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考试版A4)_第1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考试版A4)_第2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考试版A4)_第3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考试版A4)_第4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深圳专用)(考试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深圳专用)历史(本试卷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此前,虽已有印尼爪哇直立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得到肯定,所以有“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的说法。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遗址 B.在世界考古界占有重要地位C.与爪哇人发现意义完全相同 D.是研究人类起源的唯一证据2.我国铸陶艺术历史悠久,陶器作品数不胜数,考古学家曾经发现一个人面鱼纹彩色陶盆。关于这个陶盆代表的文明,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 B.普遍使用打制石器C.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D.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3.从山西省陶寺村考古发掘的1300余座墓葬看,有的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彩绘龙盘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墓,死者身无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些现象反映出A.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很明显 B.山西已经出现早期的国家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4.对图所示权力交接情况的理解,正确的是A.甲、乙、丙处传位都是禅让 B.乙处传位主要是因禹治水有功C.丙处传位是因启是贤德之人 D.丁处传位后形成“公天下”5.下图是在商周时期出现频率较高的同一个甲骨文文字,你认为此字应是A.鼓 B.猫 C.鼎 D.龟6.三家分晋是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允许他们各自为诸侯国。公元前403年是A.公元前5世纪末 B.公元前4世纪初C.公元前5世纪初 D.公元前4世纪末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分别出自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8.“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B.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D.思想家比较活跃,善于思考9.历史学家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一书中指出,秦之“法律令”与关东文化(泛指秦国以东六国地区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统一全国后,把适合在秦国实行的法律强推到六国以后,加剧了六国旧地人民特别是楚地人民对秦政的不满,这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A.否认秦始皇的暴政是秦亡重要原因 B.认为文化差异是六国反秦唯一原因C.否认秦的统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启示国家治理要妥善处理地区差异10.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①纸上谈兵②破釜沉舟③卧薪尝胆④霸王别姬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11.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A.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 B.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C.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D.促成了“光武中兴”12.西汉时郡的数量不断变化:汉高祖时有15郡,汉文帝时有24郡,汉武帝时有108郡。据此可知西汉A.疆域扩大七倍之多 B.中央行政体制完善C.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D.彻底消除诸侯王国13.秦亡汉立。空缺的国家意识形态急需确立,董仲舒搬出“王旨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了郡县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完善礼乐制度 D.笑怀抱怨,文化专制14.如图是我国古代某个王朝中期以后的政治生态示意图,这个王朝是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15.“近年来,随着深海沉船打捞技术的进步,大批沉船及文物从东南亚海域出水,涉及的国家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所有沉船都装载了古代中国的精美陶瓷和金属器皿等物品。”通过文段可以联想到A.秦驰道 B.驿站 C.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16.“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随商贸进入的更是不胜枚举。”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丝绸之路开辟的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影响17.关于佛教和道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佛教是外来宗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佛教信仰来世,道教注重今生C.佛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道教则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工具D.佛教和道教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史记》。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可了解的史实有①秦始皇统一文字②汉武帝反击匈奴③黄巾大起义④陈胜吴广起义⑤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19.下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关于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记载。据此可知出处记载《三国志》瑜、普为左下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资治通鉴》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A.曹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疫病暴发 B.赤壁之战导致了军队疫病流行C.疫病暴发对战争局势产生了影响 D.孙刘联军有效抗疫获此战胜果20.闽南语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因此闽南话又称河洛话,今天的闽南话还神奇般地保留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面目,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这可用来研究A.秦始皇统一文字 B.丝绸之路的开通C.两晋时人口南迁 D.经济重心的南移21.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22.据下图可以推知,当时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 B.南方秩序相对稳定C.南方经济超越北方 D.北方行政区划固定23.《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据此可知该著作强调A.顺应自然 B.重视水利 C.轻徭薄赋 D.重农抑商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24.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蜿蜒伸展,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汉武帝在急欲认知西域诸国的刺激下,派张骞为中郎将,令携持节副使多人,携牛羊万头与数千万金帛,向西域进发……为了保证通往西域诸国的道路畅通无阻,汉武帝于河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控制河西交通,横贯欧亚非大陆、沟通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由此开辟。——摘编自高福顺《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与历史意义》材料二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贯通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汉朝政府在西域沿线修筑长城,构筑军事防御设施,保证了往来道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摘编自《中国古代通史》材料三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简述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简述“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它的设置产生了怎样的价值?(4分)25.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二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