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 133-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J) 133-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J) 133-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J) 133-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J) 133-201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2012—02—27发布2012—06—01实施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excavat主编单位: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2年6月1日本规程是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一批编制计划[2010]121号)要求,由河北省建筑科学本规程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或建议反馈给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石家庄市槐中路244号,邮编:050021,联系电话:0311—85815149,Email:hebabr@),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要起草人:张振拴王长科聂庆科于行海赵占山冯庆波付士峰·孙立安孙会哲孙术伟安占法刘春原刘梦凡刘素娟刘新社何柏林陆洪根吴德明宋泽华宋文勇赵国强赵晓峰郭群录高春荣剧景艳贾彦龙崔国芳葛文昌梅雪花蔡友泉蒲海波翟雨青檀西乐戴光寿魏志文审查人员:钱力航梁金国王海周宫海军习朝位王彦斌周保良 1 2 2 4 7 73.2基坑设计的基本资料 3.3支护结构选型 4.1一般规定 4.2岩土参数 5土压力计算 5.2水平荷载 22 296.1坡形设计和稳定性计算 29 317支护结构设计 7.1一般规定 7.2土钉支护结构 7.3水泥土重力式挡土墙结构 417.4悬臂式桩结构 477.5桩锚式支护结构 7.6内撑式结构 7.7地下连续墙 8地下水控制 798.1一般规定 8.2坑底明排 8.4地基固结沉降预测 8.5截渗 888.6回灌 899基坑开挖 9.1一般规定 9.2基坑开挖 10基坑工程监测 9410.1一般规定 9410.2监测项目 10.3监测点布置 9710.4监测频率和报警 附录A土坡稳定计算图解法 附录B基坑设计标准图示 附录D土钉抗拔试验 附录E圆形截面混凝土支护桩的承载力计算 附录F弹性支点法 附录G支点水平刚度系数(kr)及地基土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 附录H锚杆抗拔试验 附录J基坑涌水量计算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2 2 4 73.1PrinciplesofDesign 73.2BasicDataofDesignofFoundationPit 4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 4.1GeneralRequireme 4.2GeotechnicalParamet 4.3Investigation 20 22 6.1SlopeDesignandCal 29 317DesignofPermanentSt 337.2PermanentStructureofSoilN 33 47 74 8.2DrainageofPit 818.4PredicationConsolida 8.5Cut-OffDrains 91 94 10.3ArrangementofMoniteringPoint 9710.4FrequencyandAlarmingofMonit AppendixBStandardGrap AppendixDSoilNailPull AppendixFElasticIntermediateSupportMethod AppendixHAnchorPullOutTe AppendixJSimplifiedCalculationfor ExplanationofProvis 122.1.1建筑基坑buildingexcavation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2.1.2基坑工程excavationengineering2.1.3基坑支护retainingandprotectingforexcavation2.1.4支护结构retainingandprotectionstructure2.1.5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aroundexcavation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2.1.6排桩soldierpilewall2.1.7土钉墙soilnailingwall2.1.8土层锚杆soilanchor34S-降水引起的建(构)筑物基础或地面的固结沉5E锚杆的复合弹性模量;Ap锚杆杆体的截面面积;6H- M-71保证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和正当a≤1.0且有重要建(构)筑物、管线或生命线工程时基坑IIIIⅢIⅢ(构)筑物基础外边缘(管线外边缘)基础(管线)底面至基坑底垂直距离的比82)降水深度小于3m,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轻微;92)支护结构及土体整体滑动;3)坑底土体隆起而丧失稳定;4)对支挡式结构,坑底土体丧失嵌固能力而使支护结构5)对锚拉式支挡结构或土钉墙,土体丧失对锚杆或土钉6)重力式水泥土墙整体倾覆或滑移;7)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式结构因其持力土层丧失承载8)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土体渗透破坏。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2)因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渗流或施工因素而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的3)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支护结构位移;4)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地下水渗流。3.1.7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和地面沉降、地下水控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式(3.1.7-1)的要求:S作用效应(轴力、弯矩等)的基本组合设计值;对临时性支护结构,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d应按式Sk——滑动力、滑动力矩、倾覆力矩、锚杆和土钉的拉力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由支护结构的位移、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和地面的沉降等控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式(3.1.7-4)要求:式中:Sk——作用效应(位移、沉降等)的标准组合值;C——支护结构的位移、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和地面的弯矩设计值M:剪力设计值V:Vk—按作用标准组合计算的剪力值(kN);1当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建(构)筑物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既有建(构)筑物的沉降控制值、沉降差应按不影移控制值、地面沉降控制值应按不影响其正3.1.14对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 1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可与其他支护结构结合使用2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适用于软塑、流塑土层;3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对基坑土体水平位移控制要求较严格时,不宜采用4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一、二、三级:5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一、二、三级:使用6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格的基坑不宜采用基坑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内摩擦角()中密中砂验确定,黏性土、粉土的渗透系数可采用注支护结构、邻近建(构)筑物和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预测3需要严格限制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时,支护结构外侧的4有可靠经验时,可采用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方法计4当相邻土层的土性接近,且对土压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φ',对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对砂土和碎石土,有效应力强度指标φ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4有可靠的地方经验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根据室内试1对于地下水位以上或水土合算的土层Pak=0aKa,-2ci√Ka,iPpk=(0pk-up)Kp,+2ci√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kPa),应根据附5.2.5地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土中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应按式(5.2.5)计算(图5.2.5)。 基础宽度(m);a——支护结构外边缘至基础的水平距离(m);θ——附加荷载的扩散角,宜取θ=45°;2a——支护结构顶面至土中附加竖向应力计算点的竖向当d+a/tanθ≤z₂≤d+(3a+b)/tanθ式中:b——与基坑边垂直方向上的基础尺寸(m); 与基坑边平行方向上的基础尺寸(m)。3对作用在地面的条形、矩形附加荷载,按本条第1、2款(a)Eak支护结构顶面以上土层所产生的主动土压力的标准值(kN/m)。β56.1.1基坑开挖条件允许且不影响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1斜坡坡面(图6.1.2-1);2阶梯状坡面(图6.1.2-2)。1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计算无黏性土的土坡稳定应满足式(6.1.3-1)的要求:1)条分法最危险滑动面下粉土及黏性土土坡的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式中:c、φ₁——最危险滑动面上第i土条滑排水(快)剪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值;1——第i土条的弧长(m);b——-第i土条的宽度(m);0—第i土条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夹角(0);2)土坡稳定计算图解法c——土的粘聚力(kPa);稳定安全系数为土坡的计算高度与实际高度之比,即据实际情况设置外泄排水孔、盲沟排水、钻l第j根土钉在破裂面外穿越第i层稳定土体内的C₁φ——第i分条滑裂面处土体的粘聚力(kPa)S——计算滑动体单元厚度(m);6土钉支护作外部稳定性分析与重力式挡土墙的稳定性分析相同(图7.2.1-2),可将由土钉加固的3)整个支护结构连同外部土体沿深层圆弧破坏面失稳[图4)软土地区应进行基坑底土层地基承载力验算。以上验算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相关7土钉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式(7.2.1-5)的要求:2土钉的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5倍,间距宜为1~3土钉钢筋应采用HRB335级或1)孔径允许偏差+10mm,2)孔深允许偏差+100mm,4)倾角允许偏差5%。3个。U作用于墙底面上的水浮力(kPa),5水泥土挡墙采用简单条分法进行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1)墙身应力按下列公式计算。9o——地面均布荷载(kPa);M,——计算断面弯矩设计值(kNm/m);Iy——计算断面惯性矩(m⁴);x——由计算断面形心起算的最大水平距离(m)。2)墙底端地基应力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σmax≤1.2f3)墙身应力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1水泥土墙可采用连续型或格栅型,当采用格栅型时,水泥土的置换率不宜小于0.7,纵向墙肋之净距不宜大于1.3m,横2水泥土中水泥的掺量不宜小于15%,水泥强度不低于2)应采用钻芯法检测水泥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完整性、水泥土墙的深度。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芯样直径不应小于80mm。检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6根。2当按本条第1款确定的嵌固深度ha<0.8h时,取ha=0.8h。3当基坑底为碎石土及砂土、基坑内排水且作用有渗透水深度尚应满足式(7.4.1-2)抗渗透稳定条件(图7.4.1-2)。1悬臂式支护结构构件截面弯矩计算值Mk及剪力3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时,支护桩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净间距不应小于60mm;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桩位的允许偏差为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2)桩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0.5%;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的2%,且不得少于3根,并应扩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的数量。的距离he₁可按式(7.5.1-1)确定。2)支点力Tc₁可按式(7.5.1-2)计算。Ek设定弯矩零点位置以上基坑外侧各土层水平荷载hat合力Eak₁作用点至设定弯矩零点的距离(m);标准值的合力之和(kN);h——支点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hc₁——基坑底面至设定弯矩零点位置的距离(m)。2嵌固深度设计值ha可按式(7.5.1-3)确定(图7.5.1-2)。3当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单支点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2多层支点支挡结构,其嵌固深度还应满足坑底隆起稳定式中:Kbel——抗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取浮重度;3多层支点支护结构,当坑底以下为软土时,尚应按图 0——第j土条滑弧面中点处的法线与垂直面的夹角4当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多支点排桩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第3款规定确定;1)普通钢筋截面面积应按式(7.5.4-2)计算2)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应按式(7.5.4-3)计算1)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及缺乏地区经验的二级基坑,锚非扩孔锚杆或扩孔锚杆的直孔段锚固体直径(m);l-第j层土中扩孔部分锚固段长度(m);3)对于塑性指数大于17的软黏土层中的锚杆应按蠕变试验确定。锚杆蠕变试验可按附录H规定进行。4)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可按本规程式(7.5.4-4)4锚杆自由段长度1宜按式(7.5.4-5)计算(图7.5.4)。均值()。3土层锚杆钻孔直径宜为100~150mm,锚杆构造设计应1)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2)土层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6m。邻定位支架中点处锚杆杆体的注浆固结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钻孔孔位的偏差不宜大于100mm;k2平面支撑体系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竖向平面内,水平支撑的层数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支护结构类型及工程经验确定,并须进行结构计2)斜撑宜采用型钢或组合型钢截面。3)竖向斜撑宜均匀对称布置,水平间距不宜大于6m。4)斜撑与基坑底面之间的夹角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35°,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不宜大于26°,并与基坑内土堤的稳5)斜撑与腰梁、斜撑与基础以及腰梁与围护墙之间的连4平面支撑结构体系的荷载及内力1)作用在支撑结构上的水平力应包括由水、土压力和坑2)作用在支撑结构上的竖向荷载应包括结构自重和支撑1)计算模型的尺寸取支撑构件的中心距;2)混凝土支撑的抗弯刚度按弹性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8~1)对于形状比较规则的基坑,并采用相互正交的支撑体R-5)现浇混凝土支撑在竖向平面内的支座弯矩可以乘以径(或边长)处的距离。2)支撑在竖向水平面内的挠度宜小于其计算跨度的1支撑结构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应与围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1)在基坑竖向平面内严格遵守分层开挖,先支撑后开挖2)支撑安装应与土方开挖密切配合,在土方挖到设计标3)支撑安装应采用开槽架设,在支撑顶面需运行施工机4)钢结构支撑宜采用夹具式接头,并配有计量千斤顶装5)钢结构支撑安装后应施加预压力。预压力控制值应由设计确定,通常不应小于支撑设计轴向力的50%,也不宜大于6)现浇混凝土支撑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3支撑拆除前,应先安装好替代支撑系统。替代支撑的截1)主体结构的楼板或底板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3)在主体结构楼盖局部缺少部位,应在主体结构内的适4)当主体结构的底板和楼板分块施工或设置后浇带时,5)立柱穿过主体结构底板以及支撑穿越主体结构地下室允许偏差1地下连续墙可根据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周边环境对支护2地下连续墙受力分析及稳定性验算按本规程第7.4节和第7.5节进行计算。当作为永久性建筑结构时,作用在其上的土梁高不宜小于600mm;总配筋率不应小于0.4%。墙的竖向主筋6地下连续墙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临时性支护结构不宜1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和施工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地下连续墙成槽顺序宜采用连续成槽法。成槽设备可以重度(kN/m³)比重计法黏度(s)含砂率(%)<8或>11垂直度(%)槽深误差(mm)槽宽误差(mm)允许误差的20%,且不少于10幅;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降水深度(m)的地层多级<20回灌潜水:当含水层厚度(H)大于5倍降深(S)时,取H=5S;L—-过滤器过水段长度(m);轻型井点宜沿基坑周边布置成封闭状。井点间距可取0.8~2.0m,距边坡上口线至少1.5m。多级井点的平台高差宜采用4~7电渗井管阴极应布置在用钢筋或钢管制成的电极棒(阳极)1降水管井深度按式(8.3.6-1)计Hw₂——降水后水位距基坑底面的深度(m);内宜取i=1/15~1/10,条状基坑i=1/10~1/8;ro为基坑等效半径(m),对于条状基坑为降水井间距的1/2;Hw₄——降水井过水段长度(m);Hws——沉砂管长度(m),宜取2.0~3.0m;Hw₆——井壁水跃值(m),实测或经验值。R₀=ro+R式中:H'——承压水位至该承压含水层底板的距离;q——单井出水量(m³/d);1)降水井过滤管的长度和内径尺寸,应根据单井涌水量、含水层特性及水泵的安装要求确定,井管内径宜大于水泵外径2)过滤管外壁宜先用滤网包裹,然后再回填滤料,周围滤料厚度不宜小于100mm。滤料颗粒级配,应根据含水层颗粒分析资料按式(8.3.6-4)计算:式中:Dso——滤料小于50%的粒径(mm);dso——含水层小于50%的粒径(mm)。Sy——条状基坑两侧影响范围内某点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y——计算点离井排的垂直距离(m);x,x₂,…,xn——验算点至各井点的间距(m);渗透系数(m/d);Q——基坑总涌水量(m³/d)。式中:Sw——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量(m);ai-2——第i层土的100~200kPa的压缩系数;△p第i层土因降水增加的有效应力(kPa);8.4.3同一建(构)筑物地基两点间产生的差异沉降,分别按两y——隔水顶板土的重度(kN/m³);t+△t——坑底隔水顶板厚度(m),其中插入深度t≥3m;坑底2坑底为无隔水顶板的潜水时,抗渗流稳定性应符合式t₁——坑内水位以下帷幕的插入深度(m);y'—土的浮重度(kN/m³);和式(8.5.2-1)验算隔水顶板厚度的方式进行计算。下降、土体固结、地表下沉,引起已有建、构筑物基础不均匀变回灌井与降水井的间距不宜小于6m。锚杆、土钉时,其施工作业面与锚杆、土钉的高差不应大于监测项目宜测宜测监测项目宜测宜测桩墙内力宜测可测可测锚杆内力宜测可测监测项目围护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围护桩(墙)顶部竖向位移宜测宜测宜测宜测围护桩墙内力宜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可测支撑内力宜测可测监测项目宜测可测宜测可测宜测监测项目坑底隆起(回弹)可测可测可测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可测可测可测孔隙水压力可测可测可测2桩(墙)后土体裂缝、沉陷;1支护桩(墙)或基坑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2支护桩(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20~30m,每边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1支护桩(墙)内力监测观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10%,且不少于3根。少于3根。3锚杆(土钉)内力监测每层锚杆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 1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保护的建 1)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3)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5)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交接处的两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基坑设计深度(m)1次/ld1次/2d1次/2d1次/2d1次/1d1次/1d1次/1d—-时间1次/1d1次/1d1次/3d1次/2d1次/1d1次/ld1次/5d1次/3d1次/2d1次/1d1次/7d1次/5d1次/3d1次/3d1次/2d1次/2d1次/1d时间1次/2d1次/2d 1次/3d1次/3d1次/7d1次/5d一1次/10d1次/10d注:1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4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监测项目深度(h)深度(h)控制值深度(h)控制值1围护墙(边墙0.3%~0.8%~0.2%~0.5%~2围护墙(边向位移墙0.8%~0.1%~0.3%~0.5%~30.6%~0.4%~0.6%~0.8%~墙序号监测项目速率深度(h)控制值深度(h)控制值深度(h)控制值4 5 6(回弹)一7-— 89(70%~80%)反围护墙内力I2管线刚性管线压力直接观察点非压力34注: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4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5周边建筑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周边管道泄露β式中:cu——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β中点圆9876543图A.0.2φ=0时稳定数 说明自然放坡支护水泥土重力悬臂桩与自然放坡联合支护内支撑支护ZP₁bo/hoTB₀bi/h;TB₁b₂/h₂)B.0.7土钉墙标准图基坑下口线基坑上口线筏板边线88B.0.8桩锚标准图⑩O@@8图B.0.8-3护坡桩剖面对比图HFHF③5100F图B.0.9-5水泥土墙+桩平法施工图表示法剖面对比图HF图B.0.9-7SMW施工图表示法图B.0.9-8SMW剖面对比图B.0.10内撑式结构标准图中密50~7070~9065~80D.0.1土钉抗拔试验应在土钉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D.0.2加载装置(千斤顶、压力表)试验前应检查,并在有效标D.0.3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计等)应满足测试要求的精度。D.0.5土钉抗拔力的基本试验荷载不宜超过土钉杆体承载力标准值,但不宜小于土钉设计抗拔力的1.5倍,土钉抗拔承载力检1初始荷载宜取土钉设计承载力的0.1倍;2加荷等级与观测时间宜按表D.0.6的规定进行;0.1T时间33553时间33553的2倍时;a's——对应于受压钢筋的圆心角(rad)与2π的比值,宜取5——矩形截面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应按现行国家标计算的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2π的比值αa≥1/3.5000oE.0.3沿圆形截面受拉区和受压区周边实际配置的均匀纵向钢配置在圆形截面受拉区的纵向钢筋的按全截面面积计算的径的二分之一,且不应小于10mm;纵向构造钢筋的环向间距不应大于圆截面的半径和250mm两者的较小值,且不得少于1根。E.0.4圆截面护坡桩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f——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f——螺旋筋抗拉强度设计值(MPa);c——螺旋筋保护层厚度(mm);a——螺旋筋和桩轴线的斜向夹角()。F.0.1基坑外侧水平荷载强度标准值pak宜按本规程第5.2.1条~F.0.2支护结构的基本挠曲方程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F.0.2),)(0≤z≤hn)(F.0.2-1)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bo——抗力计算宽度(m),地下连续墙和水泥土墙取单位宽度,排桩结构按本规程第F.0.3条规定计算;b₈——结构计算宽度(m),排桩可取桩中心距,地下连kmWWzkb₀=0.9×(1.5d+0.5)(F.0.3-1)b₀=1.5b+0.5(F.0.3-2)F.0.4第i层支点边界条件宜按下式确定:T=kπi(y₁-yoi)+Toiy——按本规程第F.0.2条计算的第i层支点水平位移值标准值(kPa);Mk=hmzEmz-hazEaz侧各土层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之和(kN),Vk=2T+Em—Eaz3截面弯矩设计值M及剪力设计值V,可按本规程第3.1.8附录G支点水平刚度系数kr及地基土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G1.1锚杆水平刚度系数k应根据本规程附录H的锚杆基本试验按式(G.1.1)计算:对应锚杆锁定值与轴向拉力标准值的荷载值(kN);若进行预张拉时,应取在相当于预张拉荷载的加载量下卸载后的再加载曲线上的荷载值(kN):移值(m);b结构计算宽度(m),排桩可取桩中心距,地Em—锚杆固结体的弹性模量(kPa);压力较小或后开挖的一侧,取(1—λ);当基坑一侧撑,取ar=1.0,对不预加支撑轴向压力的钢支撑,取ar=0.8~1.0;s——支撑水平间距(m)。G3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G3.1开挖面以下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应以根据单桩水平荷载试验结果按式(G3.1)计算:基坑开挖面以下2(d+1)m深度内各土层的综合值,Ha——单桩水平临界荷载(MN),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xr——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对应的位移(m);bo——计算宽度(m),按本规程第F.0.3条计算。G3.2当无试验或缺少当地经验时,第i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可按式(G3.2)计算:c、φ——土的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参照本规程第H.1一般规定分级荷载与最大试验荷载的百分比(%)观测时间(min)55555应分别相应增加10%,其观测时间应为10min。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平均值的30%时,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取平均值;当极差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锚杆数量,并应根据极差H.3.1蠕变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3根。观测时间t₂(min)观测时间t(min)5H.3.5锚杆的蠕变率不应大于2.0mm。H.4验收试验分级荷载与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M的百分比(%)观测时间(min)555555程第H.2.7条第1款的规定确定。H.4.4逐级加载试验应绘制锚杆的荷载-位移(Q-s)曲线。锚杆的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且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J.0.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J.0.1)。1当基坑远离边界时,涌水量可按式(J.0.1-1)计算:2岸边降水时涌水量可按式(J.0.1-2)计算:J.0.2潜水非完整井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1基坑远离边界时,涌水量可按式(J.0.2-1)2近河基坑降水,含水层厚度不大时,涌水量可按式2岸边降水时涌水量可按式(J.0.3-2)计算:2承压水完整井(图J.0.6-2):k——渗透系数(m/d);H——潜水含水层厚度或承压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S——基坑水位降深(m);——过滤器有效进水段长度(m);b——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R——影响半径(m),若无可靠资料可按下列经验式估算:其他可按下列不同形状基坑等效半径换算表(表式中符号说明D₁和D₂——椭圆长轴及短轴%=0.59aEQ\*jc3\*hps12\o\al(\s\up1(6),.)a时,采用该式计算7J.0.7线形狭长基坑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J.0.1)。H,=S+(1/2);T=H-H4承压水非完整井:σ井间距的1/2(m);rw——单排井降水井半径(m)。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 3.1设计原则 3.3支护结构选型 4岩土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 4.2岩土参数 4.3勘察报告 5土压力计算 5.2水平荷载 6.2坡面防护 7.2土钉支护结构 179 182 7.7地下连续墙 8地下水控制 8.1一般规定 8.2坑底明排 188 9基坑开挖 9.1一般规定 9.2基坑开挖 10.1一般规定 10.2监测项目 10.3监测点布置 10.4监测频率和报警 附录E圆形截面混凝土支护桩的承载力计算 3.1.3本规程依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标准》GB50153的规定,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可分别取1.1、1.0及0.9。当需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可以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取大于上述数 于新制定的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2001(2006年版)已将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调高,载综合分项系数由1.25调为1.35,这样将会大大增加支护结构综合分项系数yF仍取1.25。其理由如下:其一,支护结构是临为避免与《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的荷载分项系数荷载综合分项系数中包括了临时性结构对荷载基本组合下的系力设计值V或轴向拉力、压力设计值N等。公式(3.1.8-1)~范》GB50007中对地基变形允许值构水平位移控制值不应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对其变形的限值的规当基坑周边无需要保护的建筑物等时,设计文件中也要设移允许值见表1。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mm)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又作了一定调整,见表2。锚杆支护,双排桩,坡土体、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监控报警值为30mm;重监控报警值为60mm。境(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