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9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情感
概括诗歌内容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考核,主要包括概括诗歌的
内容、情感,分析评价诗人的观点等。指向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科素养的考查。
概括诗歌内容
【典例引领】
(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上宽,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吩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
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方法技巧】
1.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考生在解题时,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注意从以下方面切入。
(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
(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
整地翻译出来。
2.审好题干内容,注意题干中的隐含要求。
3.根据内容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分类整合得出答案。
【通关训练】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金堤驿
王建
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
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
禹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络。
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
人睡落堑辙,马惊人芦荻。
慰远时间程,惊昏忽摇策。
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
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I.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玲。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通过对比,以时序变化表达
征人赴边的遥远。
B.”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通过征人不停询问和摇马鞭的细节来表现他希望赴边杀
敌的急切渴望。
C.“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表达了从军的痛苦和对与家
人团聚的渴望。
D.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独白,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语言通
俗明晰而凝练精悍。
2.全诗没有出现“早发”,但多处暗扣诗题中的“早发请简要分析。
(2022.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惜黄花-菊
赵以夫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
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天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今
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⑸。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注]三雅:泛指酒器。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时节,众芳已经凋谢,反衬出菊花凌霜绽放、金黄灿烂的风姿。
B.“照眼如画皿满地金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菊花之美。
C.词人着野服,戴黄冠,充满古香逸韵,对暖春开放的桃李不屑一顾。
D.词人忆往昔未入仕途的生活,怡然自得,有“采菊东篱下”的雅趣。
4.“故园茅舍”为什么让词人魂牵梦萦?请简要分析。
(2021・海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①
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泼气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注】①江宁曼上人是杜甫年轻时游吴越期间的好友,此诗为杜甫收到许八带来的旻上人
的书信后的奉寄之作。②潺漫:水慢慢流动,形容流泪的样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毡()
A.首联紧扣题目并交代了写作目的,“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泪潺泼’’则突出内心情绪
的波动。
B.颔联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将年轻时交往之“好事”与现在新诗无人“传'’进行对比,突出
"三十年’'的变迁。
C.颈联借助想象,表达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暗含诗人对现实
生活的不满。
D.全诗语言朴索、平白如话,时间跨度虽近三十年,但以情感为线,诗句前后勾连,亳
无断裂之感。
6.首联中诗人为何“泪潺漫”?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概括情感
【典例引领】
(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泰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底处:何
处。
I.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山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生动传神,蕴含喜
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
用的心理。
C.第二首中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传神表达了万斛飞泉奔涌而出的不可阻挡的气势
和魄力。
D.这两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着笔虽然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
极的思考。
2.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临水而感怀。请分析
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方法技巧】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
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一一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
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
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印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
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一一《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
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
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
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
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
感。
2.看作者一一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
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
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
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
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
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
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
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
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
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二这里的关健
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
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
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
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毁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
傲•寒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
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
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
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
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
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
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
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
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
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航舟,载不动
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
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通关训练】
(2022・广东•深圳市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鹃坞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涩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
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②玉潼: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著作,
论养生之道。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亳尘事不相关”描写了居住环境的优美,可以安心过
隐居的生活,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味道。
B.上阕三、四句对仗工整,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
表明了诗人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C.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饱含深意,
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引人深思。
D.南宋辛派词人刘克庄评价陆游词的风格可以分为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三
类,这首词语言流畅华美,应该归于流丽绵密一类。
2.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评价观点
【典例引领】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关国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①;云山摘锦,朝露溥溥①,世路
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③,似二陆④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胎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
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①耿耿:明亮。②摘(clu):舒展,铺陈。③薄薄(tuan):形容露水多。④K
安:代指宋都汴京。⑤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
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所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
C.“用舍”三句与“小舟从此逝,匚海度余生”一样都表达了词人出世退避意念。
D.这首词作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
2.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
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方法技巧】
分析情感首先明确情感或诗人的观点,然后对其评价,然后针对自己的看法运用诗歌
中的诗句具体的解释,做到有观点,有分析。
【通关训练】
(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鳌,贫篓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②,泱洞③不可掇④。
[注]①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杜肯也常被称为“老杜”。
②终南,山名,终南山。③浦洞,弥漫无际的样子。④掇,收拾,引申为止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字有割舍之意,其实诗人是难以割舍的,连邻居都为之呜咽,何况是做父亲的
呢?
B.五、六句写诗人无法面对孩子饿死的现实,“愧为人父”体现了诗人悔恨和悲愤的心
情。
C.七,八句写今年的秋收还不错,“登”即丰登,但是穷苦之人宁愿应征去做戍边的士
卒。
D.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诗人把个人遭遇和时代风云融入诗
中。
2.有评论说,“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呢?请结合这首诗
简要分析。
(2022•广东潮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白沟①
刘因②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展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澧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
国。③知名:抗元名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4.后人评价本诗“联联含情,一联一愁”,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一联一愁”?
[真题茗笑)
一、(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族弟维从军安西
李白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葡萄宫。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汉朝兵马乘风出征、军鼓壮行、向西进击敌人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前朝
的向往。
B.三、四句写族弟从军,诗人想象其杀敌如挥镰割草,“奇功”二字寄托着对族弟的鼓励
与期待。
C.五、六句想象君王宫中按剑,神情肃穆。敌军的命星已坠落下,胡疆青天为之一空。
D.七、八句写敌人运数已尽,必定会向大唐投降称臣,这是诗人自己对战事发展作出的
乐观判断。
2.有人评价李白的诗歌展现了“生命的激扬”,请结合这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二、(2022•宁夏•石嘴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
卢挚
朝瀛洲暮奴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注】①注释: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年,作者被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不久就
被外放湖南长沙。②瀛洲:本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网罗人才,成立文
学馆。入选者极受人羡慕,称内“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荣幸,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上任要职不久就被外放到湖南当一名地方官,“朝”“暮”极言变化之迅速。
B.作者到访洞庭湖一带,向岳麓山觅诗,赴湘江寻春,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以吐
心中不快。
C.兰花和杜若构成一个清新的画面,“纫兰”“塞若”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D.极目远望,苍梧山上暮云环绕,黄陵庙里的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
4.此曲为怀古名篇,历来被称赞"沉郁悲怆”,请结合全曲赏析。
三、(2022.陕西・西安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①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嬴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②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造春官③识姓名?
【注】①古时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因而把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为幕府,这里是指邓州府。
②‘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③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
诸事。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事情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
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说明诗人来不及收拾准备就启程,“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
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急迫和辛苦。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神态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
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三联点明了诗歌的具体时空是春天的黄昏,也以回忆的视角描绘出作者一路上所感
受到的祥和宁静的田园风光。
6.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四、(2022・湖北•黄冈中学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王建有赠
张籍
年状皆齐初有髭,鹤山漳水①每追随。
使君②座下朝听易,处士庭中夜会诗。
新作句成相借问,闲求义尽共寻思。
经今三十馀年事,却说还同昨日时。
【注】①鹊山漳水:作者与王建早年同窗之地。②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友人年岁相若,久别相逢,想起当年深厚的同学情谊,感慨万千。
B.颔联重在回忆当年四处交游。他们一起朝见使君、夜会处士,问学赋诗。
C.往事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但依然恍如昨日,可见两人年少时相交之深。
D.诗歌层层抒写,以平实的语言叙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欢喜,格调清新。
8.本诗第三联道出了人们向往的求学生活情景,请简要分析。
五、(2022•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中秋月
【唐】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演,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因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于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悯怅,独倚苍苍桂一轮。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点明赏月的地点,然后写诗人因被月色吸引而留恋水岸,景物描写与诗人悲
伤的感情形成反衬。
B.古人传说月中有蟾蛇和玉兔,颈联化用这两个典故,借蟾蛛“矜爪距”和玉兔“弄精神’'写
出月的明亮。
C.尾联表面上写嫦娥的惆怅和孤独,其实是暗示诗人自身。结合中秋这一特殊时节,诗
人之悲更增一层。
D.全诗借写月之圆,暗喻中秋佳节人的团圆;借写嫦娥的惆怅,暗示诗人自身的孤独。
通篇借景抒情,委婉含蓄。
10.在有的版本中,诗题写作“咏月”,以颔联为主,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试说明为何“咏
中秋月”诗题更为合理。
六、(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渊明像
艾可翁①
漉酒不孤头上巾②,醉来万事等浮尘。
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咋非能几人。
仕晋何心更仕刘②,知几闻早去来休。
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春邮。
【注】①艾可翁,南宋诗人。咸淳年间,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荐之于朝,为朝议郎。贾似
道逐万里,目之为同党,艾可翁遂弃官不仕,隐居故里,从事诗歌创作。②头上巾:语出
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过滤)酒
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③刘,指刘
宋。元熙二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宋”,史称“刘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画像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照应题目。
B.第二句的“万事等浮尘”,表现出陶渊明“齐万物”、潇洒达观的人生观。
C.第三联中提到既“仕晋”就不会“仕刘”,既是赞赏陶渊明,也有自比之意。
D.诗歌以不追求睿邮官职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不向权势低头的赞美。
12.艾可翁为陶渊明画像题诗,表达敬仰之情,请简要概括诗人为何敬佩陶渊明?
七、(2022•湖北♦襄阳五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村老
陆游
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
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后。
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
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村老之强健,他至夜深仍精神理铳,可与诗人款谈,
B.颔联叙所见之事:村老长子勤于耕种,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鱼,乘月而归。
C.颈联上句承上,写村老一家骨肉团聚,无须远别;下句转写其与邻里的关系。
D.全诗语言典雅有韵味,感情深挚,情韵悠然,描绘了一幅温馨的乡村野老生活画卷。
14.“村老”的生活有哪些可羡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八、(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东川・南秦雪①
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4艮。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驶御史②上南秦。
【注】①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途经骆口驿所作。②青聘:释义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首七律对仗工整,首联“帝城寒尽”对“骆谷春深”,帝都寒意已尽,骆谷暮春已来却未
有春意,写出了此地天气寒冷。
B.颔联“才见、已惊”表现出蜀道气候变化之快;“云似盖”“雪如尘”有云就马上下雪了,更
突显环境恶劣。
C.颈联化用岑参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样将雪比作银白色的梨花,表现出蜀道上雪
景之美。
D.诗人受贬走在荒芜人烟的蜀道之上,“飞鸟”“猿”不飞不啼,只有几声青骁蹄声表现出四
周环境沉寂苍茫。
16.元稹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本
诗进行分析。
九、(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步入衡山
[南宋]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痒,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听到小溪那边有鸡鸣之声,推断应有人家,这是以倒装手法起笔,写入山见
闻。
B.颔联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尤其以“凤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满山“竹笋”,美感十足。
C.颈联写乌云缭绕如瘴气,雨小如丝,但山道并不因此而泥泞,以此可知诗人游兴不
减。
D.全诗紧扣题目落笔,脉络清晰,前三联可谓移步换景,写衡山之景,最后以感慨收
束。
18.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十、(2022•江苏常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寄辛承旨①,时承旨招,不赴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
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噪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
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暗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辛承旨,指辛弃疾。时辛弃疾在绍兴,刘过在临安(今杭州)。
19.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构思和章法奇特,打破词体的格律约束,通篇采用对话体,假想自己与三位不
同时代的前贤在西湖饮酒赏景,读来好似一出绝妙的诗剧。
B.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分别是白居易、林逋、苏东坡,他们或曾在杭州为官,或
曾隐居西湖畔,作者此时亦在杭州,所以有了词中灵妙的想象。
C.巧用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三人有关西湖的诗文构成对话情境,西湖美景与优美
诗文相映成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奇绝的构思才华。
D.由“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可知,三位前贤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还是先去
孤山访梅,等到天气晴好以后,再去拜访身在绍兴的辛弃疾。
20.这首词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看作一封回信。面对辛弃疾的邀请,作者寄答了这
首词,委婉地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考点19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情感
概括诗歌内容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考核,主要包括概括诗歌的
内容、情感,分析评价诗人的观点等。指向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科素养的考查。
—概括诗歌内容
【典例引领】
(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植,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位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
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
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
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
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
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
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
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
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
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
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
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
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
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
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
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
活动。
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
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
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方法技巧】
1.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考生在解题时,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注意从以下方面切入。
(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
(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
整地翻译出来。
2.审好题干内容,注意题干中的隐含要求。
3.根据内容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分类整合得出答案。
【通关训练】
(2022•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金堤驿
王建
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
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
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络。
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
人睡落堑辙,为惊入芦荻。
慰远时间程,惊昏忽摇策。
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
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给。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通过对比,以时序变化表达
征人赴边的遥远。
B.”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通过征人不停询问和摇马鞭的细节来表现他希望赴边杀
敌的急切渴望。
C.”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表达了从军的痛苦和对与家
人团聚的渴望。
D.诗歌主要通过人物独白,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语言通
俗明晰而凝练精悍。
2.全诗没有出现“早发”,但多处暗扣诗题中的“早发”。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虫声四起、月色满城的环境,表现征人出发之早。②家家户户还在闭门憨觉,而征人
已从孤驿出发,以此反衬征人早行。③征人因困倦睡着而掉入沟中,可看出起身之早,出
发之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希望赴边杀敌的急切渴望”错,“慰远”“惊昏”表达征人对遥远的戍边之途的忧虑。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构思的能力
“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这是一句写景句,原野虫声鸣叫,满城月色朦胧,透过“虫
声,,“月色,,可知,这是典型的夜色未尽的早晨,虫声四起、月色满城的环境,表现征人出发
之早。
“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家家户户还在闭门憨觉,而征人已从孤驿出发,“家家”与“行
人”,"闭户眠’’与“发孤驿”,典型场景的对比,反衬征人早行。
“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一“人”一“马”,一“落”一“惊”,形象的描
绘了因早起困倦而掉入沟中的场景,侧面表现出发之早。
(2022•山东日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惜黄花-菊
赵以夫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
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衽潇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天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今
为来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区。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注]三雅:泛指酒器。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时节,众芳已经凋谢,反衬出菊花凌霜绽放、金黄灿烂的风姿。
B.“照眼如画“满地金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菊花之美。
C.词人着野服,戴黄冠,充满古香逸韵,对暖春开放的桃李不屑一顾。
D.词人忆往昔未入仕途的生活,怡然自得,有“采菊东篱下”的雅趣。
4.“故园茅舍”为什么让词人魂牵梦萦?请简要分析。
【答案】3.C
4.①故园茅舍中菊的傲然高洁、充满古香逸韵的品格让词人崇尚。②故园茅舍中往昔有菊
相伴的隐逸生活让词人怀念。③如今词人离开故园茅舍,为生计辜负初心,只能在醉梦中
纾解无奈、遗憾之情。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着野服,戴黄冠”的不是词人,而是“似高人”的菊花。故选项说的内容都是菊花。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
李天冶",故园茅舍中菊花凌霜绽放、金黄灿烂,傲视暖春的桃李,傲然高洁、充满古香逸
韵。其品格让词人崇尚。
“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词人忆往昔未入仕途的生活,怡然自得,有“采菊东
篱下”的雅趣。故园茅舍中往昔有菊相伴的隐逸生活让词人怀念。
”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如今词人离开故园茅
舍,为生计辜负初心,只能借酒消愁,在醉梦中回到故园茅舍,纾解无奈、遗憾之情。
(2021・海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①
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泼久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祺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眼。
【注】①江宁曼上人是杜甫年轻时游吴越期间的好友,此诗为杜甫收到许八带来的旻上人
的书信后的奉寄之作。②潺涝:水慢慢流动,形容流泪的样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并交代了写作目的,“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泪潺潦’则突出内心情绪
的波动。
B.颔联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将年轻时交往之“好事”与现在新诗无人“传”进行对比,突出
,,三十年,,的变迁。
C.颈联借助想象,表达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暗含诗人对现实
生活的不满。
D.全诗语言朴索、平白如话,时间跨度虽近三十年,但以情感为线,诗句前后勾连,亳
无断裂之感。
6.首联中诗人为何“泪潺漫”?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5.C
6.①对分别已久的友人的无尽思念。诗人与友人分别已久,此时收到友人的来信,勾起了
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不禁潸然泪下。②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年华老去,而今诗人
所作的诗文与心情难以传达给友人,无人理解、无人倾诉,这份孤独与苦闷只能深埋心
间。③对此时为官生涯的愤懑不平。此时诗人虽在朝为官,却已头发花白、“醉眠”度日、
抱负难展,内心充满了无奈与不平。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达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错误,颈联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
忆,而非对未来的期许。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漫''作者多年未见昔日好友旻上人,特意借此次许八
回江宁之便寄诗给他。“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时光荏苒,久未见面,此时收到友人的
来信,表达了对分别已久的友人的无尽思念。
颔联“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好事''意为"令人快乐的事”,“谁与传”意为“谁
人把他的诗传给,我‘欣赏年华老去,而今诗人所作的诗文与心情难以传达给友人,表达
了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尾联“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诗人叮嘱许八若是对方问起我,就说我还当着一
个不起眼的小小官员,表达了对为官生涯的愤懑不平;头发花白、"醉眠'’度日,也有诗人
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概括情感
【典例引领】
(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底处:何
处。
I.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生动传神,蕴含喜
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
用的心理。
C.第二首中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传神表达了万斛飞泉奔涌而出的不可阻挡的气势
和魄力。
D.这两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着笔虽然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
极的思考。
2.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临水而感怀。请分析
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答案】1.B
2.其一:无论修身处世还是治学力行,凡事都要追求根源,寻求根底。犹如人们看到云腾
致雨的现象,就应该去了解云何以形成。
其二:事业的成就,在于奋斗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犹如水在出山之前,尽管遇到艰
难险阻,它勇猛向前,终于擘开苍崖巨峡,取得斗争胜利。在注入平原以后,仍然奋斗不
息,一路前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于文无据。这首诗写闲适的生活而
揭示做人治学的道理。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第一首第三、四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
里落下,不知道云是哪里来的。其中“只看”“不道”反映出云腾致雨的现象人们经常可见,
但虽是日常所见,却很少有人去追究云从何处来,所以这首诗揭示了人们对日常现象习以
为常,少有追根求源的现象。“云断成飞雨”是人们日常所见的景象,“云从底处来''即云雨
究竟从何而来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诗歌告诉我们人们只关注现象,却不深究其背后的
实质,因此这首诗旨在告诉人们,无论修身处世还是治学力行,只有透过事物探究其根源
本质,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人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的道理。
第二首写到汹涌的泉水劈开青翠的山峦呼啸而出,飞流直下,断枝枯木没有任何存身之处,
直到冲到平原地区,这泉水才变成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这里面通过“擘
开,,“吼奔,,写出了泉水经过的艰险,最后又运用了“自萦问”,写出了经过千难万险的泉水变
成了一川青碧的江水,平静自在地缓缓流注。所以第二首诗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就,在于
奋斗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修身处世方面讲,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
险,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要冲破阻碍,一路向前。
【方法技巧】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
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一一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
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
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研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医用耗材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秸秆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米手机品牌传播》课件
- 《聚羧酸减水剂》课件
- 《纳米纤维PVC》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课件)第三单元小结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课件)第1课时-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 《膏方的合理使用》课件
- 检验检测机构现场评审检查表(生态环境监测机构)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8 第二课时 Chinese New Year教案 译林版
- 装置异常工况处置方案
- 福星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 贷款通则全文
- 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动画课件
- 桥梁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州大学
-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金融学(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工程质保金退还申请书
- 建筑法优秀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