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2.2018年10月1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原有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该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PD—1的细胞表面成分能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症细胞,请问PD—1的化学成分是()A.磷脂 B.胆固醇 C.蛋白质 D.脂肪3.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B.水稻种植期间除草和除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脱离人为干预后,该湿地的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4.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哮喘B.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5.将某种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乙烯在浓度较低和浓度过高时都会出现相反的作用效果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C.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6.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类别玉米地荒地湖泊I湖泊II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1.6%1.2%0.4%0.1%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76.6%84.9%77.7%79.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B.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但净初级生产效率高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人体被蚊虫叮咬通常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同时痒觉信号通过一系列中间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痒觉并表现出抓挠行为。“抓挠行为”产生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抓挠止痒”的部分神经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蚊虫唾液中含有抗血凝素,叮咬人体后,引发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织胺,进而使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血管壁通透性________,组织液渗透压________,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引发皮肤局部水肿。(2)皮肤痒觉感受器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相关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蚊虫叮咬人体时,痒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对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使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进而产生动作电位,并最终在________产生“痒觉”。(3)“抓挠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止痒”的效果,依据上图分析,“抓挠止痒”的原理可能是________。8.(10分)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分别是_____、促进、_____。(填“促进”或“抑制”)(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由图中可知最敏感的是_____,最不敏感的是_____。(3)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_____mol/L。(4)向光性是指在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5)生长素主要的产生部位是_____、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_____的部位。(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9.(10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沉,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和时间的关系,图丙是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丁是有关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第_____________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的能力。(4)图丙中A表示_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5)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___g。10.(10分)如图1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_____;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_,产热量_____(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_____。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激素c的分泌量_____(增加、减少、不变)。(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_____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4)如图2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_____合成。11.(15分)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第二道防线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填写非特异性免疫或者特异性免疫)(2)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抓紧生产更有效疫苗,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_____,_____与宿主细胞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3)除了病毒,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也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①物质A是_____,物质B是_____。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填细胞内液或者细胞外液)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以种群密度的调查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群落演替和群落结构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据图分析,2008、2009年龙葵的数量消失,说明物种的丰富度在减少,A错误。调查豚草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随着豚草种群数量的增加,狗尾草种群密度减少,龙葵消失,所以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C错误。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不会保持J型增长,因为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生存压力增大,增长率下降,最终可能达到稳定,D错误。【点睛】物质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会通过种间关系对其它种群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群落演替;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不会持续增长。2、C【解析】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其种类和含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详解】磷脂双分子层过程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没有特异性,不能识别癌细胞,A错误;人体细胞膜含有少量胆固醇,没有识别作用,B错误;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如蛋白质与多糖形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C正确;细胞膜上不含脂肪,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膜的成分,明确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密切相关。3、C【解析】人类可以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某地建设了千亩菏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该地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合理优化,A正确;B、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B正确;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等,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4、C【解析】过敏反应属于一种免疫能力过高即过于敏感的免疫失调病,它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过敏原与附着于某些细胞(如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上的抗体结合,引起该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由分析可知,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A错误;B、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B错误;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正确;D、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D错误。故选C。5、A【解析】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空白对照组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详解】A、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而乙烯没有两重性,A错误;B、由题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无关变量是根尖起始长短等,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将等量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C正确;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说明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的作用越明显,D正确。故选A。6、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的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产者呼吸消耗量/总初级生产量的值最小的生态系统。【详解】A、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A错误;B、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B正确;C、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D、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舒张②.增大③.增大(2)①.内负外正②.Na+③.大脑皮层(3)“抓挠行为”使痛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中间神经元c,并抑制了中间神经元b产生兴奋,进而抑制大脑皮层产生痒觉【解析】1.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小问1详解】蚊子叮咬后,有关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作用于毛细血管,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较多地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局部组织间隙液体增多,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现象。【小问2详解】神经元轴突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靠K+外流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即静息状态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蚊虫叮咬人体时,皮肤痒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神经元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进而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最终产生“痒觉”。【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能使中间神经元c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故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抓挠止痒”的原理是抓挠之后,痛觉感受器接受痛觉信号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中间神经元c之后会抑制痒觉相关的中间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导致大脑不能产生痒觉。【点睛】熟知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感觉的形成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1)①.促进②.抑制(2)①.根②.茎(3)10-10(4)单侧光(5)①.幼嫩的芽②.生长旺盛(6)吲哚乙酸或IAA【解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曲线图分析: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A点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促进、促进、抑制。【小问2详解】由三条曲线可知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浓度大于10-8mol/L就会抑制根的生长,而对芽、茎都是促进作用,且生长素浓度大于10-2mol/L才会抑制茎的生长,故根最敏感、芽其次、最不敏感的是茎。【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小问4详解】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进而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因而表现为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小问5详解】生长素主要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分布较多。从而促进生长。【小问6详解】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形成的,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点睛】熟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生理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化学本质也是本题的考查点。9、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合理给分)③.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全给分)④.40⑤.逐渐增强⑥.阳光等环境资源⑦.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⑧.3%⑨.875【解析】1.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λ)和时间的关系,种群密度在前十年,λ一直保持在大约2.5左右,10年后λ逐年下降,在第40年时,λ=1,种群增长速率为0,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图丙表示能量流动示意图,由图可知,某营养级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所以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关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有如下规律:①若某营养级的能量值计算涉及多条食物链时,按照食物供给比例,可以先分别单独考虑,然后求和。②能量的最值计算:计算能量的问题时,如遇到“至少需要”“最多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20%,在食物网中应选最短食物链计算;如遇到“最大消耗”“最少利用”等字眼,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10%,在食物网中则应选最长的食物链计算。【详解】(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再度利用。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第40年前,λ>1,即当年该种群的个体数量大于一年前该种群个体数量,说明该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第40年时,λ=1,种群增长速率为0,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所以种内斗争逐渐增强。(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更明显,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据图丙分析,某营养级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所以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4×107-1.9×106)÷(1.05×109-3.0×108)×100%=3%。(5)图丁中,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g,计算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按20%,所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15×1/3÷20%÷20%+15×1/3÷20%÷20%+15×1/3÷20%÷20%÷20%=875g。【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和图形转换能力。10、①.大脑皮层②.增加③.等于④.胰高血糖素⑤.不变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⑦.神经递质⑧.胰岛素受体⑨.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⑩.蛋白质、脂肪、糖原【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图中②是甲状腺激素,则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图中b表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肾上腺素,c表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B细胞)或胰高血糖素(A细胞)。【详解】(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在寒冷环境中,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增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胰高血糖素。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由于激素c的分泌不受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所以激素c的分泌量不变。(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4)如图2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