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础(练习)_第1页
4.1夯实法治基础(练习)_第2页
4.1夯实法治基础(练习)_第3页
4.1夯实法治基础(练习)_第4页
4.1夯实法治基础(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第一节:夯实法治基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小辉在复习第四单元时,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了总结,其中观点正确的是()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②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③法律区别于其它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2·广西·陆川县教研室七年级期末)“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3.(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2021年8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监察官法、法律援助法、医师法、新修订的兵役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这说明()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②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④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近年,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援助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多部法律相练通过并施行。我国注重法治建设是因为()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法治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③法治助力国家长治久安④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明代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他的这一观点对我国当今法治建设的启示是()①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②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效,建设法治中国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④法律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娱乐健身音响音量过大、室内装修活动、宠物叫声等扰民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对此,同学们踊跃讨论。你赞同的观点有()①“德治”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法治”,小题大做②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③我们是未成年人,在家娱乐健身应该不受该法约束④良法还需善治,它的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2022·四川成都·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等。该法的制定()①体现了立法机关维护人民权益的担当意识②有助于促进“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③能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④是政府提高行政能力广泛而深刻的自我革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2·四川成都·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冲国农民丰收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和支持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国家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该法的施行()A.符合村民自治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B.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基本发展战略C.能为实现人民同时富裕奠定基础. D.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保障9.(2022·贵州黔南·模拟预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该法将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这体现了()A.每部法律都得到严格执行B.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C.实现依法治国只需要良法D.厉行法治要加强法制宣传10.(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法典》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如“网贷被套路不用怕”“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可退款”等。这表明()①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③良法反映我国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根据材料回答以下小题。11.上述规定体现了()A.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的根本法C.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 D.个人信息权益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12.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就要推进()①国家科学立法 ②政府严格执法③社会公正司法 ④公民尊法守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①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2·安徽池州·七年级期末)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想要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青少年可以()A.制定完善的法律 B.司法过程体现公平正义C.严格执法 D.增强法治意识15.(2022·山西太原·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法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B.法治即法制,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C.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6.(2022·广东汕头·八年级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提出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过程体现了()①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③这部法律的制定程序比宪法更加严格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2022·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这启示我们()①法治是实现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权利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④建设法治中国是国家领导人的共同事业,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表明()①我国对违法犯罪行为决不容忍②法律对国家官员有特殊的约束力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④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人人平等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19.(2022·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让我们一起回望新中国的法治历程,下列方框内依次填入的内容正确的是()A.198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B.1975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依法治国写入宪法C.1999年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1978年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方略之一20.(2022·吉林吉林·九年级阶段练习)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共商国是。这表明我国()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C.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D.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21.(2022·广东·中考真题)2022年4月,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350多万条意见。这说明()A.立法过程体现民意、集中民智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二、分析说明题22.(2022·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与法律同行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习惯,某校七年级开展了以“与法律同行”为主题探究的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法治的期盼(1)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请说说你期待的法治中国是什么样的?任务二:法治的价值(2)围绕主题,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栏目:生活中的规则“怎么又无故迟到、旷课”“谁先上车谁有座”“刻字,留个纪念吧!”①以上图片中同学的行为,对应的规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三幅图共同说明什么道理?未成年人保护围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同学们收集了以下图片:图一:社会保护

图二:______

图三:政府保护

图四:______③小轩对上述图片的两处标注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他更正。④请将图二和图四的标注补充完整。(3)同学们就法治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请你任选一个话题,作出回应。张敏:只要我不犯法,国家法律就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赵军:对于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说服教育即可,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任务三:法治的践行(4)小轩收到好友刘佳的一封求助信,请你给他回信。小轩:你好!我在周一放学回家路上,被高年级的两名男生堵截,他们向我索要钱财,还把我的头打破了,还让我第二天再带50元交给他们,否则小心点儿,我该怎么办?请帮帮我。刘佳2022年6月(5)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会如何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3.(2022·湖北襄阳·九年级期末)【感知民主社会建设法治中国】材料蹄疾步稳,回望立法之路。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形成了总共7编1260条的民法典草案。最终,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1)从民主角度概括划线部分体现了哪些观点?(2)据材料谈谈民法典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带来哪些积极影响?(3)有人说: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见,民法典和宪法具有同等地位。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良法还需善治,我们应该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建设法治国家?三、简答题24.(2022·四川·荣县玉章高级中学校二模)国情·国策。材料一2022年3月,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如期而至,这份“如期而至”的背后,彰显着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和制度魅力。(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二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主题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各地各部门踊跃响应、认真谋划,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通过展演、展览、竞赛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5.(2022·云南西双版纳·一模)【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法治信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在百年奋斗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对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肯定。(1)简要回答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让我们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法治中国宏伟蓝图更加清晰,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坚实有力。(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四、综合探究题26.(2022·江苏·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三模)【建设法治中国】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陆地国界法》、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有组织犯罪法》、《湿地保护法》、《科学枝术进步法》、《噪音污染防治法》、《种子法》,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工会法的决定。(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修订相关法律、出台新的法律有哪些现实意义?【劳动之美】某中学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以“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收集资料如下,请你参与。(2)活动中,有些同学不愿意劳动,认为劳动太辛苦。请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知识分析他们的观点。(3)简要谈谈同学们在“劳动周”活动中的收获。参考答案及解析1.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与全面依法治国。①③④:根据所学知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区别于其它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①③④正确;②: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事情还可以通过道德来解决,“一切事情都可以”的说法太绝对,所以②排除;故本题选C。2.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总目标。C:依据教材知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C正确;AB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故本题选C。3.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依法治国和改进规则。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通过相关法律和修改相关法律的决定,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④;故本题选A。4.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①③④:“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正,最根本的是要靠法治,法治助力国家长治久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所以①③④正确;②:“解决各种各样”的说法夸大了法治的作用,所以②排除;故本题选C。5.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①③: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信息涉及法治建设,启示我们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①③符合题意;②:题文涉及法律的实施,不是如何立法,②不符合题意;④:题文未涉及法律的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依法治国。①:没有正确认识噪音污染防治法实施的目的,故①说法错误;②④: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表明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良法还需要善治,它的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故②④说法正确;③:在家娱乐健身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7.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①:题文中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保护上了法律“安全锁”,体现了立法机关维护人民权益的担当意识,故①符合题意;②③:该法坚持和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筑起新时代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安全防护网,有助于促进“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能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故②③符合题意;④:该法的制定与政府提高行政能力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D:分析题干信息,我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的内容,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法可依,促进法治社会建设,故D说法符合题意;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A说法错误;B:材料没体现基本发展战略,故B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9.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B:分析题干,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将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这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故B说法符合题意;A:材料没涉及严格执行,故A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依法治国不仅需要良法之治,还需要善治,故C说法错误;D:材料没涉及法治宣言,故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10.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①④: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我国的立法工作,体现了科学立法,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修订的民法典草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表明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①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③:错误,良法反映我国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故本题选D。11.A12.C【解析】11.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A:我国坚持人民至上。国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故A正确;B: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故排除B;C:宪法规范权力运行,故排除C;D: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故排除D;故本题选A。12.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①②④: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就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科学立法、政府严格执法、公民尊法守法,故①②④正确;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13.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和依法治国。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我国有效破解“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等,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监督权是公民权利,不是义务,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D:题文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想要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青少年可以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等;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都不属于青少年角度;故本题选D。15.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治。ACD:依据教材知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故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法治不等于法制,法治不仅要求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故B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①④:题文中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这体现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促进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①④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排除;③:观点错误,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故排除;故本题选B。17.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①②③: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主要原因在于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法治是实现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和人民权利,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①②③正确;④: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④错误;故本题选A。18.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①④:题文材料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这表明我国对违法犯罪行为决不容忍;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人人平等;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故本题选B。19.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法治历程。ABCD:1982年我国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2010年,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力量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20年11月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20.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题干表述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表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题干表述的内容与依法治国无关,不符合题意;C:错误,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排除;D: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排除;故本题选A。21.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A: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表明立法过程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故A说法正确;BC: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全国人大的地位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我国公民是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2.(1)政府:要做到清正廉洁,依法行政。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严格依法办事。法院:要做到公正司法。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社会成员: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校规社会公德道德司法保护学校保护(3)张敏:此观点错误。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②法律无处不在,它已经深深地嵌人我们的生活之巾,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赵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4)我们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使不法行为者受到法律制裁,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5)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析】【分析】考点考查:法治、规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能力考查:分析材料提取观点的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法治中国,需要运用法治的有关知识,从是什么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法治中国→可链接的教材知识法治国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规则、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无故迟到、旷课→可链接的教材知识学校规则关键词②:谁先上车谁有座→可链接的教材知识社会规则关键词③:刻字→可链接的教材知识道德关键词④: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可链接的教材知识司法保护关键词⑤:学校不得延长未成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可链接的教材知识学校保护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①:只要我不犯法,国家法律就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观点②:对于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说服教育即可,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①: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论据②: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法律无处不在,它已经深深地嵌人我们的生活之巾,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正误判断:错误论据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论据②: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维权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他们向我索要钱财,还把我的头打破了,还让我第二天再带50元交给他们→可链接的教材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但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5)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法治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可链接的教材知识树立法治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3.(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生活;我国积极采取措施,依法保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2)有利于实现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可以调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民主意识。(3)观点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抵触,民法典和宪法地位不同。(4)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解析】【分析】考点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宪法的地位和效力、建设法治中国能力考查:分析和识记运用能力核心素养:法治观念(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材料内容,需要调用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知识,从概况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联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民法典,需要调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民法典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带来的积极影响→联系科学民主立法,调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强民主意识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正误。观点正误:错误。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说明判断依据。判断依据:宪法的地位和效力,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2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联系课本知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联系课本知识全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答即可。25.(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