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内容以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望岳》为核心,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胸怀壮志的豪情。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式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望岳》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五言律诗,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鉴赏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把握古代诗歌的内涵,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望岳》作为经典之作,通过学习其精妙的语言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学生将:

1.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掌握五言律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2.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意象,培养抽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3.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激发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进而能够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4.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能够阅读和简单分析古代诗歌。此外,学生对唐代文学历史背景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感兴趣,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感到陌生和困难,需要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风格上也有所差异,有的擅长记忆和模仿,有的善于思考和探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对诗人情感把握的准确性以及修辞手法的辨识和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意境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领悟,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解读和引导。此外,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创作和鉴赏中,学生也可能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克服这些挑战。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境,向学生讲解《望岳》的背景知识、诗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体验法:设计相关的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模仿杜甫的风格创作诗句,增强学生对诗歌韵律和表达技巧的实践体验。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增强学习体验。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设计诗歌解析互动游戏,提高学生对诗歌结构、修辞等知识点的掌握。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古代诗歌学习网站和在线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教学过程首先,我会以一首古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吗?”(学生回答)“很好,这句诗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望岳》。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诗,去感受他站在泰山之巅的豪情壮志。”

1.诵读诗歌,感受韵律

(1)让学生自由朗读《望岳》,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感受诗歌的节奏。

(3)全班齐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了解诗歌的背景。

(2)逐句解析诗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如“会当”、“凌绝顶”等,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探讨主旨,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望岳?他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诗句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词语或句子。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自己胸怀壮志、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豪情。

4.赏析修辞,提高鉴赏能力

(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拟人等。

(2)分析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作用,如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等。

(3)举例说明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实践创作,巩固所学

(1)让学生模仿杜甫的《望岳》,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五言律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评价、欣赏。

(3)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总结拓展,提升素养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望岳》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如杜甫的其他诗作、唐代诗歌选集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学资源拓展拓展资源:

1.诗歌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杜甫的生平简介,特别是他在创作《望岳》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2.泰山文化资料:收集关于泰山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泰山与古代诗歌的密切关系。

3.同时期诗人作品:选取与杜甫同时期的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让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表达手法。

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以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的认识。

2.建议学生进行一次“我心中的名山”写作练习,可以是散文、诗歌或其他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组织一次班级内的“古代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并在班级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景观,鼓励他们在周末或假期时,亲自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

5.建议学生在课外时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环境,增进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

请结合《望岳》的内容,解释以下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答:

这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会当凌绝顶”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而“一览众山小”则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其他山峰在泰山的对比下显得渺小。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突出了诗人胸怀壮志、不畏艰难的形象。

例题二:

请分析《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诗的意境。

解答:

这句诗描绘了泰山的神奇景色和宏伟气象。其中,“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美得如同神工鬼斧一般,充满了神秘和秀美;“阴阳割昏晓”则描绘了山南山北因阳光照射的不同而产生的阴阳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这句诗的意境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也体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畏之情。

例题三:

请比较《望岳》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的异同。

解答:

《望岳》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唐代诗人登高远望时的作品。在表达方式上,杜甫的《望岳》以实写为主,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来表达情感;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则以虚写为主,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情感。

情感上,《望岳》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豪情壮志,而《登金陵凤凰台》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例题四:

请结合《望岳》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人是如何描绘泰山的。

解答:

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如“造化钟神秀”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美,“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泰山的阴阳对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突出了泰山之高。同时,诗人以自己的豪情壮志与泰山相映衬,展现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例题五:

请运用《望岳》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句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句。

解答:

“江水波涛涌,千帆竞发逐浪潮。”

这句诗运用了《望岳》中的夸张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水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千帆竞发、勇敢逐浪的壮观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们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授《望岳》这首诗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和体验法,试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的内涵。我发现,通过诵读和解析诗句,学生们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将诗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模仿创作,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中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未来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指导。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尽力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学生创作诗歌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完成作品。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

对于教学效果,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望岳》这首诗的基本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此外,通过创作练习,学生的写作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在情感态度上,学生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对自然景观有了更多的热爱。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深度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细致地进行讲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