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环境与发展目录contents考情透视知识建构考点突破01020301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1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
02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1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考点2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热点应用01低碳农业
02溶解性有机物
02考情分析考点分布考题统计+考点提取主要环境问题2024广西卷,11-13题,9分,以华北平原某盐碱地“打孔灌沙”实验为情境,考查土地盐碱化2024湖南卷,18题,18分,以伊朗北部某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土地利用为情境,考查湿地萎缩2024福建卷,19(2)~(4)题,16分
,以南方某丘陵某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实验为情境,考查水土流失2023新课标,37题,28分,以湖水溶解性有机物为情境,考查水污染2023海南卷,7-8题,6分,以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情境,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2024江苏卷,15-17题,6分,以普洱景迈山土地利用为情境,考查生态农业2023天津卷,18(3)题,6分,以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为情境,考查可持续发展措施2022浙江6月卷,13-14题,4分,以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为情境,考查循环经济2022全国乙卷,4-6题,12分,以当雄“公司+农户”农业发展模式为情境,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海南卷,4-6题,9分,以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为情境,考查生态农业2021湖北卷,16题,18分,以“养耕共生”模式为情境,考查生态农业命题趋势:本部分知识点的考查逐渐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结合,对可持续发展的直接考查减少。在备考时要求能够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和治理措施;能够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备考时,应结合时事热点事件或真实生活情境,运用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等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网络构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指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又被排放到环境中。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机制人类社会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环境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过度索取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超量排放产
生产
生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接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根本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如图所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大气、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等。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资源短缺原因:供给(少)<需求(大)+污染浪费(严重)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产生原因治理措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原因:①人类利用环境方式不合理:“三过”+用水方式不当等;②自然有先天缺陷(如:西北气候干旱)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危害治理措施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生态退化问题,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根本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加强水域治理等增强环境的平衡功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原因:自净能力<污染物排放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产生原因危害治理措施大气污染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等任意排放到大气中大量废弃物进入环境之中,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组成成分,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污染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废弃物任意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任意排放到土壤中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建设、生活垃圾堆积在城市或郊区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建筑业等产生噪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废料处理不当等海洋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海上石油开采等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八大环境公害事件自工业革命以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特别是20世纪环境污染的“急性发作”,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从而引起了世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八大环境公害事件”:1930年1943年1948年1952年1953-1961年1955年1968年1931-1975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废气,造成数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源为汽车排放的尾气,导致约400人死亡。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的废气,小镇43%的居民患病,约20人死亡;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和生活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最严重的一次5天内死亡约4000人。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污染源为工业的含汞废水,导致2200多人患病,1000多人死亡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废气,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日本米糠油事件因食用米糠油受污染,导致1000多人受害,死亡15人;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含镉废水,确诊患者258人,死亡200多人。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②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会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乡村环境问题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占比低,消耗资源多,污染物排放多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分消耗资源---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思考】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峻?(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当前环境问题趋势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南极臭氧层空洞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澳大利亚土壤退化南极极地地区冰川急速融化非洲过度放牧南亚环境污染北美洲过度捕捞北海与地中海河道改造与污染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南美洲雨林破坏欧洲东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性环境问题问题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全球气候变暖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大面积毁坏森林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②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③加强国际合作;④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臭氧层破坏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②太阳活动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剂;②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酸雨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不断增加①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③危害人体健康;④酸雨还常常引起国际纠纷①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燃煤技术是有效措施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性环境问题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的主要原因?全球性环境问题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地形:地形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土壤:南方为酸性土壤我国南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集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性在规模、波及范围和解决途径上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其解决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复杂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危害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①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②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防治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环境问题的表现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角度关键词分析思路类型、表现与分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与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等;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种;开发建设不当等后果与危害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损害居民生命财产等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或危害包含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影响,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破坏,土质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破坏及居民生命财产损失角度关键词分析思路解决措施治理污染、恢复植被、生态保护、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方式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
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措施的分析思路产生原因:分析污染源工业“三废”的排放,生产、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放等分析自净能力大气污染重点分析地形和逆温条件。封闭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大气自净能力弱;逆温条件下,空气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大气自净能力弱水污染重点分析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水体的自净能力弱;水量越小,水体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越弱防治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需要根据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来分析。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的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生态破坏问题的原因及措施的分析思路产生原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滥垦、滥伐、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人类过度捕猎等。防治措施: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环境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后果与危害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A.欧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亚地区B真题引领·激活思维【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 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 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C真题引领·激活思维【解析】2.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3.(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真题引领·激活思维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该地农业开发早,时间长,土地肥力下降,趋于贫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长期的排水和农业耕作,使土壤表层肥沃土层流失,并随水流淤积在排水沟,阻塞排水沟;长期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答案】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湾作为周围地区的水源地,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每年夏季的蓝藻爆发更是加剧了水体污染。2003年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建立,开展水源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整个示范区由内外两道围隔组成,里圈围隔所围区域为强化净化区,在里圈围隔与外圈围隔之间的水域为生态净化区;二道围隔均有进水口,外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南瑞,而里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北端(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是太湖夏季蓝藻水华富集堆积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湖水温度 B.湖湾封闭程度 C.盛行风向 D.经济发展B【解析】1.太湖周边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入湖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梅梁湾位于太湖北部口袋状的湖湾处,比较封闭,水体交换困难,因此成为太湖夏季蓝藻水华富集堆积的重灾区,B选项正确。夏季太湖湖水温度差异不大,A错误。夏季盛行偏南风,利于藻类在太湖北部湖区聚集,促进梅梁湾蓝藻水华富集,但这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太湖周边周边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但梅梁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并非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B。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湾作为周围地区的水源地,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每年夏季的蓝藻爆发更是加剧了水体污染。2003年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建立,开展水源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整个示范区由内外两道围隔组成,里圈围隔所围区域为强化净化区,在里圈围隔与外圈围隔之间的水域为生态净化区;二道围隔均有进水口,外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南瑞,而里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北端(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示范区外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南端,而里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北端,主要是为了(
)①扩大区内净水范围②获得水质好的湖水③保障足够入区水量④增加区内流程长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解析】2.根据文字材料“整个示范区由内外两道围隔组成,里圈围隔所围区域为强化净化区,在里圈围隔与外圈围隔之间的水域为生态净化区”,可知区内净水范围由围隔确定,不受进水口位置影响,①错误;里圈围隔所围区域为强化净化区,对水质要求更高。污水外圈围隔南端进入生态净化区,再从里圈围隔北端进入强化净化区,区内流程更长,水质更好,②④正确。进水口位置对入区水量的影响较小,③错误,故ABC错误,选D。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湾作为周围地区的水源地,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每年夏季的蓝藻爆发更是加剧了水体污染。2003年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建立,开展水源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整个示范区由内外两道围隔组成,里圈围隔所围区域为强化净化区,在里圈围隔与外圈围隔之间的水域为生态净化区;二道围隔均有进水口,外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南瑞,而里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北端(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为实现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还可(
)A.增加网箱养殖面积 B.对沟湾地貌进行封堵C.减少湖滩水生植物 D.增加增殖放流的数量D【解析】3.网箱养殖的主要目的是高产、高效地获得水产品,通常池塘、网箱等等水域里进行,人工投饲,养殖对象密度高。增加增加网箱养殖面积会使梅梁湾水质恶化,A错误。对沟湾地貌进行封堵会加大湖区封闭程度,不利于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生态可持续发展,B错误。水生植物可减少水中氮、磷等影响物质,有利于改善梅梁湾污染情况,C错误。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因此增加增殖放流的数量有利于实现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生态可持续发展,D选项正确。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产生原因产生原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表现资源短缺: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知识总结·构建网络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原始文明——人类崇拜、适应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开始以前的远古时期。(2)人地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3)认识: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时间:农业文明时期。(2)人地关系:人类开始改造周围的环境,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3)认识:慢慢有了科学的萌芽。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1)时间:工业文明以来。(2)人地关系: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3)认识:对自然资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征服自然)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1)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来(2)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在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3)认识: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时期生产力水平人地关系人类活动环境问题史前文明(采猎文明)低下且发展缓慢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耕作、灌溉技术得到发展,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人类试图改造自然,对自然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加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农业自然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张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工业文明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环境问题日趋尖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现代文明(新技术革命时期)空前发展重新认识人地关系,提出人地协调的新型伙伴关系在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探求人地和谐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趋向协调,环境问题逐步得到控制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改变发展观念,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人口数量庞大资源有限环境问题不能有效控制增长肆意开发破坏有限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可以概括为: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人的管理调控生态系统(含资源)经济系统生活废弃物环境资源物质产品、资金等劳动、科技等生活废弃物环境资源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类型地位强调生态可持续基础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条件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社会可持续目的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具体做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具体做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各国积极参与。同时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具体做法: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入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强调享有的平等;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共同性强调保护的必然。原则要求公平性原则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倡可持续消费发展绿色经济消除贫困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消除贫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具体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就业、异地搬迁、教育扶贫政府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具体措施: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企业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具体措施:可从衣食住行举例个人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具体措施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约1/4的新增产值被新增加人口消耗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相对短缺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草地锐减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蔓延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刻的环境危机资源利用率低下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方式环境无害化技术提高生态效益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循环经济实践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获得最大的一种模式,包括:1.清洁能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原则核心手段资源利用工业上推行清洁生产农业上发展生态农业特点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低碳经济: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的着力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着力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从环境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从经济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从社会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可以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特点: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具体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意义:①缓解环境形势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改善企业市场竞争力(粗放型成本高,贸易壁垒)③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玉米脱胚发酵蒸馏糟液沼气发酵消化液农田高效有机肥增产20%~30%玉米油饲料CO2回收率60%酒精杂醇油饲料沼气工艺流程主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某酒精总厂酒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含义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实行综合循环利用效益生态方面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方面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生、相养规律,减少了化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特点①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②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的增加了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③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粪、尿初级
生产者农户粮果蔬初级
消费者饲料及农副产品肉蛋奶等饲料加工厂原料饲料食品加工厂原料食品精饲料下脚料沼气池太阳能适量化肥农药粮、棉、菜、油肉蛋奶等沼气粪尿生态农业模式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意义(1)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及影响①具体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②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延长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2)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影响①具体措施: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开发利用沼气等新能源;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②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基础回归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目标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思路具体内容分析地理背景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分析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分析限制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分析可持续发展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②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⑤促进对外开放。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规模。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1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下图示意在橡胶林下种植高温型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真题引领·激活思维据此评价该生产模式在海南推广的条件。【详解】首先,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可知,海南拥有中国最大的橡胶种植区,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其次,橡胶树植被高大,产生的树阴面积大,且能有效遮挡风力,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注意图中有箭头从“树阴、静风”指向“高温型食用菌”)。同时,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的湿度,既直接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利于橡胶林的生长,进而又促进高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再次,海南地处热带,终年高温,高温型食用菌生长速度快,进而使得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生物菌肥提供给种植橡胶树的土壤,促进橡胶林的生长,进一步为高温型食用菌营造了“树阴、静风”的繁殖环境;最后,根据材料“天然橡胶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知,该生产模式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对较高,海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展。【答案】林下种植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橡胶树产生树阴、遮挡风力,加之智慧灌溉调节橡胶园湿度,有利于高温型食用菌的繁殖;海南热量充足,食用菌生长速度快,废弃菌料腐熟速度快,生物菌肥多;海南省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工资较低。第一步:把握主题,梳理过程结合图名,了解图示信息展示的主题,大致梳理图示过程。第二步:分析演变,理清关系(1)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图框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2)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3)分析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4)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2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第三步:寻求突破,尝试代入(1)最易突破: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理顺相互关系,进一步判断其他内容。(2)尝试代入:联系这类事物的形成和演变,尝试把所给的选项代入图中序号或字母,图中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2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第四步: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式图的意义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1)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2)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3)社会上,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量。核心突破·技能提升考点2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2022·浙江6月卷)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A真题引领·激活思维【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2022·浙江6月卷)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C真题引领·激活思维【解析】3.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北京郊区的窦店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该村在被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后,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多级物质循环利用工程(见下图),该工程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目前窦店村的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窦店村生态农业的基础产业是(
)A.畜牧业 B.淡水养殖业 C.种植业 D.人工沼气业C【解析】1.由图可知,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植业;留渣为有机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故种植业是该村生态农业的基础产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北京郊区的窦店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该村在被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后,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多级物质循环利用工程(见下图),该工程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目前窦店村的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生态意义有(
)①减少污染、净化环境②化害为利、变废为宝③调节气候、防风固沙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A【解析】2.人畜粪便作为沼气的原料,减少蚊蝇侵扰,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起到减少污染,净化环境的作用,①正确;将人畜粪便和秸秆加以循环利用,实现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②正确;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循环过程与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无直接关系,③④错误。故选A。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北京郊区的窦店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该村在被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试点后,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多级物质循环利用工程(见下图),该工程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目前窦店村的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样板在全国进行推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窦店村为北京市场提供的主要产品为(
)A.乳肉、玉米、食用油类 B.小麦、水稻、瓜果蔬菜类C.大豆、海鲜、多种杂粮 D.肉类、鱼类、无公害蔬菜D【解析】3.窦店村位于北京郊区,耕地有限,不可能向北京市场提供能够长期存储的粮食类,而是提供保质期短,不易长期存储的肉类、鱼类和无公害的蔬菜类,并且窦店村位于内陆,不适合养殖海洋鱼类,D正确,ABC错误。故选D。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考虑电力成本,长江经济带中最适合废钢处理企业布局的省份是(
)A.安徽省 B.青海省 C.江苏省 D.湖北省【解析】4.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主要考虑电力成本因素,选择清洁的能源最为适合,长江经济带主要的清洁能源是水能资源。湖北省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且长江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D正确;安徽省地形分布有丘陵和平原,地势起伏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青海省虽是长江发源地,但不属于长江经济带,B错误;江苏省地势低平,水能资源缺乏,C错误;故选D。D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题型0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废钢铁资源的快速增长将对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企业布局。资源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废钢铁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基本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传统钢铁生产相比。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过程(
)A.三废排放增多 B.生产工序复杂 C.原料供应充足 D.运输成本提高【解析】5.图中显示除锻造废钢外,还有大部分的折旧废钢,来源于使用的各个行业,因此原料来源广泛,供应充足,C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废弃的钢铁再次铸造利用,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堆放,A错误;而资源综合利用只需要将废弃的钢材回收铸造即可,不需要炼铁等阶段,工序简单,B错误;且生产过程中将锻造的废钢再次加工利用,减少运输成本,D错误;故选C。C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地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内涵内涵: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知识总结·构建网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热点应用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东北地区某乡村推行在同一块土地上建立基于养殖、种植、沼气生产与积肥的“四位一体”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下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据此完成下题。1.该乡村“四位一体”有机生态农业的低碳主要体现在(
)A.提高土地生产力
B.减少化肥施用量C.农产品量大质优
D.实现碳的零排放B热点应用01低碳农业【解析】1.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化肥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B正确。该乡村“四位一体”有机生态农业虽然能提高土地生产力,但提高土地生产力不是其低碳的体现,A错误;农产品量大质优与低碳无关,C错误;“四位一体”有机生态农业不能做到碳的零排放,D错误。
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东北地区某乡村推行在同一块土地上建立基于养殖、种植、沼气生产与积肥的“四位一体”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下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据此完成下题。2.该乡村发展低碳循环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有
(
)A.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B.提升农户工资薪酬C.减少生活用能成本 D.丰富当地农业类型C热点应用01低碳农业【解析】2.据图可知,沼气池产生的清洁能源,部分被用作了生活用能,因此能减少村民生活用能成本,C正确;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不是经济效益,A错误;循环农业具体体现就是农业类型更加多样,丰富当地农业类型不是该模式直接的经济效益,D错误;根据“四位一体”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可以看出,该模式并没有发展延长产业链的相关工业,所以不能提升农户工资薪酬,B错误。
低碳农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与制度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农业产供销过程中的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确保食品供给及粮食安全前提下,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高碳农业相比,低碳农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节约性、环保性、安全性、高效性、和谐性,其发展理念体现了低碳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优质安全型农业、经济高效型农业、社会和谐型农业。另外,低碳农业拓展了现代农业功能,具有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金融、提升国际竞争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及改善农村环境等功能。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缓解能源资源匮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和主导思路。热点应用01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模式①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②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③节水模式。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溉等技术,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④节能模式。推广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及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大力推进免少耕、水稻直播等保护性耕作。⑤“三品”基地模式。“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3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各地大力推进“三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热点应用01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模式⑥清洁能源模式。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⑦种养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桑树修剪下的枝条种植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将花生壳粉碎加工成细粉再利用等。⑧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如稻米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优质稻米为原材生产精制米、米粉、米淀粉。产生的稻壳可作燃料,米浆水中可提取淀粉,再从淀粉中提取葡萄糖和米蛋白,过滤后的水送养猪场喂猪。养猪场有机肥施入企业的稻米生产基地。⑨区域产业循环模式。在一个区域内,产业与市场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⑩农业观光休闲模式。近几年到农村观光休闲发展很快,观光休闲的主要场所,有农村天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知名度高的乡镇企业等。热点应用01低碳农业热点应用02溶解性有机物3.(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解析】第(1)小题以高邮湖为例,要求对比冬、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高邮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较高,地带植被为常绿林,冬季藻类等浮游生物正常生长,微生物降解作用较为正常,同时,冬季降水少,湖泊接受的来水少,降水强度也弱,来水中挟带的腐殖质类有机物含量低,因此,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相反,夏季则因为来水中挟带的腐殖质类有机物含量高,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可见,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是湖水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特征。本小题强调了高邮湖而不是所有湖泊,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区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2分)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2分)热点应用02溶解性有机物3.(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铁行业保安工作总结
- 点滴关怀感染科护士总结
- 科技在前台工作中的应用计划
- 网络科技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2024年税务师题库带答案(典型题)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4
- 2024年认识冰的教案
- 2024年燃气管网工安全作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儿朵朵教案
- 2024年电工安全总结
- 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实战教程课件 第13章 综合实战案例
- 子长市长征文化运动公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形容词副词(专项训练)-2023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 2024年北京市离婚协议书样本
- 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乙类)
- 北京邮电大学《操作系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3年税收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热气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