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9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时空坐标学问主线本单元围绕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主要是儒家思想的演化过程来叙述。线索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线索2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线索3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线索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提倡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第39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本讲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并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共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考纲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干梳理·理思路eq\x(基)eq\x(础)eq\x(排)eq\x(查)理一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缘由(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快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概念(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2)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批驳,又彼此汲取、融合。3.影响(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4)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诸子百家思想1.早期儒学人物主见贡献和地位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见“克己复礼”;提出“有教无类”的教化思想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被尊称为“至圣”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见“性本善”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使儒学体系更完善,更适应社会的须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主见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2.其他学派主见影响道家老子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广阔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eq\x(精)eq\x(微)eq\x(点)eq\x(拨)想一想1.试图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提示:2.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一样吗?提示:否。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现代民主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3.荀子在治国方面提倡法的思想,为什么仍被称为儒家学派的代表?提示:荀子汲取了法家的思想,但是治国方面仍是以礼为主,礼法并施,体现了对儒家“仁”的思想的继承。4.如何理解道家的“无为而治”?提示:老子提倡的“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见既敬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主动无为”的哲学观。5.韩非子的“法治”和现在的“依法治国”一样吗?提示:否。韩非子的“法治”不是“依法治国”,而是君主利用刑律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6.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见有哪些相互对立的观点?提示:(1)治国上,儒家主见“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见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见“性本善”;荀子主见“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见“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见“顺自然”“天与人,不相胜”。(4)在人生看法上,儒家主见主动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见“逍遥”的人生看法,主见避世,强调“超脱”。教材补遗·拓视野孔子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也许从16世纪起先,孔子思想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播到西方。几百年来,由于视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第一种形象是“哲人”。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宏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话)和他的生活看法,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很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同日而语。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清规戒律;直到现在,全部的帝王都敬重孔子,并感谢他留下的遗产。”其次种形象是“智者”。德国黑格尔虽然说过“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化、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他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黑格尔的理由如下:孔子只注意常识道德,或者说是“一些和善的、老练的、道德教训”;孔子不懂思辨哲学。因此,“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第三种形象是“完人”。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许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伏尔泰赞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尤其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以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孔子常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考点探究·释难点探究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见史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史料二……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孟子·梁惠王上》史料三“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问题:史料一反映了道家怎样的治国主见?史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主见?史料三反映了法家是怎样看待历史发展趋势和治理国家的?有何重要影响?[史料导读](1)史料一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见。这种主见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复原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2)史料二反映了儒家的“仁政”,带有民本思想。(3)史料三反映了韩非子主见历史向前发展和主见社会变革的思想,表明白韩非子主见“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思想;这种主见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供应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供应了理论借鉴。[探究答案]道家:无为而治,实行弱民、愚民的政策;孟子:推崇“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法家:主见变法革新、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度。[史论总结]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主动作用,对今日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化思想为今日推行全民教化、素养教化供应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见顺应自然,对于增加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日同等博爱、酷爱和平、敬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考向研习·悟考技考向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相互关系儒家法家道家特点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志向和道德准则法家主见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在动荡年头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复原和发展生产,宜用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关系(1)儒、法、道三家有互补性,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的趋势。战国时期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汉代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家思想为辅,兼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2)儒、法、道各家彼此汲取、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针对训练](2024·辽宁试验中学期中)战国中后期,荀子主见“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找寻“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C)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秦国的重视,秦国重视的是法家思想,故可解除A项;战国中后期,法家思想渐渐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所以B项说法违反了史实,故解除B项;依据材料中的“《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一信息可知,在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的趋势,故选C项;思想专制局面形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解除D项。真题研析·立标杆eq\x(真)eq\x(题)eq\x(体)eq\x(验)试一试视角1(历史说明)墨家学派的思想主见1.(2024·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缘由在于(B)A.复原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斗争须要[解析]依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即其兴起的主要缘由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B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要强调广阔人民百姓的利益,没有体现要复原前代礼乐制度的主见,A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兴起的主要缘由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不强调社会等级和谐,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等级和谐的信息,C项错误;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没有适应兼并斗争的须要,D项错误。视角2(历史说明)孟子与韩非子的思想主见2.(2024·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D)A.中心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项;战国时期中心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心集权政治的准则,解除A项;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解除B项;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解除C项。故选D项。视角3(历史说明)法家思想3.(2024·浙江高考·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意这个国家的须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意”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C)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都主见嘉奖耕战,以实现富国强兵,这为秦实现统一供应了理论打算,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解除。视角4(史料实证)墨家学派的主见4.(2024·浙江高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B)A.民贵君轻的主见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可知,材料所述为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见,其思想主见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A项错误;孔子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故C项错误;老子和庄子崇尚自然,其主见具有超越功利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故D项错误。【考情分析】1.本部分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中考查的比较频繁。主要考查儒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主见。2.着重考查历史说明和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备考方略】1.驾驭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各思想流派的思想主见及影响。2.联系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思想主见,考查中外文化的发展、沟通与融合。eq\x(即)eq\x(时)eq\x(训)eq\x(练)做一做1.(2024·辽宁阜新月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化领域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表现在(B)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化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C.官办学校在渐渐消逝D.思想限制在日趋加强[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受诸侯争霸的影响,贵族垄断教化的局面渐渐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学术起先下移,故B项正确,A项错误;但是在这一时期,官办学校仍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