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卷(全解全析)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卷(全解全析)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卷(全解全析)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卷(全解全析)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开学摸底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八年级物理1.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武汉市元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5℃ D.你手上的物理期末考试卷质量为100g【解答】解: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3m,故A错误;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4km/h,故B正确;C、武汉市在湖北省,元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10℃,故C错误;D、物理期末考试卷质量约为3g,故D错误。故选:B。2.甲、乙两车同时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已知甲在P点,乙在Q点,P、Q相距3.2m,以乙为参照物,甲以大于1m/s的速度向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开始运动后甲、乙一定不会相遇;②2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一定是每秒增大1.6m;③4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一定增大了6.4m;④8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可能是9.6m。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答】解:由图(a)(b)知v甲===0.6m/s,v乙===1m/s,以乙为参照物,甲以大于1m/s的速度向西运动,说明甲和乙运动方向相反,甲向西行驶,乙向东行驶;①如果甲、乙开始时是相对而行,则t===2s时,甲、乙相遇,故①错误;②由①知,无论甲、乙开始时是相对而行,还是相背而行,2s后,两者必为相背而行,则其相对速度为0.6m/s+1m/s=1.6m/s,由速度的含义知,2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一定是每秒增大1.6m,故②正确;③如果甲、乙开始时是相对而行,则4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m/s×4s+0.6m/s×4s﹣3.2m=3.2m,即4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可能没有增加;如果甲、乙相背而行,则4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增加量Δs=(1m/s+0.6m/s)×4s=6.4m,故③错误;④如果甲、乙开始时是相对而行,则8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m/s×8s+0.6m/s×8s﹣3.2m=9.6m,如果甲、乙开始时是相对而行,则4s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m/s×8s+0.6m/s×8s+3.2m=16m,故④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降低 C.蝙蝠发出超声波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烛焰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声音是通过桌面和空气传入耳朵,说明固体和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水和瓶子振动发声,瓶内水越少,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故B错误;C、蝙蝠靠发出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判断猎物的方向和距离,捕获食物,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B。4.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 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 C.丙图是雾都重庆,楼宇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解答】解:A、坎儿井减小了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故A正确;B、冰雪消融,形成水流,水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故C正确;D、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会放热,故D错误;故选:D。5.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B.图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中,自行车的尾灯是光源 D.图丁中,人看到镜中的“蜡烛”是虚像【解答】解:A、图甲中,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图乙中,漫反射的光线朝着各个方向,但是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图丙中,自行车的尾灯自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图丁中,人看到镜中的“蜡烛”是虚像,故D正确。故选:D。6.如图甲,小明利用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如图位置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在图示位置对水透镜抽水,此时模拟的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用图丙的方法矫正 C.将图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若保持光屏不动,对水透镜抽水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将一远视镜放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像变得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在图示位置对水透镜抽水,凸透镜的焦距变的,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变大,像会成在光屏的后方,此时模拟的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应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即用图丙的方法矫正,故B正确;C、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处,物距减小,光屏不动,像距不变,也就是需要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所以此时应对水透镜注水,使其焦距变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C错误;D、将一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C。7.“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年12月9日15:40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反光镜精彩开讲。如甲图所示是水球光学实验的实景照片,情境中航天员老师在空间站制造了一个水球,并在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航天员老师距离含有气泡水球一定的距离,这时我们从另一侧观察到了一个倒立缩小和一个正立缩小的航天员老师部分的像。如乙图是含有气泡水球的剖面模拟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情境中倒立缩小的像,与照相机成像性质相同②情境中正立缩小的像,与放大镜成像性质相同③情境中正立和倒立的像都形成在航天员老师那一侧④情境中正立缩小的像是虚像,倒立缩小的像是实像⑤情境中航天员老师位于水球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⑥该含有气泡的水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对光线有发散作用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④⑥正确 C.只有①②④⑥正确 D.只有①④⑤⑥正确【解答】解: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根据水球的形状可知,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此时王亚平经过水球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与航天员在凸透镜的异侧,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图中水球中间部分被气泡分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则中间部分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虚像与航天员在透镜的同一侧,所以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故①④⑥正确。故选:B。8.如图甲所示,柱形容器内的盐水和冰刚好将容器装满,随着温度升高,冰会熔化,冰从开始熔化(图乙中A点)到完全熔化成水(图乙中B点),盐水的密度随熔化冰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小明发现冰完全熔化后液面下降,若加入10g的水,液面刚好与容器口相平,不考虑水的蒸发,且冰熔化成水与盐水混合后总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冰=0.9×103kg/m3)A.冰未熔化时的体积110cm3 B.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减少的体积为9cm3 C.未熔化前冰和盐水混合物质量为198g D.冰未熔化时的质量是100g【解答】解:(1)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水=m冰,即ρ冰V冰=ρ水V水,因为V冰﹣V水=ΔV,所以V冰=V水+ΔV,0.9g/cm3×(V水+10cm3)=1g/cm3×V水,V水=90cm3,V冰=100cm3,故A错误;(2)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减少的体积为:ΔV===10cm3,故B错误;(3)ρ冰=0.9×103kg/m3=0.9g/cm3,由ρ=知冰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0.9g/cm3×100cm3=90g,故D错误;由于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盐水的总质量也是不变的,ρ盐水1V盐水+m冰=ρ盐水2(V盐水+V水),由图乙中的数据可得:1.2g/cm3×V盐水+90g=1.1g/cm3×(V盐水+90cm3),解得:V盐水=90cm3,冰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总=m盐水+m冰=ρ盐水1V盐水+m冰=1.2g/cm3×90cm3+90g=198g,故C正确。故选:C。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V甲<V乙,则一定m甲>m乙 B.能装下1kg乙液体的容器,一定也可以装下1kg的甲液体 C.乙的密度约为0.33g/cm3 D.若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球,则乙球一定是空心的【解答】解:AC、从图中可知,当甲的质量为5g时,体积为6cm3,根据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0.83g/cm3,当乙的质量为6g时,体积为2cm3,根据ρ=可知乙液体的密度ρ乙===3g/cm3,则ρ甲<ρ乙,若V甲<V乙,根据m=ρV可知,则可m甲<m乙,故AC错误;B、已知ρ甲<ρ乙,若m甲=m乙,根据ρ=可知V甲>V乙,能装下1kg乙液体的容器,不能装下1kg的甲液体,故B错误;D、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实心物体a、b,根据m=ρV可得,a、b的质量之比为ma:mb=ρ甲V:ρ乙V=0.83g/cm3:3g/cm3=83:300,而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所以乙球一定是空心的,故D正确。故选:D。10.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但是水比较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如图所示是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于4℃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B.在0~4℃范围内,水温度升高,体积会变大 C.较深湖底⑤处的水可能保持4℃的水温 D.湖水的温度只要达到0℃,就会凝固成冰【解答】解:A、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体积变大,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故A错误;B、水在0~4℃范围内反常膨胀,即当水温低于4℃时,水是热缩冷胀的,故B错误;C、水在4℃时密度最大,所以较深湖底⑤处的水可能保持4℃的水温,故C正确;D、湖水的温度只要达到0℃,继续放热就会凝固成冰,故D错误。故选:C。11.以下是小红和小枫实验小组同学们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3)在矿泉水瓶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4)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盐水的体积V1;(5)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盐水和瓶的总质量m3;(6)读出量筒中所盛盐水的体积V2;(7)计算盐水的密度。有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了其中部分实验步骤,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并写出了表达式:①ρ=②ρ=③ρ=ρ水(ρ水已知)你认为较合理且误差较小的表达式是()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解答】解:a:由实验步骤可知,若不用量筒,可选用(1)(2)(3)(7)测量盐水的密度,则水的质量m水=m1﹣m,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盐水的体积:V盐水=V水==,盐水的密度:ρ===•ρ水,故表达式③合理;b:若用V1表示盐水的体积,则一定是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即选用(1)(3)(4)(7)进行测量;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盐水的体积:V盐水=V1,盐水的密度ρ==,该方案中,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会有部分盐水附着在矿泉水瓶的内壁上,使得测量的体积V1小于(3)矿泉水瓶中盐水的体积,由ρ=可知,计算出的盐水密度偏大,故表达式②不合理;c:若使用量筒,则应先测量矿泉水瓶与盐水的总质量,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量体积,在测量剩余盐水与矿泉水瓶的总质量,即选用(3)(5)(6)(7)进行测量;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3,盐水的体积:V盐水=V2,盐水的密度:ρ==,故表达式①合理。故选:C。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A.图甲中,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B.图乙中,小铁球越滚越快 C.图丙中,网球被击打发生形变 D.图丁中,用手推墙,人往后退【解答】解:ABD、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小铁球越滚越快、用手推墙,人往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网球被击打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综上所述,C与ABD的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C。13.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的受力论述中,正确的是()A.茶杯和桌面之间有弹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茶杯并未发生形变 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解答】解:A、茶杯和桌面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和茶杯都发生了形变。故A错误。B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茶杯施加的,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故B错误、C正确。D、茶杯受到桌面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故选:C。1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图乙所示是其中三次实验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的描点及连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要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 B.图甲中钩码受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 D.由实验结论可判断,质量为200g的钩码在该地受到的重力为2.0N【解答】解:A、因为需要在竖直方向测量重力,故实验前需要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故A正确;B、钩码受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C、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故C错误;D、由B点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知,质量为100g的钩码在该地受到的重力为1.0N,因此质量为200g的钩码在该地受到的重力为2.0N,故D正确。故选:C。15.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 B.挂在天花板的小球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D.站在匀速上行的电梯上的人【解答】解: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故A正确;B、挂在天花板的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故B正确;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N、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但不受沿斜面向下的力Ff,故C错误;D、站在匀速上行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故D正确;故选:C。16.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学校门口安装了测温摄像仪,当同学们经过它时,会自动利用红外线(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检测人体温度是否正常。如图甲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水球”做成像实验,“水球”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选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的相同。小明用照相机在同一个位置对天安门城楼拍照,拍出的照片分别如图乙和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A.两次拍照到城楼的距离相同,乙照片所用的相机焦距大一些B.两次拍照镜头焦距相同,拍丙照片时离城楼较近一些C.要实现从乙到丙的像,小明站在原地,将镜头向内收缩即可【解答】解:人体会发出红外线,测温摄像仪会自动利用红外线检测人体温度是否正常;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水球”做成像实验,“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相同;小明用照相机在同一个位置对天安门城楼拍照,说明两次拍照到城楼的距离相同(即小明站在原地),故B错误;图中拍摄乙照片时像较大,根据下图可知,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时,其成的像也变大(需要适当增大像距),所以乙照片所用相机的焦距大一些,故A正确;要实现从乙到丙的像,即像变小了,小明站在原地(物距不变),只将镜头向内收缩是不可行的,还需调节相机(变焦相机)的焦距才行,故C错误。故答案为:红外线;照相机;A。17.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和盐水。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1)可判断甲烧杯中装的是盐水。若从烧杯中倒掉一部分盐水,则剩余盐水的密度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另两个烧杯内的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4:5。(2)若该烧杯质量为5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250g,装满盐水时的总质量为270g,则该烧杯的容积为200cm3,盐水的密度为1.1g/cm3。【解答】解:(1)①由题知,盐水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密度最小的是酒精;因为三者质量相等,V=,所以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盐水;则甲烧杯中装的是盐水,乙烧杯中装的是水,丙烧杯中装的是酒精;②若从烧杯中倒掉一部分盐水,剩余盐水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③由题知,m水=m酒精,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V水:V酒精=:=ρ酒精:ρ水=0.8×103kg/m3:1×103kg/m3=4:5;(2)水的质量为m水=m总1﹣m杯=250g﹣50g=200g=0.2kg,烧杯的容积:V=V水===0.2×10﹣3m3=200cm3;烧杯装满盐水的体积:V盐水=V=200cm3,盐水的质量:m盐水=m总2﹣m杯=270g﹣50g=220g,盐水的密度:ρ盐水===1.1g/cm3。故答案为:(1)甲;不变;4:5;(2)200;1.1。18.(1)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0mm2,不用尺量,你就能运用密度知识计算出这捆铜线的长度为50m;建筑工地需要沙石400m3,若用载重4t的卡车运送,需运260车。(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沙石的密度是2.6×103kg/m3)(2)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情形,折射光线是OA,分界面左(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解答】解:(1)由ρ=可得铜丝的体积:V铜===0.001m3,因为V=SL,S=20mm2=20×10﹣6m2,所以这捆铜丝的长度:L===50m。由ρ=可得砂石的质量:m石=ρ石V石=2.6×103kg/m3×400m3=1040×103kg=1040t,需要运载的车数:n===260,即需运260车。(2)由图知,OB和OC关于MN对称,可知MN是法线,AO与OC分居法线两侧,可知CO为入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则折射角为60°;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90°﹣60°=30°,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左侧为空气。故答案为:(1)50;260;(2)OA;左。19.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球内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就会向右(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向左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右;空气;相互的。20.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则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150N;航天员在月球上用地球上使用准确的弹簧测力计测求一块矿石的质量,如图,测力计的示数为2.2N,矿石的质量为1.32kg。【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月球对人的引力约为:,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2N,由可知:G地2=6G月2=6×2.2N=13.2N,质量:。故答案为:150;2.2;1.32。21.如图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则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为12(选填“0”、“12”、“24”)N,手受到弹簧拉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左。【解答】解:某人手对轻质弹簧的拉力与轻质弹簧对手的拉力属于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弹簧产生对手的弹力大小为12N,方向水平向左。故答案是:12;水平向左。22.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2cm.拉力为6N时,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3cm,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4N。(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这就是它的原长,拉力为6N时,弹簧长度是5cm,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3cm,此时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4N;(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拉力不大于6N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变化图线呈线性变化,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答案为:(1)2;3;弹性;(2)4;(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1)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若此时在光屏上有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放大(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投影仪(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由该成像规律制成的。(2)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填“5”、“10”或“20”)cm。(3)如图乙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保持图甲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透镜向右移动15.0cm,可以再一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5)如图丙所示,请画出由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像点S'的位置。【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2)此时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为:f<u=15.0cm<2f,v=30.0cm>2f,解得:7.5cm<f<15.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逆为10cm;(3)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光线延迟会聚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4)保持图甲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将透镜向右移动15cm后,凸透镜在65cm刻度尺,此时的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可以再一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反向延长这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S的像S',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投影仪;(2)10;(3)近视;(4)15.0;(5)见解析。2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丙中。丙:实验次数12345质量m/kg0.050.10.150.20.25重力G/N0.50.71.52.02.5(1)测量钩码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调零。(2)测量钩码重力时,应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3)为分析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在图乙的方格中制定标度,把表格丙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绘出G﹣m图像。(4)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第2次实验的这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解答】解:(1)测量物体重力时,由于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2)测量钩码重力时,当钩码静止时,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3)横坐标对应质量,纵坐标对应重力,描出对应的各点,图中第二个点属于错误,将其余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第2次实验的这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故答案为:(1)竖直;(2)静止;(3)如上图;(4)2。25.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酱油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如果此时用天平去测物体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纠正错误后,应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2)正确地将天平横梁调节平衡后,小刚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16g;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测得烧杯与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m2=62g;C.将烧杯中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酱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按这种方法测得酱油的密度为ρ=1.15×103kg/m3。以上测量过程中,烧杯中会残留部分酱油,这会导致测得的酱油密度偏大(选填“偏大”、“偏小”)。只要将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调整为BCA(填写字母序号),重做该实验可以减小了误差。【解答】解:(1)若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线处,如此时游码已移到1g,今测质量20g,则天平平衡需再加20g砝码,总读数为21g,比真实值20g大1g,故偏大;天平的调节原则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可知,此时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右调;(2)由图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由图乙所示可知,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50g+10g+2g=62g,烧杯中酱油的质量:m=m总﹣m剩=62g﹣16g=46g,酱油的密度:ρ===1.15g/cm3=1.15×103kg/m3;他们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