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高考语文总复习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真题体验[考题]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给

子陈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1984.8.5(有删改)[思维导图]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能力指向多角度解读作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需基于对小说内容的整体性理解,逐项对照文本辨析正误。A.对应原文第1段,父亲期待儿子成长,建议儿子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体验父亲当年经历的事情,去感受乡土,并由此将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话题关联到一起。故A项正确。B.“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理解有误。对应原文第3段。“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只是父亲印象中船上人的形象特点,且作者(父亲)认为“他们没有坏意”,所以不是在教儿子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故B项不正确。C.对应原文第4、5、6段和倒数第2段。在前一处,父亲设想儿子经过村庄时,首先碰到的是村里的狗,狗会对儿子这个外来者保持警惕并表示兴趣,这是乡村风情的真实写照;在后一处叙述中,父亲又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这些都说明“狗”在父亲当年的乡村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令父亲难忘。故C项正确。D.父亲叮嘱儿子在板桥之旅中除了坐车乘船,还需要依次步行走过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处,无论处所大小,父亲都希望儿子去看看,这样就使儿子的乡村之旅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故D项正确。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B。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指向分析解读作品,进而赏析关键语句的作用。[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需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主旨,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A.此处写到坟茔,坟茔里的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作者借死亡的庄重与沉默让儿子感受劳动的荣光与历史的沧桑,这也正是作者当年的经验和感悟。故A项正确。B.“你会爱的”,承接上面一段的屋顶、田野、土墙等而抒情,两段文字语意上紧密相连。但“你会爱的”单独成段,态度坚决,语气肯定,表达的感情就更为强烈。此句既表达作者对当年乡村插队生活的无尽怀念,也蕴含着对儿子的期待。故B项正确。C.“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分析有误。“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说的是父亲希望儿子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从而沉淀自己,使自己更加稳重成熟。故C项不正确。D.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达的态度笃定,语义明确;此处“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不确定的语气里充满了期待,虽然作者无法推知儿子的寻访结果,但这些都是对自己当年生活的回应,也会在儿子的未来之路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并给儿子以生活的感悟。两种语气,一种是笃定,另一种是充满期待,二者之间形成了张力。故D项正确。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②意识到自我的局限;③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④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⑤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力指向分析作品,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划分出段内层次,然后分条归纳人物的内心感受。语段描写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字里行间蕴含着父亲的深情。如他细数村庄的各种作物和劳动工具,描绘了能够锻炼人身心的劳动场景和美好的生活画面,无不流露出父亲对过去插队生活的怀念,并希望儿子经受劳动的洗礼,从而锻炼身心,获得难忘的人生体验。结合“让太阳也把你烤透……那不算什么”分析可知,作者写了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希望儿子可以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能承受生活之重。结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分析可知,作者感悟到一个人并不能干好所有农活,意识到自我的局限,认识到做事要量力而行。结合“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它们也是扔不了的”分析可知,作者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体会到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结合“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分析可知,作者休憩时感悟到田园生活的美好。结合“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分析可知,作者指出是大地的输出让人类存活延续,直接表达了对滋养哺育人类的大地的感激。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

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乙组: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文学短评的写作。能力指向关注教材,提升能力素养。[思路点拨]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思想、技法或者与其相关的某一点(某一关键词)来进行的分析鉴赏。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的短评思路可以是个性化的。解答此题,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选定任意一个小组的关键词作为短评对象,明确短评方向和重点,理清短评思路,做到语言简明,用词精当。考生对哪个小组的关键词最有感触和思考,就选择哪个小组的关键词来写。如果选择甲组,

要注意“未来”和“回忆”,这是提示考生抓住阅读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即针对所写内容既是对“未来”的想象,又是对往事的“回忆”这一点展开思考,并延伸至对“成长”主题的认识。要重点思考“未来”“回忆”“成长”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和这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未来”“回忆”这两者在内容上是如何关联的呢?通过阅读可知,文章主要写的是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当年自己插队的地方寻访的情景,儿子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等都是父亲关于其未来的想象,父亲给儿子讲的有关村庄的事都是他对过去的回忆。那么“未来”“回忆”与“成长”有何关联?文章没有直接写“成长”,“成长”指向的是文章主旨。父亲年轻时在插队的地方获得了成长,也希望儿子重温自己走过的路,学会跟人相处,学会在坟茔上触摸历史感,学会辨认庄稼,学会懂得父亲,更学会懂得自己,通过亲身实践找到自我然后成长起来。由此,“成长”将“未来”和“回忆”串联了起来。如果选择乙组,

通读全文,可知文中“河流”无处不在,要体会它的重要性,进而思考它的意义。“河流”是介于“渡船”“村庄”“田间”“作物”“坟茔”等诸多抒情意象中的一个,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作者的许多记忆和生活感悟都和“河流”有关;“河流”是连接作者与儿子、城市与乡村、历史与未来的线,身坐河边,听水流而思过往、畅未来,可谓人成长的宝贵经历;从主题上看,河流既是自然风景,也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它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对生活与生命的思索。命题解析[选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选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态度和基本理念,包含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精神情怀,包含品德修养、无私奉献、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和奋斗精神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选文的作者以名家为主,名家作品多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符合命题需求。并且选文以中国小说为主,以现当代作品为主,着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选文有单一文本,也有复合文本。复合文本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作者的两篇作品,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是废名的《放猖》(散文)、《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小说);更大可能是两个文本的作者不同且文体不同,但内容相近或相关。如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作者创作谈、他人介绍评价或与选文相关的小说创作背景与理论等。

(4)选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700~1900字,很少选择微型小说,大多为被命题人“裁剪”的短篇小说,或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命题特点]

近几年新高考小说命题有以下特点:一是立足文本情境,因文设题。命题者随文布点,强化对选文即“这一篇”的考查,注重文本阅读“真实情境”的体验,有反套路化和反模式化的命题趋势。二是关联教材,教考衔接。命题者有意识地勾连教材,体现教、学、考的衔接。例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选用了沈从文的《社戏》,选择题中将与考生初中学过的鲁迅的《社戏》进行比较分析,并与高中教材中沈从文《边城》里所写的端午节相关内容相勾连。命题一般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1)两道选择题。

两道选择题的组合方式有三种:一是分别从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艺术技巧与特色的分析鉴赏两个角度,各设一道选择题;二是内容、技巧结合构成一道选择题,另一道选择题以重要的情节、细节、物象、环境等为对象来命题;三是以文本内容的理解设一道选择题,另一道选择题以重要语句的分析鉴赏来命题。

(2)两道简答题。

两道简答题选取的考查点,或侧重内容,或侧重技巧,或内容与技巧相结合;两道题的命题角度不存在交叉重复,最后一题一般属于探究层级,偏重于文本内容探究,主要探究小说中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风格特色等。[考查指向]

(1)分析鉴赏故事情节。

梳理概括情节脉络和内容,分析情节的作用,从线索、结构形式、运行模式、叙述方式等角度分析鉴赏情节技巧。

(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某个形象的作用,分析概括人物的行为、心理、情感的变化,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分析鉴赏刻画人物的技巧。

(3)分析鉴赏环境描写。

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鉴赏环境描写的技巧。

(4)分析鉴赏物象或片段。

分析概括物象的意蕴,从结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角度分析鉴赏物象的作用,分析鉴赏开头、结尾或文中片段的技巧和作用。

(5)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意。

理解并分析文中具有深刻性或丰富意蕴的词语、句子以及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6)分析鉴赏标题。

分析标题的意蕴,分析鉴赏标题的作用,拟写标题并说明理由,比较、选用标题并说明理由。

(7)分析鉴赏语言艺术。

分析鉴赏语言表达效果,分析鉴赏文中人物的语言特色,分析鉴赏小说的语言技巧与风格。

(8)探究性分析评价。

探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或小说主题,运用选文相关信息或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从现实与浪漫、写实与虚构、真实与虚幻、散文化与诗化等角度进行探究分析。研析学情导方法

备考方略

复习策略

方法指导复习策略

1.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术语

新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的命题已不再局限于“三要素”之类的传统知识范畴,开始吸纳新的文学理论,如叙事学等相关知识。

我们可以以“三要素”相关知识为主干,采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梳理各类文学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术语,将知识内化于心。同时,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运用。

2.依托教材资源,巩固考点知识

在教材中,小说阅读涉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中的15篇文本(未含《促织》)和《红楼梦》。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手法各异,风格不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高考对小说阅读各种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阅读文本和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一方面,在讲情节、形象、环境等考点时,应以课文为例进行讲析;另一方面,也可以模仿高考形式来自主命题,让考生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如《祝福》,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方面均可设题,先练后讲,可以事半功倍。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能力

针对新高考小说文本的选文特点,考生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尤其要加强对中外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阅读(详见下图);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4.进行系统指导,全面夯实基础

小说阅读的命题角度大多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结构、艺术风格等,复习时应从各个角度搜集题型,分题型指导答题思路、步骤、方法。在高考命题反机械刷题、反套路讲解的新形势下,成形的答题模式似乎已不合时宜,但基本的答题模式并不能完全丢弃,答题模式本身渗透着规整的思路与逻辑,其实际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思维习惯,把握答题的大致方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夯实基础。方法指导

小说阅读“五步骤”步骤解说第一步:初步感知,理清事件。小说就是讲故事,其灵魂就是叙述。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要明确作品“写什么”,即梳理出人物、事件及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顺利进入赏析阶段。我们可以先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大致切分;然后看事件是围绕“谁”展开的;再审视故事各个阶段分别写了什么,梳理出人物和事件。步骤解说第二步:切分情节,分析人物。通过把握故事框架,梳理情节,分清作品主次人物,关注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及言行心理,再审视他们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做了什么,其间发生了哪些行为及心理变化,人物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发生过什么冲突,并初步作出分析和判断。第三步:抓住时空,品析环境。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特定地域,什么文化背景中,这些都会对人物言行、性格、心理、品质和情节走向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阅读时,抓住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形象、领会主旨。续表步骤解说第四步:综合思考,提炼主题。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章那样直白,也不像散文那样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来显示,而常常通过人物、事件这些载体,用暗示或象征的表达技巧来表现,读者需借助情节、环境、人物等各种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方能抽绎、提炼出来。此外,分析提炼小说主题,还要注意小说的标题、题材和蕴含主旨的语句、文段等。第五步:赏析技巧,进入审美。阅读鉴赏,不能只停留在知道作品“写什么”的层面上,还要进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高层次鉴赏评价层面。我们要在把握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去发掘、领悟作品运用的独特技巧、形成的个性特色,探寻作者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借此提高我们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续表[读文示例][2021·全国乙卷]秦

马谈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

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有删改)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初步感知,理清事件

小说中的人物有王超杰、杨成岳等,主要事件是:古董店“艺园斋”老板杨成岳不惜重金收购了落魄的京剧名角王超杰珍藏多年的“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而成交后他为了维护信誉及收藏者的利益,毅然摔碎了这几只“价格昂贵”的盘子——原来这些都是只值几吊钱的赝品。

第二步:切分情节,分析人物

小说情节的开端(第1~4段):王超杰来到杨成岳的古董店,欲卖出收藏的瓷器。

发展(第5~11段):杨成岳明知是赝品,却依然用重金买下。

高潮(第12~13段):杨成岳为了维护信誉及收藏者利益,毅然摔碎赝品。

结局(第14~16段):杨成岳不动声色资助王超杰,不求回报。

王超杰是京剧名角,几年前因为中风,生活陷入困顿,喜欢收藏官窑彩瓷的他便带着藏品到保定找好友转卖古瓷。王超杰有艺术才华,处境艰难却清高自守。

杨成岳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却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留住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第三步:抓住时空,品析环境

小说开篇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声写起,结尾又写道“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首尾照应,借秋意的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

这篇小说通过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又通过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四步:综合思考,提炼主题

生活落魄的王超杰不得已卖掉心爱的瓷器,与落魄的秦琼卖掉心爱的黄骠马情形相似;王超杰卖瓷器遇到杨成岳的慷慨解囊,与秦琼卖马得到单雄信的慷慨资助境遇相似。

小说通过杨成岳慷慨资助身处困境的艺人王超杰的故事,刻画其宅心仁厚的艺术形象,赞美了救人于危难时刻的侠肝义胆的平民英雄精神。

第五步:赏析技巧,进入审美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王超杰说话时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洒下”“未曾开言两泪汪”,这正是他当时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由此可见,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杨成岳起先不买王超杰的瓷器,却安排他的住宿和生活;最后花重金买下瓷器,却又打碎了瓷器。这些曲折的情节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戏曲味道较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十分贴合,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读来有一种置身现场的真实感。考教融合点迷津

考点突破

必备知识

解题指津

答题示例

即学即练突破点一

赏析情节必备知识一、情节线索

1.情节线索

2.情节结构叙事结构解说线型单线型结构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小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使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众。复线型结构小说安排的线索有两条,或主副,或明暗。双线展开,能从更深层次揭示矛盾、反映主题。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嵌套式结构一个故事里又包含着另外的故事。如卞之琳《石门阵》(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一叙述层是村民们听木匠王生枝讲故事,第二叙述层是木匠王生枝讲的故事。叙事结构解说线型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发展轨迹并非呈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发生波折,使之摇曳生姿。在小说中制造波折的方法有悬念、巧合、误会等,情节的摇摆往往一波三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对话式结构由人物在特定场景中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架构。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对话语言可反映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显现出对话双方认识、态度的差异。续表叙事结构解说非线型情绪流结构这一叙事形式无意以情节的始末作为小说的构思线索,而更多地遵从于人物的情绪流动与心理变化轨迹。它不甚追求故事的统一性与连贯性,却尤为注重如何调节、掌控情绪波流,使其于跌宕起伏间渐次达臻平衡。碎片化结构情节破碎的结构,作者将设计好的故事分割成许多小片段,并将这些片段展现或隐藏在作品的各个部分中。如阿成《赵一曼女士》(2018年全国Ⅰ卷)。横截面式结构选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截面,具体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一模式有利于时空冲突、矛盾冲突的组织,并进行细腻的描写,以小见大,表现主题。续表叙事结构解说结构技巧悬念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期待视野,在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提示或暗示。可使前后文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续表叙事结构解说结构技巧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有利于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或表现主题。衬托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分为正衬和反衬。可使文章更生动,人物形象、事物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可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续表[考向1]

梳理概述情节解题指津[命题分析]

梳理概述情节属于非常基础的考查点,选择题和简答题都会涉及这一考点。因为本专题“突破点七

准确判定选项”集中探讨了“选择题的准确解答”问题,所以此处只针对简答题作讲解。

[答题指导]

梳理概述情节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分阶段、分层次梳理,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内容。

解答此类问题时,可从时间节点、地点变换、对象转换、事件发展、线索等角度切分情节,综合考虑。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明考型:①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暗考型:人物的思绪随着××(人物的心理/情绪)逐步展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采用结构概括法、场面连贯法、线索连贯法、情感(心理、态度)连贯法等,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答题模板]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要点解说结构概括法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层次,进行梳理。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还要注意段落、层次间的关系。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场面连贯法一般一个场面可以切分为一个阶段,因为小说中的不同场面就是人物在不同的时间点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场面)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要点解说线索连贯法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关键。如莫泊桑《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主要情节是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情节发展是一种“线性”走向。情感(心理、态度)连贯法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而依据人物情感的变化梳理出情节结构。如《百合花》中主要情节围绕“我”的心理变化展开“生气—兴趣—着恼—亲热—喜欢—关心—惦念—悲痛”,情节发展是曲线变化的。续表[特别提醒]

(1)从主人公的角度概括。故事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一般首先从主人公的角度概括,而且前后要贯通一致。

(2)概括要件要完整。“何人”“何事”这两个要素不能省略。“何事”环节一般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3)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交错重叠。答题示例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微纪元(节选)刘慈欣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家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

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思维导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错以为自己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感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或许并非虚拟,感到震撼,并重新燃起了希望。[能力指向]本题考查梳理概述情节。能力指向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来概括情节的发展。[思路点拨]首先,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指明了信息区间为整个文本。“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人物是“先行者”,梳理信息的方向是“心理”,“变化过程”暗示这些变化有多次。其次,整体梳理,理清小说脉络。先行者在宇宙中飞行了23年后返回地球,看到地球上的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经成为过眼烟云。此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先行者通过与地面城市中姑娘的对话得知自己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随后他走出飞船发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先行者绝望地掩面哭泣,却不想半球中的城市是真实的,人类与文明还在,只不过由宏纪元进入了微纪元。最后,围绕主线,梳理关键节点。第5段中“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等句表现出先行者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侥幸不过是幻想的复杂纠结的心情。

第8段“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第16段“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第27段“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第31段“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和第32段“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等句表现出先行者因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感而濒临崩溃的心理。第35段“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以及第36段“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等句表现出先行者受到震撼,并重新燃起希望的心理。按照故事情节,将上面的情节内容与心理变化组织起来,即可得出答案。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大

袄李海燕

奶奶并不看俩人的脸,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其实奶奶不用看,也知道俩人脸上的憔悴和疲惫。

昨天,小远爸打电话来,妈,小远只是受了伤,已经无大碍,我和小远他妈明天回去。奶奶就明白他们打算瞒着她了。

两个人疲惫地坐了下来,奶奶问了那个姑娘。

你们见着那姑娘了?

见着了。

那么大团长的千金能看上咱家小远?

嗯嗯。儿子儿媳妇一起点头。

奶奶从炕上下来,步子有些蹒跚。她打开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小远妈用手掩住嘴,眼泪就下来了。小远爸忙上前一步挡在小远妈的前面。

妈,红袄你不是做完了吗,又拿出来做啥?

奶奶说,我把扣重新襻一下,这个没襻好。

原来奶奶襻的是喜字扣。

今年春天小远回家探亲,告诉奶奶,他有女朋友了。奶奶刨根问底,是你们边防站里的女兵吗?小远告诉奶奶,是他军校的同学。你俩相爱吗?小远被奶奶逗笑了,奶奶你也知道相爱呀。咋不知道,奶奶天天看电视,在电视里我还看过你们边防站呢。那你看到我了吗?那倒没有,等你成了英雄,奶奶就能看到你了。

奶奶抱着大红袄回到炕上,开始动手拆那些缝好的襻扣。

那件大红袄,是奶奶为未来的孙媳妇做的。小远妈曾制止过,现在啥样的衣服都有卖的,妈您就别费心了。奶奶固执地说,我做的是我的心意,再说,我的孙媳妇,结婚那天必须穿我做的大红袄拜堂。

大红袄是绸缎面料,缀着本色的小朵玫瑰花,亮闪闪的。

奶奶开始重新襻扣。奶奶拿针的手微微颤抖。

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听见奶奶的针线缝合声。过了好一会儿,小远爸说,妈,不急着做,小远今年结不上婚,他女友小蕊明年才毕业呢。

奶奶头也不抬,做好了放着,我都是土埋脑瓜顶子的人了,万一……

妈,您能活一百岁呢。

又沉默了。

秋风在窗外纺着线,嘤嘤嘤地响。偶尔有一两片树叶刮过来,打在窗玻璃上,又被风旋走了。小远妈站在柜子那儿,看着墙上小远的照片,默默地掉眼泪。

儿子说,妈您歇会儿,睡个午觉,走一个星期了,我去地里看看庄稼啥时候能收。说完上前拉了拉小远妈。小远妈忙说,我也去。

奶奶抬头隔着玻璃窗,看着儿子儿媳的背影,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我的小远,我的宝贝孙子,你成了英雄,奶奶在电视里看到你了……老天爷呀,我都七十七岁了,咋不让我替我的小远死呢……你爸妈怕奶奶受不了,瞒着奶奶……他们就你这一个孩子,他们比我还难受啊……

奶奶给大红袄重新襻好了扣,这次襻的是蝴蝶扣,然后整整齐齐地叠好,放进柜子里,在上面落了一把锁。从此,奶奶再也没打开过那口柜子,直到小蕊来。

小蕊来的那天,下着春天的第一场雨。清清瘦瘦的小蕊说,她去北京顺路来看看奶奶。小蕊还说,小远本来也想跟她一起回来的,但因为临时有任务,没回来。

小蕊说得真切,奶奶只好问小远的伤。小蕊说,跟过去一样活蹦乱跳了,就是想奶奶,让我替他抱抱奶奶。小蕊说完,抱住了奶奶。奶奶的眼泪在前面流,小蕊的眼泪在奶奶的身后流,俩人松开的时候,又是两张笑脸。

三天的时间,奶奶要小蕊跟她睡,一老一少两个爱着小远的女人,一唠就是大半宿,唠的都是小远。小蕊给奶奶讲她跟小远的相遇,从相知到相爱,说她这辈子就认准小远了。奶奶给小蕊讲小远小时候的事,从孩提时开始讲起,一件件一桩桩,几列火车都装不尽。

三天后,小蕊要走了,奶奶打开那口柜子,拿出那件大红袄,给你做的,试试合身不?

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

奶奶上前抻抻前襟儿,拽拽后身儿,蛮好看的,喜庆,只可惜有点儿肥了。脱下来吧,以后奶奶给你做件合身的。

小蕊说,奶奶,我喜欢,给我吧。

小蕊抱着那件大红袄在前面走,小远爸妈和奶奶在后边送。出了村口,奶奶说她要单独送送小蕊。

小蕊挽着奶奶,俩人慢慢地向前走着。走到村前那条小河边,小蕊说,奶奶回去吧。

奶奶说,我送你过河,再来就不容易了。

小蕊说,以后我会跟小远常来看奶奶的。

奶奶攥着小蕊的手,俩人过了河。奶奶说,走吧,孩子,过了前面那道坡,就是大道了。是大道了。小蕊上前抱住了奶奶,奶奶,我走了,您多保重。小蕊的眼眶再也关不住汹涌而至的泪水。她转身快步走去,不再回头看奶奶。

小蕊——小蕊——

奶奶追了过来,小蕊站定。奶奶说,红袄还给奶奶吧,袄太肥,你太瘦,穿着累。

小蕊说,奶奶,我回去好好吃饭,袄就不肥了。

不给了,不给了。奶奶坚持要回了大红袄。

春风带着一股春天才有的湿润,从南边吹过来,吹湿了奶奶的眼睛。奶奶突然说,奶奶知道小远已经不在了,这么好的姑娘,怪就怪我家小远没福气啊。奶奶哽咽了。

小蕊憋着眼泪,一个劲儿地摇头。

三天来,小蕊终于在奶奶的面前哭出了声音。

(选自《小说林》2022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奶奶做大红袄的用意,展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与美好的期盼,反衬出此刻奶奶内心巨大的悲痛。B.“奶奶拿针的手微微颤抖”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手法,意在表现奶奶因为年事已高,襻扣时很吃力。C.“秋风在窗外纺着线,嘤嘤嘤地响”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秋风嘤嘤就像人物的内心在啜泣、呜咽。D.文中关于季节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令,也显示了时间的推移,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绪。[解析]

“意在表现奶奶因为年事已高,襻扣时很吃力”分析有误。根据小说情节可知,应该是“意在刻画奶奶因小远牺牲而内心伤痛却又极力克制的状态”。故选B。√2.关于文中伏笔、照应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嗯嗯。儿子儿媳妇一起点头”表明在“小蕊爱小远”的事上儿子儿媳妇没有骗奶奶,为春天小蕊的到来埋下伏笔。B.“你成了英雄,奶奶在电视里看到你了”与“等你成了英雄,奶奶就能看到你了”相呼应,交代了奶奶知道真相。C.“奶奶打开那口柜子”与“在上面落了一把锁”相呼应,暗示了奶奶打算打开悲痛的心锁,直面孙儿的牺牲。D.小蕊给奶奶讲她与小远的故事,目的是让奶奶相信小远还活着,呼应了“今年春天小远回家探亲”这一段的内容。[解析]

“目的是让奶奶相信小远还活着”分析有误。根据文意可知,小蕊和奶奶睡在一起,一起谈小远,都是在表达她们对小远的思念。故选D。√3.

“大红袄”是小说的线索,随着情节展开,围绕大红袄,奶奶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奶奶为大红袄重新襻扣,思念小远,内心悲痛;②奶奶拿出大红袄给小蕊穿,追念小远,充满了对小蕊的怜惜与喜欢;③奶奶执意要回大红袄,惋惜小远,希望小蕊获得幸福。[解析]

根据“奶奶抱着大红袄回到炕上,开始动手拆那些缝好的襻扣”“奶奶开始重新襻扣。奶奶拿针的手微微颤抖”可知,奶奶此刻内心悲痛,她思念小远,不愿接受小远去世的现实。根据小蕊和奶奶睡在一起唠小远的情节,以及“三天后,小蕊要走了……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等可知,奶奶追念小远,对小蕊充满怜惜与喜欢。根据“脱下来吧,以后奶奶给你做件合身的”“奶奶追了过来,小蕊站定。奶奶说,红袄还给奶奶吧,袄太肥,你太瘦,穿着累”“不给了,不给了。奶奶坚持要回了大红袄”等可知,奶奶执意要回大红袄,表现了奶奶对小远去世的惋惜,她希望小蕊开始新的生活,获得幸福。4.“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这一情节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情节上:起到了情节转换过渡的作用,“穿上大红袄”既承接了前文奶奶为孙媳妇做大红袄的内容,又引出了结局奶奶借口要回大红袄,希望小蕊开始新的生活。②人物上:“大红袄穿在身上”,是成就奶奶、小蕊彼此的心愿与梦想的仪式,展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③主旨上:这一情节的设置,是对英雄的告慰,是对善良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解析]

解答此题,可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情节上:“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承接了前文的“那件大红袄,是奶奶为未来的孙媳妇做的”,说明奶奶对于小蕊这个孙媳妇的认可。同时,这一情节又引出了后文“奶奶坚持要回了大红袄”的结局,表明奶奶希望小蕊放下已经去世的小远,开始新的生活,故“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起到了情节转换过渡的作用。人物上:“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小蕊完成了想要与小远成家的愿望,奶奶也实现了把大红袄送给孙媳妇的梦想,这一情节展现了小蕊和奶奶两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们对小远的爱。主旨上:小远为了国家而牺牲,没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小蕊把大红袄穿在身上”这一情节的设置,是对英雄在天之灵的告慰,是对善良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考向2]

分析情节作用

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方面,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具体情节在文中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亦不同。解题指津[命题分析]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等词语,还有“作用”“效果”等表明答题方向的词语。题目指向比较单一,答题思路也比较明晰,重点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题型与含义理解、形象分析、写作技巧分析等考查角度的结合。

分析情节作用的设问方式:①小说第×段描写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②小说以××开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③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题指导]

分析情节作用题既是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分析作品基本特征能力的考查。分析情节作用要有整体意识,一般从结构、形象、环境、主题、读者等方面考虑,也要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位置。明确相关情节在小说中所处的位置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根据所处位置,思考该情节可能具有的作用(详见下表)。

(1)开头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思考角度作用一般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③引出下文,为后文情节作铺垫。写景式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⑤暗示故事的结局。悬念式开头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的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中间某个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思考角度作用照应或伏笔①照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中使用照应,能使文本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②伏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设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揭示小说主题揭示小说主题。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展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显示出林冲急躁的个性。

(3)结尾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思考角度作用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它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它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更好地深化主题;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令人感动,更有震撼力。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小说更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方便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余味无穷,引人思考。

第二步:定角度,析运用。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方面(环境、人物、主题、读者)和结构方面思考,从文中找出对应内容进行分析。思考角度作用与其他情节的关系①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严谨完整。②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与小说环境的关系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例如: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思考角度作用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情节具有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的作用。例如: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突出)主题等。与读者感受的关系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情节的作用。例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等。续表[特别提醒]

(1)要对文段进行准确归类。明确其内容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对某一情节的叙述。语段的内容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一样。

(2)拟写答案时要由主到次。应先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谈起,然后再分析其揭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答题示例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逝

川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一张胡会的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流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