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TOC\o"1-2"\h\u6775第1章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概述 4254201.1有机农业基本概念 4187491.2有机三农产品定义及分类 4203621.3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意义 426608第2章生产环境与设施要求 5250342.1土壤条件 572432.1.1土壤类型: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以利于有机三农产品生长。 5248412.1.2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5.5~7.5,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及微生物活性。 5124822.1.3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以上,全氮含量在0.15%以上,有效磷含量在20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在100mg/kg以上。 5142532.1.4土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43132.2水源与水质 528132.2.1水源: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如地下水、山泉水和天然降水。 5238782.2.2水质:水质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pH值在5.5~8.5之间,无异味、色度低。 5284742.2.3水量:水源水量应充足,能满足有机三农产品生产需求。 5322932.3环境空气质量 596012.3.1空气质量:生产区域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避免污染源。 530122.3.2空气湿度: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有机三农产品生长,应根据作物需求进行适度调控。 5312122.3.3光照条件:生产区域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以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求。 5273412.4生产设施要求 6193382.4.1种植设施:应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的种植设施,如温室、大棚等。 679072.4.2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保证灌溉均匀、节约用水。 6217852.4.3土壤改良设施:根据土壤条件,采取有机肥、生物菌肥、绿肥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6120032.4.4病虫害防治设施: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产品安全。 6175892.4.5收获与储藏设施:应具备清洁、通风、防潮、防虫的收获与储藏设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64196第3章品种选择与繁育 6250433.1品种选择原则 6318073.1.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具有较强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 6154273.1.2优质性原则:选择具有优良品质、口感、营养价值和商品性状的品种。 6235683.1.3高效性原则:选择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 6297093.1.4稳定性原则:选择性状稳定、遗传性良好、变异系数小的品种。 6166653.1.5生态安全性原则:选择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品种。 6269773.2繁育方法 658713.2.1传统繁育方法:包括自交、杂交、选择和纯化等,适用于地方品种和传统品种的繁育。 6238063.2.2生物技术繁育方法:包括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技术,用于提高繁育效率、创新品种和改良性状。 663593.2.3现代化繁育方法:采用温室、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统等设施,实现全年繁育、缩短繁育周期、提高繁育质量。 632453.3种子处理与保存 617233.3.1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清选、消毒、破眠、浸种、催芽等步骤,以保证种子发芽率、减少病虫害传播。 7298993.3.2种子保存:选用适宜的种子保存容器和保存环境,保证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储存,避免霉变、虫蛀、老化等现象。 7161633.3.3种子检验:定期对保存的种子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发芽率、纯度、净度等指标,以保证种子质量。 7263593.3.4种子更新:根据品种更新换代需求,及时进行种子更新,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和生产力。 719860第4章有机农业生产资料 7264644.1有机肥料 7146574.1.1定义与分类 733964.1.2使用要求 7322454.1.3施肥技术 7185904.2天然矿物肥料 7106554.2.1定义与分类 7158974.2.2使用要求 7109834.2.3施肥技术 8132444.3有机农药与生物农药 84304.3.1定义与分类 871584.3.2使用要求 8185494.3.3防治技术 831207第5章土壤管理与作物栽培 815215.1土壤改良 8289605.1.1土壤检测 8287675.1.2有机物料施用 892605.1.3土壤调理 9226125.1.4生物肥料应用 9247395.2轮作与间作 9243395.2.1轮作制度 9196085.2.2间作制度 9319345.2.3轮作与间作搭配 9103925.3作物栽培技术 9155765.3.1种子处理 947665.3.2播种技术 930495.3.3田间管理 9229485.3.4收获与储藏 918695.3.5残留物处理 911960第6章有机三农产品病虫害防治 921626.1防治原则与方法 10101776.1.1防治原则 10120506.1.2防治方法 10269616.2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026046.2.1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0144016.2.2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0158136.3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 10309476.3.1生物防治 10132426.3.2物理防治 114368第7章有机三农产品收获与加工 1161927.1收获时间与方法 1129097.1.1收获时间 1198217.1.2收获方法 1133857.2产后处理与储存 11124807.2.1产后处理 11324557.2.2储存 11266347.3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12314037.3.1加工工艺 12159297.3.2质量控制 123368第8章有机三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12286088.1检测项目与方法 12177268.1.1检测项目 12191138.1.2检测方法 12285848.2质量评价与分级 12194808.2.1质量评价 12212338.2.2分级 12119318.3有机认证流程与要求 13156028.3.1认证流程 1361748.3.2认证要求 1330069第9章销售与追溯体系 13195969.1销售渠道与市场分析 1317569.1.1销售渠道选择 13128959.1.2市场分析 1353609.2产品追溯体系建立与实施 1483559.2.1追溯体系建立 14315629.2.2追溯体系实施 14272039.3消费者教育与市场推广 14307159.3.1消费者教育 14308769.3.2市场推广 143151第10章有机三农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 15604510.1生产管理与技术改进 151969210.1.1加强生产计划与管理 152663010.1.2技术改进与创新 152549410.2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152060910.2.1保护生物多样性 152261910.2.2土壤管理与保护 151963010.3社会责任与农民福祉 15947310.3.1农民培训与教育 151263010.3.2农民福祉保障 152787110.4有机农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63055510.4.1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 161755110.4.2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62743510.4.3社会参与与国际合作 16第1章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概述1.1有机农业基本概念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生物学原理为基础,尊重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规律,强调土壤和生态环境健康,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离子辐射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1.2有机三农产品定义及分类有机三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有机农业原则和标准,通过有机认证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三类农产品。根据农产品种类和生产方式,有机三农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粮食: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2)有机油料:包括花生、油菜、芝麻、核桃等植物油料作物。(3)有机蔬菜、水果:包括各种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和水果。(4)有机畜牧产品:包括有机猪肉、有机羊肉、有机牛肉、有机禽肉、有机蛋类等。(5)有机水产:包括有机鱼类、有机虾类、有机贝类等水生动物及其制品。1.3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意义有机三农产品生产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障食品安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限制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食品安全水平。(2)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农业注重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3)提高农产品品质:有机农业注重农产品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口感和品质。(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机三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第2章生产环境与设施要求2.1土壤条件2.1.1土壤类型: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以利于有机三农产品生长。2.1.2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5.5~7.5,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及微生物活性。2.1.3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2%以上,全氮含量在0.15%以上,有效磷含量在20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在100mg/kg以上。2.1.4土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2水源与水质2.2.1水源: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如地下水、山泉水和天然降水。2.2.2水质:水质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pH值在5.5~8.5之间,无异味、色度低。2.2.3水量:水源水量应充足,能满足有机三农产品生产需求。2.3环境空气质量2.3.1空气质量:生产区域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避免污染源。2.3.2空气湿度: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有机三农产品生长,应根据作物需求进行适度调控。2.3.3光照条件:生产区域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以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求。2.4生产设施要求2.4.1种植设施:应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的种植设施,如温室、大棚等。2.4.2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保证灌溉均匀、节约用水。2.4.3土壤改良设施:根据土壤条件,采取有机肥、生物菌肥、绿肥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2.4.4病虫害防治设施: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产品安全。2.4.5收获与储藏设施:应具备清洁、通风、防潮、防虫的收获与储藏设施,以保证产品质量。第3章品种选择与繁育3.1品种选择原则3.1.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本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具有较强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3.1.2优质性原则:选择具有优良品质、口感、营养价值和商品性状的品种。3.1.3高效性原则:选择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3.1.4稳定性原则:选择性状稳定、遗传性良好、变异系数小的品种。3.1.5生态安全性原则:选择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品种。3.2繁育方法3.2.1传统繁育方法:包括自交、杂交、选择和纯化等,适用于地方品种和传统品种的繁育。3.2.2生物技术繁育方法:包括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技术,用于提高繁育效率、创新品种和改良性状。3.2.3现代化繁育方法:采用温室、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统等设施,实现全年繁育、缩短繁育周期、提高繁育质量。3.3种子处理与保存3.3.1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清选、消毒、破眠、浸种、催芽等步骤,以保证种子发芽率、减少病虫害传播。3.3.2种子保存:选用适宜的种子保存容器和保存环境,保证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储存,避免霉变、虫蛀、老化等现象。3.3.3种子检验:定期对保存的种子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发芽率、纯度、净度等指标,以保证种子质量。3.3.4种子更新:根据品种更新换代需求,及时进行种子更新,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和生产力。第4章有机农业生产资料4.1有机肥料4.1.1定义与分类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其残留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富含有机质的物质。根据来源和性质,有机肥料可分为农家肥料、绿肥、有机废弃物和商品有机肥等。4.1.2使用要求(1)有机肥料应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2)有机肥料的使用应充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3)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法应科学合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4.1.3施肥技术(1)基肥: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以农家肥料、绿肥为主。(2)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施用有机肥料。(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适量使用天然矿物肥料和有机叶面肥。4.2天然矿物肥料4.2.1定义与分类天然矿物肥料是指从天然矿物资源中提取的,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的物质。根据所含元素的不同,天然矿物肥料可分为单质肥料和复合肥料。4.2.2使用要求(1)天然矿物肥料应来源于未经化学处理的矿物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2)天然矿物肥料的使用应遵循适量、适时原则,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作为天然矿物肥料的替代品。4.2.3施肥技术(1)基肥: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以天然矿物复合肥料为主。(2)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施用天然矿物单质肥料。(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适量使用天然矿物叶面肥。4.3有机农药与生物农药4.3.1定义与分类有机农药是指来源于天然物质,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用于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合物。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或天敌生物,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的农药。4.3.2使用要求(1)有机农药与生物农药应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2)使用有机农药与生物农药时,应严格遵循使用说明,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3)有机农药与生物农药的使用应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综合防治作物病、虫、草害。4.3.3防治技术(1)针对不同作物病、虫、草害,选择适宜的有机农药或生物农药。(2)掌握防治时机,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3)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有机农药和生物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第5章土壤管理与作物栽培5.1土壤改良5.1.1土壤检测对土壤进行定期检测,了解其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为土壤改良提供依据。5.1.2有机物料施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1.3土壤调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调理措施,如酸碱度调整、盐分改良等,以适宜作物生长。5.1.4生物肥料应用利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5.2轮作与间作5.2.1轮作制度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降低病虫害发生。5.2.2间作制度推广间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多样性,降低单一作物风险。5.2.3轮作与间作搭配根据作物生态习性和土壤条件,合理搭配轮作与间作作物,促进土壤养分平衡。5.3作物栽培技术5.3.1种子处理选择适宜的有机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5.3.2播种技术根据作物种类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深度和密度。5.3.3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灌溉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证作物生长良好。5.3.4收获与储藏适时收获,避免作物损失。对收获后的作物进行适当处理和储藏,保证产品质量。5.3.5残留物处理合理处理作物残留物,如秸秆还田、堆肥化处理等,实现农业循环利用。第6章有机三农产品病虫害防治6.1防治原则与方法6.1.1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3)注重农业防治措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4)针对不同病虫害特点,选用合适的防治方法。6.1.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改善栽培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等,降低病虫害种群密度。(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有机农业生产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防治。6.2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6.2.1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水稻纹枯病: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排水晒田,减少氮肥施用量。(2)小麦赤霉病: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菌源。(3)蔬菜霜霉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选用抗病品种,适时喷洒生物农药。6.2.2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水稻螟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适时喷洒生物农药。(2)小麦蚜虫:利用天敌防治,适时喷洒生物农药。(3)蔬菜菜青虫: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如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6.3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6.3.1生物防治(1)天敌昆虫: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2)病原微生物: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3)昆虫信息素:诱杀成虫,干扰害虫交配行为,降低种群密度。6.3.2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对特定光谱的趋光性,进行诱杀。(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喜好,进行诱杀。(3)性诱剂诱杀:利用害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降低种群密度。第7章有机三农产品收获与加工7.1收获时间与方法7.1.1收获时间有机三农产品的收获时间应依据作物种类、成熟度、生长周期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收获前应对作物进行检测,保证其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禁止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化学催熟剂。7.1.2收获方法收获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a)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方式,减少对作物的损伤;b)避免在雨后或作物表面有露水时收获,以防作物霉变;c)收获过程中应去除病残、虫蛀、杂质等不合格部分;d)针对不同作物,采用相应的收获工具和方法,以保证作物的完整性和新鲜度。7.2产后处理与储存7.2.1产后处理a)清洁:收获后的有机三农产品应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泥土、杂质等;b)分级:根据产品的大小、色泽、成熟度等进行分级,保证产品质量;c)预冷:为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应及时进行预冷处理;d)包装:采用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7.2.2储存a)温度:有机三农产品应储存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以延长其保质期;b)湿度:储存环境的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产品受潮发霉;c)通风:保持储存环境的通风良好,降低氧气浓度,减少有机物质的消耗;d)防虫:采取有效的防虫措施,防止害虫侵害储存的有机三农产品。7.3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7.3.1加工工艺a)有机三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应遵循有机农产品生产原则,保证产品品质;b)严格筛选加工原料,保证原料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c)采用物理、机械或冷加工方法,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d)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时间等参数,以保证产品营养成分的保留。7.3.2质量控制a)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有机三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b)对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c)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保证产品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d)建立追溯体系,对产品来源、加工过程等信息进行记录,以便于问题追踪和处理。第8章有机三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8.1检测项目与方法8.1.1检测项目有机三农产品质量检测应包括以下项目:(1)农产品安全性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污染物等;(2)农产品品质指标:营养成分、感官品质、加工品质等;(3)有机生产过程指标:土壤肥力、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8.1.2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尚未制定标准的检测项目,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成熟技术。8.2质量评价与分级8.2.1质量评价依据有机三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对照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8.2.2分级根据有机三农产品质量评价结果,将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不合格四个等级。8.3有机认证流程与要求8.3.1认证流程(1)申请:企业向认证机构提交有机认证申请;(2)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审核;(3)检测:认证机构抽取样品进行质量检测;(4)评估:认证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和现场审核情况,进行综合评估;(5)认证决定:认证机构作出认证决定,颁发有机认证证书;(6)监督与复审:认证机构对已认证企业进行定期监督和复审。8.3.2认证要求(1)企业应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2)产品应符合有机三农产品生产标准;(3)企业应提供完整的生产记录、销售记录和溯源信息;(4)企业应承诺遵守有机生产规范,保证产品真实、可靠、安全;(5)企业应主动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和审查,积极配合认证工作。第9章销售与追溯体系9.1销售渠道与市场分析本节主要阐述有机三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与市场分析,旨在为产品销售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产品流通的顺畅。9.1.1销售渠道选择根据有机三农产品特点,选择以下销售渠道:(1)直销渠道:包括有机农产品专卖店、超市专柜、农场直销等;(2)电商平台:利用现有电商平台,开设有机三农产品官方旗舰店;(3)社区团购:与社区合作,开展有机三农产品团购活动;(4)线下实体店:在繁华商圈、大型购物中心等设立有机三农产品体验店。9.1.2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对有机三农产品的需求,包括消费群体、购买力、消费习惯等;(2)市场竞争: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的情况,制定相应策略;(3)市场趋势:关注有机农产品行业政策、市场动态、消费趋势等,为产品销售提供依据。9.2产品追溯体系建立与实施本节主要介绍有机三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9.2.1追溯体系建立(1)制定追溯体系标准: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有机三农产品追溯体系标准;(2)设计追溯流程:明确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追溯流程;(3)搭建追溯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有机三农产品追溯平台。9.2.2追溯体系实施(1)生产企业:按照追溯体系标准,实施生产过程管理,保证产品质量;(2)流通企业:严格执行追溯流程,保证产品流通环节的安全;(3)销售企业:利用追溯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9.3消费者教育与市场推广本节着重介绍有机三农产品消费者教育与市场推广策略,以提高消费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