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科学探究(2020-2024)5年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陕西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1 科学探究(2020-2024)5年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陕西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1 科学探究(2020-2024)5年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陕西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1 科学探究(2020-2024)5年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陕西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1 科学探究(2020-2024)5年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陕西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专题1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5年5考)命题点频次题型年份及分值考查内容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5年5考科学探究题2024年7分2023年6分2022年6分2021年6分2020年6分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科学探究1.(2024·陕西·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面实验“DIY”的形式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交流】(1)步骤I是向镁带和少量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如上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带逐渐减少,碳酸钙逐渐消失,乙和丙中始终只有无色气泡,再无其他明显现象。则气体X是,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步骤II是在甲中碳酸钙完全消失后,将甲、乙、丙的导管接口重新进行了连接,如上图所示。实验中,当观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时,丙中同时产生,随后结束实验。【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猜想三:NaOH、

猜想四:NaOH、、(3)小组讨论后,确定只有猜想四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实验验证】(4)小王同学认为选择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稀盐酸即可验证以上三种合理猜想。你认为不用上述试剂中的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王同学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实验后丙中的溶液,并分别做如下实验:(5)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颜色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C中有气泡生成,则证明猜想成立。【拓展反思】(6)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则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除HCl外,还有种。【答案】(1)H22NaOH+CO2=Na2CO3+H2O(2)白色沉淀(3)Na2CO3、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4)无色酚酞溶液(5)二(6)3【详解】(1)镁带、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分别是:Mg+2HCl=Mg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步骤I是向镁带和少量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如上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带逐渐减少,碳酸钙逐渐消失,乙和丙中始终只有无色气泡,再无其他明显现象。则气体X是H2,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步骤II是在甲中碳酸钙完全消失后,将甲、乙、丙的导管接口重新进行了连接,如上图所示。实验中,当观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时,是乙中有液体被压入丙中,则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所以同时产生白色沉淀,随后结束实验。(3)小组讨论后,确定只有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Na2CO3、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沉淀产生,Na2CO3+Ca(OH)2=CaCO3↓+2NaOH,则猜想三成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则猜想二成立,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三个猜想中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三种猜想的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用上述试剂中的无色酚酞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5)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B中无明显现象,则没有氢氧化钙(Na2CO3+Ca(OH)2=CaCO3↓+2NaOH),说明猜想三不成立,C中有气泡生成,则证明猜想二成立。(6)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则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除HCl外,还有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镁、CaCl2、NaCl3种。2.(2023·陕西·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1)上述实验A中无明显现象。B中溶液颜色呈色。(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HCl猜想三:、【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讨论交流】在讨论方案时,某些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将B中滴了无色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倒入A中,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猜想,其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如下表。同学预测实验现象结论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猜想一成立乙产生无色气泡,溶液为无色猜想二成立丙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猜想三成立(3)你认为上述同学依据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实验验证】(4)丁同学将B中溶液倒入A中进行实验,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红色,与甲、乙、丙三位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填化学式),丁同学的实验现象能证明猜想成立。【反思拓展】(5)大家认为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案来验证猜想。你认为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填序号)。①测A中溶液的pH②向A中溶液中通入气体③向A中溶液中滴加溶液【答案】红丙二①【详解】[学习交流](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B中溶液颜色呈红色。(2)A中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讨论交流](3)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后溶质中有钙离子,但是溶液为红色不能判断一定存在氢氧化钙,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碳酸钠溶液过量,使溶液仍然为红色。[实验验证](4)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或者氯化钙反应均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丁同学的实验现象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为红色,所以说明A中剩余的溶质有剩余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能碳酸钠过量使无色酚酞仍然为红色,故猜想二成立。[反思拓展](5)①猜想一只有氯化钙溶液,显中性,猜想二中有HCl,溶液显酸性,猜想二中有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所以测pH可以验证猜想,方案可行;②二氧化碳只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判断猜想三是否正确,猜想一、猜想二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验证猜想,方案不可行;③硝酸银与氯化钙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三个猜想现象相同,无法验证猜想,方案不可行。故选①。3.(2022·陕西·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同学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反思交流】(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2)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填化学式)。【拓展问题】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2CO3猜想二:只有NaOH猜想三:NaOH和Ca(OH)2猜想四:NaOH和Na2CO3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验证猜想】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成立。【答案】小气球逐渐变大碱Ca(OH)2一四【详解】反思交流:(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小气球变鼓,故现象是小气球逐渐变大;.(2)因为废液中有酚酞试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此时溶液显碱性;由于实验乙中生成了碳酸钠,而碳酸钠能和丙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说明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剩余的氢氧化钙,故填:;做出猜想:甲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因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所以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甲中有酚酞和氯化钠。乙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则乙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反思交流可知,丙中氢氧化钙过量,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丙中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混合后(除酚酞外)一定有不发生反应的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有一种剩余。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为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一定有氢氧化钠,所以不合理的是猜想一。验证猜想:根据正确的猜想可知,一定有氢氧化钠,只需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即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如判断存在其中的一种则一定没有另外一种。根据题意加入氯化钙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此证明猜想四成立。4.(2021·陕西·中考真题)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学习交流】(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色。(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探究】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废液中没有AgNO3实验2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反思评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拓展应用】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答案】红蓝能NaCl(氯化钠)或KCl(氯化钾)或HCl(氯化氢、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无“↓”、未配平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Al3+【详解】学习交流:(1)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颜色变为蓝色;(2)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探究:实验1:结论为废液中没有硝酸银,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可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硝酸银;反思评价: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铝,硫酸铝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铝,故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拓展应用:将过量的铝加入废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l3+。5.(2020·陕西·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Ⅰ:验证有;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填“合理”或“不合理”)的。(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l生成。【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水或H2O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不合理=【详解】[分析讨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故填:新物质生成或新物质出现或生成物出现。[实验结论](1)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是O2和水发生了反应,故还应进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故填:H2O。(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小亮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稀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故填:仍为无色或不变色或不变;不合理。(3)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如果生成氯化钠的话,晶体肯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呈中性,pH=7,等于7说明有氯化钠生成,故填:=。[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有白色沉淀说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故填:。6.(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1)甲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中仅得到无色溶液,他们决定对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溶液的溶质一定有和,溶质中还可能有什么?对可能存在的溶质做出以下猜想。【进行猜想】猜想一:可能有;猜想二:可能有;猜想三:可能有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有硫酸钠②:取①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足量硝酸铜溶液溶液中有氢氧化钠,猜想三成立【结论分析】小刚认为实验操作的结论不严谨,原因是。小刚补充实验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上述操作①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中有硫酸钠【实验拓展】若要证明甲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填字母)。A.稀盐酸

B.氢氧化钡溶液

C.无色酚酞溶液【答案】(1)(2)硫酸钠/Na2SO4有蓝色沉淀产生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无法证明溶液M中有硫酸钠沉淀未完全溶解A、B【详解】(1)甲试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甲试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甲试管中一定有生成的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剩余;乙试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乙试管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钡剩余,也有可能有硫酸钠剩余;把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中仅得到无色溶液M,由于一定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溶液中一定无氯化钡,故溶液中还可能有氢氧化钠或硫酸钠或二者都有;[进行猜想]: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三,则猜想二为:可能有Na2SO4;[验证猜想]:②根据实验结论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猜想三成立,则取①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足量硝酸铜溶液,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结论分析]小刚认为实验操作①的结论不严谨,原因是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无法证明溶液M中有一定有硫酸钠;补充实验: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钡,实验结论为溶液M中有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以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实验操作滴加足量的稀硝酸;由于硫酸钡不溶于酸,故加硝酸后实验现象为沉淀未完全溶解;[实验拓展]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稀盐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故有气体生成,可证明发生了反应,故A符合题意;B、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说明发生了反应,故B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碱性,故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无法说明发生了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7.(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丙同学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后,发现溶液变浑浊,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丁同学将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他们决定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有哪些?溶液呈无色,烧杯中溶液一定不含的阴离子是。猜想1:(填化学式);猜想Ⅱ:NaCl、CaCl2、HCl。【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出现现象,说明猜想Ⅱ成立。【反思交流】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检验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除了可以用K2CO3溶液外,还可用下列选项中的试剂代替(填字母)。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Mg(OH)2

D.AgNO3【答案】(1)碱性(2)(3)氢氧根和碳酸根氯化钠、氯化钙有气泡产生AC【详解】(1)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作出猜想]乙试管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最终溶液显无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溶液中一定不含的阴离子为氢氧根和碳酸根。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可能含有氯化氢,则猜想Ⅰ为氯化钠和氯化钙。[实验探究]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猜想Ⅱ成立。[反思交流]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氢,符合题意;B、铜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氢,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若有盐酸,固体会溶解,符合题意;D、硝酸银和氯化钠、氯化氢反应均能形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氢,不符合题意。故选AC。8.(2024·陕西·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下列两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他们认为B组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对A组实验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确定。(1)B组实验中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该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联想到老师课堂上讲的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于是他们欲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做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B组实验认为产生沉淀是证明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种方式,A组实验两种物质混合后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可能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未发生反应。【实验探究】小婷同学取A组实验后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实验分析】(2)小婷观察到试管①中产生(填写实验现象),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SO,试管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③中出现蓝色和白色两种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的两种离子为(填离子符号)。(3)小敏认为小婷所做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应把BaCl2改为______(填字母)。A.Ba(NO3)2 B.BaSO4 C.KNO3【实验结论】A组实验中两种物质所含的四种离子在溶液中均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反应未发生。【反思交流】(4)下列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气体的是______(填字母)。A.纯碱与稀盐酸 B.氢氧化钙和稀盐酸 C.氯化钠与稀硫酸【拓展应用】(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图1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底部沉淀明显增多,上层清液为无色。小礼想继续确定废液缸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于是向上层清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最终确定了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答案】(1)2NaOH+CuCl2=Cu(OH)2↓+2NaCl(2)白色沉淀Mg2+、Cu2+(3)A(4)A(5)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详解】(1)B组试管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Cl2=Cu(OH)2↓+2NaCl;(2)A组实验,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小婷观察到试管①中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硫酸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向A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③中出现蓝色和白色两种沉淀,则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的两种离子为Cu2+、Mg2+;(3)小敏认为小婷所做实验有一处不严谨,因为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同时,引入氯离子,在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检验A试管中氯离子造成干扰,所以应将BaCl2改为Ba(NO3)2;故选A;(4)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能够发生且有气体生成,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和稀硫酸相互交换没有水、气体、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5)由以上分析可知:试管A溶质为硫酸镁、氯化铜,试管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混合前B中一定NaCl,将图一中A、B两组实验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底部沉淀明显增多,上层清液为无色,有沉淀生成,说明试管B中有氢氧化钠,混合前B试管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NaOH、NaCl;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则混合后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硫酸钠,向上层清液中加入了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上层清液中还有有氢氧化钠,所以最终确定了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为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9.(2024·陕西·模拟预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运用CuSO4溶液、Ba(OH)2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步骤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实验分析】(2)甲同学提出通过分析滤渣成分,可以推测滤液成分.取滤渣进行观察,发现滤渣为白色固体,则滤渣中一定含有BaSO4,不含,据此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CuCl2。【提出猜想】滤液中除CuCl2外,还可能有:猜想一:滤液中还含有CuSO4

猜想二:滤液中还含有Ba(OH)2猜想三:滤液中还含有BaCl2

猜想四:滤液中还含有HCl(3)同学们经讨论认为猜想二不合理,原因是.【进行实验】(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取部分滤液,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猜想四成立取部分滤液,滴加少量溶液(填化学式)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三成立,猜想一不成立【拓展延伸】(5)Ca(OH)2是一种常见的碱,下列物质能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HCl B.CO2 C.KNO3 D.Na2CO3【答案】(1)(2)Cu(OH)2/氢氧化铜(3)CuCl2与Ba(OH)2不共存,能发生化学反应(4)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CuSO4(5)A【详解】(1)步骤①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由题干可知,取滤渣进行观察,发现滤渣为白色沉淀,说明滤渣中没有蓝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故填写:Cu(OH)2或氢氧化铜。(3)由题干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CuCl2,如果含有Ba(OH)2,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根据滤液中溶质互相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原则可知,猜想二不合理,故填写:CuCl2与Ba(OH)2不共存,能发生化学反应。(4)由题干可知,如果猜想四成立,滤液中不仅存在CuCl2,还可能存在HCl,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HCl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产生,当HCl反应完后,氢氧化钠会与CuCl2反应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故填写: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由题干可知猜想三成立,滤液中不仅存在CuCl2,还可能存在BaCl2,而猜想一与猜想三的不同之处是:猜想一中,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CuSO4,硫酸铜与氯化钡可以反应,会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而由表格实验结论可知,猜想三成立,猜想一不成立,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因此,滴加CuSO4溶液,故填写:CuSO4。(5)A.Ca(OH)2与HCl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B.Ca(OH)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它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Ca(OH)2与KNO3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填写:A。10.(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1)试管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填“能”或“不能”)。【实验二】完成实验一之后,同学们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4)你的猜想:猜想Ⅰ;猜想Ⅱ:银、铜、铁【分析思考】(5)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请用方程式解释)【进行实验】(6)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滤渣样品,加入(填名称)有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猜想Ⅱ正确【拓展应用】(7)为继续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小组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溶液中物质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填序号)A. B.C. D.【答案】(1)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不能(3)Fe(NO3)2、Zn(NO3)2(4)铜、银(5)Zn+Fe(NO3)2=Zn(NO3)2+Fe(6)稀盐酸(合理即可)(7)AC【详解】(1)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现象是: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图①可知证明锌比铁活泼,图②可以证明铜比银活泼,但无法证明铜和铁的活动性,故填:不能;(3)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铜和硝酸银,因为锌活动性最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化学式为:Fe(NO3)2、Zn(NO3)2;(4)因将铁丝放入溶液中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铜和硝酸银,故滤渣一定有铜和银,铁有可能有剩余,故猜想I为:铜、银;(5)因为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锌能和硝酸亚铁反应,故不可能存在锌,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锌和硝酸亚铁会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Fe(NO3)2=Zn(NO3)2+Fe;(6)猜想Ⅱ正确,即有铁,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取少量滤渣样品,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生成,故填:稀盐酸(合理即可);(7)A、加入铁粉固体总质量从0点开始增加,且与硝酸银反应固体增加趋势大于与硝酸铜反应的固体增加趋势,反应结束后,随铁粉的增加,固体仍会增加,故A错误;B、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反应完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所以一开始铜的质量为零,铁与硝酸铜开始反应,铜的质量开始增加,直到硝酸铜反应完,铜的不再变化,故B正确;C、由于加入铁粉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质量减少,硝酸铜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铜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后随着铁粉消耗硝酸铜,所以硝酸铜溶质质量分数减少。则C选项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开始减小的幅度大,后来减小的幅度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故选AC。11.(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纯碱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的相关知识后,对纯碱的制备和化学性质展开项目式学习,并对实验废液进行了拓展探究。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1)“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______(填字母)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A.Cl2 B.NH3 C.SO2 D.CO2任务二: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于4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2)试管1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性。(3)写出试管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任务三:对实验废液的拓展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上层清液。【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所含的溶质是什么?【分析讨论】(4)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肯定不含稀盐酸的原因是。(5)上层清液的溶质一定含有(填化学式),一定不含Na2CO3、NaOH和Ca(OH)2,可能含有CaCl2。【实验验证】(6)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组同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有白色沉淀生成,从而确定上层清液中含有CaCl2。【答案】(1)BD(2)碱(3)(4)白色沉淀一定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不共存,所以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稀盐酸(5)NaCl(6)碳酸钠溶液【详解】(1)“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是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再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氨气和二氧化碳,故选BD;(2)试管1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3)试管3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4)试管1:滴加酚酞的碳酸钠溶液;试管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试管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试管4: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将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上层清液,白色沉淀一定是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肯定不含有稀盐酸;(5)氯化钠(NaCl)不参与反应,因此一定存在于上层清液中,由于上层清液无色,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氢氧化钙、碳酸钠以及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生成的氢氧化钠都不存在,而氯化钙则无法确定;(6)根据结论上层清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从而确定上层清液中含有CaCl2。12.(2024·陕西西安·一模)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学习交流】(1)试管A中的现象是。(2)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试管A、B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C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提出问题】烧杯C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猜想三:NaCl、

猜想四:【进行讨论】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不成立。【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逐渐滴加溶液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红色猜想四成立【反思拓展】下列物质也可验证猜想四成立的是A.镁条

B.溶液

C.

D.NaOH溶液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需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3)NaCl、、HCl一、二碳酸钠(合理即可)AD【详解】(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试管A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A试管中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在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试管A、B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C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形成透明的溶液,则可知A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与B中剩余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废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CaCl2,溶液为无色,则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废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作出猜想:根据上述分析,猜想四:NaCl、、HCl;进行讨论:根据上述分析,猜想一、二不成立;设计实验:猜想四成立,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红色,碳酸盐溶液能与HCl反应产生气泡、碳酸盐溶液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盐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为红色,故应加入碳酸盐溶液,则加入碳酸钠溶液(合理即可);反思拓展:猜想一、二不成立,猜想三:NaCl、、猜想四:NaCl、、HCl;验证猜想四成立,即验证溶液有盐酸、显酸性;A、镁和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可检验猜想四成立,符合题意;B、盐酸、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检验猜想四成立,不符合题意;C、与盐酸不反应,不能检验猜想四成立,不符合题意;D、加入NaOH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酚酞溶液不能立刻变红,可检验猜想四成立,符合题意;故选AD。13.(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吗?【猜想与假设】(1)猜想1:可能未变质猜想2:可能完全变质猜想3:可能部分变质,其溶质成分为(写化学式)(2)为了验证以上猜想,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甲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错误。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观察到有产生,再取上层清液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证明猜想3成立。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拓展与迁移】(3)乙同学的实验中是否可以将溶液换成溶液,请说明理由。【答案】(1)NaOH和(2)盐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白色沉淀溶液变红(3)不能,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猜想3:可能部分变质,则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共存,其溶质成分为NaOH和Na2CO3;(2)甲同学: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或稀盐酸、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证明猜想1错误;乙同学:CaCl2溶液呈中性,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取上层清液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证明猜想3成立;乙同学的实验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3)乙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将CaCl2溶液换成Ca(OH)2溶液,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14.(2024·陕西咸阳·模拟预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时,将一段用砂纸充分打磨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热。【发现异常】待充分反应后静置,同学们发现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残留。【提出问题】白色沉淀是什么?【猜想假设】(1)小静同学认为白色沉淀为碳酸镁,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静的猜想,理由是。小雅同学认为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质量较多,白色沉淀为未能溶解的氯化镁固体。小婷同学认为可能是稀盐酸不足,白色沉淀为未反应完的镁粉细颗粒。【实验探究1】(2)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少量氯化镁固体加入的氯化镁固体(填“溶解”或“不溶解”)小雅的猜想不成立②取少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小婷的猜想不成立实验过程,同学们的猜想均遭到了否定。【查的资料】同学据反应物的元素组成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得知:碱式氯化镁[化学式为Mg(OH)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实验探究2】(3)同学们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放入试管,进行下图实验探究。充分反应后,观察到A装置中有少量固体残留,B装置中试纸变为色,说明白色沉淀是碱式化镁。【反思据](4)B装置中,可将试管内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换为___________(填字母),也能完成相关实验究。A.硝酸银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湿润的酚酞试纸 D.稀硫酸【表达】(5)待A装置中的试管冷却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可观察到残留的少量固体逐渐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2)溶解没有气泡冒出(3)红(4)A(5)MgO+H2SO4=MgSO4+H2O【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反应物为镁和稀盐酸,不含碳元素,则灰白色沉淀不会是碳酸镁(MgCO3),故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故填: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2)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少量的氯化镁固体,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溶质,小雅的猜想不成立,说明加入的氯化镁固体溶解;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小婷猜想不成立,说明取适量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没有气泡冒出。故填:①溶解;②没有气泡冒出。(3)由查阅资料得知:碱式氯化镁[化学式为Mg(OH)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结论是白色沉淀是碱式氯化镁,取少量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放入试管,加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充分反应后,观察到A装置中有少量固体残留,B装置中试纸变为红色,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填:红。(4)B装置是检验生成物HCl,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湿润的酚酞试纸遇酸不变色,稀硫酸与盐酸不反应,则可将试管内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换为硝酸银溶液。故选A。(5)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充分反应后,A装置中试管中的固体是氧化镁,向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可观察到残留的少量固体逐渐消失,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SO4=MgSO4+H2O。故填:MgO+H2SO4=MgSO4+H2O。【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在解决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提示进行分析解答。15.(2024·陕西铜川·模拟预测)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探究一】温度的变化。(1)如图甲,向烧杯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探究二】(2)pH的变化。图丙是随着稀盐酸的滴入,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B点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探究三】电导率的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将稀盐酸不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定滴加过程中的电导率如图丁所示:(3)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最少的是(填“P”“M”或“N”)点。(4)M点表示的反应情况是。【交流反思】(5)①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度、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答案】(1)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放热(2)H+、Na+(3)M(4)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5)HCl+NaOH=NaCl+H2O【详解】(1)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向其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会将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掉,溶液会由碱性变为中性最后变为酸性,故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由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2)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氯化钠和水,pH为7,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B点pH小于7,说明酸过量,B点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是H+、Na+。(3)由图像可以看出溶液在M点时导电性最弱,说明此时溶液中单位体积内带电粒子最少,故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最少的是M点。(4)氢氧化钠和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水以分子形式存在,即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减少,M点时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最少,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5)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16.(2024·陕西延安·模拟预测)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兴趣小组同学针对发热包展开下列探究活动。【查阅资料】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镁粉、活性炭、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②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氢氧化铝可溶于溶液。任务一:探究发热包的固体成分(1)甲同学取少量发热包内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现象,证明发热包内含有铁粉。(2)乙同学将少量的发热包内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再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发热包内含有。(3)丙同学用磁铁将发热包内铁粉全部吸出后,将剩余样品进行如下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发热包内还含有。任务二: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丁同学取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后加水溶解,发现烧杯的温度迅速升高,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实验分析】发热包中除生石灰与水反应外,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如铁粉的锈蚀。【实验验证】方案药品前后氧气含量变化前后温度变化一铁粉、水20.1%→20.1%16℃→16℃二铁粉、水、mg氯化钠20.1%→20.1%16℃→16℃三铁粉、水、活性炭20.1%→20.1%16℃→16℃四铁粉、水、氯化钠、活性炭20.1%→15%16℃→55℃→26℃(4)方案二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得出结论】铁粉与水、氯化钠、活性炭、氧气共同作用可以使温度上升。【总结反思】(5)通过以上探究,丁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B.向用过的发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答案】(1)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2)##氯化钠(3)铝粉和活性炭(4)2(5)C【详解】(1)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铝、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铝、硫酸镁溶液都呈无色,所以甲同学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就可证明发热包内含有铁粉。(2)通常情况下铁粉、铝粉、镁粉、活性炭、氯化钠都不能和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只有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微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乙同学实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发热包可能存在的物质中,铁粉、铝粉、镁粉、活性炭不能溶于水,滤液中没有这些物质。乙同学将少量的发热包内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氧化银,但其溶于足量的稀硝酸又生成硝酸银溶液,故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乙同学在实验中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发热包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因为在发热包可能存在的物质中,只有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3)丙同学用磁铁将发热包内铁粉全部吸出后,剩余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不溶物,说明发热包中一定含有活性炭,因为铝和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可以完全反应生成可溶的盐和氢气,不和稀盐酸反应的氯化钠又易溶于水,只有活性炭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且难溶于水。丙同学实验时,剩余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说明剩余样品中含有铝和镁中的至少一种,反应后滤液中至少含有氯化铝和氯化镁中的一种,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氯化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根据资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可溶于NaOH溶液,因为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是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没有生成氢氧化镁,滤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镁,发热包中一定不含镁。由于发热包中不含镁,根据前面分析,发热包中就一定含有铝。故丙同学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热包内还含有铝粉和活性炭。(4)实验中必须控制变量。实验方案中铁粉的质量、水的体积都相同,实验三、四中活性炭的质量相同,实验二、四中氯化钠的质量也应该相同,实验四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g,因此方案二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也应为2g。(5)A、使用后发热包中的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说法正确;B、用过的发热包内的固体中含有活性炭、氢氧化钙、铁粉或铁锈、铝粉或铝的化合物、氯化钠,活性炭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铁粉或铁锈、铝粉或铝的化合物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向用过的发热包内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说法正确;C、与食品可能接触的物质应该对人无毒无害,因此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不一定能用作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如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腐蚀性,它就不能用作自热食品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说法不正确。故选C。17.(2024·陕西咸阳·一模)如图所示,化学小组分别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验证盐与碱的反应。【实验分析】(1)图1实验先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图2实验时,向B中试管内滴加NaOH溶液至开始出现蓝色沉淀,此时B中试管内的溶液中一定有种溶质。继续快速滴加NaOH溶液,蓝色沉淀逐浙增多,但沉淀迅速变成了黑鱼难溶固体。【查阅资料】Cu(OH)2在室温下稳定,66℃~68℃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实验探究】(3)根据上图实验,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环节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提出问题图1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图2实验中黑色固体是什么?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作出猜想猜想一:Cu(OH)2脱水分解生成CuO。猜想二:Cu(OH)2可在足量NaOH浓溶液中溶解。黑色固体可能是CuO,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可能与温度有关。实验验证(3)甲同学很快排除了猜想一,其理由是。(4)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亮蓝色,则猜想二正确。(5)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是CuO。(6)重复图2实验,加热,使CuO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应先,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生成蓝色沉淀,得出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与温度有关。交流反思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制备物质时,除了从内因上考虑物质的性质外,还应考虑温度等外因的影响。【答案】(1)(2)2(3)Cu(OH)2在室温下稳定Cu(OH)2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冷却至室温【详解】(1)图1实验中,试管内生成了蓝色沉淀,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2)A中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B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向B中试管内滴加NaOH溶液至开始出现蓝色沉淀,此时试管中一定含硫酸钠和未反应的硫酸铜两种溶质;(3)甲同学很快排除了猜想一,其理由是Cu(OH)2在室温下稳定,室温下不会脱水分解生成CuO;取少量Cu(OH)2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浓溶液,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亮蓝色,说明Cu(OH)2可在足量NaOH浓溶液中溶解,则猜想二正确;实验结论为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结论为:蓝色沉淀变成黑色固体与温度有关,故重复第二组实验,加热,使CuO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应先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防止温度过高,影响实验。18.(2024·陕西榆林·模拟预测)某学习小组为研究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借助下列装置开展探究活动。【实验步骤】在圆底烧瓶内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用注射器向瓶内缓慢注入浓溶液,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观察到中的水倒吸入中的圆底烧瓶,并在导管尖嘴处产生喷泉。中的溶液倒吸入中,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思交流】(1)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从(填“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角度证明盐酸与发生了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仅根据中的现象无法证明与发生了反应,原因是。【继续探究】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展开如下相关问题的探究。【提出问题1】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实验操作】小明取少量中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实验结论】(3)猜想成立。【提出问题2】如何证明中与发生了反应?【进行实验】(4)小新取少量中圆底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观察到现象,证明与发生了反应。将反应后上层清液标记为甲溶液。【拓展延伸】小新取少量甲溶液,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溶液呈中性)①测其,②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③测其,,再向其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5)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填序号)。【答案】(1)反应物消失(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3)二(4)产生白色沉淀(5)②③【详解】(1)B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A中溶液倒吸入B中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B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是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证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也能导致C中的水倒吸入D中的圆底烧瓶,并在导管尖嘴处产生喷泉;(3)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取少量B中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有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盐酸,说明猜想二成立;(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取少量D中圆底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5)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故测其pH,pH>7,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②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碳酸钠,测定pH,pH>7,说明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③测其pH,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再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氯化钡,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不能共存,故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则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故选②③。19.(2024·陕西商洛·一模)科学种田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助力乡村振兴。为选择合适农作物,“圆梦”活动小组对土壤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任务一:检测土壤的酸碱性。(1)取少量土壤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8.2,说明土壤呈碱性,由此判断下列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作物小麦大豆海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6.5~7.58.0~9.2任务二:探究土壤中的碱性物质的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