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课件_第2页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课件_第3页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课件_第4页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建构新知要点梳理能力达标训练知识点一

淝水之战1.十六国的形成: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____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总称为__________。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______。15成汉“十六国”北方2.概况(1)时间:_______。(2)双方:北方______________、南方______。(3)背景: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4)结果:前秦战败(东晋获胜)。3.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____________局面。383年前秦(苻坚)东晋分裂和混战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1)建立:4世纪后期,由____________建立。(2)统一北方:_______,北魏统一北方。2.改革措施(1)迁都:_____年,迁都______。(2)推行汉化措施:改说______;改穿______;改用______;鼓励________________。鲜卑拓跋部439年494洛阳汉语汉服汉姓与汉人贵族通婚3.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__________。民族交融知识点三

北朝政权更替1.北魏分裂为______和______两部分。东魏后被______取代,西魏后被______取代。2.577年,北周灭掉北齐,______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方知识点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______________。2.概况:各民族不仅在______上密切交往,在______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3.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______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______。4.意义: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新的______,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为隋唐时期____________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族的大交融经济文化隔阂和缓活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统一多民族易错易混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秦末农民战争:巨鹿之战。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东晋十六国时期:淝水之战。重难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交融高潮的原因

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课堂延伸评价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所以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政治家、改革家。1.七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第一小组的同学运用了如下史料,据此可知他们的观点应是(

)

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CA.前秦实力较弱

B.前秦策略失误

C.苻坚骄傲轻敌

D.民族矛盾尖锐2.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C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3.右图所示的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俑,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下穿长裙,腰间系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这种“胡人汉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CA.商鞅变法

B.前秦的统一C.孝文帝改革

D.八王之乱4.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二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

D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军事因素

D.环境因素5.《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C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6.西晋永嘉年间,“洛阳饥困,人相食”,至北魏时,各地名贵特产集中在洛阳的市场交易,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材料反映出(

)

BA.洛阳是北魏的政治中心

B.北魏统一北方促进经济恢复C.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D.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7.学习历史需要分清楚史实与史论。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不带个人主观判断;史论则是对史事的评价。下面属于史论的是(

)

DA.为抵御北方柔然南下,北魏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B.北魏后期,六镇军人兵变,战火蔓延到河北、关陇地区C.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D.北周统一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8.(史料实证)下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

DA.生活习俗转变

B.思想观念转变

C.饮食爱好转变

D.生产方式转变9.(跨学科)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B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0.(史料实证)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其飘逸灵动的造型深受人们赞叹,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符号。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B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11.(时空观念)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王之乱

②淝水之战

③孝文帝改革

④城濮之战C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12.(历史解释)比较法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改革,两场改革的相同点有(

)

①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②都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

③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⑤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A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1)请你将下面政权更替示意图补充完整,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答案]

政治特征:政权分立,朝代更迭频繁;统一时间短,但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材料一

如下图。(2)上图所示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谁?这场战役有何影响?[答案]

曹军;孙刘联军。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最终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号称百万大军的前秦。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失败了,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此战的胜利者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摘编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3)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场战役?“前秦”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结合材料二,说明这场战争有何影响?[答案]

战役:淝水之战。民族:氐族。影响: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陷入分裂状态;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意思相近即可)(4)以上两场战役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一例历史上和它具有相同特点的战争。[答案]

特点:以少胜多。举例:巨鹿之战、官渡之战。14.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摘编自《魏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答案]

原因:平城位置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平城保守势力大,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材料二

孝文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摘编自《资治通鉴》(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之外,请再写出一项其改革的内容。[答案]

语言:鲜卑语、汉语。措施:说汉话。内容:改汉姓、穿汉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任答一项即可)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摘译自杨炫之《洛阳伽蓝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原因。[答案]

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交融,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四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与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答案]

说明: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材料五

这一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