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515第1章绪论 3190621.1无人机行业概述 320711.2飞行操作作业准备 376091.3安全与法规 49715第2章无人机基础知识 4214622.1无人机分类与构造 4206512.2飞行原理与功能 5307552.3无人机系统组成 621380第3章飞行操作环境评估 622903.1环境因素分析 669493.1.1地理环境 6290573.1.2空域环境 667193.2空域申请与协调 7257313.2.1空域申请 783063.2.2空域协调 791863.3气象条件与影响 775583.3.1气象条件 7265433.3.2气象影响 723336第4章飞行前准备 8259364.1飞行计划制定 8188904.1.1确定飞行任务类型 8167564.1.2选择飞行区域 885434.1.3制定飞行路线 8190304.1.4飞行高度和速度 8238074.1.5飞行时间 813544.1.6飞行应急预案 842904.2设备检查与维护 8127354.2.1检查无人机 8213254.2.2检查电池 8135724.2.3检查遥控器 92304.2.4检查相机和传感器 9157754.2.5检查螺旋桨和机体 930814.2.6维护与保养 986964.3通信与导航设备 9286344.3.1通信设备 9239604.3.2导航设备 9150754.3.3备份设备 9269754.3.4设备校准 97423第5章飞行操作技巧 9200545.1起飞与降落 9310735.1.1起飞 940955.1.2降落 9179455.2常规飞行控制 10128925.2.1前进、后退 1032125.2.2左转、右转 102635.2.3上升、下降 10150155.3特殊飞行技巧 10102435.3.1翻滚 10130335.3.2自旋 10297545.3.3环绕飞行 10147045.3.4紧急避障 10191第6章紧急情况处理 1137546.1紧急情况识别 11325916.1.1定义 11195516.1.2识别方法 11321656.2应急操作程序 11386.2.1紧急情况报告 11221686.2.2紧急情况分类 1157766.2.3应急操作步骤 12136106.3失控与坠机应对 1211596.3.1失控应对 122276.3.2坠机应对 1218603第7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1215827.1摄影测量原理 12278427.1.1摄影测量基本概念 126707.1.2摄影测量基本公式 12121457.1.3摄影测量精度分析 13154177.2数据采集设备 132057.2.1摄影机 13174707.2.2激光扫描仪 1342447.2.3惯性导航系统 13186927.3数据处理与分析 13253567.3.1数据预处理 13143057.3.2影像匹配与立体测图 13188927.3.3三维重建与地形分析 14141397.3.4数据质量评估 1418444第8章无人机应用领域 145618.1农业植保 14261518.1.1概述 14149778.1.2应用场景 14221318.2林业监测 14108928.2.1概述 1475858.2.2应用场景 141818.3环境保护 15172078.3.1概述 1557318.3.2应用场景 1529428第9章安全管理与保障 15103559.1飞行操作规程 15322719.1.1飞行前准备 15214729.1.2飞行操作规范 15255219.1.3应急处置 152229.2人员培训与资质 165519.2.1培训内容 16306689.2.2资质要求 16242089.3调查与处理 16303659.3.1报告 1679609.3.2调查 1647839.3.3处理 16297009.3.4档案管理 1621028第10章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 161999110.1技术创新与发展 1731310.1.1飞行功能提升 172997110.1.2导航与避障技术 171106110.1.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172647610.1.4网络通信技术 17713610.2政策与法规动态 172979710.2.1法律法规完善 171373410.2.2行业标准制定 171949510.2.3政策扶持 17250710.2.4监管体系建立 182396310.3市场前景与挑战 181930010.3.1市场前景 182254210.3.2市场挑战 18第1章绪论1.1无人机行业概述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作为航空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无人机行业涉及军事、民用、科研等多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航空摄影、地质勘查、环境监测、农业植保、物流运输等。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我国无人机行业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1.2飞行操作作业准备在进行无人机飞行操作作业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飞行安全及任务顺利完成。以下为主要准备工作:(1)明确飞行任务: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飞行计划,明确飞行目的、航线、高度、速度等参数。(2)选择合适机型:根据飞行任务需求,选择具备相应功能和功能的无人机机型。(3)检查设备状态:对无人机及其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功能良好,无故障隐患。(4)培训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无人机操作方法、应急预案等。(5)办理飞行手续: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办理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审批等手续。1.3安全与法规无人机飞行操作作业的安全与法规是保障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主要安全与法规要求:(1)遵守国家法规: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规定》等,开展无人机飞行活动。(2)保证飞行安全:加强无人机飞行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实飞行安全措施,防止飞行发生。(3)飞行区域限制:遵守我国飞行区域限制规定,避免在禁飞区、限制飞行区等区域开展无人机飞行活动。(4)飞行高度与视距内飞行:根据无人机功能和飞行任务需求,合理设置飞行高度,并保证在视距内飞行。(5)飞行人员资质:无人机飞行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按照规定进行飞行操作。(6)应急预案:制定无人机飞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飞行安全。第2章无人机基础知识2.1无人机分类与构造无人机按照其用途、尺寸、重量、飞行方式等因素,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1)固定翼无人机:具有固定翼面,类似于普通飞机的飞行原理,适用于长距离、大范围的飞行任务。(2)旋翼无人机:主要包括单旋翼、共轴双旋翼和多旋翼等类型,适用于空中悬停、垂直起降等复杂环境。(3)扑翼无人机:模仿鸟类飞行原理,具有较好的隐蔽性,适用于特殊环境的侦查和监视。(4)垂直起降无人机:结合固定翼和旋翼的特点,具备垂直起降和长距离飞行的能力。无人机的构造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机体结构:承受飞行中的各种载荷,提供飞行平台的稳定性。(2)动力系统:为无人机提供飞行所需的动力,包括发动机、电池、电机等。(3)飞行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速度、高度等,保证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导航与制导系统:实现无人机的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和制导,保证无人机按预定航线飞行。(5)传感器与载荷系统:搭载各种传感器和任务设备,完成飞行任务。2.2飞行原理与功能无人机飞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动力学原理: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空气对机翼、旋翼等产生升力和阻力,实现飞行的基本原理。(2)飞行控制原理:通过飞行控制系统对无人机的姿态、速度、高度等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保持飞行的稳定性和可控性。(3)动力系统原理:动力系统为无人机提供推力或升力,实现飞行。无人机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飞行速度: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通常以公里/小时或米/秒表示。(2)飞行高度:无人机能够达到的最大飞行高度,受限于动力系统和空气动力学功能。(3)航程:无人机在一次飞行中能够覆盖的距离,与飞行速度和燃料(或电池)容量有关。(4)载荷能力:无人机可携带的有效载荷重量,决定了其任务能力。(5)续航能力: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动力系统和飞行速度有关。2.3无人机系统组成无人机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飞行器本体:包括机体结构、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是无人机飞行的核心部分。(2)地面控制站:用于对无人机进行遥控、监控和数据处理,包括地面控制设备和软件系统。(3)通信系统: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无线电波、卫星通信等。(4)导航与制导系统:为无人机提供定位、导航和制导功能,包括GPS、GLONASS、惯性导航系统等。(5)传感器与任务载荷:完成飞行任务所需的传感器和设备,如摄像头、红外探测器、激光雷达等。(6)地面支持设备:包括无人机起飞、降落、维护等所需的辅助设备,如发射装置、回收装置、维护工具等。第3章飞行操作环境评估3.1环境因素分析3.1.1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分析飞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平原、丘陵、山地等,评估其对无人机飞行稳定性和避障能力的影响。(2)地理位置:考虑飞行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城市、郊区、沿海等,评估其对无人机飞行活动的限制和要求。(3)地面设施:分析飞行区域内的地面设施,如建筑物、高压线、道路等,评估其对无人机飞行安全的潜在威胁。3.1.2空域环境(1)空域类别:了解飞行区域所处的空域类别,如A类、B类、C类等,根据不同空域类别制定相应的飞行操作要求。(2)空中交通:分析飞行区域内其他航空器的活动规律,如民航航班、直升机等,评估其对无人机飞行安全的潜在影响。(3)空域限制:梳理飞行区域内的空域限制,如禁飞区、限制区、危险区等,保证无人机飞行活动符合相关规定。3.2空域申请与协调3.2.1空域申请(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向当地民航局或空管部门提交空域申请,获取飞行许可。(2)提交空域申请时,需提供无人机飞行计划、飞行区域、飞行高度等详细信息。(3)根据空域审批结果,调整飞行计划,保证无人机飞行活动合法合规。3.2.2空域协调(1)与当地空管部门、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沟通协调无人机飞行活动。(2)保证无人机飞行活动与空中交通、民航航班等航空器活动相互协调,避免冲突。(3)在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及时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应对突发情况,保证飞行安全。3.3气象条件与影响3.3.1气象条件(1)气温:关注飞行区域的气温变化,保证无人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飞行。(2)湿度:分析飞行区域的湿度情况,评估其对无人机飞行功能的影响。(3)风速:掌握飞行区域的风速和风向,保证无人机在安全风速范围内飞行。3.3.2气象影响(1)天气状况:根据飞行区域的天气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制定相应的飞行操作策略。(2)能见度:评估飞行区域的能见度,如雾、霾等天气条件对无人机飞行视线的影响。(3)极端天气:关注飞行区域的极端天气预警,如雷暴、台风等,及时调整飞行计划,保证飞行安全。第4章飞行前准备4.1飞行计划制定4.1.1确定飞行任务类型根据无人机使用目的,明确飞行任务类型,如航拍、测绘、巡检等。4.1.2选择飞行区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飞行区域。需考虑以下因素:飞行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等环境特点;飞行区域内的禁飞区和限制飞行区;飞行区域内的气象条件。4.1.3制定飞行路线根据飞行区域和任务需求,制定合理的飞行路线。保证飞行路线避开禁飞区和限制飞行区,同时满足任务需求。4.1.4飞行高度和速度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无人机飞行的高度和速度。同时需考虑飞行安全、气象条件和法律法规等因素。4.1.5飞行时间根据任务需求和飞行区域,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保证飞行时间避开高峰时段,减少对其他航空器的影响。4.1.6飞行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飞行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法、飞行器故障处理、通信中断应对等。4.2设备检查与维护4.2.1检查无人机在飞行前对无人机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无人机各部件齐全、无损坏、工作正常。4.2.2检查电池检查无人机电池电量、充电器状态,保证电池功能良好,满足飞行需求。4.2.3检查遥控器检查遥控器各功能按键、摇杆、显示屏等是否正常工作,保证通信信号稳定。4.2.4检查相机和传感器检查相机、传感器等设备是否固定牢固,工作正常。4.2.5检查螺旋桨和机体检查螺旋桨是否有损坏、变形,机体是否有划痕、磨损等。4.2.6维护与保养根据无人机使用频率,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无人机功能稳定。4.3通信与导航设备4.3.1通信设备检查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设备,保证通信信号稳定、清晰。4.3.2导航设备检查无人机的导航设备,包括GPS、GLONASS等,保证导航信号准确、可靠。4.3.3备份设备配备备用通信和导航设备,以防主设备出现故障。4.3.4设备校准在飞行前对导航设备进行校准,保证无人机飞行精度。第5章飞行操作技巧5.1起飞与降落5.1.1起飞(1)在起飞前,检查无人机各部件是否完好,确认遥控器、飞行器电池电量充足。(2)选择合适的起飞地点,保证周围环境安全,避免人员密集区域。(3)根据无人机型号,调整飞行模式,如手动模式、GPS模式等。(4)起飞时,轻推油门,使无人机缓慢爬升,避免快速上升导致失控。5.1.2降落(1)在降落前,观察降落区域,保证地面平整、无障碍物。(2)降低飞行高度,调整飞行速度,使无人机缓慢接近降落区域。(3)在降落过程中,注意控制无人机的稳定性,避免因风力等原因导致的偏移。(4)当无人机接近地面时,缓慢降低油门,直至无人机平稳降落。5.2常规飞行控制5.2.1前进、后退(1)控制无人机前进或后退时,需保持机身平稳,避免过度俯仰。(2)根据飞行速度,适当调整油门大小,保持匀速飞行。5.2.2左转、右转(1)进行左转或右转时,需保持机身水平,避免过度倾斜。(2)适当调整方向舵,使无人机平稳转向。5.2.3上升、下降(1)控制无人机上升或下降时,保持机身稳定,避免快速爬升或下降。(2)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油门大小,实现平稳的高度变化。5.3特殊飞行技巧5.3.1翻滚(1)在进行翻滚动作前,保证无人机飞行高度充足,避免与地面碰撞。(2)快速向一个方向推杆,使无人机进入翻滚状态。(3)控制方向舵,保持翻滚动作的稳定。5.3.2自旋(1)进行自旋动作时,保持无人机飞行高度稳定。(2)向一个方向推杆,使无人机进入自旋状态。(3)控制方向舵,调整自旋速度。5.3.3环绕飞行(1)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环绕目标。(2)调整飞行速度和方向,使无人机围绕目标点进行环绕飞行。(3)注意保持飞行高度和速度的稳定,避免偏离预定轨迹。5.3.4紧急避障(1)在遇到障碍物时,迅速判断障碍物位置和距离。(2)采取上升、下降、左转或右转等动作,避开障碍物。(3)在避障过程中,保持无人机稳定,避免失控。第6章紧急情况处理6.1紧急情况识别6.1.1定义紧急情况是指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突发的,可能对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各种异常情况。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无人机飞行姿态异常;(2)发动机或电机故障;(3)导航系统故障;(4)通信链路中断;(5)电池电量不足;(6)遭遇恶劣天气;(7)与其他飞行器或障碍物发生碰撞。6.1.2识别方法(1)飞行监控:通过地面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2)飞行数据:分析无人机的飞行数据,发觉异常指标;(3)声音和图像:观察无人机的声音和图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异常;(4)飞行操作人员:根据飞行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发觉紧急情况。6.2应急操作程序6.2.1紧急情况报告一旦发觉紧急情况,飞行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给地面指挥中心,同时启动应急操作程序。6.2.2紧急情况分类根据紧急情况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几类:(1)可控紧急情况:飞行操作人员可以采取措施控制无人机,使其安全飞行或着陆;(2)失控紧急情况:飞行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无人机,需立即启动应急程序;(3)坠机紧急情况:无人机已无法避免坠毁,应尽可能减少损失。6.2.3应急操作步骤(1)保持冷静,遵循应急操作程序;(2)切断非关键系统,集中资源处理紧急情况;(3)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飞行姿态、切换导航系统、启动备用电源等;(4)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密切沟通,报告无人机状态和采取的措施;(5)按照应急预案,实施紧急着陆或回收无人机。6.3失控与坠机应对6.3.1失控应对(1)飞行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尝试恢复对无人机的控制;(2)如无法恢复控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无人机回收;(3)地面指挥中心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失控无人机。6.3.2坠机应对(1)飞行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地面指挥中心,同时启动坠机应急预案;(2)地面指挥中心负责组织搜救队伍,前往坠机地点;(3)对坠机现场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扩大;(4)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善后事宜;(5)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发生。第7章数据采集与处理7.1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是无人机行业飞行操作中关键的数据获取手段,其原理基于几何光学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摄影测量,可实现地面目标的精确测量与定位。本节主要介绍无人机飞行操作中涉及的摄影测量基本原理。7.1.1摄影测量基本概念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摄影机和胶片或数字传感器获取地面目标影像,通过几何关系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目标进行几何尺寸和空间位置的测量。摄影测量主要包括垂直摄影、倾斜摄影和三维激光扫描等。7.1.2摄影测量基本公式摄影测量基本公式包括共线方程、相似三角形原理和交会角公式等。共线方程描述了摄影中心、像点和地面点之间的几何关系;相似三角形原理用于求解地面点坐标;交会角公式则用于计算像点在地面上的位置。7.1.3摄影测量精度分析摄影测量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飞行高度、像片重叠度、像片分辨率、摄影机标定精度等。为提高测量精度,需对飞行参数、摄影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优化。7.2数据采集设备无人机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摄影机、激光扫描仪和惯性导航系统等。以下分别介绍这些设备在无人机飞行操作中的应用。7.2.1摄影机摄影机是无人机数据采集的主要设备,根据传感器类型可分为胶片摄影机和数字摄影机。数字摄影机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易于数字化处理等优点,已成为无人机数据采集的主流设备。7.2.2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通过向地面发射激光脉冲,测量激光脉冲往返时间,从而获取地面的三维信息。激光扫描仪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适用于地形复杂区域的测量。7.2.3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自主导航系统,通过测量无人机的加速度、角速度和磁场等信息,实时计算无人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惯性导航系统在无人机飞行操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飞行稳定性和数据采集精度。7.3数据处理与分析无人机飞行操作中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以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本节主要介绍无人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7.3.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畸变校正、辐射校正和图像增强等。这些预处理操作旨在消除影像中的系统误差和噪声,提高影像质量。7.3.2影像匹配与立体测图影像匹配是将不同位置、不同时间获取的影像进行配准,从而建立影像间的几何关系。立体测图则是利用匹配后的影像对,通过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地面点坐标。7.3.3三维重建与地形分析三维重建是基于影像匹配结果,构建地面目标的三维模型。地形分析则是对三维模型进行坡度、坡向、高程分析等,为行业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支持。7.3.4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评估是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评价数据质量和可靠性。主要包括影像质量评价、测量精度分析和数据完整性检查等。数据质量评估结果可为无人机飞行操作和数据处理提供改进依据。第8章无人机应用领域8.1农业植保8.1.1概述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和喷洒设备,无人机可实现对农田的快速、精准监测与植保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8.1.2应用场景(1)病虫害监测: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发觉病虫害问题。(2)农药喷洒:无人机搭载精准喷洒系统,根据作物需求,实现农药的精准喷洒,减少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3)作物生长监测:无人机定期对农田进行航拍,分析作物生长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8.2林业监测8.2.1概述无人机在林业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快速、高效监测,为森林火灾预警、病虫害防治、资源调查等提供技术支持。8.2.2应用场景(1)森林火灾监测:无人机搭载热红外相机,实时监测森林火险,发觉火情及时报警。(2)病虫害监测: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光谱仪,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3)森林资源调查:无人机对森林资源进行航拍,实现资源调查的快速、高效进行。8.3环境保护8.3.1概述无人机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8.3.2应用场景(1)大气污染监测:无人机搭载气体传感器,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2)水质监测:无人机搭载水质检测设备,对水体进行快速监测,预警水污染事件。(3)土壤监测:无人机搭载土壤检测传感器,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为土地资源管理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持。(4)生态保护:无人机对生态保护区进行定期监测,掌握生态变化趋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技术支持。第9章安全管理与保障9.1飞行操作规程9.1.1飞行前准备在进行无人机飞行操作前,操作人员需仔细检查无人机设备,保证设备状态良好,无故障隐患。同时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包括飞行时间、路线、高度等,并报相关部门审批。9.1.2飞行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下飞行操作规范:(1)在视线范围内飞行,保证无人机始终处于可见状态;(2)避免在人群密集、高压线等危险区域飞行;(3)飞行高度不得超出法规规定的限制;(4)遵循我国空中交通规定,与其他航空器保持安全距离。9.1.3应急处置飞行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证无人机安全。同时将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9.2人员培训与资质9.2.1培训内容无人机操作人员需接受以下培训:(1)飞行操作理论知识;(2)无人机设备维护与保养;(3)飞行安全知识;(4)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9.2.2资质要求无人机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年满18周岁;(2)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3)通过无人机飞行操作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资质;(4)熟悉无人机飞行操作相关法律法规。9.3调查与处理9.3.1报告发生无人机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同时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9.3.2调查单位应组织调查组,对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并提出整改措施。调查结果应报送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