读
(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与霓虹灯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夜晚,霓虹灯耀眼的光亮持续了二十秒钟后熄灭了。二十秒钟的瞬息间,整个夜空露出笑脸,金色的新月像一把镰钩高高挂在空中,一朵淡淡的云彩遮住了它的笑容,显现出一个若隐若现的月晕;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熙熙攘攘,缀满天空,一直连接上银河的明亮光带。二十秒后,霓虹灯重新亮起来。
这个霓虹灯是高悬在对面楼顶上高大霓虹灯广告的一部分,每隔二十秒钟亮一次,一次亮二十秒钟。每当它亮的时候,夜空就变得平平坦坦,漆黑一片,月亮蓦然惨淡无光,星星失去了光彩。
马科瓦尔多一家住在霓虹灯对面一幢楼的阁楼里。
马科瓦尔多很想教给孩子一点天文知识,便慨然指点着天体星辰的位置:“看,那是大熊星座,一、二、三、四,那儿是勺把,那是小熊星座。北极星指示北方。”
“那么,那一颗指示什么?"孩子指着霓虹灯中的字母C天真地问。
“那是字母C,跟星辰没有关系,它只是霓虹灯广告的最后一个字母。星星指示方向:东、西、南、北。现在是新月,因为月亮的弦峰朝西隆起。记住,上弦近望,下弦近晦。”
“爸爸,那么C要落了?因为C是下弦!"
“这跟升还是落没关系,那是商业公司安上去的广告灯。”
“那么,月亮又是哪个公司安上去的?"
“月亮不是任何公司安上去的,是一颗卫星,永远存在。”
就这样,每当霓虹灯闪亮的时候,马科瓦尔多的星辰总是和地球上的商业广告纠缠在一起,解释不清。
这时,孩子两掌合拢,形成一个机关枪,朝着耀眼的霓虹灯打去,哒、哒、哒……
“但愿把它打灭了!"父亲情不自禁地说,“这样的话,我指给你看狮子星座、双子星座……”
“狮子星座!"孩子顿时高兴起来,“等一下!”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拿来弹弓,掏出经常装在口袋里的石子,安在弹弓上,用尽浑身力气向霓虹灯射去。石子飞过去,亮闪闪的霓虹灯熄灭了,在广告牌的框架上左盘右旋的字母变得模糊不清,黑乎乎一团,宛如缠绕在棚架上的葡萄蔓藤。
马科瓦尔多很想揍孩子一巴掌,但胳膊刚抬起来,又停住了。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站在高高的闹楼里,仿佛飘飘然升到了奇妙的宇宙空间。抬头环视,天穹像一个无限大的球体囊括一切,无边无际。微小发亮的星星镶满天穹。月亮依然显露出一个不透明球体的自然容貌,反射出动人的光辉。
马科瓦尔多久久倚在阁楼窗户上眺望。
第二天上午,两个电工出现在对面楼上霓虹灯的框架中间,检查灯管和电线。马科瓦尔多将头伸到窗外,看着这情景,忧郁地说:“今天晚上又是一个霓虹之夜。"那种神情很像一个善于预言天气的老人。
有人在敲阁楼的门。房门打开了,走进一个戴眼镜的先生。他对马科瓦尔多说:“请原谅,能从你们的窗户看看吗?多谢,多谢!”
戴眼镜的先生又自我介绍:“我是戈迪弗雷多博士,霓虹灯广告公司的专员。"
马科瓦尔多忐忑不安地说:“您看,是孩子随便拿石子打麻雀玩,不小心把对面的霓虹灯广告给打坏了。我已经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您尽管放心,保证以后再不出现这种事。”
戈迪弗雷多博士聚精会神地听着,认真地说:“说真的,那是斯派公司的灯,我不是为他们公司做事,他们公司快倒闭了。我属于另一家公司,我是来观察一下能不能在这座楼顶上安一个广告灯。不过,请您继续讲下去,您讲的,我很感兴趣。"
半个钟头以后,马科瓦尔多与戈迪弗雷多博士达成一项协议:只要对面楼顶斯派公司的广告灯一亮,孩子就用弹弓把它打掉。
月底的一天,戈迪弗雷多博士带着几个电工出现在阁楼对面的楼顶上。
那天晚上,比原先高一倍宽一倍的新广告灯闪烁着刺眼的光辉。从此以后,金色的月亮惨淡无光,亮晶晶的星星失去了踪影,无限辽阔的天穹和无比美好的夜景消失了。只有一排巨大的霓虹灯,每两秒钟亮一次,一次亮两秒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想教给孩子天文知识,却发现孩子分不清天上星辰与楼顶广告。
B.由于耀眼的霓虹灯遮蔽了夜空,父亲一再怂恿淘气的孩子去打碎它。
C.马科瓦尔多与博士达成协议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充满了戏剧性。
D.小说中“月亮”代表了美好的大自然,“霓虹灯"则是商业社会的产物。
2.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小说中的马可瓦尔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4.小说结尾耐人寻味,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B2.答案示例: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如“金色的新月像一把镰钩高高挂在空中”,把新月比作镰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夜空中月亮的形状;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赋予星星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星空的灵动。3.①热爱星空,热爱天文知识,喜爱大自然,向往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真和美有追求。马可瓦尔多常给孩子讲授天文知识,对于没有霓虹灯的夜空表现出自然的喜爱。
②对于心中的追求不能坚持,内心不坚定,易向现实妥协。马可瓦尔多虽然喜爱没有霓虹灯的夜空,也知道让孩子用弹弓打霓虹灯是不对的,但他还是为了现实利益跟戈迪弗雷多博士达成了协议。4.答案示例:
①小说结尾出人意料,阁楼对面的楼顶上换了一家公司的新广告灯,霓虹灯的广告比原本更大,闪烁得更厉害,更严重地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表现出作者对商业社会的抨击。
②孩子打碎霓虹灯,换来了短暂的美丽夜空,原本以为可以减少商业活动对生活的干扰,最终反而成为了商业竞争的手段,极具讽刺意味。
③马可瓦尔多本来是一个对自然的真和美有追求的人,最终却签订了协议,亲自参与到了商业活动中,写出霓虹灯这种商业社会的产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侵蚀了人们的心灵。
④霓虹灯更大、闪烁得更快,写出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无法逆转,展现了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无力、妥协和悲哀。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父亲一再怂恿淘气的孩子去打碎它”错。父亲并没有怂恿孩子打碎它,原文是“‘但愿把它打灭了!’父亲情不自禁地说,‘这样的话,我指给你看狮子星座、双子星座……’”,父亲随口一说,结果孩子真的拿了弹弓打熄了霓虹灯。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这是一段描写美丽夜空的文字。“金色的新月像一把镰钩高高挂在空中”,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夜空中弯弯的月亮比作一把镰钩,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金色"的写出了月亮的光彩;“整个夜空露出笑脸”“一朵淡淡的云彩遮住了它的笑容”,运用拟人手法,用“笑脸”“笑容"描写夜空和月亮,赋予它们以人的表情,写出了夜空和月亮给人的美好感受;“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运用拟人手法,把星星当做孩子来写,“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写出了星星的活泼灵动。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从文章描写来看,马可瓦尔多能够在霓虹灯熄灭的二十秒时间感受到夜空之美,“整个夜空露出笑脸,金色的新月像一把镰钩高高挂在空中……一直连接上银河的明亮光带”,说明他热爱星空、热爱自然,对美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
他甚至想要让对面的霓虹灯熄灭,好能够好好感受星空之美,“但愿把它打灭了”,当霓虹灯真的被孩子打灭后,“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站在高高的闹楼里,仿佛飘飘然升到了奇妙的宇宙空间……反射出动人的光辉”,表明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对美与真的热爱与追求;
他还一直想要给孩子讲天问知识,他“指点着天体星辰的位置:‘看,那是大熊星座,一、二、三、四,那儿是勺把,那是小熊星座。北极星指示北方。’”,看来他懂得不少天文知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热爱星空的人,最后却在与现实的斗争中妥协了,“半个钟头以后,马科瓦尔多与戈迪弗雷多博士达成一项协议:只要对面楼顶斯派公司的广告灯一亮,孩子就用弹弓把它打掉"那天晚上,比原先高一倍宽一倍的新广告灯闪烁着刺眼的光辉。从此以后……只有一排巨大的霓虹灯,每两秒钟亮一次,一次亮两秒钟”,这说明马可瓦尔多面对现实还是妥协了,他心中的理想无法与现实的利益抗衡,他对自己的追求并不能坚持,内心不坚定。
4.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鉴赏。①从小说结尾的效果和主题来看,新换上的广告灯更大更亮,每两秒钟亮一次,一次亮两秒钟,完全遮住了美丽的夜空,“从此以后,金色的月亮惨淡无光,亮晶晶的星星失去了踪影,无限辽阔的天穹和无比美好的夜景消失了”,这个结尾出人意料,“霓虹灯”代表现代商业社会,而“美丽星空"代表自然的、正常的生活,这个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商业社会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抨击。
②从表达效果来看,孩子打碎了霓虹灯,换来了马可瓦尔多短暂的美好感受,“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站在高高的闹楼里,仿佛飘飘然升到了奇妙的宇宙空间……反射出动人的光辉”,那么按照常理,后面戈迪弗雷多博士要求“只要对面楼顶斯派公司的广告灯一亮,孩子就用弹弓把它打掉”,应该会换来长久享受夜空的美好,结果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们商业竞争的手段,最后戈迪弗雷多博士取得了胜利,换上了他们公司制作的更大的霓虹灯,孩子的单纯被大人利用,大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使得小说具有讽刺意味。
③从人物形象上看,马可瓦尔多本来是一个对美、对自然有着独特追求的人,他甚至能够在短暂的黑暗中感受到夜空之美,但是遗憾的是,面对戈迪弗雷多博士的利益诱惑,他不仅没有坚持理想,甚至成了帮凶,让孩子打掉霓虹灯,以帮助戈迪弗雷多博士进行非正当的商业竞争,马可瓦尔多已经被商业社会腐蚀,这说明商业社会已经严重侵蚀了人们的心灵。
④从主题暗示来看,最后安上的这个更大更亮的霓虹灯具有讽刺意味,它表明工业社会的发展已经无法逆转,人们无力改变,只能妥协,人类离美丽星空越来越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020·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李义文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21)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22)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23)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24)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25)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26)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27)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28)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有改动)
5.阅读~(28)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电影放映前:①
电影放映中:②
电影散场后:③
6.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
(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7.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8.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9.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5.①不知所措地向来人道谢②在圈子外转悠,看着人群嘿嘿地笑③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6.(1)姐姐听到父亲表明坚决支持自己读书的态度,内心十分感动,因此流泪。(2)姐姐亲眼目睹了父亲为供自己读书所付出的努力,因心疼父亲而流泪。7.①开篇点题,点明文章要讲述的内容是“放电影”。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探究“谁要放电影"以及“为什么要放电影”。③引出下文父亲与姐姐的争执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发展做铺垫。④果断的语气体现出父亲坚定的性格,突出了父亲内心的骄傲和对女儿的疼爱。8.共同点:他们都吃苦耐劳,勤劳厚道。动力:①本文中父亲的动力是供女儿读高中;②《台阶》中父亲的动力是修建新的台阶,提高自己和家庭的与地位,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9.原因:①在当时,看电影是一种时兴的庆祝方式,是仪式感的体现。②姐姐考上大学,父亲为她感到无比自豪,放电影体现出父亲对姐姐的重视。③父亲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分享自己的喜悦,让大家都能看到姐姐的优秀。【理由】示例一:赞同。这是父亲对女儿爱的体现,父亲辛勤劳作,终于把女儿供上了大学,这种富有仪式感的庆祝方式也是对父亲付出的肯定。示例二:不赞同。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小说中的家庭并不富裕,在这种条件下,不必破费铺张,可以把钱拿去做更有实际意义的事。
【解析】5.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等内容来概括作答。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在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因家庭困难,父亲询问姐是否上高中,并且父亲表明坚决支持姐读高中的态度后,姐因为感动而流泪。
(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是姐到到砖瓦厂给父亲送饭,看到父亲劳动的艰辛,因心疼父亲而流泪。
7.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引起下文;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方面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提示文章中心;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④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文章以父亲的“明天家里放电影!”一句话作为首段,从题目看,做到了开篇点题,同时也交代了事件——放电影;从内容看,引出下文叙写的故事内容,为交代背景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从表达效果看,语气坚定,突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本文⑩~看,“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可以看出父亲是吃苦耐劳,勤劳坚忍的。其这样做的原因是让自己的女儿能读高中。从【链接材料】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以看出,父亲也是一个勤劳坚忍的,其动力主要是修建新台阶,让自己和家庭有地位,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据此可概括作答。
9.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中,家庭并不富裕的父亲坚持要请大家“看电影”,为姐姐庆祝考上大学,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主要原因有:(1)在当时,看电影是一种时兴的庆祝方式。(2)父亲通过看电影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因姐姐考上大学而自豪和喜悦的心情;(3)放电影的做法,是父亲因为姐姐考上大学而感到无比自豪且能体现出父亲对姐姐的疼爱与重视。至于对“父亲"的这个举动是否赞同,可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可从“父亲疼爱女儿”“对父亲付出的肯定"等角度来回答。不赞同可从“家庭不富裕,不用铺张浪费”“节俭办实事"等角度来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023·广东东莞·统考一模)同学们准备将小说《荞昆仑》改编成独幕剧,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的任务。
莽昆仑
田洪波
①雪花裹挟着凌厉的风,纵横肆虐,北国天地一片苍茫。在浩渺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之间,雄阔的浑然一体的雪幕中,缓缓移动着几个小黑点。
②他们没按既定的两个大小湖间的湖岗路行进,而是从兴凯湖泄洪闸出发,蜿蜒斜插于小兴凯湖的冰封湖面。他们的目的地距此近20公里,地处蜂蜜山脚下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为驱寒气,他们刻意选择在午饭后,尽管天地依然混沌无序,根本见不到阳光。
③他们是兴凯湖农场总部的十一名知青,大多是文艺宣传员。全会召开,他们连夜写好了大红喜报,编排了节目,要在短时间内把盛会召开的喜悦分享给战友。
④一夜狂飙,冰上积雪已半尺盈余。此刻,大颗的雪粒依然在天地间飞舞,尽管他们几乎武装到了牙齿,但依然抵御不住刺骨的寒冷,蜷缩着身躯艰难前行。
⑤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她是宣传队的顶梁柱,此刻只有她有这样的底气。向面而来的雪花与呼出的热气形成冷霜,几乎把她的眼睛凝住了。
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人头向天吟诵。
⑦孙红梅的笑声刺破天宇:“接着来!"
⑧有人呼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⑨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⑩紧接着响起众人的朗诵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澎湃和激昂的情绪浸染了他们,脚步轻巧了;刚刚还肆意妄为的雪粒,此刻也似乎一下缩紧了纷扬的频率,变小了。
距离在不觉间缩短,似乎明天的太阳就要在前方升起,引得众人忘了寒冷,倍添活力。不知谁起头,又高声吟出:“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这回不待引领,早有人接上:“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孙红梅笑吟:“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犹如亲人般默契,大家又一起吟诵:“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大家把“环球同此凉热"一声高过一声吟诵了好几遍,然后齐刷刷看向远方的蜂蜜山。此时的蜂蜜山白雪皑皑,与正在阔大冰面上行走的他们形成强烈反差。在他们眼里,它不就如莽莽昆仑山一样,令人难以企及吗?在它面前,人是渺小的,可若较起真儿来,他们并不惧怕它的高度和送远。
“等一下!”孙红梅突然声音颤抖着喊了一声。
有人问她怎么了,孙红梅示意别出声,然后,他们似乎共同听到,脚下的冰面传出一声清脆的断裂声。这声音让他们头皮发麻,四肢无力杵在原地,呆若大鸟。
奇怪的是,那断裂之声再未出现,这让他们迷茫,莫不是出现了幻听?再次辨识,确认刚才听到的就是冰层的断裂声,这让他们又躁动起来。
孙红梅让大家静下来,她似乎已思考出对策。她让大家拉开前后距离,减慢行进速度。特别是不要扎堆走在一起,要散开。交代到最后,她说出自己的判断,“现在是12月底,冰面应已冻实,只要不垂直重压,应该没问题。
大家点头称是,依然胆战,不敢再用力走,似乎每踩一步,都会把冰面压裂一层,从而加速冰面的坍塌。
没人敢掉以轻心,小湖与大湖迥然不同,大湖水底平坦丝滑,游至百米才齐腰深,小湖湖底则水草丛生,且多为沼泽地,一旦陷进去,将危险至极。
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喜报在包里装着呢,宁肯我掉下去,也不能毁了喜报。若真要是掉下去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蜂蜜山下吧,让我看着你们改天换地。另外告诉我爸妈,让我妹妹也下乡,算是实现我的理想吧。"
有人带着哭腔说:“别胡说,我们还指望你演节目呢。”大家蹒跚着,默默前行,笑声不再。他们形成的黑点,像印在大地上的惊叹号,直指蜂蜜山。
不知何时,风力似乎小了,抬头间,蜂蜜山已遥可相望。
10.【编写独幕剧情】
开端孙红梅为首的十一名知青在小兴凯湖冰面上向近20公里外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行进。
发展①
高潮②
结局③
11.【设计舞台说明】
场景舞台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愉悦,伸手做大喊状表现孙红梅爽朗的个性。
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①___(提示:表情、动作设计)②
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③___(提示:表情、语气设计)④
12.【探讨角色塑造】
小语:改编过程中,我发现这篇小说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
小文:我不理解,不如你举两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吧。
小语:
13.【理解创作意图】为凸显创作意图,同学们续写了结局:“不久,蜂蜜山下的三连队部响起欢呼声,惊得雪花一时间满天飞扬,乱了分寸。"请你分析这个结局好在哪里。
【答案】10.十一名知青在恶劣的环境下高声吟诵诗歌鼓劲儿。孙红梅意识到脚下的冰面有断裂的危险,指挥大家冷静应对,并交代后事,以防万一。孙红梅一行人即将到达蜂蜜山。11.示例:大笑,做挥展双臂状。表现孙红梅在恶劣环境下的激情、无畏。示例:微笑,平和。表现孙红梅在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面前的无畏、乐观。12.示例:①以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和危机四伏的湖面环境,衬托孙红梅一行人行走的困难,表现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
②听到冰面断裂声时,同伴们的慌张躁动与孙红梅快速思考出对策并冷静组织安排形成对比,衬托出孙红梅的勇敢镇定;
③文中这群人朗诵的诗词具有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特点,衬托出孙红梅一行人激情乐观、不畏艰险的形象。13.交代了孙红梅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终于不辱使命,给三连队部战友带去了喜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一行人冒险的价值,歌颂他们为了崇高的目标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美好品质;呼应开头对雪景的描写,但景物营造的气氛却已大为不同,充满了欢欣与喜悦,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解析】10.不同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表格中已知故事的开端,先根据已知信息圈定故事的发展及高潮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文章第①-③段写的是孙红梅与另外十名知青在冰天雪地里向20千米外的知青农场三连部队行进。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④-段写的是十一名知青在恶劣的环境下高声吟诵诗歌鼓劲儿。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段写的是孙红梅意识到脚下的冰面有断裂的危险,指挥大家冷静应对,并交代后事,以防万一。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段写的是孙红梅一行人即将到达蜂蜜山,这是故事的结局。
11.考查对人物情感、动作及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根据场景及提示来分析。
①此处是要根据孙红梅吟诵“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来分析其表情、动作。根据第⑦段“孙红梅的笑声刺破天宇"及第⑧段“有人呼应”可知,此时孙红梅的心情是比之前更加愉悦、兴奋的,因此此处的表情应是“大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意思是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和老天爷比谁更高,显示了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因此此处应做挥展双臂状,来体现人物此时的坚定、自信及豪迈。
②结合第⑩段“紧接着响起众人的朗诵声"及第段“澎湃和激昂的情绪浸染了他们,脚步轻巧了,刚刚还肆意妄为的雪粒,此刻也似乎一下缩紧了纷扬的频率,变小了”可知此时众人吟诵的激动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而众人吟诵的激动和热情是受到孙红梅的感染,被孙红梅充分调动起来的,因此①处要充分体现出孙红梅吟诵的激动和热情。
③此处是孙红梅等人发现冰层断裂,意识到面临着冰面坍塌的危险时孙红梅的表现。结合第段“喜报在包里装着呢,宁肯我掉下去,也不能毁了喜报。若真要是掉下去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蜂蜜山下吧,让我看着你们改天换地。另外告诉我爸妈,让我妹妹也来下乡,算是实现我的理想吧"可知孙红梅此时在乐观交代后事,同时也是在安慰大家,因此此处她的表情应是微笑着并且是平和的。
④孙红梅在遇到冰面坍塌的危险时仍能微笑及乐观交代后事,并能指挥大家理性应对危险,体现了她在随时可能降临的险境面前的乐观理性。因此可知设计她在遇到危险时保持危险和平和的神情是为了表现孙红梅在随时可能降临的险境面前的乐观理性。
12.考查衬托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两个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例子即可。
如第①-③段写了极其恶劣的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而第⑤-段写孙红梅一行人在这极其恶劣的冰天雪地中吟诵诗词。极其恶劣的冰天雪地的自然条件更能衬托他们乐观、不畏艰难的精神。
第段“‘等一下’!孙红梅突然声音颤抖着喊了一声"、第段“这声音让他们头皮发麻,四肢无力杵在原地,呆若大鸟”、第段“再次辨识,确认刚才听到的就是冰层的断裂声,这让他们又躁动起来"、第段“有人带着哭腔说,别胡说,我们还指望你演节目呢”写了遇到危险时众人慌张害怕。第段“孙红梅让大家静下来,她似乎已思考出对策。她让大家拉开前后距离,减慢行进速度。特别是不要扎堆走在一起,要散开。交代到最后,她说出自己的判断:现在是12月底,冰面应已冻实,只要不垂直重压,应该没问题"、第段“喜报在包里装着呢,宁肯我掉下去,也不能毁了喜报。若真要是掉下去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蜂蜜山下吧,让我看着你们改天换地。另外告诉我爸妈,让我妹妹也来下乡,算是实现我的理想吧”写出了孙红梅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乐观理性。众人的表现与孙红梅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众人的表现衬托出了孙红梅在随时可能降临的险境面前的乐观理性。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13.考查对文章结尾的分析。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结尾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工程承揽协议版B版
- 暨南大学《和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武术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新版权许可使用合同2024年度4篇
- 安全生产常识 第3版 课件 第五章 职业安全技术
- 2024年度防洪应急预案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上半年综治工作总结
- 前台收银员2024年终工作总结
- 2024年师范生个人顶岗实习总结
- 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 专题05 说明文阅读(必考题型梳理)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上海专用)(原卷版)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任务一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猫》课件
- 医科大学2024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答卷
- 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
- 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方案
- 2024年贵州省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新版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双基测试(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中风患者便秘护理教学
- 车辆转让协议合同电子版(8篇)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