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呤诗_第1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呤诗_第2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呤诗_第3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呤诗_第4页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解读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呤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立千古《红楼梦》章回解读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呤诗【内容概括】滥情人情误思游艺薛蟠在酒宴后被柳湘莲毒打,伤虽痊愈,仍是愧见亲友,碰巧赶上家臣回乡,便想着跟去了做生意,薛姨妈本不同意,被宝钗说服。贾赦看中了石呆子收藏的古扇,贾琏前去谈价不成,贾雨村诬以罪名,将石呆子家产罚。贾琏不以为然,反被贾赦重打。

慕雅女雅集苦呤诗宝钗见薛蟠外出游艺,便让香菱钗搬入园中同住。黛玉自愿给香菱作老师教其写诗。黛玉讲作诗第一立意要紧,“不以词害意”。香菱向黛玉学作诗,以月为题,凝神苦想,茶饭不思,夜不思寐,推敲斟酌,终精血凝聚,梦中吟成八句。

本回以香菱入园为主线:薛蟠远游——香菱入住大观园——贾雨村设计夺扇——香菱学诗

从香菱学诗说起香菱学诗,在红楼梦里是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环节。香菱,原名甄英莲,是《红楼梦》中最早出场的女孩。她本来是姑苏的一个绅士甄士隐的女儿,甄士隐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博学多识,而且非常的性格恬淡。她的母亲也是知书识礼,出身的环境非常具有文化氛围。可是后来她的人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了。先是被拐子拐走了,然后养到十二三岁被卖到了薛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后来,她随薛家进京,住在荣国府。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曹雪芹对她十分同情与钟爱。否则,便不会将香菱列为副钗榜首,也不会特穿插香菱学诗这段故事。脂砚斋在香菱学诗处有一段精辟批语:“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薛蟠被打为了避羞,以经商为由外出,薛宝钗便把香菱带进大观园和自己做伴,从此,开启了她一生最幸福、最快乐、最诗意的一段生活。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她十分羡慕园中的姊妹,羡慕她们诗意的生活,香菱央告宝钗说:“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却回说:“我说你是‘得陇望蜀’呢。”宝钗婉拒她后,晚饭一过,她径直来找黛玉。黛玉见香菱真心学诗,就对她大讲格局,讲立意,讲只要立意立得好,词句马虎一点也没关系,讲不以词害意等等。她贬陆游“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类浅近诗,而推崇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她对香菱说:“你若真想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着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短短几句话,一下子就给香菱增添了信心。黛玉边热情指导,边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让香菱激动不已。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当香菱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她疑惑,“烟”如何“真”?便感觉到这些字句“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很有感触。王维的千古诗句使她联想起上京旅途中的一夕黄昏,船泊在岸边,远远几颗树,几户人家在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香菱在学诗,却在诗句里回忆了自己的生命情境。被拐卖、被毒打、被蹂躏侮辱,生命竟然如此不堪。然而,在某个傍晚,依靠着岸边的船,船边的水湾,水湾里的夕阳,村落人家的炊烟,这让她读懂了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其实,她也在读着自己的人生。根据黛玉的提议,香菱用十四寒的韵作了首咏月诗,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从整体看来,遣词造句比较幼稚,内容也较空洞,曹雪芹把香菱刚入门写诗模拟得很到位。“清光皎皎”说月光很明亮,“影团团”说月儿很圆,见月思乡都是陈旧套话,翡翠楼和珍珠帘都是些空洞华丽的词藻,悬玉镜和挂冰盘也是对月常用的比喻。全诗既无新意,也没有寄托。难怪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听了,默默回来后,苦思冥想,终于作出了第二首诗,只见: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这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样笨拙了,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诗意也放开了些。但“只疑”“恍若”过于直白,仍停留在月下景物的表相及一般性的比喻上,后两句较好表现了梦醒对月的复杂心情。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钗也笑着说,这不像吟月,倒像是吟月色,不过没事,再练练就好了。香菱听了大家评论后,虽扫了兴,却不肯丢手。此后,香菱苦志学诗,日思夜想,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第二天一早,香菱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这首梦中所得确实比前两首要好得多,措词文雅,对仗巧妙,同时也有意境。“精华欲掩”,“影”娟“魄”寒,皆富有拟人象征意味,比什么“玉镜”“冰盘”“玉盘”一堆比喻高妙;“一片砧”“半轮鸡”“千里白”“五更残”用四个数字对仗,以动显静,渲染了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绿蓑”与“红袖”构成鲜明的颜色对比,“秋闻笛”有声音衬托月色,烘托气氛,“夜倚栏”更有情意、更有心事之感;最后以嫦娥神话设问,突出了不能团圆的悲剧色彩,从而深化了主题。这首诗妙在具有双关隐喻之意,它暗示香菱的婚姻悲剧,最后被夏金桂折磨而死,没能与薛蟠团圆,更不能与亲生父母团圆,悲剧气氛更加浓烈。大家看了都说,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曹雪芹常常在回目中以一个字来点明红楼女儿的性格特征。如“敏”探春、“慧”紫鹃、“俏”平儿、“勇”晴雯,等等。曹公为何在描述香菱时,会用一个“呆”字。“呆”即是傻、痴,是迟钝之意,显然不是褒义词,但“呆”字用在香菱身上,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觉得“呆”香菱很可怜、很可爱。香菱这次来到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黛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情,其精神上得到解放,尘封之心开始释然,“菱花”得以绽放。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同时,帮助她找出失败的原因。你看她,“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怪不得连宝钗也直赞美:“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当第二次诗作失败后,香菱仍旧忘我地用功,继续勤奋努力,她“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到了痴狂的地步。香菱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且苦心孤诣的结晶。

从黛玉教诗和香菱学诗中,更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情。宝钗虽博学多才,但她安分随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既不想找麻烦,也不想显露自己,所以不愿教香菱,香菱只好拜黛玉为师。黛玉虽生性孤僻,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她直率热情,不虚伪、不世故,她不但乐意教,而且不厌其烦,循循渐进,娓娓道来。香菱在黛玉精心指导下,不但乐学善学,更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劲,她从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到顿悟,到最后成功,让读者看到一个可爱又聪慧好学的全新香菱!

1.对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情节,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香菱虽命运坎坷,但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又好学勤奋,可以说曹公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B.宝玉等人对香菱向黛玉学诗是同情的,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C.宝钗笑话香菱学诗“呆”“疯”“魔”“仙”,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见她并不赞成香菱学诗。D.黛玉虽然生性孤僻,但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答案】B【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鉴赏能力。

B项,“宝玉等人对香菱向黛玉学诗是同情的……”错误。同情的是命运,并不是“学诗”。

故选B。2.对《红楼梦》48回香菱学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香菱学诗时“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B.通过香菱学诗,再一次展现了大观园内诗情画意的生活,以及林黛玉、薛宝钗等众位才女的形象,同时通过香菱学诗,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C.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有其自身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因素,又有林黛玉这样循循善诱悉心教导的好老师的因素。D.香菱学诗经过了“一拜黛玉为师,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杜甫诗;二边读王维诗,边尝试作诗;三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这样三个阶段。【答案】D【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D项,“一拜黛玉为师,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杜甫诗”错误,第一阶段是细细品味王维的诗。

故选D。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见香菱爱读陆游的诗,便告诉她,若是真心想学诗,就应当先熟读《______》(写出书名)中的五言律诗,然后读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次再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

第五十回,众姐妹在芦雪庵争联诗句,大家表现都很突出,独______(写出人名)联的多,宝玉联句最少,李纨提出要惩罚他,众人认为要罚得又雅又有趣,李纨让他去栊翠庵妙玉处取枝红梅来。【答案】《王摩诘全集》

史湘云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向她学习作诗之道。黛玉告诉香菱,如果真心想学诗,应该先读熟王维的五律一百首,然后读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次再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打好底子。题干要求“写出书名”,应该是《王摩诘全集》。

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到后面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显得十分有趣。史湘云联的多,宝玉联句最少。4.简答题

(1)《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作者表现了“情解石榴裙”的香菱之呆,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也有“呆气”流露,请结合这两回的内容简析香菱之“呆”的内涵。

(2)《故乡》中,“我”与闰土之间的“厚障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①心性单纯,香菱斗草时把游戏当真的孩子气,情解石榴裙时对宝玉无男女之防的纯真;②执着追求,香菱学诗时,不因前两次的失败而放弃,终于在梦中作出了精妙的诗句。

(2)①闰土称“我”为“老爷”,说明两人之间有了不能逾越的阶级差别;②闰土要了香炉和烛台,说明两人在关于世界和人生方面有着思想认识上的不同。【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注意答出三次拜访见到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此题注意注意根据原文内容分析。5.简答题

(1)《红楼梦》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写“香菱学诗”。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概括香菱学诗之“苦”的表现。

(2)《阿Q正传》里阿Q“革命”的具体意图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①苦读(香菱在黛玉指导下诵读了王维、杜甫、李白等名家的几百首诗作);②苦思(香菱用心品味诗作,创作时茶饭不思、坐卧不定);③苦练(香菱三易其稿,终于创作出了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诗歌)。

(2)阿Q认为革命就是获得权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抢东西(获得物质、财富);获取女人。【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回归语境,理解涉及的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

本题:

原文“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表明香菱在黛玉指导下“苦读”了王维、杜甫、李白等名家的几百首诗作;原文“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表现了香菱用心品味诗作的“苦思”;原文“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表明香菱为了作出一首诗而三易其稿,表现了她的“苦练”。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

本题:

阿Q虽然是一个贫苦农民,但他对革命毫无认识,甚至盲目的“深恶痛绝之”,但是辛亥革命的风刚刚吹到未庄,赵太爷就威风扫地,连城里的举人老爷也悄悄地连夜把家私运到乡下来。阿Q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本能的感到,革命既然使统治者惊恐万状,那么革命对他肯定有利,于是,他就强烈地“神往”革命。但是阿Q对革命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他认为革命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从中可以概括为“阿Q认为革命就是获得权力”;在他的心目中,革命就是把地主的财产转变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闯进赵太爷、钱太爷的家里随意地占有他们的一切财物,还可以选一个女人做自己的老婆,从中可以概括为“获得物质财富和女人”。另外,阿Q的革命还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要把自己的仇人都杀头,取统治者而代之,当然,这是一种落后的农民革命观。但如果革命党能正确引导,他们是会真正觉悟起来的。但是,阿Q在对革命“神往”之后,还是那么糊涂。直到临死之前,他那可悲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和封建正统观念依然没有改变。阿Q至死也没有觉醒。

【点睛】

名著阅读的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6.《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令人称道,她学诗的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相关情节写一段话表达对香菱的欣赏。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第二人称,恰当运用修辞手法,100字左右。【答案】示例:香菱,你是那么的勤奋刻苦。当黛玉赠你诗后,你诸事不顾,只向灯下读诗;当黛玉出题后,你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当黛玉点评后,你越发痴迷思考,一会皱眉一会含笑。最终你精血诚聚,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获得众人好评。正可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要回顾“香菱学诗”这一事件。“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最后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然后分析“香菱”的表现、收获以及他人对香菱的评价。

香菱学诗堪称一个青春励志故事。香菱之天分根基,黛玉赞曰:“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宝玉赞曰:“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而作者又从宝钗眼中写香菱之勤奋,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写她“呆”,则见:“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写她“疯”,则见:“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咤异”。写她“魔”,则见:“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写她“仙”,则见:“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香菱之勤奋,精神可嘉。

最后按照要求,围绕“勤奋刻苦”“痴迷用心”等进行拟写即可。注意点如下:要结合情节;要表达对香菱的欣赏;要使用第二人称;还要使用修辞。7.根据你对《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回答问题。

王维在《使至塞上》脍炙人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红楼梦》里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是否同意香菱的话,为什么?请结合《香菱学诗》的有关内容加以解答。【答案】同意。因为诗歌以意境为上,语言可以平中见奇,出乎意料也能入乎情理。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材料,仔细理解语段的内容。抓住问题,仔细审理,然后结合相关内容回答。本题考查《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要求分析王维《使至塞上》中,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的分析是否有道理。并结合《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香菱学诗》中有相关情节。黛玉:“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短短十个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精心锤炼出“直”、“圆”这两个形容词,从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画出塞外风光的苍莽、孤寂、奇丽、壮阔。在荒凉辽阔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烟垂直升起;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长河蜿蜒曲折而来,河中倒映着一个浑圆的日影。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8.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教诗的片段,有人认为,黛玉堪称优秀的语文教师。请你认真阅读名著片段,仿照示例,概括,黛玉教诗时所表现出来的好教师特质,每空不少于8个字。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示例:黛玉是一个极具平等意识而善于鼓励的好老师。

(1)黛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

(2)黛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

(3)黛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老师。【答案】自信而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识渊博而又善于指导学生阅读

懂得因材施教而又能循循善诱。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由文本中香菱向黛玉说明求教之意时,黛玉的话“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可知,她是一个自信且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好老师。在关于学诗入门的对话中,黛玉要求香菱读诗的顺序排列为王维、杜甫、李白,说明她不仅对作家作品熟悉,而且对他们的作品风格、难以程度也很有研究,可见她学识渊博。此外,还可以她还建议香菱读一些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作品,以便进一步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她对于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通俗之作是看不上眼的,告诫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可见,她还是一个善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老师。针对香菱爱浅近诗的倾向,黛玉教育香菱读诗要循序渐进,她要求香菱先学诗佛王维的五律百首,次学诗圣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再学诗仙李白的七绝一二百首,并告诉香菱要以这三人的诗歌“作底子”,而后阅读陶渊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人的作品,可见,她是一个因材施教又能循循善诱的好老师。9.请简述“香菱学诗”这一情节。【答案】黛玉先让香菱细细品味王维的诗,然后让她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苦心学诗。【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解答此类题目,要回归语境,理解涉及的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原文“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表明香菱在黛玉指导下“苦读”了王维、杜甫、李白等名家的几百首诗作;原文“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表现了香菱用心品味诗作的“苦思”;原文“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表明香菱为了作出一首诗而三易其稿,表现了她的“苦练”。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充分了解《香菱学诗》的情节,要注重分析评价,要求在理解相关情节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要注意评析有理有据,不能牵强附会,要扣住香菱的语言去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中香菱向黛玉学诗,黛玉为其制定了这样的学习计划:“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读,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小题2】从上文看,香菱不用一年即可成为“诗翁”的条件有哪些?请分点概括。【答案】

【小题1】C

【小题2】①真心要学②选对教材③细心揣摩④循序渐进⑤打好基础⑥聪敏伶俐【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香山居士”是白居易,不是王维;

B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自己写的诗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句子,不属于“他人评价”;

D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不是“五言绝句”,是古体诗。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结合黛玉的话“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可以分析出,首先是香菱“真心要学”且“聪敏伶俐”;其次揣摩“《王摩诘全集》”“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可见应“选对教材”“细心揣摩”“循序渐进”“打好基础”。11.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答案】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的曹雪芹诗歌创作思想及其对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如下:

1、强调诵读积累的思想。黛玉让香菱诵读体会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认为诵读积累这些诗歌就能感悟出诗歌的根本的东西,提高诗歌鉴赏力。这告诉我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积累学习。

2、诗歌创作要“取法其上”的思想。黛玉让香菱学习王维、杜甫、李白三人的诗歌,认为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这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3、强调诗歌创作需要培养想象力。黛玉对香菱写的第一首诗歌的评价是“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表明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强调想象力的培养。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对于我们写作记叙文有着重大的启示,记叙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想像可以使平淡的作文展现出形象生动的艺术魅力。【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学作品(小说)意蕴的能力。本题探究的切入点是“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探究的角度是“曹雪芹的诗歌创作思想”及其给我们语文学习的启示。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首先是让香菱诵读体会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这体现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强调诵读积累的思想。这告诉我们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积累学习。

其次,黛玉让香菱学习王维、杜甫、李白三人的诗歌,认为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这体现了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的“取法其上”的思想。这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再次,黛玉对香菱写的第一首诗歌的评价是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体现了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中强调想象力的培养。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对于我们写作记叙文有着重大的启示,记叙文的写作要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想像可以使平淡的作文展现出形象生动的艺术魅力。

【点睛】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所谓“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主要指:①作家的写作意图和目的,②艺术表现手法,③基本内容的暗示,④时代背景,⑤作品给出的可供参考的背景资料等等。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①从为什么写作本文的角度出发,分析作者隐藏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②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巧妙地发掘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意蕴。?③分析基本内容上有哪些暗示,捕捉作品在表达细节上一些独特意蕴。④解读作品现有的背景材料,品味其中所体现的一些时代印记和精神。

探究的原则:①立足文本。尽管是探究题,但是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要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发掘。②讲究深度。探究题要求考生有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结论,考生要围绕题干中的问题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③有理有据。首先给出观点,其次结合文本内容及自身实际支持观点,最后回扣观点。12.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为什么?【答案】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实则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首先要归纳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比较。

本题是两个问题:一是香菱为何不向薛宝钗学诗?一是香菱为何要舍近求远,向林黛玉学诗?其根本原因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其为人的方式。两人都博学多才,诗都做得不错,但薛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看重作诗,并且不喜欢麻烦事;而林黛玉比薛宝钗更容易相处,更同情弱者,又看到香菱如此的聪明伶俐,当然愿意当香菱的老师。

【点睛】

人物形象比较的三个点

一、比较人物语言,推测不同的性格。小说作品中不同人物由于其性格、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其语言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在比较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关注语言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也会发生变化,这些语言中也往往能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比较动作,追溯缘由。多元阅读指的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入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比较人物的动作则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鲜明而丰富的人物形象,这样就能让学生读透小说。

三、比较人物的心理,感受其好恶。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13.思考回答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答: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层意的概括能力。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的指向概括。

本题题干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并有“先是、其次、其三”等词语的提示,结合香菱学诗的先后过程划为三个阶段归纳即可。

【点睛】

梳理课文层次,归纳大意

1、划分段落的常用方法有:(1)抓关键词语。结合行文的线索,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如:抓时间变化的词语;抓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等。(2)抓联系纽带。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句或过渡段。对段意或层意进行概括的方法有:(1)直接引用文章的中心句。(2)用自己的话将段或层的大意概括出来。??

2、把握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14.简答题(10分)

【小题1】①香菱学诗,最初拜的老师是谁?②之后她又细心揣摩了哪些大诗人(至少写出两个)的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③她写的第几首诗终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4分)

答: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小题2】简述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情节。(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黛玉;②王维;③杜甫、陶渊明(任选其一);④第三首(每点1分)

【小题2】①赤壁兵败,曹操率残兵狼狈逃往华容道,关羽依照军师孔明吩咐截住去路。②曹军个个丢魂丧胆,曹操无奈只得亲自上前哀求关羽,希望他以昔日之情为重予以放行。③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曾受曹操许多恩义,又见曹军惶恐不安,个个皆欲流泪的样子,心肠一软,就放他们过去了。自己则顶着军令状去向孔明请罪。(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学名著的内容考核的题目,平时注意阅读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15.简答题

(1)香菱学诗,拜的老师是谁?老师让她细心揣摩了哪些大诗人的诗作做底子来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

(2)《子夜》中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这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答案】(1)林黛玉;王维、杜甫、李白。

(2)①点明时代特点,侧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革命风暴的到来;②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势力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没落,预示封建制度必然崩溃。【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的时候需要注意细节内容,人物、事件、情感等。香菱学诗,拜的老师林黛玉,比较简单。(2)对《子夜》的考查,需要分析原著内容。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16.名著阅读题

【小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艺术表现上看,《哈姆雷特》设置了紧张激烈的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从丹麦老国王的鬼魂开始,逐渐引出三条复仇线索,情节交错,主次分明,条理清晰。B.香菱学诗,共定三稿。一稿,宝玉否定,黛玉给予部分肯定与鼓励;二稿,黛玉、宝钗加以否定;三稿,是香菱“精血诚聚”,梦中所得,众姐妹一致称赞。C.阿Q欺软怕硬,却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自己所受的委屈,调戏小尼姑更觉晦气全消。D.《边城》中,翠翠误会了傩送,拒绝了傩送让她去自己家里等爷爷来找她的邀请,并骂了傩送;傩送非但没有因此生气,反而主动委托自家伙计送翠翠回渡口。E.欧也妮是《欧也妮·葛朗台》中最为善良、隐忍、慈爱、纯洁的一个人物,小说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其美德是在与周围夏尔、德·蓬风、拿侬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的。【小题2】简答题。

(1)《红楼梦》中先后写了五次诗社,请对应写出诗社名称及其主要策划者。

(2)《茶馆》中,丑类人物的职业有不少是父子相承的。试列举出其中三组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答案】

【小题1】AD

【小题2】(1)海棠社,探春;菊花社,湘云;赏雪社,李纨;桃花社,黛玉偶做《桃花诗》引起,探春生日等缘故搁浅;柳絮社,黛玉。

(2)二德子和小二德子;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宋恩子和小宋恩子;吴祥子和小吴祥子(仅答出其中一组,不得分;答出其中两组,且书写正确,得1分;答出其中三组,且书写正确,得2分。)子承父业,且将其“发扬光大”,不仅揭露了丑类人物狡诈、凶残、无耻的变本加厉(1分),社会黑暗程度的加深(或:普通民众受压迫、受欺凌程度的加剧)(1分);而且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逐步深化的过程。(2分)【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否定一稿的是宝钗;D最为隐忍、慈爱不对,不和拿侬成对比。

考点:识记中外作家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1)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李纨出题,题目是名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等十二个,各认一题或数题,七律,不限韵。第三次,赏雪社:李纨主邀并出题,题目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第四次,桃花社:因黛玉偶然作了《桃花行》七古一首而引起的,大家议定,而未能实行。第五次,柳絮社:黛玉主邀,湘云、黛玉出题,题目是各作《柳絮》小词一阙,限了几个调。这五次地点各不相同,但是是诗社成员比较固定:李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这是最初几个,后来还有史湘云、邢岫烟、薛宝琴、香菱、李纹、李绮等一干人。(2)《茶馆》塑造了众多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是“子承父业”的。如:王利发和王大栓、二德子和小二德子、刘麻子与小刘麻子、唐铁嘴与小唐铁嘴、宋恩子同小宋恩子、吴样子同小吴祥子这六对父子。如小二德子子承父业当上国民党的特务打手,凶狠地对付进步学生,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仅揭露了丑类人物狡诈、凶残、无耻的变本加厉,社会黑暗程度的加深,而且反映出中国社会由封建到半封建半殖民地逐步深化的过程。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根据要求,完成各题。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请简要说明画线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并试着举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例子与该形象特点形成类比。【答案】写出了香菱学诗专注、如痴如醉的形象特点。古代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唐代诗人贾岛、李贺苦吟的例子。示例:“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是贾岛就“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而发的感慨,是他自状吟诗之苦的诗句。以“推敲”闻名的贾岛,还有很多苦吟的故事。再如李贺自叹“寻章摘句老雕虫”,是一个痴迷到将心呕出来的诗歌奇才。《四库提要》评价李贺的诗时说:“贺之为诗,冥心孤诣,往往出笔墨蹊径之外,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需要学生熟悉名著内容,对名著中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等都了若指掌。这个故事在小说原来的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旨。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香菱专注于一件事,用尽力气。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朦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作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香菱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赢得赞赏。1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的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铜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B.黛玉让香菱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黛玉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C.堂吉诃德想要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牧羊童,他命令地主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