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溶液第一节认识溶液习题新版北京课改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溶液第一节认识溶液习题新版北京课改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溶液第一节认识溶液习题新版北京课改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溶液第一节认识溶液习题新版北京课改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溶液第一节认识溶液习题新版北京课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试卷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初中化学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99页第一节相识溶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臭B.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C.“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食盐C.味精D.植物油3.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固体C.生石灰D.浓硫酸4.对下列物质用途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氮气可作食品包装袋中的防腐剂B.铅笔芯可替代石墨进行导电性试验C.液态氧用作火箭燃料D.洗洁精除餐具油污是因其的乳化作用5.物质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发生变更。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会降低的是()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6.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硝酸铵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浓硫酸7.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碘酒C.雪碧汽水D.蒸馏水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溶解实力大小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如下:温度(℃)运用的溶质运用的溶剂视察到的试验结果20碘2g酒精10g全部溶解20碘2g水10g部分溶解从上表中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B.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D.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9.小吴把学校和家里的一些物质充分混合搅拌,可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和水B.植物油食盐C.粉笔末和水D.碘和酒精1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肯定量的下列物质,U型管右侧中的液面明显上升,该物质是()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1.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做好消毒至关重要,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1)某发热病人在家中用25%~50%的酒精溶液进行物理退热,其原理是______。

(2)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______,在配制75%酒精溶液时发觉75mL的酒精和25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100mL,其缘由是______。

(3)在室内不要喷洒高浓度酒精,因为挥发出的酒精蒸气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______,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12.晓楠在家里发觉加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功能。13.把少量下列物质:A.胡椒粉、B.食盐、C.植物油、D.蔗糖、E.肥皂、F.酒精、G.泥土、H.冰块、I.面粉分别放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的溶液有______(填序号,下同),得到的悬浊液有______,是混合物的有______。14.概念图能清楚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______;

(2)20℃时将8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5.小新同学为了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试验,分别在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中渐渐加入蔗糖和松香,直到不能接着溶解为止,比较所溶解的蔗糖和松香的多少

(1)同学们探讨后一样认为,上述试验方案还不能达到目的,请你将试验方案补充完整(在图的虚线框内用画图表示)

(2)试验方案补充完整后,开展本试验时还应限制______相同

(3)假如看到______的现象,则验证了物质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第一节相识溶液【答案】1.

B

2.

D

3.

A

4.

C

5.

B

6.

A

7.

D

8.

B

9.

D

10.

D

11.

酒精挥发须要汲取热量,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

分子之间有间隔

给可燃物供应温度,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C2H6O+3O2=2CO2+3H2O

12.

乳化

13.

BDF

AGI

ABCDEFGI

14.

溶剂

27.2

15.

温度

蔗糖或松香在水中和酒精中溶解的质量不同

【解析】1.

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依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B、依据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解答;

C、依据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解答;

D、依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2.

解:A、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

B、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

C、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形成溶液;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

故选: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否溶于水,假如能够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否则不能.3.

解: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上升,故B错误;

C、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上升,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明显上升,故D错误。

故选:A。

依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敏捷运用。

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4.

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作食品防腐剂,故符合事实;

B、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的性质,故符合事实;

C、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具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燃料,故不符合事实;

D、洗洁精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符合事实。

故选:C。

物质的性质确定用途,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学问,只有驾驭了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5.

解: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上升;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上升,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上升,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依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更状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驾驭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更状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

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A正确;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B错;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上升,故C错;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上升,故D错。

故选:A。

依据常见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更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识常见物质溶于水温度变更。7.

解:A、糖水是糖的水溶液,是糖溶于水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雪碧汽水可看作是碳酸等溶于水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推断。

本题难度不大,驾驭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熟识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解:依据图表信息分析,温度相同,溶质相同,运用不同的溶剂造成不同的溶解结果,故可得出溶解性和溶剂有关,

故选:B。

物质的溶解性由多种因素确定,既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也与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温度和溶质是相同的,比较的是溶剂因素.

限制变量法是一种常常运用的试验方法,通过限制条件,依据对比试验得出结论,此题难度较小.9.

解:A、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植物油和食盐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粉笔末和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碘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肯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识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变更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更,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10.

解: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肯定量的下列物质,U型管右侧中的液面明显上升,说明该物质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上升,气体体积膨胀,从而导致U型管右侧中的液面明显上升;

A、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变更不大,U型管的液面不会有变更,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气体体积缩小,则U型管右侧中的液面应明显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变更不大,U型管的液面不会有变更,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上升,气体体积膨胀,从而导致U型管右侧中的液面明显上升,正确;

故选:D。

依据物质溶于水时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更分析解答,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上升,蔗糖、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变更不大。

驾驭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更状况,并会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

解:(1)酒精挥发须要汲取热量,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

(2)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溶质是酒精;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75mL的酒精和25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100mL;

(3)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给可燃物供应温度,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是:C2H6O+3O2=2CO2+3H2O;

故答案为:(1)酒精挥发须要汲取热量,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2)水;分子之间有间隔;(3)给可燃物供应温度,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C2H6O+3O2=2CO2+3H2O。

(1)依据酒精挥发须要汲取热量考虑;

(2)依据溶质和溶剂的推断方法和分子的性质考虑;

(3)依据燃烧的条件和方程式书写方法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识溶质、溶剂的推断,方程式的书写,灭火方法。12.

解:运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答案为:乳化。

依据具有洗洁精乳化功能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需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学问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3.

解: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BDF溶于水都属于溶液;

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AGI放入水中就属于悬浊液;

冰块与水是同一种物质,混合后还是纯净物,而其余物质与水混合后属于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BDF;AGI;ABCDEFGI。

依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定义以及混合物的概念来回答本题。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驾驭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14.

解:(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剂;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所以20克蒸馏水最多溶解7.2g,所以20℃时将8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2g+20g=27.2g。

故答案为:(1)溶剂;(2)27.2。

(1)依据溶液的组成考虑;(2)依据食盐的溶解度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组成,驾驭溶解度四要素。15.

解:(1)为了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分别在等质量的两份水和两份酒精中渐渐加入蔗糖和松香,直到不能接着溶解为止,故填: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