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增收操作指南_第1页
养殖业增收操作指南_第2页
养殖业增收操作指南_第3页
养殖业增收操作指南_第4页
养殖业增收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殖业增收操作指南TOC\o"1-2"\h\u24858第1章养殖业增收概述 471581.1增收意义与目标 447321.1.1增收意义 439161.1.2增收目标 4139871.2影响增收的因素 4272551.2.1内部因素 420111.2.2外部因素 586421.3增收的基本途径 5265671.3.1优化养殖品种 5237361.3.2提高养殖技术 5251761.3.3加强疫病防控 5142911.3.4拓展市场渠道 523651.3.5政策扶持与产业融合 520639第2章养殖环境优化 5297052.1场地选择与规划 5224762.2环境污染控制 6210982.3养殖设施改进 6269第3章品种选择与繁育 6105243.1品种选择原则 699113.1.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品种。 6224043.1.2市场需求原则: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选择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者喜爱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销售价格。 7264823.1.3经济效益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投入产出比高、养殖周期短、成本低的品种。 7130803.1.4技术成熟原则:选择已有成熟养殖技术、易于管理和饲养的品种,降低养殖风险。 7303453.2繁育技术要点 7120233.2.1选种:选择健康、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个体作为种畜,保证后代品质。 7234483.2.2配种:根据品种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高繁殖效率。 7310773.2.3孵化(或分娩)管理:加强孵化(或分娩)期的环境控制,保证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提高成活率。 711813.2.4后代选育:对后代进行严格筛选,保留优良个体,淘汰生长缓慢、抗病力弱的部分。 715443.3品种改良策略 7260513.3.1引种改良:引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提高后代品质。 7294553.3.2选择性育种:在现有品种基础上,通过选择性繁育,筛选出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繁殖能力高等优点的个体,形成新的品种。 7318413.3.3生物技术改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提高其生产功能。 7268083.3.4营养调控: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法,改善养殖品种的生长功能和繁殖能力。 7304603.3.5疾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降低疾病对品种改良的不利影响,保证改良效果。 719911第4章饲料与营养管理 846884.1饲料种类与选择 8166194.1.1粗饲料 8316584.1.2精饲料 815794.1.3添加剂饲料 8192324.2营养需求分析 8206814.2.1能量需求 8318424.2.2蛋白质需求 8218314.2.3脂肪需求 8172124.2.4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 8113654.3饲料添加剂应用 9166404.3.1维生素添加剂 959794.3.2矿物质添加剂 926764.3.3氨基酸添加剂 9303644.3.4酶制剂 9107434.3.5微生物制剂 940624.3.6其他添加剂 926611第5章疫病防控技术 9259215.1疫苗接种策略 9132855.1.1疫苗选择 9119725.1.2接种时间 967705.1.3接种方法 10205995.1.4接种注意事项 10228915.2兽药使用规范 10151015.2.1兽药选用 10267965.2.2兽药使用方法 10208295.2.3兽药残留控制 10182355.3常见疫病防治 1015985.3.1禽流感 1056505.3.2口蹄疫 10132975.3.3猪瘟 1057465.3.4羊痘 1035875.3.5牛肺疫 1140315.3.6鸡新城疫 1116430第6章生产管理优化 112976.1生产计划制定 11117336.1.1确定养殖目标与规模 11260306.1.2合理安排生产周期 1178006.1.3生产资源配置 11177346.1.4风险预防与应对 11181206.2生产过程监控 11256436.2.1养殖环境监控 11233546.2.2生物安全管理 11106486.2.3饲养管理 11736.2.4繁殖管理 12249676.3生产数据分析 12199186.3.1数据收集与整理 12228206.3.2数据分析与应用 1215586.3.3持续改进 125136第7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2262697.1成本构成与控制 1222337.1.1成本构成 12265107.1.2成本控制措施 1210887.2效益分析方法 12103757.2.1投入产出分析 1268597.2.2成本效益分析 13317877.2.3敏感性分析 13284697.2.4风险分析 13208697.3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 13136947.3.1优化养殖技术 13290057.3.2品种改良 13116177.3.3市场开拓 13303487.3.4产业链延伸 13325127.3.5政策利用 1325913第8章市场营销策略 13290598.1市场调研与预测 1358138.1.1市场调研 13297248.1.2市场预测 14131538.2品牌建设与推广 14296548.2.1品牌定位 14270368.2.2品牌形象设计 1433408.2.3品牌推广 14219908.3销售渠道拓展 14239448.3.1线上渠道 14279098.3.2线下渠道 1593598.3.3跨界合作 1591第9章政策法规与扶持政策 1521579.1养殖业相关政策法规 15301509.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15218209.1.2地方政策法规 15263579.2扶持政策申请流程 15184019.2.1了解政策信息 15166629.2.2评估自身条件 16276469.2.3准备申请材料 16103329.2.4提交申请 16312169.2.5审核与公示 16305609.2.6获得扶持 16220099.3政策利用与规避风险 16279369.3.1合理利用政策 16101829.3.2规避风险 1627827第10章养殖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813210.1国内外养殖业发展现状 16812010.2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 171441910.3产业升级与创新方向 17第1章养殖业增收概述1.1增收意义与目标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增长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章旨在阐述养殖业增收的意义与目标,为从业者提供明确的方向。1.1.1增收意义(1)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4)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1.1.2增收目标(1)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实现养殖户收入稳定增长。(2)优化养殖品种、技术和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1.2影响增收的因素养殖业增收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列举主要影响因素,为从业者提供参考。1.2.1内部因素(1)养殖品种: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养殖效益。(2)养殖技术: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养殖成本和产品质量。(3)管理水平:管理不善会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增收。(4)疫病防控:疫病的发生会导致养殖损失,降低收入。1.2.2外部因素(1)政策环境:政策支持对养殖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波动影响养殖产品的销售价格。(3)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养殖户收入产生影响。(4)自然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对养殖业产生影响。1.3增收的基本途径为实现养殖业增收,从业者可从以下基本途径进行摸索和实践。1.3.1优化养殖品种(1)选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2)发展特色养殖,满足市场需求。1.3.2提高养殖技术(1)引进先进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1.3.3加强疫病防控(1)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2)提高疫苗免疫效果,降低疫病风险。1.3.4拓展市场渠道(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2)发展订单养殖,稳定产品销售。1.3.5政策扶持与产业融合(1)争取政策支持,降低养殖成本。(2)推进养殖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综合效益。第2章养殖环境优化2.1场地选择与规划合理选择与规划养殖场地,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前提。以下要点需注意:(1)地理位置: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区域。(2)水源:保证水源充足、清洁,避免附近有污染源。(3)土壤:选择适宜养殖的土壤类型,如沙壤土或壤土,有利于动物健康成长。(4)周边环境:远离居民区、工厂、屠宰场等可能带来污染的地方。(5)规划布局:根据养殖种类和规模,合理规划养殖区、饲料区、粪便处理区等,保证养殖环境整洁、有序。2.2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会影响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因此,加强污染控制:(1)粪便处理:采用干清粪、水冲粪等方法,及时清理粪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病死动物处理: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病死动物,避免疾病传播。(3)饲料管理:合理使用饲料,减少氮、磷等元素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4)臭气治理:通过养殖场内绿化、通风、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轻臭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3养殖设施改进养殖设施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具体措施如下:(1)保温隔热: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合适的保温隔热材料,保证养殖舍内温度适宜。(2)通风换气: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保证舍内空气质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3)湿度控制:采用地面洒水、喷雾等方法,调节舍内湿度,为动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4)自动喂料系统:采用自动喂料系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5)监控系统:安装监控系统,实时了解养殖场内情况,便于及时调整管理措施。通过以上措施,优化养殖环境,为养殖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品种选择与繁育3.1品种选择原则在养殖业中,品种的选择对于增收具有的作用。合理选择养殖品种,应遵循以下原则:3.1.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品种。3.1.2市场需求原则: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选择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者喜爱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销售价格。3.1.3经济效益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投入产出比高、养殖周期短、成本低的品种。3.1.4技术成熟原则:选择已有成熟养殖技术、易于管理和饲养的品种,降低养殖风险。3.2繁育技术要点繁育是养殖业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繁育技术的要点:3.2.1选种:选择健康、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个体作为种畜,保证后代品质。3.2.2配种:根据品种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高繁殖效率。3.2.3孵化(或分娩)管理:加强孵化(或分娩)期的环境控制,保证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提高成活率。3.2.4后代选育:对后代进行严格筛选,保留优良个体,淘汰生长缓慢、抗病力弱的部分。3.3品种改良策略品种改良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品种改良策略:3.3.1引种改良:引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提高后代品质。3.3.2选择性育种:在现有品种基础上,通过选择性繁育,筛选出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繁殖能力高等优点的个体,形成新的品种。3.3.3生物技术改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提高其生产功能。3.3.4营养调控: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法,改善养殖品种的生长功能和繁殖能力。3.3.5疾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降低疾病对品种改良的不利影响,保证改良效果。第4章饲料与营养管理4.1饲料种类与选择养殖业中,饲料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饲料三大类。在选择饲料时,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及生产目的进行合理搭配。4.1.1粗饲料粗饲料主要包括青贮料、干草和秸秆等。这类饲料营养价值较低,但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有助于动物消化系统健康。选择粗饲料时,要注意其新鲜度、干净度和保存方法。4.1.2精饲料精饲料主要包括谷物、豆粕、鱼粉、肉骨粉等,其营养价值较高,能满足动物生长和生产所需。精饲料的选择应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成本及市场供应情况进行。4.1.3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饲料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酶制剂等,用于补充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选择添加剂饲料时,应关注其产品质量、适用范围和添加量。4.2营养需求分析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合理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有利于提高生长速度、繁殖功能和抗病能力。4.2.1能量需求能量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基础,主要通过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不同生长阶段和用途的动物,其能量需求有所不同。4.2.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取决于饲料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4.2.3脂肪需求脂肪是动物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具有保护内脏、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应保证脂肪的质量。4.2.4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繁殖功能和生长速度。4.3饲料添加剂应用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等。4.3.1维生素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主要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用于补充动物饲料中维生素的不足。4.3.2矿物质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锌等,用于满足动物对矿物质的需求。4.3.3氨基酸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等,用于补充动物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不足。4.3.4酶制剂酶制剂能促进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4.3.5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通过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抗病能力。4.3.6其他添加剂其他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用于改善饲料品质、延长保存期和提高动物生产功能。第5章疫病防控技术5.1疫苗接种策略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养殖业的收益。5.1.1疫苗选择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动物种类和年龄,选择合适的疫苗。应选用国家批准的、有质量保证的疫苗。5.1.2接种时间按照疫苗说明书推荐的接种程序进行。首次接种时间一般在动物出生后12周,加强免疫接种时间间隔根据疫苗类型和动物种类而定。5.1.3接种方法遵循疫苗说明书推荐的接种方法,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保证接种器械的消毒和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5.1.4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前后应避免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同时密切观察接种动物的反应,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5.2兽药使用规范5.2.1兽药选用根据动物病情,合理选用兽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优先选择国家批准的、绿色安全的兽药。5.2.2兽药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兽药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遵循兽医的指导。保证兽药在有效期内,避免使用过期药物。5.2.3兽药残留控制合理控制用药时间,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保证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5.3常见疫病防治5.3.1禽流感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发觉疫情及时报告,采取隔离、封锁、扑杀等综合措施。5.3.2口蹄疫重点加强疫苗接种,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传入。5.3.3猪瘟坚持自繁自养,加强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及时淘汰阳性猪只,防止疫情传播。5.3.4羊痘加强疫苗接种,保持羊舍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疫情发生。5.3.5牛肺疫加强引种检疫,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对疑似病例及时隔离、诊断和治疗。5.3.6鸡新城疫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抗体监测,保证鸡群免疫水平。第6章生产管理优化6.1生产计划制定6.1.1确定养殖目标与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养殖品种、规模及预期收益。结合现有资源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6.1.2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充分考虑养殖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划分生产周期,保证生产环节的衔接与高效运作。6.1.3生产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包括饲料、疫苗、药品、劳动力等,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6.1.4风险预防与应对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生产风险。6.2生产过程监控6.2.1养殖环境监控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保证养殖环境符合生产要求。6.2.2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消毒、隔离、疫苗接种等,预防疫病发生和传播。6.2.3饲养管理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发育需求,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喂食量,保证养殖对象健康、快速生长。6.2.4繁殖管理关注繁殖群体的繁殖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繁殖率和孵化率。6.3生产数据分析6.3.1数据收集与整理建立健全生产数据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6.3.2数据分析与应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6.3.3持续改进根据生产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生产计划、饲养管理、繁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养殖效益。第7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7.1成本构成与控制7.1.1成本构成养殖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养殖场建设、设备购置、土地使用权等不随养殖规模变化的成本;变动成本包括饲料、疫苗、人工、能源、维修等随养殖规模增减而变化的成本。7.1.2成本控制措施(1)优化养殖规模,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2)采购成本控制,通过比价、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饲料、疫苗等物料成本;(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浪费;(4)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5)加强设备维护,降低维修成本;(6)合理利用政策支持,降低税收、融资等成本。7.2效益分析方法7.2.1投入产出分析通过计算养殖业的投入产出比,评估养殖项目的经济效益。7.2.2成本效益分析计算养殖业的总成本、总收入和净利润,分析养殖项目的盈利能力。7.2.3敏感性分析评估影响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如饲料价格、产品价格、养殖成本等,分析这些因素变化对养殖效益的影响。7.2.4风险分析识别养殖业面临的风险,如疫病、市场波动等,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7.3提高养殖效益的途径7.3.1优化养殖技术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繁殖率和抗病能力。7.3.2品种改良选育适应性强、生长快、效益高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7.3.3市场开拓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养殖产品售价。7.3.4产业链延伸发展养殖业上下游产业,如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提高产业附加值。7.3.5政策利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如养殖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第8章市场营销策略8.1市场调研与预测为了保证养殖业的增收,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是的一步。本节将阐述如何开展市场调研及预测工作,为养殖业的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8.1.1市场调研(1)收集市场信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养殖业的市场现状、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2)分析市场趋势:对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掌握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等。(3)确定调研目标: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明确调研目标,如消费者偏好、市场规模、潜在市场等。(4)制定调研方案:根据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访谈大纲等,保证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8.1.2市场预测(1)建立预测模型: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等方法,结合历史数据,构建市场预测模型。(2)预测市场趋势:运用预测模型,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进行预测。(3)评估预测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保证预测的准确性。8.2品牌建设与推广品牌建设与推广是提高养殖业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的关键环节。以下内容将阐述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8.2.1品牌定位根据养殖业的特色和优势,明确品牌定位,突出产品特点,满足消费者需求。8.2.2品牌形象设计(1)设计品牌标识:结合品牌定位,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2)打造品牌故事:挖掘养殖业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塑造独特的品牌故事。(3)制定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品牌形象在各种宣传场合的运用,提高品牌识别度。8.2.3品牌推广(1)线上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网络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2)线下推广:通过参加展会、举办活动、投放广告等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3)合作推广: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共同提升品牌影响力。8.3销售渠道拓展销售渠道的拓展是增加养殖业销售收入的重要途径。以下内容将探讨如何拓展销售渠道。8.3.1线上渠道(1)电商平台: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2)社交媒体: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产品推广和销售。(3)直播带货:借助直播平台,展示产品特点,吸引消费者购买。8.3.2线下渠道(1)实体门店:开设专卖店或加盟连锁店,提高品牌曝光度。(2)经销商合作:与各地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网络。(3)展会销售:参加行业展会,现场展示产品,吸引客户合作。8.3.3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或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第9章政策法规与扶持政策9.1养殖业相关政策法规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规范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本节将简要介绍与养殖业相关的政策法规。9.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1)畜牧法:规定了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养殖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2)动物防疫法:明确了动物防疫的基本原则、防疫措施、疫情报告和处置等方面的规定。(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涉及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监管等方面的要求。9.1.2地方政策法规地方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地方养殖业发展规划、地方养殖业扶持政策、地方动物防疫规定等。9.2扶持政策申请流程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养殖企业或个体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申请相应的扶持政策。以下是扶持政策申请的基本流程:9.2.1了解政策信息关注官方网站、媒体报道等渠道,了解最新的养殖业扶持政策。9.2.2评估自身条件根据扶持政策的要求,评估自身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如养殖规模、技术水平、资金实力等。9.2.3准备申请材料根据政策要求,准备相关申请材料,如企业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