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表格型)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表格型)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表格型)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表格型)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表格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表格型)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实验操作,结合课本6.2节内容,以实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气体制取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表格型教案,明确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预期现象,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制取原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学会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增强实践与创新意识;

3.培养安全意识,遵循实验规范,提升责任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4.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二氧化碳制取的深层原理和实验技巧掌握有限。在能力方面,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普遍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此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参差不齐,这对本课程的深入学习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提前预习6.2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二氧化碳性质、制取原理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增强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提前检查并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装置、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等),确保实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实验操作区、观察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上课之初,我首先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制取方法,那么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

(1)二氧化碳的性质

我向同学们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强调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我会让学生翻开教材,对照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3.实验演示

(1)实验操作

我在讲台上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溶液变浑浊等。

(3)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我带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如反应速率、生成气体的体积等,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我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3)数据记录与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实验结束后,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5.课堂小结

我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那么请简要概括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和实验步骤。”学生回答后,我进行点评和总结。

6.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7.教学反思

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知识点梳理1.二氧化碳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在自然界中参与碳循环

2.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条件:常温常压下进行

3.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适量的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试管中

3.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4.观察反应过程,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5.分析实验数据,优化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

1.避免药品直接接触皮肤,防止腐蚀

2.实验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玻璃仪器损坏

3.收集气体时,确保气体不泄漏

4.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整理实验台

4.实验数据分析

-观察气泡产生、溶液变浑浊等现象

-记录反应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等数据

-分析反应速率、气体收集效果等

5.二氧化碳的用途

-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

-作为温室气体参与地球气候调节

-应用于工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生成4.4g二氧化碳,求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1molCaCO3生成1molCO2。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故4.4gCO2对应的摩尔数为0.1mol。因此,参与反应的CaCO3的摩尔数也为0.1mol。碳酸钙的摩尔质量为100g/mol,所以参与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10g。

例题2: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如果稀盐酸的浓度增加,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解答:稀盐酸浓度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速率增加,可能会影响气体收集的纯度和效率。

例题3: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何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解答:将实验装置连接好后,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少量水,观察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且不下降,说明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题4: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层细沙或水?

解答:在集气瓶底部放一层细沙或水,是为了防止收集二氧化碳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集气瓶底部破裂,从而避免二氧化碳气体泄漏。

例题5:请解释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

解答:二氧化碳制取实验中,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以气泡形式释放,使溶液中的固体颗粒悬浮,导致溶液变浑浊。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掌握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以及正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当堂检测:

(1)简答题:

1.请简述二氧化碳的性质。

2.请写出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中为什么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层细沙或水?

(2)实验操作题:

1.请根据实验步骤,设计一个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方案。

2.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溶液变浑浊?

(3)数据分析题:

1.如果实验中生成2.2g二氧化碳,求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2.假设稀盐酸的浓度为10%,若要生成5g二氧化碳,计算所需稀盐酸的体积。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实验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步骤。

2.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导致操作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2.教学方法方面,我发现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困难。

(三)改进措施

1.针对教学组织方面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2.在教学方法上,我将加大个别辅导力度,关注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4.结合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工业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内容逻辑关系①知识点梳理: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分析

-二氧化碳的用途

②重点知识点: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与纯化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③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