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惠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惠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惠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惠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速度缓慢,次生演替速度较快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2.以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相关数据建构生态金字塔如下图所示(图中、代表不同营养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可被生产者同化利用B.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C.部分同化的能量以遗体和自身粪便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向分解者D.图中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A.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B.一定浓度的NAA溶液可以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C.使用乙烯利可以使天然状态下的风梨有计划上市D.在种子的贮藏过程中可使用细胞分裂素延长其贮藏期4.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该果蝇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包含4条染色体C.欲检测果蝇的基因组序列,应对5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测序D.若某时期检测发现Y染色体上出现了A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5.茂名地处粤西,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农民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大力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他们在山顶种植沉香等名贵经济树木,在山腰种荔枝,山脚种龙眼、香蕉、火龙果等水果,还在果园内养鸡、养猪,鸡捕虫吃草,鸡、猪粪便作肥料,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生态农业景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茂名地区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协调原理B.与普通荔枝园相比,生态荔枝园收益有很大提高的原因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农民在山顶种沉香,山腰种荔枝,山脚种香蕉是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生态果园的水果品质好是因为农民施用有机肥,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②吞噬病原体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④进入靶细胞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1)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激素A和B的名称是_____、_____。(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_____,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活动属于_____调节。(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早在2005年,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2018年,湖州的桑基鱼塘还被列入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图1为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图2为桑基鱼塘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据下图分析下列问题。(1)图1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2)图1中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________。(3)图2中的字母D表示大气中的CO2,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在夏季的含量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冬季。(4)图2中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A、B的呼吸作用和________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9.(10分)由于前些年牛奶制品被爆出安全隐患,很多民众认为生牛奶更安全。但有专家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生牛奶中含有大肠杆菌、弧形杆菌、布鲁氏菌等近百种致病菌。为了证实该情况,某实验室按如图方法对生牛奶进行细菌检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该无菌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灭菌→倒平板。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调节pH应该在__________(填步骤名称)之前。(2)图中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能否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操作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3)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知生牛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22、163和186,取平均值157;乙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5、110和186,取平均值107.你认为这两位工作人员的结果中,可信度低的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如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甲细胞是________,其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2)实线部分表示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记忆B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将迅速__________,产生大量的乙细胞。(3)虚线部分表示的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其中丁细胞为____________。(4)当人感染了酿脓链球菌,常会引起免疫系统将自身的心肌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使人患风湿性心脏病,这种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病。11.(15分)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三碳化合物在不同的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的相关装置及过程,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1)图1中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和[H]。[H]经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水和大量能量。(2)图2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执行图1过程②⑤模块是____________,它需要模块____________为其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短时间内甲的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糖类的积累量高于植物,原因是该系统不能发生图1中的过程___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主要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A正确;B、只要环境气候条件允许,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能形成森林,B错误;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C错误;D、沙丘、冰川泥和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A。2、B【解析】分析题图,图中C1是第二营养级,C2是第三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消费者C2粪便中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同化利用,只能被分解者利用,A错误;B、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比如数和虫子的关系,作为消费者的虫子数量远多于生产者树的数量,B正确;C、部分C1同化的能量以遗体的形式流向分解者,自身粪便中化学能不属于C1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生产者的同化量,C错误;D、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图中C1和C2的能量并非同化量,故无法计算两者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B。3、D【解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详解】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B、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更敏感,一定浓度的NAA溶液可以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B正确;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使用乙烯利可以使天然状态下的风梨有计划上市,C正确;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在种子的贮藏过程中可使用青鲜素(抑制发芽)延长其贮藏期,D错误。故选D。4、D【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该果蝇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由于性染色体为XY,故该果蝇为雄果蝇;A、a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D、d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B、b位于性染色体X、y上,因此三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DdXBYb。【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A、a和B、b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该果蝇为二倍体雄果蝇,含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包含4条染色体,B正确;C、由于X、Y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欲检测果蝇的基因组序列,应对5条染色体(3条常染色体+X+Y)上的DNA进行测序,C正确;D、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某时期检测发现Y染色体上出现了A基因,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故选D。5、C【解析】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自生:这种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份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他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的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的被后一个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协调: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几乎每个生态工程都是具有多组分、复杂结构及综合功能的系统,这样的复杂系统建设必须以整体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为生态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详解】A、果园内养鸡、养猪,鸡捕虫吃草,鸡、猪粪便作肥料遵循的是循环原理,山顶种沉香,山腰种荔枝,山脚种香蕉是根据不同的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A正确;B、与普通荔枝园相比,生态荔枝园的收益有很大提高的原因是实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C、沉香在山顶,荔枝在山腰,香蕉在山脚是植物在地域上的垂直分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生态果园的水果品质好,一方面是因为农民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果园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了光合作用速率;另一方面,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因而提高了水果品质,D正确。故选C。6、C【解析】分析图形,①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②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③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④为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详解】A、ATP影响方式③和④的运输速率,A错误;B、吞噬细胞通过④胞吞方式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低温会影响分子的运动,从而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C正确;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下丘脑(2).垂体(3).甲状腺(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促甲状腺激素(6).③④(7).反馈(8).微量高效(9).通过体液运输(10).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解析】据图分析: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是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详解】1)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可知: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A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①②,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和④,由此可以发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3)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激素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点睛】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相关腺体和激素名称;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8、(1)①.太阳能、饵料(中的化学能)②.弱(2)①.一②.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3)低于(4)①.C的分解作用(或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大于【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等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人工输入和太阳辐射,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鱼饲料中的化学能和太阳能;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小问2详解】粪便为蚕未消耗的部分,属于第一营养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的利用率高,所以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小问3详解】图中A、B、D、E都指向D,D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夏季植物光合作用比冬季强,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夏季的含量低于冬季;【小问4详解】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A(生产者)、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群落正常演替,生产者二氧化碳吸收量会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使群落有机物积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9、(1).灭菌(2).梯度稀释菌液(3).不能,因为平板划线不能计数微生物(4).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5).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6).取样时间不一致(微生物数目不同)(7).乙同学(8).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解析】1、培养基配置的基本过程: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配置的基本过程: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即调pH值应该在灭菌之前。(2)在接种前,进行①系列操作的意图是梯度稀释菌液。平板划线不能计数微生物,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才能计数微生物。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以观察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3)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可能取样时间不一致(微生物数目不同)。(4)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显示,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因为乙同学的实验结果中有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因此可信度较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方法与原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实验结果,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1).T细胞(2).胸腺(3).体液(4).增殖分化(5).细胞(6).效应T细胞(7).自身免疫【解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根据丁细胞与感染后的丙细胞密切接触,导致丙细胞裂解死亡可推知丁细胞为效应T细胞,丙细胞为含抗原的靶细胞,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根据抗原与物质戊特异性结合,说明物质戊是抗体,乙细胞为浆细胞。【详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