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灌溉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田灌溉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田灌溉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田灌溉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田灌溉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灌溉工程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107第1章绪论 310891.1工程背景及意义 3323191.2工程目标与任务 423523第2章工程设计原则与要求 4265732.1设计原则 4323832.1.1综合利用资源原则 4205542.1.2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424842.1.3经济合理原则 5163242.1.4安全可靠原则 5272942.1.5易于管理原则 5263972.2设计要求 535582.2.1灌溉水源设计 5190522.2.2灌溉系统设计 5125892.2.3灌溉制度设计 5233292.2.4工程结构设计 5268972.3技术规范与标准 5267662.3.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5184612.3.2行业标准 5167802.3.3企业标准 5139152.3.4其他规范与标准 630791第3章灌溉水源分析与选择 6180263.1水源类型及特点 63813.1.1地表水源 6318073.1.2地下水源 6293693.1.3再生水源 6232943.2水源分析与评价 6325843.2.1水量分析 6313733.2.2水质评价 646083.2.3经济性分析 6109623.2.4可持续发展分析 746223.3水源选择与配置 765783.3.1水源选择原则 749673.3.2水源配置策略 7231263.3.3水源保护措施 730610第4章灌溉制度设计 7243784.1灌溉制度概述 7271004.1.1设计原则 7179394.1.2灌溉方式 7149194.1.3灌溉制度分类 829634.2灌溉定额与灌溉周期 8298584.2.1灌溉定额 8119184.2.2灌溉周期 8157904.3灌溉制度优化 817684第5章灌溉系统设计 936545.1灌溉系统类型及适用条件 9234085.1.1地面灌溉系统 9258225.1.2喷灌系统 9297575.1.3微灌系统 920045.2灌溉系统布局与规划 9312055.2.1灌溉水源选择 918925.2.2灌溉面积划分 9136335.2.3灌溉系统布置 9256745.3灌溉设施设计 9149145.3.1灌水渠道设计 10103185.3.2灌溉管网设计 107055.3.3喷头和滴头选择 10267015.3.4控制系统设计 1028906第6章输配水工程设计 1090916.1输配水工程概述 10322196.1.1输配水工程定义 10210196.1.2输配水工程作用 10159866.1.3设计原则 10177506.2输水渠道设计 10305636.2.1设计流量 10199056.2.2渠道类型及选择 117716.2.3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11906.2.4渠道防渗措施 1177926.3配水渠道设计 11311186.3.1设计流量 1184486.3.2渠道类型及选择 11136876.3.3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11307476.3.4渠道防渗措施 1137836.3.5渠道控制建筑物设计 1221225第7章灌溉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12169577.1施工组织设计 1211557.1.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26687.1.2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262727.1.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2188097.2施工进度计划 12135897.2.1施工进度计划概述 12131477.2.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13325547.2.3施工进度计划内容 13271427.3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1361547.3.1施工质量管理 13301807.3.2施工验收 1318839第8章灌溉工程运行与管理 13225028.1运行管理组织与制度 13238568.1.1管理组织构建 1359818.1.2管理制度制定 14150138.2灌溉设施维护与管理 1429618.2.1设施检查与维修 1461268.2.2设施更新与改造 14100238.2.3设施保护与监管 1419228.3灌溉水源调度与管理 14316298.3.1水源监测与评估 14252188.3.2水源调度策略 1474408.3.3水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14135858.3.4应急调度预案 145183第9章灌溉工程环境保护与节水 14180629.1环境保护措施 15122349.1.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 15257449.1.2施工阶段环境保护 15250899.1.3运行管理阶段环境保护 1537959.2节水措施与技术 15285729.2.1节水灌溉技术 15213679.2.2节水措施 1585659.3灌溉工程生态影响评价 15261729.3.1生态影响识别 15310639.3.2生态保护措施 1647719.3.3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1610776第10章灌溉工程监测与评估 162665410.1监测内容与方法 162190010.1.1监测内容 161451510.1.2监测方法 162639410.2数据采集与分析 16147010.2.1数据采集 162252410.2.2数据分析 17504310.3工程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172110110.3.1工程效果评估 172587610.3.2优化建议 17第1章绪论1.1工程背景及意义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农田灌溉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灌溉设施不完善以及灌溉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为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证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我国积极开展三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三农田灌溉工程是指在农田灌溉中采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三种先进灌溉技术的工程。三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增加农业产量。改善农田水分条件,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高效、节水、绿色方向发展。(4)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1.2工程目标与任务(1)工程目标①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提高灌溉保证率。②推广应用喷灌、滴灌和微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③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④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工程任务①开展农田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保证工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②实施灌溉设施建设,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灌溉设备等。③推广先进灌溉技术,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④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⑤开展工程监测与评价,为工程优化和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第2章工程设计原则与要求2.1设计原则2.1.1综合利用资源原则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2.1.2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1.3经济合理原则设计应遵循经济合理原则,优化工程布局,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投资效益。2.1.4安全可靠原则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设施的安全可靠,预防发生,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2.1.5易于管理原则工程设计应便于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2.2设计要求2.2.1灌溉水源设计(1)选择合适的水源,保证水源稳定、充足、水质良好。(2)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合理确定灌溉用水量。2.2.2灌溉系统设计(1)根据地形、土壤、作物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2)合理设计灌水渠道、排水沟、节制闸等工程设施,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2.2.3灌溉制度设计(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考虑气象、土壤、作物品种等因素,调整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2.2.4工程结构设计(1)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工程结构形式。(2)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满足运行要求。2.3技术规范与标准2.3.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农田水利条例》等。2.3.2行业标准工程设计应符合农田水利行业的标准规范,如《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规范》、《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2.3.3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可制定企业标准,以指导工程设计。2.3.4其他规范与标准参考其他相关行业的规范与标准,如《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电气工程设计规范》等,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第3章灌溉水源分析与选择3.1水源类型及特点3.1.1地表水源地表水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其特点为:(1)水量丰富,供给稳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2)水质较易受到污染,需进行治理和处理;(3)可利用现有地表水系进行灌溉,便于调控和分配。3.1.2地下水源地下水源包括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其特点为:(1)水量相对稳定,受季节性影响较小;(2)水质相对较好,污染源较少;(3)开采过程中需注意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3.1.3再生水源再生水源主要包括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其特点为:(1)可减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需建立相应的收集、处理和储存系统;(3)水质需满足灌溉水质要求。3.2水源分析与评价3.2.1水量分析分析不同水源的水量变化规律、丰枯季节特点,预测灌溉需求与水源供给的匹配程度。3.2.2水质评价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评估其是否符合灌溉水质标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治理措施。3.2.3经济性分析综合考虑水源开发、利用和维护成本,评估不同水源的经济性。3.2.4可持续发展分析分析水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3.3水源选择与配置3.3.1水源选择原则(1)优先选择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水源;(2)充分考虑水源的经济性、可持续性和便于管理;(3)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和灌溉需求,进行多方案比选。3.3.2水源配置策略(1)根据灌溉需求,合理分配不同水源的水量;(2)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建立水源监测和调控系统,实现水源的动态调配。3.3.3水源保护措施(1)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污染;(2)实施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3)开展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水源补给能力。第4章灌溉制度设计4.1灌溉制度概述灌溉制度是农田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灌溉效率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本章主要从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灌溉方式及灌溉制度分类等方面进行概述。4.1.1设计原则(1)根据作物生长需求,保证水分供应充足;(2)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便于操作管理,降低灌溉成本;(4)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保证灌溉制度的适应性。4.1.2灌溉方式根据灌溉水源、设备和技术,将灌溉方式分为以下几类:(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2)喷灌:利用喷灌设备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3)滴灌:通过滴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4)微灌: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适用于特定作物。4.1.3灌溉制度分类根据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的不同,灌溉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充分灌溉:在整个生长季节内,保证作物水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2)非充分灌溉: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灌溉,其他时期依赖自然降水;(3)间歇灌溉:在作物生长季节内,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灌溉;(4)节水灌溉:通过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4.2灌溉定额与灌溉周期4.2.1灌溉定额灌溉定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农田所需的灌溉水量。灌溉定额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类型:不同作物对水分需求不同,灌溉定额有所差异;(2)作物生长期:不同生长阶段作物对水分需求不同,灌溉定额需相应调整;(3)气候条件:气温、湿度、风速等气候因素影响作物蒸散量,进而影响灌溉定额;(4)土壤性质:土壤质地、结构、湿度等影响土壤储水量和供水量,对灌溉定额有直接影响。4.2.2灌溉周期灌溉周期是指相邻两次灌溉之间的时间间隔。合理确定灌溉周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水资源利用。灌溉周期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生长周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周期;(2)土壤储水能力:土壤储水能力强的农田,灌溉周期可适当延长;(3)气候条件:高温、干旱等气候条件下,灌溉周期应相应缩短;(4)灌溉设备:根据灌溉设备的功能,合理确定灌溉周期。4.3灌溉制度优化灌溉制度优化旨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促进作物生长。以下措施可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1)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调整灌溉定额;(2)结合土壤、气候等条件,合理确定灌溉周期;(3)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灌溉效率;(4)加强灌溉管理,保证灌溉制度的有效实施;(5)开展灌溉试验研究,不断改进和优化灌溉制度。第5章灌溉系统设计5.1灌溉系统类型及适用条件5.1.1地面灌溉系统地面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漫灌、沟灌和畦灌等类型。该系统适用于平坦或微倾斜的农田,土壤透水性较好,水资源充足的地区。5.1.2喷灌系统喷灌系统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适用于地形复杂、土壤透水性较差、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农田。5.1.3微灌系统微灌系统包括滴灌和微喷灌两种形式,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附加值作物种植区域。5.2灌溉系统布局与规划5.2.1灌溉水源选择根据农田地理位置、水资源分布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5.2.2灌溉面积划分根据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性质、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划分灌溉面积,保证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5.2.3灌溉系统布置根据灌溉类型和农田地形,合理布局灌水渠道、管网、喷头等设施,保证灌溉系统的高效运行。5.3灌溉设施设计5.3.1灌水渠道设计根据灌溉面积、地形地貌和水资源条件,设计渠道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保证渠道输水能力满足灌溉需求。5.3.2灌溉管网设计针对喷灌和微灌系统,设计合理的管网布局,包括管道直径、长度、流量等参数,保证灌溉水均匀分布。5.3.3喷头和滴头选择根据作物类型、种植密度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喷头和滴头,保证灌溉水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提高灌溉效率。5.3.4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农田灌溉需求,设计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提高灌溉管理水平。第6章输配水工程设计6.1输配水工程概述6.1.1输配水工程定义输配水工程是指将水源通过输水渠道输送至农田灌溉区域,并通过配水渠道分配到各个灌区的工程。它是农田灌溉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灌溉质量和农田产量。6.1.2输配水工程作用输配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6.1.3设计原则(1)根据农田灌溉需水量、水源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确定输配水工程规模。(2)遵循节水、节能、高效、环保的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于施工和维护。6.2输水渠道设计6.2.1设计流量根据农田灌溉需水量、灌溉制度、水源供水条件等因素,计算输水渠道的设计流量。6.2.2渠道类型及选择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渠道类型,如土渠、石渠、混凝土渠道等。6.2.3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根据设计流量、渠道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渠道的纵、横断面尺寸。(1)纵断面设计:根据地形地貌、渠道长度、设计流量等,确定渠道纵坡、纵断面形式。(2)横断面设计:根据设计流量、渠道类型、土壤性质等,确定渠道横断面形状、尺寸及渠底、渠坡的稳定性。6.2.4渠道防渗措施根据渠道沿线土壤渗透性、渠道类型及设计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如土工膜、混凝土衬砌等。6.3配水渠道设计6.3.1设计流量根据农田灌溉需水量、灌溉制度、地形地貌等因素,计算配水渠道的设计流量。6.3.2渠道类型及选择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渠道类型,如土渠、石渠、混凝土渠道等。6.3.3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根据设计流量、渠道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配水渠道的纵、横断面尺寸。(1)纵断面设计:根据地形地貌、渠道长度、设计流量等,确定渠道纵坡、纵断面形式。(2)横断面设计:根据设计流量、渠道类型、土壤性质等,确定渠道横断面形状、尺寸及渠底、渠坡的稳定性。6.3.4渠道防渗措施根据渠道沿线土壤渗透性、渠道类型及设计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如土工膜、混凝土衬砌等。6.3.5渠道控制建筑物设计根据农田灌溉需求,合理设置节制闸、分水闸、渡槽等渠道控制建筑物,保证渠道运行安全、配水合理。第7章灌溉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7.1施工组织设计7.1.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条件、技术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力量和施工时间,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本章节主要对三农田灌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阐述。7.1.2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2)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期完成;(3)充分发挥施工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4)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保证施工安全,减少环境污染。7.1.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流程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2)施工队伍组织:根据工程量、施工进度和技术要求,合理配置施工队伍;(3)施工设备配置:选择适宜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4)施工材料供应: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及时;(5)施工临时设施:包括临时道路、临时水电、临时住宿等;(6)施工安全管理:制定施工安全措施,保证施工安全。7.2施工进度计划7.2.1施工进度计划概述施工进度计划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时间上的安排,以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本章节主要对三农田灌溉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详细阐述。7.2.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1)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充分利用施工力量和设备;(3)考虑季节性和气候影响;(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窝工和重复劳动;(5)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7.2.3施工进度计划内容(1)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施工任务、施工时间和完成标准;(2)分阶段施工进度计划:详细描述各阶段的施工内容、施工方法和施工周期;(3)关键节点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控,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7.3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7.3.1施工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职责;(2)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3)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做好施工记录;(4)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5)开展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7.3.2施工验收(1)工程验收标准: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2)验收程序:分阶段验收、单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3)验收内容:工程质量、工程数量、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等;(4)验收组织:成立验收小组,负责组织验收工作;(5)验收结果:对验收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工程合格。第8章灌溉工程运行与管理8.1运行管理组织与制度8.1.1管理组织构建根据农田灌溉工程的特点及实际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组织。设立灌溉工程运行管理中心,负责工程运行、维护及调度工作。下设运行管理科、维护保障科、水源调度科等部门,保证灌溉工程的高效运行。8.1.2管理制度制定制定完善的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等。保证各部门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工程运行效率。8.2灌溉设施维护与管理8.2.1设施检查与维修定期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8.2.2设施更新与改造根据灌溉设施的技术状况,适时进行更新与改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灌溉设施的现代化水平。8.2.3设施保护与监管加强对灌溉设施的保护与监管,防止人为破坏。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灌溉设施的保护意识。8.3灌溉水源调度与管理8.3.1水源监测与评估建立灌溉水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源状况。对水源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水源质量满足灌溉需求。8.3.2水源调度策略根据农田灌溉需求、水源状况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源调度策略。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灌溉效率。8.3.3水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对灌溉水源的保护,防止水源污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3.4应急调度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制定灌溉水源应急调度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农田灌溉需求。第9章灌溉工程环境保护与节水9.1环境保护措施9.1.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在灌溉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合理规划工程布局,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1)遵循绿色设计原则,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系统等的破坏。(2)选用环保型材料和设备,降低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保证灌溉退水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9.1.2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在灌溉工程施工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环境:(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保证施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防止土壤、水源、空气污染。(3)合理利用施工废料,减少废弃物排放。9.1.3运行管理阶段环境保护在灌溉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环境:(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保证工程运行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2)定期检查和维护工程设施,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3)优化灌溉制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9.2节水措施与技术9.2.1节水灌溉技术(1)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结合作物生长需求,实施精细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3)引入智能化灌溉管理系统,实现灌溉自动化,提高节水效果。9.2.2节水措施(1)加强渠道衬砌,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损失。(2)优化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