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个光学天文观测站,一个位于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另一个位于智利文特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文特峰观测站相比,冷湖天文观测站最突出的优势是()A.土地廉价 B.人口稀少 C.空气稀薄 D.夜长更长2.我国建设文特峰观测站的主要原因包括()①获得更优的观测条件②实现全天候连续观测③为开展射电天文观测④利于观测南半球天空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1.C2.B〖解析〗【1题详析】冷湖天文观测站的海拔高于文特峰观测站,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利于观测,C正确。人口稀少、土地廉价两地均有的特征不是比较优势,AB错误;因缺乏时间(夏半年或冬半年)的限制,难以确定冷湖观测站夜长更长,且黑夜长并不能说明一定是晴夜长,观测条件更优,D错误。故选C。【2题详析】冷湖(94°E)与文特(72°W)时差近12小时,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连续观测,②正确;冷湖可以媲美文特峰的观测条件,①错误;文特峰观测站是光学天文观测而不是射电观测,③错误;文特峰观测站位于南半球,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我国天文观测的是北天区,观测区域上互补,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某地中学在当地间隔两个月观测并记录的一日内从日出到日落杆影末端的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中学所在的纬度位置可能是()A.0° B.23°26'N C.66°34'N D.90°N4.再过两个月后,杆影末端轨迹可能是()A. B.C. D.〖答案〗3.A4.C〖解析〗【3题详析】由图可知,第1次杆影末端轨迹通过立杆点,说明该日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位于杆子正上方,而该日太阳由日出到正午到日落的视运动轨迹在地面的投影为直线,说明该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即当地位于赤道,该日是二分日中的一天,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第1次记录杆影末端轨迹时是二分日中的一天,又因为2个月后第2次杆影末端在北侧,说明正午太阳位于赤道以南,即从第一次记录杆影末端轨迹后的2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说明第一次记录杆影末端轨迹的时间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第2次在11月23日前后再过两个月,在1月23日前后,与第2次11月23日关于12月22日对称,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因此第3次杆影末端轨迹与第2次基本一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彩虹是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后经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种光学现象。只要空气中有一定数量的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观察到彩虹。元旦节北京时间14:00左右,小明在武汉(30°N,114°E)江滩边欣赏喷泉时有幸看到喷泉上形成了彩虹。小明想提前与纽约(49°N,75°W)的朋友约好后,第二天将此彩虹美景直播分享给他。下图示意武汉江滩喷泉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小明当时是站在M处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可能被清晰看到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6.下列北京时间中,最适宜小明为他在纽约的朋友直播分享喷泉彩虹的是()A.6:00 B.10:00 C.14:00 D.18:007.如果小明7月初故地重游,并希望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与元旦节大致相同的位置,那么小明观看时间和站立地点应()A.白天任何时刻都可,地点变换 B.时间比原时刻推迟,地点不变C.保持原时刻不变化,地点不变 D.时间需提前至早上,地点变换〖答案〗5.C6.B7.D〖解析〗【5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彩虹要被清晰观测到的条件是空气中有小水滴,且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并在较暗的背景下。此时为元旦1月1日北京时间14点,武汉位于东八区,因此此时此地太阳方位大致位于西南方,据图中方向标可知,人站在M处应该面朝东北方(背光站立)观测即可能看到彩虹,AB错误;丙地刚好位于M的东北方,且丙后面背景为树林,树林颜色较深较暗利于观测彩虹,C正确;丁地背景为空旷明亮的天空,不利于清晰看到彩虹,D错误。故选C。【6题详析】由于相约时间为1月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武汉位于东八区,太阳晚于6点日出,早于18:00日落,因此6:00和18:00都没有太阳不会出现彩虹,AD错误;北京时间14:00彩虹能够出现;但此时纽约地方时大概为凌晨1:00(武汉和纽约大致相差13小时),因此朋友已经睡觉不方便,C错误;北京时间10:00大致是纽约时间21点,比较方便看直播,B正确,故选B。【7题详析】彩虹要在太阳高度角较小的条件下才容易形成并被观测,A错误;要想暑假再次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丙处,两次观察时的太阳高度角应大致相同,而观测地点应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而变化。暑假7月初与元旦节同时刻相比,太阳高度角要大很多,因此观测时间应该比14点推迟,太阳方位大致位于偏西方,此时若想背对着太阳还在丙处发现彩虹,则人站立的地点应该变换到丙处西侧树林,B错误;若是14点不变,则太阳高度角较大,不利于形成彩虹或者形成相同的彩虹,C错误;将时间提前到早上,太阳高度角才大致与元旦节14:00类似,但此时太阳方位位于偏东方的位置,则人要观察彩虹应将站立地点变换到沿江大道上才行,D正确,故选D。沉积地层遵循原始连续性定律,即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是不间断的。下图为“某区域沉积地层平面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四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9.图中沉积间断缺失的地层属于()A.白垩纪 B.侏罗纪 C.三叠纪 D.二叠纪10.图中沉积间断发生时期甲区域()A.物种发生大量灭绝 B.出现数次冷暖交替C.地势先升高后降低 D.蕨类植物高度繁盛〖答案〗8.C9.B10.C〖解析〗【8题详析】由图可知,甲处往北(由中心向两侧)分别为白垩纪、三叠纪中期、三叠纪晚期,地层先变老后变新,不符合向斜构造,A错误;乙处往东西方向或往北,分别为二叠纪早期、二叠纪晚期、三叠纪早期,地层由老到新,是背斜构造,B错误;丙处往东西方向或往南,分别为三叠纪晚期、三叠纪中期、三叠纪早期,地层由新到老,是向斜构造,C正确;丁处地层往西,分别为二叠纪早期、二叠纪晚期、三叠纪早期,地层由老到新,是背斜构造,D错误。故选C。【9题详析】由图可知,沉积间断附近的地层有三叠纪早期、三叠纪中期、三叠纪晚期、白垩纪,由地质年代可知,缺失了侏罗纪地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沉积间断发生时期是侏罗纪,侏罗纪没有发生大量物种灭绝事件,A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当时的气候变化,B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势低洼处接受沉积,由于此处在三叠纪地层后没有侏罗纪,说明其可能地势变高,而后沉积了白垩纪地层,说明其后地势降低,C正确;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高度繁盛,蕨类植物高度繁盛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C。河南某村(如下图)依山势布局。明末清初,先民迁至此,并修建城墙(设有瞭望台)和水塘抵御外敌。清末,村落规模不断扩大,住宅区的房屋多大数百间。近年来,该村依托当地的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村的房屋最初建在水塘北面的坡地主要是为了()A.防涝、防匪 B.通风、采光 C.通风、防匪 D.防涝、采光12.到该村参观古城墙的游客可前往()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答案〗11.D12.A〖解析〗【11题详析】由材料可知,河南某村依山势布局,明末清初,先民迁至此,并修建城墙(设有瞭望台)和水塘抵御外敌,城墙与水塘的修建主要考虑是防匪,依坡而建的目的受防匪影响较小,AC错误;由图片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通风效果差,B错误;房屋最初建在水塘北面的坡地,有利于房屋采光,同时依山势布局,坡地海拔比谷地高,有利于减轻洪水的威胁,D正确。故选D。【12题详析】由材料可知,修建城墙(设有瞭望台)和水塘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古城墙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山脊线上,起到防御作用,①处符合,A正确;②③处附近是山谷地形,BC错误;④处附近沿等高线修建城墙起不到防御作用,D错误。故选A。陆地冰川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图1示意欧洲东部三次冰期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图2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1所示三次冰期,与图2中海岸线a、b、c所处时期依次对应的是()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14.图2中的P处在不同时期海岸线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推测该处为地貌最可能为()A.三角洲 B.海沟 C.沙滩 D.海蚀崖15.若图2中海岸线a、b、c发生的时间是按从早到晚依次出现的,则Q处的地质剖面图是()〖答案〗13.D14.D15.B〖解析〗【13题详析】冰川界线纬度越高,该时期的气温就越高,冰川面积小,海平面上升,海岸线会向陆地推进,反之则后退。图1中①线的纬度最高,表示当时气温最高,冰川覆盖的范围最小,该时期的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最明显,对应图2中的b线;③线出现的纬度最低,表示当时的气温最低,该时期的海岸线后退明显,对应的是图乙中的a线,所以图甲所示三次冰期,与图乙中海岸线a、b、c所处时期依次对应的是③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析】不同时期的海岸线重合,相当于不同海拔的等高线重合,故该处应为海蚀崖,D正确。当海平面有升降变化时,河口处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海浪堆积形成的沙滩主要受到外力作用影响,不可能维持海岸线不变,AC错误,海沟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不会维持海岸线稳定不变,B错误。故选D。【15题详析】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向深海依次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即砂岩形成于浅海,石灰岩形成于深海,页岩居中。同一海域的海底,若在垂直方向上三类岩石都有分布,说明地质时期该海域海水深度发生了变化,海水变深说明海岸线向内陆推进,变浅说明海岸线后退。图2中显示a海岸线距离Q处最近,此时Q处海水较浅,形成的应该是砂岩,之后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形成海岸线b,则Q处的海水加深,形成了页岩、石灰岩;然后海岸线又后退,距离Q处的位置变近,Q处海水变浅,从而形成了页岩、砂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得到迅猛发展。根据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德国共开发了142GW可再生能源电力容量。太阳能发电装机份额为66.5GW,占比47%。下图为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1)推测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季节,并说明理由。(2)分析德国电力净需求量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1)夏季(2)特点:先减后增,白天电力净需求量较少,晚上电力净需求量大。原因:白天光伏发电量大,电力净需求量减少。解决措施:发展电能储存技术〖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9点到凌晨3点多,远小于12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所以此时为夏季。【小问2详析】由图可知,电力净需求量先减后增,白天净需求量少,晚上需求量大。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白天光伏发电量大,所以净需求量较少。晚上之所以净需求量偏高,因为光伏发电量较少,可以通过改善电能储存技术,将白天光伏发的电保留到晚上使用。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米布沙漠被称为变色沙漠,是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研究发现,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纳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线形以及星形的高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风摆动”并不断长高。左图示意纳米布沙漠位置,右图示意星形沙丘景观及风向。(1)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2)分析沙丘海岸向内陆逐渐由白色增深至红色的原因。(3)推测沙丘在“随风摆动”过程中形成星形并长高的原因。〖答案〗(1)上游山区的岩石风化后,经(奥兰治河)侵蚀,搬运至河口沉积;再经北上洋流搬运至纳米布沙漠沿岸沉积;受由沿海吹向陆地(西南)风的侵蚀、搬运,最后沉积于陆地形成沙漠。(2)纳米布沙漠的沙子含有铁元素,遇空气和海雾中水汽易氧化呈红色;海岸带的沙子出露时间短,氧化程度低,颜色较浅;沙子经风从沿海搬运至内陆过程中,被氧化时间随之增长,颜色由白色逐渐增深至红色。(3)当地盛行多种风向;沙丘在多风向影响下形成多条沙脊并组合成星形;星形沙丘在摆动过程中,风从多个方向搬运沙子向沙丘中部堆积,并不断向上推移,沙丘逐渐长高。〖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岩石,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碎屑物质,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河流入海口处,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后经过沿岸洋流的搬运作用,在纳米布沙漠沿岸地区沉积下来;根据材料信息“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可知,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将沿岸地区沉积的物质带到纳米布沙漠沉积下来,形成沙漠。【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富含铁元素的岩石,所以富含铁元素,被氧气氧化之后,会呈现红色;根据材料信息“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可知,沿海地区海雾弥漫,分布时间较长,沙子受氧化的时间较短,氧化时间较短,颜色较浅;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沙漠的沙子是由沿海地区吹入内陆的,在被风从沿海吹倒内陆的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氧化,颜色较深,逐步由白色演变到红色。【小问3详析】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沙丘呈星形,说明当地具有多个风向,沙丘在多个风向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多条沙脊,组合到一起,形成星形;沙丘在随风摆动的过程中,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沿着沙脊不断向星形的中部推移,逐渐爬高,沙丘逐渐长高,星形沙丘逐渐发育。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某学校的学生,于2022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左图区域的A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据下图回答问题。(1)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2)广东的同学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3)广东的同学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右图)。请指出该图中的两处不合理之处。〖答案〗(1)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6月22日,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昼最长;6月22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2)A地比上海纬度高,此时夏季白昼时间更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时间更晚。(3)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此时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解析〗【小问1详析】6月15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6月22日至8月15日,太阳直射点南移,昼渐短,夜渐长;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小问2详析】6月15日至8月15日北半球是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A地比上海纬度高,白昼时间更长;上海位于东八区,A地位于东五区,时间相差3小时,日落时间更晚。【小问3详析】A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此时最短。所以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此时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茶洛热坑气热泉群位于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地处金沙江断裂与甘孜—理塘断裂的交汇处,紧邻318国道。沿河谷两岸大致长1.5千米、宽约3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150余口气泉和热泉,但温泉水温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是60℃以上的高温热泉及高于当地沸点的过热水泉和蒸汽泉。下图为茶洛热坑气热泉群的位置及地质剖面示意图。(1)指出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2)与乙地相比,判断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