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1页
上海市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2页
上海市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3页
上海市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4页
上海市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西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2.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3.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5.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B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D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A.A B.B C.C D.D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7.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AB.BC.CD.D8.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B.X可能是铁,Y一定是铜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9.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M的颜色可能是无色 B.滤液M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C.滤渣N的质量可能大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D.滤渣N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选项待鉴别物质鉴别方法方法1方法2A黄铜和黄金分别加稀盐酸分别浸入硫酸镁溶液B铜粉和氧化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分别高温通入一氧化碳C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分别升高温度,观察D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测温度看一眼外观颜色A.A B.B C.C D.D11.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12.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则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4gB.3.6gC.4.8gD.11.2g13.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一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A.A B.B C.C D.D14.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A.Zn、NaCl、CuCl2(过量)B.Fe(过量)、Cu(NO3)2、AgNO3C.Fe(过量)、KNO3、CuSO4D.Cu(过量)、FeCl2、HCl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6.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泼性>M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M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17.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18.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1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A.H2CO3、CO2、CaCO3、CaOB.CO2、CaCO3、Ca(OH)2、CaOC.CaCO3、CaO、Ca(OH)2、CaCl2D.H2CO3、CO2、Ca(OH)2、CaCl220.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放出热量B.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C.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D.反应③可得NaOH21.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l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C.滤渣中一定有FeD.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2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方法ACO2水蒸气通过碱石灰BKOH溶液Ca(OH)2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CCaOCaCO3高温煅烧DCuOCu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A.A B.B C.C D.D25.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二、实验题26.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探究环节甲同学的探究乙同学的探究提出问题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作出猜想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HCl实验验证(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交流反思(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27.淮安市区至淮安区的轻轨正在紧张建设中,建设轻轨用到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图是高炉炼铁和炼铁原理的相关实验。(1)如图1,列车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因是_____。(2)图2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产生热量维持炉温和_____。(3)某同学用图3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给氧化铁加热前要先向装置中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管A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4)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28.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_____.(实验与探究)实验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钙溶液.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29.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①甲组实验中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镁带表面有_________,这两组实验说明_________.②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____.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pH变大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d、取该试管实验后的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④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丙组中还需添加的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30.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某补血剂样品【主要成分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探究一】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热分解研究【查阅资料】1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2硫酸亚铁晶体加热时,先失去结晶水,高温会继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气态非金属氧化物。3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7.8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并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的关系图,试回答:(1)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该物质的质量是g;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则该红棕色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3)硫酸亚铁分解生成铁的氧化物和硫的两种氧化物,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4)根据图2中的数据,请求出FeSO4•xH2O中的x=。(不写过程)【交流讨论】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探究二】补血剂样品中硫酸亚铁的含量:①取10g补血剂样品研细后溶于40g水中,研细的目的是;②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至略过量,使其充分反应;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6.99g。请计算出10g样品中FeSO4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此题2分。(已知:FeSO4+BaCl2=BaSO4↓+FeCl2,有关相对分子质量:FeSO4—152,BaSO4—233)31.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加以实验.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②用pH试纸测①溶液的pH值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②向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拓展应用】(2)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除去.(4)该氢氧化钠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呢?为进一步确定是否全部变质,请写出操作步骤、相应的现象及结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放入到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则金属有剩余,酸完全被消耗。则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而又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硫酸反应速率比较快,反应时间短。A正确;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pH=3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氢氧化钠逐渐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变小,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继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过量,则溶液的pH小于7,但是最终的溶液pH不会到达3,更不会小于3。B错误;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所以应该一开始就产生沉淀。C错误;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氧气,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与是否添加催化剂无关。因为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错误。故选A。2.D解析:D【解析】【分析】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详解】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睛】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铝粉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后会能生成铜和氧化铝.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和氧化铝,也可能含有氧化铜或者是铝.往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中一定会有红色不溶物质.其中的氧化铝及可能剩余的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若有氧化铜剩余,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插入铁片,可能剩余的稀硫酸会和铁片发生反应而放出气体,因此是否有气泡放出不能判断是否有氧化铜剩余.若铁片表面会析出红色的固体,则一定是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来的铜,可能证明原固体中含有氧化铜.故选A.4.C解析:C【解析】【分析】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详解】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故选C。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粉,可以鉴别三种物质,该选项方法正确。B、K2CO3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因为银离子也能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等,该选项方法不正确。故选A。【点睛】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D解析:D【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溶液酸性减弱,但是仍为碱性,则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至接近7,但不会小于7,错误;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铁锈先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直到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故选D。7.B解析:B【解析】分析:A.从碱溶液稀释后PH值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B.从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结合图形进行分析;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进行分析;D.从饱和溶液和溶解度进行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仍然显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B.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加入盐酸后,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较多;D.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点睛】加水稀释,酸性溶液中的浓度变(小),酸性(减弱),pH变(大);加水稀释,碱性溶液中的浓度变(小),碱性(减弱),pH变(小)。8.C解析:C【解析】A.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X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不符合题意;B.X可能是铁,Y一定比铁的活动性弱,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如:Fe+CuSO4=Cu+FeSO4;Fe+2HCl==FeCl2+H2↑符合题意;D.X不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如:Cu+2AgNO3==2Ag+Cu(NO3)2;故选C9.C解析:C【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详解】A、若溶液中的铁完全被置换出来,溶液变为无色,根据已知条件不能确定铁是否完全被置换出来,故溶液可能是无色,故A正确;B、若溶液中的铁没有被完全置换出来,滤液中含锌离子和亚铁离子两种金属离子,故B正确;C、锌与FeSO4、CuSO4发生的是置换反应,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C不正确;D、当锌有剩余时,滤渣N中含有锌、铜、铁三种金属,故D正确。故选C。【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种较活泼的金属(钾钙钠除外)与几种活泼性不如它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首先置换出来的是活泼性最弱的金属,最后置换出来的才是这几种盐溶液中活泼性最强的金属。1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黄铜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其中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大量气泡,黄金是不活泼金属,加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能鉴别;锌、铜、金都比镁的活动性弱,都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错误;B、铜粉和氧化铁都不溶于水,无法鉴别;分别在高温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铜粉和一氧化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能鉴别,错误;C、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分别将溶液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氯化钠溶液升温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能鉴别,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能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外观颜色鉴别,错误。故选C。【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1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A错误;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降温才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错误;D中要指明溶液的质量,但甲和乙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时溶质的质量相等,D错误。故选C。考点:溶解度曲线1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假设0.4g氢气全部是由Mg、Al、Fe3种金属中的一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所生成的。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出要生成0.4g氢气需要Mg4.8g或需要Al3.6g或需要Fe11.2g。设生成0.4g氢气需要Mg、Al、Fe的质量为x,y,z解得:x=4.8g解得:y=3.6g解得:z=11.2g如果0.4g氢气是由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那混合物的质量一定在上步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即在3.6g与11.2g之间。故选C。1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变大,恢复到常温保持不变,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温度不变,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至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但是由于是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一开始不会是0,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变,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A。1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Na>Zn>Cu,Zn不能与NaCl反应,Zn能与CuCl2反应生成了Cu和ZnCl2,由于CuCl2是过量的,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A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Cu>Ag,Fe先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和Fe(NO3)2,当AgNO3反应完后再与Cu(NO3)2反应生成了Cu和Fe(NO3)2,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三种金属Ag、Cu、Fe,故B不符合题意;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K>Fe>Cu,Fe不能与KNO3反应,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了Cu和FeSO4,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两种金属Cu、Fe,故C符合题意;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H>Cu,Cu不能与FeCl2、HCl反应,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A正确;B、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具有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B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但是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正确。故选B。16.C解析:C【解析】【详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纵坐标表示氢气质量,横坐标表示时间,斜率表示反应的速度,M的斜率比N的大,所以M比N反应的速度快,所以M比N活泼,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以看出,M产生的氢气多,N产生的氢气少,两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同,所以体积不同,故B错误;C、M产生的氢气比N多,价态相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说明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故C正确;D、若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则置换出的氢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应该相同,而由图象可以看出,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价态相同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同时要明确图象中折点的含义,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17.B解析:B【解析】A、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错误;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正确;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错误。故选B。18.A解析:A【解析】【分析】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19.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不能生成碳酸,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难溶的盐,不能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直接生成氧化钙,故B不正确;C、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C正确;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钙,故D不正确。故选C。20.B解析:B【解析】【详解】A、反应①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硫酸能与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反应②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③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③可得到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解析:C【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铜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故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后,铝先与硫酸铜反应,铁后与硫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铁和铜,可能有铝,故A错误,C正确,当铝和铁将硫酸铜完全反应后还有剩余时,滤液中就没有硝酸铜,故B错误,当滤渣中有铝剩余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铝,没有硝酸亚铁,故D错误。故选C。2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A正确;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丙没有析出,但析出的甲和乙质量不能确定,故D错误.23.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爆炸;一般情况下,合金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故选C.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24.C解析:C【解析】【详解】A、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水蒸气的同时也把二氧化碳除去了,故选项不正确;B、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氢氧化钙但引入了新杂质(过量的)碳酸钾,故选项不正确;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不引入新杂质,故选项正确;D、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铜,反而把主体物质氧化铜除去,故选项不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5.C解析:C【解析】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试纸用水润湿。故A错误。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与试管口有没有放一团棉花没有关系。故B错误。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故C正确。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结果的成因分析。二、实验题26.【实验验证】:甲同学(1)不成立;(2)<;乙同学:浅绿色;二;【交流反思】(1)NaOH+HCl==NaCl+H2O;(2)盐酸;【解析】【分析】【详解】实验验证:甲同学(1)取少量解析:【实验验证】:甲同学(1)不成立;(2)<;乙同学:浅绿色;二;【交流反思】(1)NaOH+HCl==NaCl+H2O;(2)盐酸;【解析】【分析】【详解】实验验证:甲同学(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说明盐酸过量或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太小;故(2)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7;乙同学:根据B3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气泡,故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颜色为浅绿色,说明猜想二成立;交流反思(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A3溶液未变红是因为盐酸过量的原因。27.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它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3CO+Fe2O32F解析: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它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3CO+Fe2O32Fe+3CO2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C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解析】【分析】(1)根据在常温下铝与空气氧气反应及氧化物的性质来解答即可;(2)根据高炉炼铁的原料及各原料的作用分析即可;(3)根据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分析;(4)根据C装置特点分析。【详解】(1)因为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它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2)炼铁时要用到焦炭,它有两个作用。炼铁时需要高温,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热,可供给炼铁使用;炼铁时还需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与过量焦炭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故填:生成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的一氧化碳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前先通一氧化碳;实验过程中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3CO+Fe2O32Fe+3CO2;(3)由装置的特点可知,未反应的CO进入C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故填: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入C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点睛】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的冶炼、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8.NaOH和Na2CO3Na2CO3+2HCl=H2O+CO2↑+2NaCl白色沉淀CaCl2+Na2CO3=CaCO3↓+2NaClCO2+2NaOH=Na2CO3+H2O【解解析:NaOH和Na2CO3Na2CO3+2HCl=H2O+CO2↑+2NaCl白色沉淀CaCl2+Na2CO3=CaCO3↓+2NaClCO2+2NaOH=Na2CO3+H2O【解析】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CO2+2NaOH=Na2CO3+H2O,故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全部是NaOH或全部是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实验与探究】加入稀盐酸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2HCl=H2O+CO2↑+2NaCl;要证明溶液含有碳酸钠,还可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若含有碳酸钠,那么它们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aCl2+Na2CO3=CaCO3↓+2NaCl。考点: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29.变红有气泡产生酸的很多反应通常要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HCl+AgNO3=AgCl↓+HNO3Ⅰb活泼金属【解析】【分析】【详解】①石蕊试解析:变红有气泡产生酸的很多反应通常要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HCl+AgNO3=AgCl↓+HNO3Ⅰb活泼金属【解析】【分析】【详解】①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故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变红,金属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能与酸反应,故镁带表面有有气泡产生;这两组实验不同的实验现象说明:酸的很多反应通常要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②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AgNO3=AgCl↓+HNO3③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Ⅰ,虽然会发生反应,但是没有现象;a、中和反应放热,故可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可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