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金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完成各题(1)烽火连三月,
。
(《春望》)(2)
,绿水逶迤。
(《采桑子》)(3)所以动心忍性,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A同学面对车水马龙的城市街景,心中却感受到宁静与祥和。此情此景,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
,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各题【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③也。[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尔也:而已。③圹(kuàng):原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委而去之(
)(2)兽之走圹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统治者想要的就要给他们,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聚集,统治者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B.人民所想要的东西,就把它们聚集起来给人民,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C.人民所想要的就要给他们,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聚集,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D.统治者所想要的东西,就把它们聚集起来给他们,统治者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5.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提出作者的治国之道。C.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D.丙文把“失其民者”与“得其名者”进行对比,阐述了观点。6.甲诗中的“
”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乙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丙文中有形象地描绘,这个句子是:“
”7.甲诗和乙、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
,乙、丙两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要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苏州园林叶圣陶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甲】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乙】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丙】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8.速读课文,完成思维导图。
9.第③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这句中,“绝大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10.第④段中,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11.下面这段文字是对拙政园中的一处景物描写,将它放入选文甲、乙、丙哪处较合适,为什么?远香堂为中部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老屋·父亲①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的房龄了。父亲买下这块宅基的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可以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②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归田计只能从牙缝里省,再有就是亲力亲为。凡自己能做的,绝不额外去花工料钱。建新房需平整地基,得挖平半面小山坡。于是下班后、节假日,父亲就成了移山的愚公。十字镐、镢头与铁锹,再加上一担畚箕。那时的他不知疲倦似的,大半天都不带歇,还哼着小调。开出的地基,起了两层砖混小楼,土方填在北边的洼地,搭建了两间平房。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蜡梅、桃树等。③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面,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片片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被春天浸润的小院,洋溢在醉氧般的微酣里。④我读中学时,已过不惑之年的父亲开始学写古诗。他买来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那套书的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被父亲翻得脱胶,用麻线重新装订,里面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每写好一首,父亲都显得很陶醉,他知道我不懂,就读给母亲听。母亲颇不耐烦,借口做饭,躲进厨房,他就追到厨房,靠着门框发表他的大作。⑤我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读研时,父亲已较少过问我的学业,倒是把他的诗作寄过来,征询我的意见。⑥我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父亲是第一读者,也是最积极的宣传者。街坊串门,亲朋往来,都是他炫耀儿子的好机会,也不管别人是否乐意听。那时,他已经把身上的自信,悄悄转移到我这里,而我并没有做好准备。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我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⑦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弟弟也住在别处。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由于早年家里建房时劳累过度,营养又跟不上,父亲的身体逐渐衰败下来,直至一日,母亲来电话说父亲去了另一个世界。父亲走了,我的山崩塌了,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⑧也许有一天,匍匐在南门老街的青石条,会忘却父亲的足印;城东的那条大河,会忘却父亲为了省下一点建材费,在它的怀里挑过砂石。甚至连老屋都会湮灭。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2.请根据第①段内容,解释加点字“陶渊明情结”的含义
13.根据第②-⑤段内容概括关于“父亲”的几件事:(1)父亲认真学写古诗。(2)14.第③段详写小院的春日生活,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15.下列对第⑥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出父亲因我的成长而骄傲自豪。B.写出了父亲炫耀儿子的自得之意。C.强调了我因父亲的关注而倍感压力。D.暗含了我对父亲的依赖与眷恋之情。16.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用“老屋·父亲”为题的妙处。四、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17.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
,他的《昆虫记》被誉为“
”。18.请结合《昆虫记》所讲的知识判断,下列描述与对应昆虫相符的一项是(
)A.它小脑袋上的那个怪异的延伸部分,就像北美印第安人那奇模怪样的长烟袋,极其粗壮。——象虫B.它非常认真执着地在尚未定型的粪球上移动着,上上下下,左转右绕,有板有眼地这儿多压几下那儿少压几下,然后又始终耐心地细致地加以修饰。——西班牙蜣螂C.它发出来的光呈黄色,很刺眼,具有较强的照射能力。——萤火虫D.它头部边缘是个帽子,宽大扁平,上有六个细尖齿,但这个帽子并没有什么用。——圣甲虫19.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书主要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历史。B.本书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况。C.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给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D.从写作特色上看,本书语调轻松诙谐,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情感。五、作文20.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发现:我认为理所当然的,原来并不是那样的:我认为难以理解的,原来是情有可原的;我认为绝不可能的,原来是可以做到的……只有体验了整个过程,才会真的了解,也才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或由衷慨叹。请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家书抵万金
轻舟短棹西湖好
曾益其所不能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在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抵、棹、曾益、喧”等字词容易写错。2.离开
跑(奔跑)
3.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边界。
4.C
5.B
6.
东风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7.
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
施行仁政(人和、得道)【解析】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去:离开。(2)句意:像兽奔向旷野一样。走:跑,奔跑。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域民,使人民定居下来;以,靠,依靠;疆,疆域;界,边界。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省略了主语“人民”,“与之”“聚之”是承接关系,因此应翻译为:人民所想要的就要给他们,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聚集,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故选C。5.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不正确。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所以论证范围应该是从军事到政治;故选B。6.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和诗人所要表达的哲理及主旨的把握。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诗人认为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因为有“东风”,而“东风”是一种天气现象,所以甲诗中的“东风”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乙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丙文中的“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是对“天下顺之”的形象描绘。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诗中的“东风”是天时,是偶然因素,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这个因素,那么很可能周瑜会失败,大乔和小乔要被俘虏,囚禁在铜雀台中。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偶然因素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结合乙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等句子可知,乙文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认为“人和”在作用上胜过天时和地利,主张施“仁政”以统一天下。结合丙文中“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意思是: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了老百姓,就得到天下了。获得老百姓有方法:赢得了民心,就得到老百姓了。赢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就为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在他们头上”。所以,乙丙两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施行“仁政”(人和、得道)。【点睛】参考译文:【乙】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依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内外亲戚都反对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良分析报告范文
- 比亚迪财务研究报告范文
- 农田租赁协议书 农田租赁协议书3篇
- 2024年度特色小镇开发与建设合同3篇
- 银行方协议下载
- 供电工程施工合同
-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课件
-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音乐课件教案《两只小鸟》
- 《运动兴趣和动机》课件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股权比例及转让期限
-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 电子商务运营流程详解作业指导书
- 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 担任学生干部证明
- 经济法学-计分作业一(第1-4章权重25%)-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自考《14269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最忆故乡年味红(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CDN项目建议书
- 硬件测试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
- 2024年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从业人员考核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2030年中国年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