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5/17/wKhkGWcSoN-ANKilAAJhhpXZ-3Y350.jpg)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5/17/wKhkGWcSoN-ANKilAAJhhpXZ-3Y3502.jpg)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5/17/wKhkGWcSoN-ANKilAAJhhpXZ-3Y3503.jpg)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5/17/wKhkGWcSoN-ANKilAAJhhpXZ-3Y3504.jpg)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05/17/wKhkGWcSoN-ANKilAAJhhpXZ-3Y35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2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70%、30% B.50%、50% C.30%、20% D.55%、45%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状的大小都相同的2条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2条染色体 D.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2条染色体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血红蛋白、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5.从唾液腺细胞中提取全部mRNA,以此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单链DNA(T-cDNA),利用该T-cDNA与来自同一个体浆细胞中的全部mRNA(J-mRNA)进行分子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一定相等B.浆细胞中的RNA与T-cDNA都能进行分子杂交C.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缺乏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D.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6.下列类型群落中,以乔木为主的是()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荒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____个。(3)图乙中的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________。(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________(细胞器)。(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生态系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2)该食物网含有的食物链中请你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4)该食物网再加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9.(10分)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该兴趣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2)在取样前应轻轻______试管。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_(填“前”或“后”)滴加样液。(3)在计数前,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只有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个。(4)比较图乙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依次是______、______。(填“A>B”“A=B”或“A<B”)。(5)图乙中,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可能的原因为______。t2之后,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减缓甚至下降的原因是______。(6)图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b→c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D.a点和c点种群数量不同10.(10分)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黑藻细胞中三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表明,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中结构c较大,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细胞中结构c较小,这表明c与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的形成直接有关。图中b为双层膜,其上实现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______,(2)图中__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是黑藻细胞产生氧气的场所,伴随着氧气的产生,此结构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图中乙、丙分别通过_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乙和丙的基质中完成的化学反应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4)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低温对黑藻净光合速率(放氧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耗氧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情况下,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研究中测定耗氧速率需要在_____条件下进行。当温度为6°C时,黑藻的放氧速率和耗氧速率的比值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在某温度条件下测得黑藻的放氧速率为30pmol/(mg.h),耗氧速率为15pmol/(mg.h),该条件下,一昼夜24h中,白天至少光照_____h,才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11.(15分)用剪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蘸有稀硫酸的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可观察到其用后肢去挠被贴的部位,由此说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中;该反射属于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2)如图为脊蛙屈腿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暴露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电极位于神经纤维外侧)。①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填结构名称)所决定的,原因是在该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②请用图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简要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实验方法:_____。实验现象: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学生能识记和运用计算公式,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详解】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A的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0%,则A的基因频率=30%+1/2×50%=55%,a的基因频率=20%+1/2×50%=45%。故选D。2、C【解析】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其中的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详解】A、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染色体是复制关系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分析选项。3、A【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②功能物质:抗体、维生素、神经递质、激素等;③代谢产物:CO2、尿素等。【详解】A、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释放到组织液,进而进入血浆中去,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被运输,进而进入血浆中,尿素是细胞内的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从而可以进入血浆中,血浆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A正确;B、麦芽糖是植物体特有的二糖,只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浆中,B错误;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C错误;D、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没有,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D错误。故选A。4、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过程2、6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吸水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C、葡萄糖由血液运输,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供能,故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甲血浆和乙组织液中,C正确;D、组织细胞因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导致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低于血浆,但红细胞细胞内液中的氧气浓度却高于血浆,所以若丁为红细胞內液,则丁中O2浓度可能比甲(血浆)中的高,D错误。故选D。5、D【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唾液腺细胞和浆细胞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来自同一个人的两种类型细胞中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是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如唾液腺细胞中会表达唾液淀粉酶基因,而浆细胞中会表达抗体基因。【详解】A、T-cDNA分子为单链,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A错误;B、因为唾液腺细胞和浆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故浆细胞中的RNA与T-cDNA不一定都能进行分子杂交,B错误;C、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处于关闭状态,C错误;D、由于两种细胞中呼吸酶基因都表达,因此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D正确。故选D。6、A【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不同类型群落的优势物种不同。【详解】A、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已经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阶段,A正确;B、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B错误;C、胡泊中的群落结构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浮游植物,C错误;D、荒漠群落中,主要的植物类型是耐干旱的植物,不是乔木,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效应器(2).c(3).2(4).细胞体(5).树突(6).组织液(7).高尔基体(8).胞吐(9).ATP(10).线粒体(11).蛋白质(1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学生熟记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1)据图可知,甲图中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表示感受器、f表示效应器。(2)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c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图甲的神经中枢中,突触结构有2个。(3)图乙中的⑥是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B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图乙中④为突触间隙,该处的液体为组织液。(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突触前膜)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而细胞内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所以在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识别功能。(7)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8、(1).生产者(2).消费者(3).绿色植物→兔→鹰(4).绿色植物(5).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分解者(8).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2)食物链越短,能量损耗越少,最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兔→鹰。(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绿色植物含有能量最多,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除生产者、消费者外,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点睛】第(1)小题题干提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考虑,学生容易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错把第一空填为“第一营养级”,把第二空填为“第三、四营养级”。9、(1)温度、营养物质(培养时间)(2)①.振荡②.后(3)①.不需要②.5×109(4)①.A>B②.A<B(5)①.不同②.B批次先达到K值,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③.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6)ABD【解析】本题中表格是解答(1)小题的根据,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找出自变量。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计算时,要善于利用公式:25格×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小问1详解】据表格可知,A和B对照,自变量为温度,A和C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培养液,即营养物质(培养时间)。【小问2详解】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小问3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台盼蓝染液染色,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细胞为死细胞,不需要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活酵母菌20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0÷16×400×10000×100×10=5×109(个)【小问4详解】由图乙可知,曲线A、B均为“S”型增长曲线,在t1时曲线A正处于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K/2时的增长速率,故A>B;而t1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A<B。【小问5详解】图乙中t2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因此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不同。若在t2后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等,使环境阻力增大,最终使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小问6详解】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A、据图可知,a→b段λ>1,因此种群数量逐渐增多,A正确;B、d点以前,λ>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d点以后,λ<1,种群数量减小,因此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正确;C、b→c段虽然λ数值在下降,但λ>1,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减慢,C错误;D、a→c段λ>1,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c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两者种群数量不同,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种群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①.核糖体②.核孔③.h④.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⑤.e、h⑥.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⑦.黑暗⑧.大于⑨.8【解析】分析甲图:甲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其中a为染色质,b为核膜,c为核仁。分析乙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其中d为外膜,e为内膜。分析丙图:丙图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其中f为外膜,g为内膜,h为基粒。【详解】(1)结构c为核仁。题中信息表明蛋白质合成活跃情况和结构c大小有关,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结构c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是核膜上实现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2)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场所为叶绿体基粒,即结构h。同时。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为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3)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乙中的线粒体内膜e向内折叠形成暗嵴,增加了线粒体的膜面积;丙中的基粒h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增加了叶绿体的膜面积。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4)测定耗氧速率即测定呼吸速率时,要将装置放在黑暗或者无光条件下测量;当温度为6℃时。放氧速率约为45μmol/(mg·h),耗氧速率为4.5μmol/(mg·h),放氧速率与耗氧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刚石膜-声表面波器件(SAW)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5年个体经营物流配送协议
- 2025年耐高温可加工陶瓷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发泡消泡剂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授权代理业务综合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器材租赁合同标杆
- 2025年仓储物流服务合作协议合同
- 2025年工业外包合同中的环境管理措施
- 2025年城市绿化养护服务合同文本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新商业、新链接、新物流》配套教学课件
- 房地产标准踩盘表格模板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学校校园安全巡逻情况登记表
- 光缆线路工程段终版施工图
- 毕业论文-基于Java Web的模拟驾校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人美版高中美术选修:《绘画》全册课件【优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