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行业核电站安全运行与节能方案_第1页
核能行业核电站安全运行与节能方案_第2页
核能行业核电站安全运行与节能方案_第3页
核能行业核电站安全运行与节能方案_第4页
核能行业核电站安全运行与节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能行业核电站安全运行与节能方案TOC\o"1-2"\h\u21648第一章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 3117381.1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 315821.2安全组织与人员培训 3116581.3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3203811.4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 425953第二章核电站安全运行监控 489112.1运行参数监测 4220872.1.1监测系统概述 41942.1.2监测内容 4230662.1.3监测方法 434382.2设备故障诊断 462202.2.1故障诊断系统概述 482692.2.2故障诊断方法 422792.2.3故障诊断流程 576682.3预警与应急响应 5164302.3.1预警系统概述 529592.3.2预警方法 5206522.3.3应急响应 549392.4运行数据分析与优化 5159962.4.1数据分析方法 5104752.4.2优化方法 55643第三章核电站设备维护与管理 6143583.1设备维护策略 624653.2维护工作计划与实施 6210363.3维护质量保障 6216183.4设备寿命管理与更新 616287第四章核电站环境保护与辐射防护 7222844.1环境监测与评估 7146194.2辐射防护措施 7164724.3三废处理与处置 8284324.4环保法规与标准 828558第五章核电站节能技术与应用 9313145.1节能技术概述 9242595.2能源优化配置 9263435.3节能设备改造 989635.4节能效果评估 921067第六章核电站热能回收与利用 10138386.1热能回收技术 1083566.1.1概述 1079886.1.2热能回收原理 10104286.1.3热能回收技术手段 10317216.2热能利用途径 10298926.2.1工业用途 10117726.2.2生活用途 10261516.2.3农业用途 10257616.2.4生态用途 10156036.3热能回收设备管理与维护 1078506.3.1设备管理 11183486.3.2设备维护 11306266.3.3技术培训 11262386.4热能回收效果评价 11242316.4.1评价指标 1195076.4.2评价方法 1133866.4.3评价结果分析 112311第七章核电站电力系统优化 1113697.1电力系统运行优化 11239117.1.1引言 11229437.1.2运行优化策略 11218847.1.3运行优化方法 12223427.2电力设备更新与改造 12237967.2.1引言 12105487.2.2更新与改造必要性 12290027.2.3更新与改造策略 1211497.3电力市场参与策略 12293657.3.1引言 12128087.3.2市场参与策略 1245577.3.3市场参与方法 1397787.4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 13263917.4.1引言 1378397.4.2安全与稳定关键因素 13276597.4.3保障措施 1316296第八章核电站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1324028.1水资源消耗分析 13138148.2水资源优化配置 14196198.3污水处理与回用 14180048.4水资源管理法规与标准 1410057第九章核电站经济性分析与管理 15176019.1经济性指标分析 15276489.2成本控制与优化 15300159.3经济性评估方法 1688969.4经济性管理策略 1611255第十章核电站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62120210.1可持续发展战略 162858810.2低碳经济发展 16666910.3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 171448010.4核电站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径 17第一章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1.1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首要任务是遵循国家及行业的相关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这些政策与法规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国家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2)行业层面:核电站安全管理规定、核电站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核电站安全监督与检查规定等。(3)国际层面: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安全标准、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的建议等。1.2安全组织与人员培训安全组织与人员培训是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石。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明确各级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是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1)安全组织:核电站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监督、检查、评估和应急响应等工作。同时应建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和管理安全工作。(2)人员培训:核电站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对关键岗位人员,如操作员、检修员等,应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1.3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是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导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1)安全管理制度:核电站应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责任制、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查与评估制度等,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2)安全流程:核电站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流程,包括设备调试、运行、维修、应急响应等环节,保证各项安全活动有序进行。1.4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安全风险识别与控制是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发生的概率和影响。(1)安全风险识别:核电站应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保证及时发觉并采取措施。(2)安全风险控制:核电站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技术改进、安全管理措施等,保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通过以上措施,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第二章核电站安全运行监控2.1运行参数监测2.1.1监测系统概述核电站运行参数监测系统是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核电站的各类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辐射剂量等,为运行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数据,以便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2.1.2监测内容(1)核岛参数监测:包括核岛主设备、辅助设备和冷却系统的运行参数。(2)常规岛参数监测:包括常规岛主设备、辅助设备和发电系统的运行参数。(3)辐射防护监测:包括核岛、常规岛和环境辐射剂量监测。(4)化学监测:包括水质、大气和环境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2.1.3监测方法(1)直接测量:通过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直接测量运行参数。(2)间接测量:通过计算、推导等方式获取运行参数。2.2设备故障诊断2.2.1故障诊断系统概述设备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对核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为运行人员提供故障诊断结果,以便及时处理。2.2.2故障诊断方法(1)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2)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聚类分析等。(3)模型分析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等。2.2.3故障诊断流程(1)数据采集:收集设备运行参数、历史数据等。(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归一化等处理。(3)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反映设备状态的敏感特征。(4)故障诊断:根据特征值进行故障诊断,给出诊断结果。2.3预警与应急响应2.3.1预警系统概述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核电站运行状态,分析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提前发出预警信号,以便运行人员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2.3.2预警方法(1)阈值预警:设定各类运行参数的阈值,当参数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2)趋势预警:分析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3)关联预警:分析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发觉潜在的故障隐患。2.3.3应急响应(1)应急组织:建立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2)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处理流程、人员疏散、设备隔离等。(3)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的能力。2.4运行数据分析与优化2.4.1数据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对运行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2)关联分析:分析运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发觉潜在的规律。(3)趋势分析:分析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运行状态。2.4.2优化方法(1)参数优化:根据运行数据,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提高设备功能。(2)流程优化:优化核电站运行流程,降低运行成本。(3)设备升级:针对设备老化、功能下降等问题,进行设备升级改造。通过运行数据分析与优化,可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第三章核电站设备维护与管理3.1设备维护策略核电站设备维护策略的制定,旨在保证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设备维护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预防性维护:针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定期进行检测、保养和更换,以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2)故障维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以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3)状态监测: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为设备维护提供数据支持。3.2维护工作计划与实施为保证核电站设备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制定详细的维护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1)制定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维护策略,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维护计划。(2)实施维护工作:按照维护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跟踪与评估:对维护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提高维护效果。3.3维护质量保障核电站设备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加强维护质量保障。(1)人员培训:加强维护人员培训,提高维护技能和素质。(2)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设备维护提供技术支持。(3)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设备维护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维护质量。3.4设备寿命管理与更新核电站设备寿命管理与更新是保证核电站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1)设备寿命预测: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设备寿命,为设备更新提供依据。(2)设备更新策略:根据设备寿命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策略。(3)设备更新实施:按照设备更新策略,及时进行设备更新,保证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以上措施,核电站设备维护与管理将得到有效保障,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核电站环境保护与辐射防护4.1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核电站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核电站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方面的监测。大气监测主要包括气态放射性物质、气溶胶、放射性碘等污染物的监测。通过监测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评估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水体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等水体的放射性污染监测。通过监测水体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评估其对水生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土壤监测主要包括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迁移和累积情况。通过监测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评估其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影响。生物监测主要包括对核电站周边生态环境中动植物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的监测。通过监测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累积情况,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的影响。环境评估是根据监测数据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放射性物质排放总量、环境影响范围、环境影响程度等方面。4.2辐射防护措施辐射防护措施是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保证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辐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辐射源控制:通过优化核电站设计和运行参数,降低辐射源强。(2)辐射屏蔽:在核电站建筑物和设备中采用辐射屏蔽材料,减少辐射泄漏。(3)辐射监测:对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辐射防护效果。(4)辐射防护培训:对核电站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辐射防护意识。(5)应急响应:制定辐射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辐射影响。4.3三废处理与处置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三废处理与处置是核电站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气处理主要包括对放射性气体、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吸附、吸收等。处理后的废气需满足国家排放标准,方可排放。废水处理主要包括对放射性废水、化学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絮凝、膜分离等。处理后的废水需满足国家排放标准,方可排放。固体废物处理主要包括对放射性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固化、稳定化、填埋等。处理后的固体废物需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处置。4.4环保法规与标准核电站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核电站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法律责任等进行规定。(2)核电站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核电站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监管措施等进行规定。(3)核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定。(4)核电站辐射防护标准:对核电站辐射防护的要求、方法、限值等进行规定。(5)核电站三废处理与处置标准:对核电站三废处理与处置的技术要求、排放限值等进行规定。通过以上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核电站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第五章核电站节能技术与应用5.1节能技术概述核电站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其节能减排工作。节能技术是指在核电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技术。核电站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能源优化配置、节能设备改造、运行优化等方面。5.2能源优化配置能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和调整能源使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电力系统运行,降低线损。(2)提高发电设备效率,降低发电能耗。(3)合理配置热力系统,提高热能利用率。(4)优化照明、空调等辅助系统,降低非生产功能耗。5.3节能设备改造节能设备改造是指在核电站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替换原有高能耗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措施包括:(1)更换高效电机,降低电机能耗。(2)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电机高效运行。(3)改进冷却系统,降低循环水系统能耗。(4)优化锅炉燃烧,提高锅炉效率。5.4节能效果评估节能效果评估是对核电站节能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节能措施的成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节能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源消耗指标分析,如万元产值能耗、人均能耗等。(2)节能措施实施前后的能源消耗对比。(3)节能措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4)节能潜力分析,为后续节能工作提供方向。第六章核电站热能回收与利用6.1热能回收技术6.1.1概述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温热能。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热能回收技术在核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核电站热能回收的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及其应用。6.1.2热能回收原理热能回收技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其主要原理包括:热交换、热泵技术、余热回收等。6.1.3热能回收技术手段(1)热交换技术:通过热交换器将低温热能传递给高温介质,实现热能的回收。(2)热泵技术:利用热泵原理,将低温热能提升至高温热能,实现热能的回收。(3)余热回收技术:通过回收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实现热能的回收。6.2热能利用途径6.2.1工业用途核电站热能回收后,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等环节,降低工业生产能耗。6.2.2生活用途回收的热能可用于核电站员工宿舍、办公区等场所的供暖、制冷、生活热水等需求。6.2.3农业用途核电站热能回收后,可用于农业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领域的供暖、保温等需求。6.2.4生态用途回收的热能可用于湿地公园、城市绿化等生态领域的供暖、保湿等需求。6.3热能回收设备管理与维护6.3.1设备管理为保证热能回收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环节。6.3.2设备维护定期对热能回收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6.3.3技术培训加强员工对热能回收技术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保证热能回收效果。6.4热能回收效果评价6.4.1评价指标评价热能回收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热能回收率、热能利用率、节能率等。6.4.2评价方法(1)现场测试法:通过现场测试热能回收设备的运行参数,计算热能回收效果。(2)模拟分析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热能回收系统的运行过程,评估热能回收效果。6.4.3评价结果分析对热能回收效果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核电站热能回收与利用提供参考。第七章核电站电力系统优化7.1电力系统运行优化7.1.1引言核电站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是提高核电站经济效益、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探讨核电站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的策略和方法。7.1.2运行优化策略(1)负荷分配优化:根据核电站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合理分配各机组负荷,提高整体运行效率。(2)运行参数优化:通过调整运行参数,降低电力系统的损耗,提高发电效率。(3)运行方式优化: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特性,优化运行方式,降低运行成本。7.1.3运行优化方法(1)基于模型预测的运行优化:利用模型预测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指导运行优化。(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行优化: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运行数据,挖掘潜在优化空间。(3)基于人工智能的运行优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自动调整和优化。7.2电力设备更新与改造7.2.1引言电力设备更新与改造是核电站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分析电力设备更新与改造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7.2.2更新与改造必要性(1)提高设备功能:通过更新和改造,提高电力设备的功能,降低运行成本。(2)保障电力安全:更新和改造设备,降低故障风险,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适应环保要求:更新和改造设备,满足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7.2.3更新与改造策略(1)设备选型:根据核电站电力系统特点,选择高效、环保、可靠的设备。(2)技术升级: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设备功能,降低运行成本。(3)定期检查与维护: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7.3电力市场参与策略7.3.1引言电力市场参与策略是核电站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探讨核电站如何在电力市场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7.3.2市场参与策略(1)市场竞争: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提高核电站发电量。(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制定电价策略,提高核电站盈利能力。(3)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降低电力市场风险。7.3.3市场参与方法(1)市场预测:利用市场预测技术,对电力市场运行趋势进行预测。(2)竞价策略:根据市场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竞价策略。(3)风险管理:加强电力市场风险管理,降低市场风险对核电站的影响。7.4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7.4.1引言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是核电站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目标。本节主要分析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及保障措施。7.4.2安全与稳定关键因素(1)设备可靠性: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风险。(2)运行管理:加强运行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7.4.3保障措施(1)设备监测与预警:采用先进监测技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潜在风险。(2)运行优化:通过运行优化,降低电力系统故障风险。(3)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八章核电站水资源管理与利用8.1水资源消耗分析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水资源消耗主要包括冷却水、工艺用水、生活用水等。通过对核电站水资源消耗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各部分用水量及消耗规律,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冷却水消耗是核电站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部分。核电站冷却水主要来源于江河、湖泊或地下水,经过冷却塔处理后循环使用。冷却水消耗与核电站运行负荷、冷却设备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工艺用水消耗包括核电站内部设备清洗、冷却、除盐水制备等环节。工艺用水消耗与设备类型、运行状态及水处理工艺有关。生活用水消耗主要涉及核电站员工日常生活及绿化用水。生活用水消耗与员工人数、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8.2水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核电站水资源消耗特点,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1)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通过优化冷却塔设计、提高冷却设备效率等措施,降低冷却水消耗。(2)合理分配工艺用水。根据设备运行需求,合理调配工艺用水,降低水资源浪费。(3)加强生活用水管理。通过宣传教育、制度管理等手段,提高员工节水意识,降低生活用水消耗。(4)开展水资源回收与利用。对核电站内部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利用于其他环节。8.3污水处理与回用核电站污水处理与回用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核电站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放射性废水、化学废水和生活废水。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1)放射性废水处理。采用离子交换、蒸发、过滤等方法,去除放射性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达到排放标准。(2)化学废水处理。针对化学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采用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等方法进行处理。(3)生活废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去除生活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4)废水回用技术。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如用于绿化、冲厕等非敏感用水领域。8.4水资源管理法规与标准核电站水资源管理法规与标准是保障核电站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与标准,以下列举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方面的法律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水污染防治等内容。(3)《核电站水污染防治办法》:针对核电站水污染防治的特殊性,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4)《核电站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核电站水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核电站水资源管理与利用应遵循相关法规与标准,保证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第九章核电站经济性分析与管理9.1经济性指标分析核电站的经济性分析是评估其运行效益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核电站的经济性指标进行分析:(1)投资回报率(ROI):投资回报率是衡量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反映了核电站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ROI=(总收入总成本)/总投资。(2)单位电价(UnitPrice):单位电价是指核电站发出的每度电的平均价格。该指标反映了核电站的成本和市场竞争能力。(3)负荷因子(LoadFactor):负荷因子是指核电站实际运行时间内发电量与额定发电量之比,反映了核电站的运行效率。(4)可用率(AvailabilityFactor):可用率是指核电站实际运行时间与计划运行时间之比,反映了核电站的可靠性。(5)运行成本(OperationCost):运行成本包括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设备、维护等费用,是衡量核电站经济性的重要指标。9.2成本控制与优化核电站的成本控制与优化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关键。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设备选型与采购:合理选择设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设备功能,从而降低运行成本。(2)运行维护:加强运行维护管理,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3)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员配置,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