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6/2D/wKhkGWcSnHKAaXabAAKH0Tq7_vA519.jpg)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6/2D/wKhkGWcSnHKAaXabAAKH0Tq7_vA5192.jpg)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6/2D/wKhkGWcSnHKAaXabAAKH0Tq7_vA5193.jpg)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6/2D/wKhkGWcSnHKAaXabAAKH0Tq7_vA5194.jpg)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6/2D/wKhkGWcSnHKAaXabAAKH0Tq7_vA51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人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完成调节活动的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手被刺痛时,一般是先产生痛觉后缩手B.甲处产生痛觉的反射过程需要三个神经元参与C.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则③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D.没有甲的参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2.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B.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C.种群内和种群间都可发生竞争 D.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3.下列关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C.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后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为16种4.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甲,它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因为动物甲的生活习性,避免了森林中落叶层的严重堆积,动物甲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动物甲应该属于分解者 B.动物甲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C.动物甲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D.动物甲对落叶林的能量循环有促进作用5.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③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6.艾滋病(AIDS)是感染HIV引起的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的结果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表示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尖细胞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__________。(2)下图是换上高倍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①观察到的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之后着丝粒分裂,__________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②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__________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其结构异常导致的。8.(10分)阅读下列几则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资料一:高原鼠兔是小型植食性动物,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和关键种。它们成群结队大肆啃食牧草,不仅给当地畜牧业造成损失,而且对高山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曾被视为草场退化的“元凶”。高原鼠兔的洞穴是用来躲避严寒的气候和逃避肉食动物的,也可以成为许多小型鸟类和蜥蜴赖以生存的巢穴。资料二:高原鼠兔占藏狐总食物来源的95%,藏狐能有效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因人类弃养的缘故,大量藏獒流落高原,其体型庞大、性格凶猛、食性广,经常咬死藏狐。资料三:为减少鼠兔对高原植被造成的破坏,当地人曾在青藏高原的广大区域投放或喷洒有毒物质。(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2)若调查青藏高原某区域藏狐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则藏狐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只/公顷。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强,被捕捉过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显降低,那么这样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3)住在鼠兔洞穴中的小鸟发现附近有鹰、雕等猛禽时,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以此为鼠兔示警。小鸟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资料三提到的控制有害动物的方法属于_________,其缺点是污染环境,因此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来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9.(10分)做太极拳“野马分鬃”招式中的伸肘动作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的反射弧基本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则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3)据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糖浓度较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至靶细胞,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中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中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0.(10分)棉花的产量受顶端优势的影响非常明显,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棉花,研究者对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④四个部位中,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填数字),其生长素来源是_________(填数字)。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2)图2为去掉棉花植株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3)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能抑制与衰老有关的一些水解酶的合成,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从而抑制离体叶片和花卉的衰老,延长保绿保鲜的时间。在生产中常利用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如6-BA)作保鲜剂。请完成验证6-BA有延缓玫瑰花衰老作用的部分实验,已知玫瑰花花瓣变黄是衰老的典型特征。实验步骤:①选取同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玫瑰花若干支,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②在培养甲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6-BA溶液,培养乙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_________。③_________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结论:6-BA有延缓玫瑰花衰老的作用。11.(15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如图: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中间神经元,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乙是神经中枢(脊髓)、甲是大脑皮层。【详解】A、缩手反射的中枢是脊髓,疼痛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一般是先缩手后产生痛觉,A错误;B、产生痛觉的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会传递到C神经元,可在③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D、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A→B→C→D→E,反射弧完整,不需要甲的参与也能完成,D错误。故选C。2、B【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详解】A、群落是由多种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个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优势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C、竞争发生在同种和异种生物之间,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即种群内和种群间都可发生竞争,C正确;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D正确。故选B。3、D【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孟德尔对自由组合定律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在人工杂交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假说,当时并没有关于减数分裂的研究,C错误;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结合方式为42=16种,D正确。故选D。4、A【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部分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结构的组成成分。【详解】A、根据题意,动物甲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避免了森林中落叶层的严重堆积,可以推知动物甲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B、动物甲属于分解者,没有进入食物链,B错误;C、动物甲不是食物链的成分,生产者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C错误;D、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故选A。5、A【解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2、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①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①正确;②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②错误;③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③正确。故选A。6、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使免疫能力降低。【详解】A、由于HIV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AB段内HIV浓度上升的主要是它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A正确;B、BC段HIV数量下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需要细胞免疫将细胞内的HIV释放到内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通过与抗体结合而消灭的HIV,B正确;C、CD段,体内HIV逐渐增多,而T细胞逐渐减少,由于T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也要参与体液免疫,故随T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降低,C错误;D、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再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EF段T细胞数量增加,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快速分化成熟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全能②.分化(2)①.a②.姐妹染色单体③.纺锤丝【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析题图,A液是解离液,B液是清水,C液是染色剂。图a细胞中的染色体集中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图b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小问1详解】能由根尖细胞发育为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小问2详解】①图a细胞中的染色体集中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有丝分裂实验,熟悉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①.200②.偏大(3)①.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4)①.化学防治②.生物防治【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联系叫做食物链。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信息的载体为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物理因素,且通过物理过程传递。(2)化学信息:信息的载体为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3)行为信息:信息的载体为动物的特殊行为。【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食物链和食物网。【小问2详解】若调查青藏高原某区域藏狐的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5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故该种鼠的总数=60×50÷15=20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200只/公顷;藏狐的警惕性非常强,被捕捉过一次后再次被捕到的概率明显降低,估算中会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偏小,那么这样估算出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小问3详解】小鸟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向鼠兔示警,该过程中小鸟传递的信息类型有行为信息(扑扇翅膀)和物理信息(鸣叫声);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4详解】资料三通过投放或喷洒有毒物质控制有害动物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其缺点是污染环境,因此最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因为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点睛】本题考察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准确记忆相关基础知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①.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②.Na﹢内流(2)抑制性##抑制型(3)①.胰岛B##胰岛β②.体液(血液)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④.(负)反馈【解析】1、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3、血糖平衡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胰岛β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胰岛α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4、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兴奋传至a处时,由于Na+内流,使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即a处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小问2详解】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抑制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或特定)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相关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屈肌运动神经元被抑制,从而使屈肌舒张。【小问3详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胰岛β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胰岛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因此血糖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点睛】本题考查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血糖调节以及负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①.②②.①②③.主动运输(2)①.生长素②.促进(3)①.等量蒸馏水②.将两组玫瑰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记录两组花瓣变黄时间③.乙组玫瑰花花瓣比甲组玫瑰花花瓣先变黄【解析】生长素主要是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的。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生长素可通过极性运输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积累,以抑制侧芽的生长,去掉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侧芽萌动发育形成侧枝。【小问1详解】图1所示棉花植株顶芽产生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从而导致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最接近顶芽的②部位。侧芽部位的生长素一方面来自②侧芽产生的,另一方面来自①顶芽运输过来的。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且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小问2详解】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发育形成侧枝,所以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生长素,激素乙代表的是细胞分裂素,去顶芽后,乙含量增加,因此说明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侧芽萌动。【小问3详解】本题的实验目的是: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玫瑰花衰老的作用。实验步骤:①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可知,要选取同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玫瑰若干支,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②在培养甲组玫瑰花的花瓶内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6-BA溶液,培养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油加工厂出租居间合同
- 汽车美容店装修监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劳动合同地址确认及员工绩效奖金协议
- 装修分期付款合同须知
- 报关合同和销售合同
-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
- 三农村电商行业监管与政策支持方案
- 软件开发流程与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
- 居间合同物权方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作业指导书
- 历史-辽宁省协作体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和答案
- 2025年银行安保年度工作计划
- 临床药师进修汇报总结
- 2025年浙江嘉兴桐乡市水务集团限公司招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食品企业如何做好虫鼠害防控集
- 环保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案
-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 医疗器械代表年终总结
- 内审和管理评审培训课件
- 手印鉴定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